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俄罗斯苏-47战斗机?

军事哒哒哒


M爱生活爱飞机M

自苏-27大获成功后,苏霍伊设计战斗机就一直很重视机动性,甚至过分的重视机动性,苏-47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它不仅采用三翼面设计及大边条翼设计,气动设计相当复杂。低速时,前掠翼机动性的强悍自不必说;全新设计的三翼面也不是苏-30MKI、苏-33这种后来强加的三翼面可比,鸭翼的作用可以得到完全解放,得益于高效率的机翼升力,苏-47在机动性和续航力方面应该强于苏-27。

苏-47“金雕”战机外形极为科幻

对照欧洲的台风和阵风,远距耦合鸭翼侧重于配平,近距耦合鸭翼侧重于涡升力,苏-47属于中距鸭翼,兼顾配平和增升。

前掠翼在延迟激波阻力产生(效果同后掠翼)的同时把翼尖展向气流分量在靠近机身处改向后流动,回收了翼尖损失的升力,因此前掠翼失速特性非常好,可以维持苏-47大迎角机动性(稳定可控的失速机动可以迅速调转机头指向)。

但苏-47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机翼具有一定的弹性,升力作用于机翼时会让机翼有上扬的趋势,前掠翼翼根在翼尖后面,翼尖就像用手向后上方掰一样,有一个扭转的趋势。越掰机翼局部迎角越大,然后这个扭转趋势越大,直到机翼被掰断...不过后来使用复合材料“气动弹性裁剪”技术很大程度的克服了这个弊端。

可以看出三翼面几乎在一个水平面上

而苏-47另外一个缺点几乎完全不可能克服。在高速飞行时,前掠翼翼尖还是会产生激波,两翼尖的激波和机头产生的激波互相干扰形成气墙,窝在较厚的翼根和外段机翼形成的夹角处,造成额外的阻力,尤其是在跨声速时。

美国的X-29验证机试飞数据证明前掠翼跨声速阻力比理论预计的要糟糕得多。苏-47采用了众多苏-27的零部件,但没有采用AL-31发动机,而是换装了推力更大的D-30发动机,想必是希望通过蛮力克服前掠翼阻力大的问题。

最后苏-47在设计阶段(S-37)还是忽略了隐身问题,除了能采用有限的S进气道和吸波涂料外,基本没有F-22那种前后翼边平行或大角度倾斜垂尾隐身外形设计,放在五代机已经成批服役的今天,生存力估计不会强于苏-35。

科幻的外形倒是可以在各种军事YY里大显神威

随着T-50(苏-57)的出现,苏-47就被宣判了死刑,俄罗斯最终没有继续花钱研究苏-47。本来毛子就不像美国那么有钱,在技术上还和美国差距越来越大,这么个鸡肋的苏-47肯定是没有前途的,或许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YY。

M爱生活爱飞机M


M爱生活爱飞机M


俄罗斯近期不断公布苏57战斗机的动态,并将苏57战斗机与六代机联系到了一起,由此博得了不少眼球。当然苏57战斗机的发展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一机型融合了米格1.44战斗机和苏47战斗机的技术成果,其中米格1.44属于米高扬的作品,该机只生产了一架技术验证机,而苏47战斗机同样也没有能够投入服役,该机型实际上只停留在试飞阶段。苏57战斗机在吸收苏47等机型的技术成果的同时,也将这些机型挤下了生产线。

苏47战斗机的技术发展和德国Ju 287四发轰炸机有某种程度上的联系,苏联在二战时期获得了这种前掠翼轰炸机的资料及专家,由此为前掠翼飞机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但是苏47战斗机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这说明中间可能有不少技术难题无法及时解决。事实上前掠翼有其优势,在降低波阻和减少弯矩方面有其特色。同时这种设计模式也增加了失速时间,在隐蔽能力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前掠翼很考验机翼强度,很容易遭遇撕裂的风险。

所以不难解释为什么苏联需要花那么久的时间才确定前掠翼飞机的设计方案,而且最终也未能如愿让其服役。这种设计方案过于新颖,以至于不能轻易尝试。即使是军事技术实力同样强大的美国,在研发X29前掠翼飞机的时候,也遇到不少阻力,所以X29飞机最终也只生产了两架专用于飞行测试的机型,而没有成为一款相当成功的战斗机。既然X29都没能成功,那么苏47没有成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而且,上世纪90年代至今,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一直都不怎么好,这使得各机型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俄罗斯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太多的飞行技术开发,所以必须对不同机型进行取舍。最终融合苏47和米格1.44技术成果的苏57战斗机脱颖而出,成为俄罗斯的未来主力战机。苏57没有采用苏47那样冒进的前掠翼设计,但是其性能也不算落后。而且苏57的技术更为成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技术风险。因此,俄罗斯选择苏57应该说也是比较务实的选择。


白虎堂


苏47是俄罗斯苏霍伊航空集团研制的前掠翼第四代战斗机,不过它只是作为试验机出现在天空,后来研究停止了。所以,有关该机的信息,外人是知道不多的。

苏47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一对前掠翼,这在现代战机设计上,是很标新立异的,因为今天的战机基本上是后掠翼与三角翼的天下。至于说它的性能如何,还真的是无从评价。

(金雕--苏47)

前掠翼飞机的理论,是与后掠翼飞机同时出现的。相较于后掠翼飞机,前掠翼飞机的机动性能更好,特别是低速性能,还有起降距离短、机身布局更充分等优点。不过,高速飞行时会出现机翼〝离散效应〞,通俗地说就是机翼容易折断,这样对机翼的制造材料要求就较高了。苏47在1997年首飞,其实在之前的十多年前,美国就已经研制出X-29前掠翼实验机,1984年首飞,在1.3马赫的速度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速度一到1.5马赫,〝离散效应〞就出现,机翼就有散架的危险,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强机翼的强度,使用昂贵的复合材料,飞机成本大幅度提高,比后掠翼的性价比差太多了,美国为此放弃了X-29。苏47下马,或许原因与美国放弃X-29相差不多吧。

(美国的X-29)

但是,前掠翼的好处实在太多,所以美俄两国都没有完全放弃在研究前掠翼飞机。2015年,俄罗斯推出了前掠翼的SR-10教练机,并宣布今年开始量产,若果成功,或许SR-10教练机是二十一世纪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前掠翼喷气式飞机了。

(俄罗斯的SR-10前掠翼教练机)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喷气式前掠翼飞机,德国人1944年量产的Ju287轰炸机,可惜生不知逢时。战后有关技术被苏联人获取,俄罗斯研制的前掠翼飞机,就借鉴了Ju287的技术)


50后男人


苏47战斗机俗称“金雕”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苏霍伊设计局.

说白了,它还算不上是战斗机,只能说是验证机,就更别说服役了.

它最的一个亮点是前掠翼,,这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也许正是这个与众不同的亮点才是他最大的败笔。

我乍一看到这款机型时,当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费尽了脑子也不明白它为什么会设计成前掠翼!

飞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机翼的设计形状,在当初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它的基础是在能滑翔的风筝上安装了一台动力机器,自此以后便有了飞机。

早期的飞机都是双翼,双翼的优点是升力大,不需要功率很大的发动机便能升空。

然而它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升力大自然就阻力大,阻力大便影响了速度和机动性,于是便出现了单翼飞机。

单翼飞机大家都知道,我无需在此多说,二战中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比比皆是。

在以后随着喷气式发动机的出现,出现了后掠翼战斗机。

后掠翼的最先发明虽然是德国,但真正扬名立万的却是苏联的米格15战斗机。

后掠翼的设计增加了飞机的速度和机动性,但它却减弱了飞机机翼的承载能力,为了既要强调飞机后掠翼的优点,同时增加机翼的承载能力,于是便出现了三角翼飞机。

三角翼飞机有苏联的米格21 、法国的幻影2000、中国的歼七和歼八。

在三角翼之后,军用飞机又出现了变后掠翼,变后掠翼的特点是在地面滑翔时几乎是平直翼,因为这样可以增加起飞时的升力,而在高速飞行时又变成大后掠角,既有升力优点又有高速特点。



这其中有苏联的米格23、图160和美国的f111.

优点不少,缺点是制造技术复杂!

进入七八十年代,人们对于机翼又有了一种全新的概念,人们不再追求太高的速度和大后掠角。

于是边条翼出现了,边条翼的特点是在不影响飞机速度的情况之下,为了获得更高的升力在机头的两侧附加上了一条流线型的机翼边缘,比如美国的f16,俄罗斯的苏27,。

进入了九十年代,机翼的形状又有了新的变化,鸭式前翼出现了。

鸭式前翼现在已经成为飞机设计的一种主流,如中国的歼十、歼20、法国的阵风、瑞典的鹰狮、俄罗斯的苏35、苏30 、苏37。

不管是平直翼、还是后掠翼,不管是边条翼、还是鸭式前翼,都是为了增加飞机的性能,有的是突出速度和高度,有的是突出机动性。

但我就是不明白,具有前掠翼的苏47金雕为什么把主翼设计成了前掠翼,以上所有机翼的特点都已经把机动性和速度问题以及主翼承载能力都解决了,难道前掠翼还有其它机翼不具备的优势?


疑问已经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这架验证机最终没有加入空军的行列,既然没有加入空军的行列,那就说明它不是一架技术成熟的战机!

欢迎你的留言作评,参与讨论!


东方中华不败


生不逢时的一架处女座杀手。

S-37是这架飞机的正确型号,如果叫做苏-47则是相对外行的叫法了。

当年在在五代机的摸索中,S-37的确是走在最前面的。每一个航空公司都会对自己的某些理念加以实相化。“金雕”战机就是苏霍伊五代战机研发中的第一款验证机(注意是验证机),它只是对某些技术(俄罗斯复合材料和电传操纵系统)的实验性平台。大白话说来就是积累数据的小白鼠。

从型号分配看来,俄罗斯军方确实有一段时间打算使用这款战机,Su-47和最终购买的Su-57是有接替关系的。

2002年5月,作为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主要研发商,苏霍伊从S-37(Su-47的试验机)时代就开始不断积累适合俄空军的五代机类型。这一系列的参数对标包括:性能不能低于美国F-22;多功能性(空战、对地打击);超级机动性;隐身性;短距起降技术等。

美国X-29前掠翼验证机

W君之前的问答里说过:俄派战斗机注重电子压制和“狗斗”技术的机动性。这种思路下Su-47体现的是非常完美的,独有的前掠翼设计使“金雕”在亚音速时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非常快速的改变仰角和飞行路径,并且可以在所有的仰角下发射武器;即使在超音速时也可以保持良好的机动性。前掠翼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失速状态的“延迟反应”,这一点上Su-47可以做到更低的最小空速转向率,使发射导弹的转向率大幅提升。

同时,高升阻比也可以用来获得更短的起降距离(不考虑矢量喷口,仅仅是机体设计就可获得)。

很遗憾,俄罗斯空军最后选择了同为苏霍伊公司设计的T-50作为俄罗斯下一代的主力战机。在没有战争的年代中,一款武器能否成为主力战机,完全是高层做出的决定为主。

综上,“金雕”在参数上是略逊于F-22的(隐身和雷达技术),其串联式的三翼布局(鸭翼、主翼、尾翼)、以及前掠翼的设计在五代机中也是开创性的,最后的尾部长短不一的突出物也是一个影响外观的“特点”,左边是向后雷达,用于对来袭导弹的越肩摧毁;右边是减速伞,这是对强迫症患者(处女座)极大的挑战!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不符合美学的战机绝对不是优秀战机!


军武数据库


俄罗斯的苏一47战斗机,北约代号“小木桶”,俄罗斯名为“金雕”。这款战斗机,外形奇特,与传统迥异,颇有点科幻色彩。所以它刚出世时,也在航空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苏-47是美国F一22隐身战斗机的强有力的竞争者。

其实,苏霍伊飞机设计局的最初灵感,来源于二战末期缴获的德国JU287轰炸机和HE-16喷气战斗机。德国的这2种飞机的共同特色就是前掠翼式。前掠翼的优点,一是可以增大飞机的转弯角速度,降低飞机的波阻;二是能减少飞机迎面对雷达波的反射面积,增强隐身性能。但前掠翼也有很严重的缺点:就是它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扭力,很容易造成机翼的撕裂。所以,前掠翼对制造材料的要求很严格。

苏霍伊飞机设计局于1997年首次试飞了金雕战斗机。初始代号为“S-37”。经过一系列的试飞和改进,到了2002年,苏霍伊才把最新的改进型命名为“苏-47”。

不过,到了2010年1月,当最新型的5代机T-50试飞以后,苏-47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俄罗斯空军选择了综合性能更加优越的T-50,所以苏-47似乎被苏霍伊飞机设计局雪藏了起来。


ZDC海纳百川


俄罗斯苏-47战斗机,是一种外形独特的战斗机,机身前半段实际上是一个单级火箭的形象,机身后半段的机翼不造成后掠角而造成前掠角。估计设计师的意图是各取所长,既令飞机有冲刺能力一一在空中格斗时能够突然加速又使飞机具有平稳性。

飞机的机翼布局独具特色也是导致飞机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机翼与机身的联合强度必须足够大,这种飞机的选择材料也必须与众不同,如果经过试飞的试验后进行量产,这种飞机必是空中格斗的生力军。


大伟140797056


X机翼布局(绰号金雕),唯一一款前略翼战机,据传空中姿态操纵灵活,机动性相当不错。可惜未能装备部队,不知何故。

基本参数:机长22.2~22.6m,机高6.30~6.40m,翼展15.2~16.7m,机翼面积56m,前翼面积5.7m2,重量及载荷空重24000~26000kg。

   正常起飞重量25600kg,最大起飞重量34000kg,最大平飞速度:高空2500km/h海平面1400km/h。



明月醉清风4689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申明,我喜欢关注军事方面的一些报导,或者全球军事动态,特别是目前南海,东海,台海方面的一些新闻,但对于武器性能方我还真是外行,在这就不必打肿脸充胖子了。不过对于世界上一些先进战争的名称或者说型号还是略知一二,比如美国的什么F一35,F一22,中国的歼一|5,歼一20,俄略斯的米格|、44,SU一37,SU一47,T一50等,这都属世畀先进战机。至于苏一47战斗机听说性能一般,比F一35,F一22略逊一筹,现在已经停止研发。


棋中卒75


苏一47就是个前掠翼的技术验证机,为非主流探索之用,因为,前掠翼都解决不了翼尖颤振,所以它和美国的X一29前掠翼一样,尝试一下就收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