各地的人才計劃,為何都喜歡冠以一個類似“長江”這樣的頭銜?

據清華大學消息,2019年1月,清華大學啟動“水木學者”計劃,招募領域涵蓋清華大學 48 個博士一級學科。

各地的人才計劃,為何都喜歡冠以一個類似“長江”這樣的頭銜?

清華大學官網截圖

從學校發佈的招募公告來看,“水木學者”2019年計劃支持人數不超過 100 人。其中海外獲得博士學位的入選者年薪(稅前)不低於 30 萬元,國內獲得博士學位的入選者年薪(稅前)不低於 25 萬元,支持期限為兩年。

此外,入選者可優先租住週轉房或享受租房補貼 4.2 萬元/年;享受國家住房補貼 1.2 萬元/年、物業和採暖補貼等;同時還可享受子女入園入學、醫療保障、戶籍遷移、職業培訓、國際學術會議資助等一系列福利保障。

各地的人才計劃,為何都喜歡冠以一個類似“長江”這樣的頭銜?

你有“水木”,我有“芙蓉”...眾多人才計劃讓人眼花繚亂

“長江學者”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1998年,教育部和香港實業家李嘉誠以“振興中國高等教育”目標,共同啟動實施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不僅是中國高校重要學科的中堅力量,更成為了僅次於兩院院士的頂級榮譽。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隨著各地對高端人才爭奪的重視,除了“長江學者”外,國內還有各種類型的學者,無一例外,都會冠以一個類似“長江”這樣的頭銜,這些“XX學者”放在一起,就像一場別開生面的“武林大會”,令人眼花繚亂。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各地推出的省級學者人才計劃至少已有24個,包括:東方學者(上海)·、芙蓉學者(湖南)、井岡學者(江西)、錢江學者(浙江)、珠江學者(廣東)、巴渝學者(重慶)...

各地的人才計劃,為何都喜歡冠以一個類似“長江”這樣的頭銜?

圖源:網易新聞

然鵝,學者計劃並不單單隻有這些,除了省市外,許多高校也開始效仿設立,推出了名目繁多的學者計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百所高校實施了相應的學者計劃。除了以名山大川來命名外,有些高校會採用象徵意義的名字:例如,西北工業大學的“翱翔學者”、天津大學的“北洋學者”、武漢大學的“珞珈學者”....

各地的人才計劃,為何都喜歡冠以一個類似“長江”這樣的頭銜?

圖源網絡

對於如此多的學者計劃,各類評論褒貶不一

一些支持此類學者計劃的人認為,這些以地名命名的省級學者人才計劃不僅能夠給傑出人才帶來榮譽,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地域歸屬感;而對於高校來說,推出有自身學校特色的學者人才劃,同樣是一種吸引人才的方式。

但武漢大學原校長、教育改革家劉道玉則直言不諱地批評高校的種種人才計劃:“很多學者進不了長江學者,就巧立名目,搞了一些以名山秀水為名的學者,但是用名山秀水命名的學者,改變了實質沒有?沒有,他們還是原來的學者。”

各地的人才計劃,為何都喜歡冠以一個類似“長江”這樣的頭銜?

圖源網絡

各地、各高校設立各種層次的項目來支持學者做學術初衷無疑是好的,但是各種利益化的人才制度卻也飽受詬病。除了明顯的學術特權,一些地方及高校太過於重視頭銜,各種“學者”成了人才建設政績的一部分,對實際的學術研究卻不太關心。

針對這種情況,不少科技界的有識之士呼籲:對當前名目繁多、重複交錯的人才計劃應儘快梳理整合,創造一個讓年輕人靜下心來搞科研的良好環境。

來源:清華大學微博、網易數獨、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