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书、健身、早睡早起,就是自律了吗?

发现最近大家读干货有点上瘾。

所以我特意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自律的大干货。

这篇文章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有点干,请大家自备水杯。



每天读书、健身、早睡早起,就是自律了吗?



每天读书、健身、早睡早起,就是自律了吗?


1

很早以前,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

一个生活完全规律,事事精确控制的人和一个虚度时间,生活状态失控的人,本质可能都是一样的。

很多人不太理解。

其实我想强调的是,真正的自律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给自己设限,把自己变得跟个机器人一样。

你每天健身、读书、按时起床,每天像上了发条的钟表一样生活,真的不是在自律。

看到过新闻,一个女生在已经连续加班并且重感冒的情况下还坚持去健身房锻炼,结果导致突发心肌炎。这还能叫自律吗?

大家可以自己反思下。

是不是到了临近期末考的时候,就懒得去收拾寝室的房间了?

是不是公司总是加班的时候,自己订的学习计划就荒废了?

你不是不自律,你只是可用的能量太少,需要消耗的能量太多。

人的能量就那么多,所以自律的本质,其实是自我觉察和自我管理

我曾经有段时间视疲劳比较厉害,而且还喜欢玩手机。

于是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那就是,走路的时候不看手机。

之后,我的视疲劳有所好转。

而通过这一次的训练,我发觉了, 人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就好像在自己身后放了一个小的摄像头,可以随时觉察到自己在想什么。

你会察觉自己上班的时候在走神。或者看书的时候在刷朋友圈。

而这种自我觉察的能力是可以迁移的。

有了戒手机的习惯,我发现自己具有了随时将自己“拉”回来的能力。

这种能力,你越训练,他就越强。

你可以试试每天练练冥想。

关于这一点,我在《雷军:我的天赋无数,但你能学到的只有一种》这篇爆文里进行过非常详尽、深度的分析,大家可以延伸去阅读一下。

2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自我察觉和自我管理是很需要能量的。

有了强大的自我觉察能力,这是自律的基础,只有了解自己的能量,才能合理分配。

这是已经经过科学家证实了,人的意志力和大脑中血糖水平的高低有关,关键时候给一些真正含有糖分的饮料,补充能量,就可以有效提高意志力。

而补充有甜味的无糖饮料,就没有这个效果。

去boss的办公室谈重要的事情,最好别在快到饭点的时候去,你的方案基本都会被毙。

所以,自律的关键就是做到精要主义

明白什么是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稀里糊涂一块干。

日程表全部挤满,就难免会顾此失彼。

less is more。做的更少,做的更好。

因为能量有限,所以需要对任务有所取舍。

举一个公司管理的例子。

一个公司,总共也就10个人,但是老板的野心却不小,既想做电商,又想做内容付费,还想做线下,内容还没做出来,又想着去做社群运营

如果真的有这个实力也就罢了,可是公司运营了三年了,一个像样的拳头商品都拿不出来。

当初还不如就集中精力做好一个产品,做好了一个,再扩充其他的产品线。

当年乔布斯重回苹果,不是大刀阔斧的简化了产品线吗?

同一个时间段,只给自己安排一件重要的事情。

小朋友总是要当科学家,当宇航员,觉得自己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大学毕业几年之后,栽了几个跟斗,发现念念不忘的事情未必就有回响,无心插柳的事情反而成荫。

这时就知道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走什么样的路。

对无关的事儿保持拒绝,不是你的东西强求不来。

这里多说一点,很多人觉得,如果强调精简,岂不是和现在很火的“斜杠”南辕北辙了?

真的不是同时做很多事情就是斜杠了。

没有前面一件事的收益养着,哪有时间和精力做后一件事儿。

编一个例子:一个人,先学会了编程,找了一份工作,之后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最后开了一个编程培训班。

这时候他算是一个斜杠了,程序员/培训讲师/培训机构运营管理者。

你让他一边学编程一边做培训试试?

你做的所有事情,成本只能有一件,其余都应该是产出。

先突破一点,打通了,以后有的是机会拓展。

3

记得以前有记者在综艺上采访不老女神赵雅芝,问她为什么能够做到既能拍出好的作品,又能在家抚养孩子长大。

赵雅芝说,其实兼顾是兼顾不了的,带孩子的时候就专心带孩子,拍戏的时候就专心拍戏。

我们不可能在一天中把自己想做的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做一遍。

这样的一天要72个小时。

每天给自己安排1-2件重要的事,做好。

知乎上有一个人,说他的导师会熬夜、会吃不健康的食物、但是在学术上仍然保持了超高的产出,在许多领域都有成果。

其实这就是一种动态平衡啊。

几件事同时进行的时候,试着用动态平衡,将几件事循环起来做。

比如说:

我要做摄影编辑,要懂写作,又要懂摄影,但是我也不能将摄影水平提升到职业摄影师的高度再研究写作套路啊。

如果我现在写不出文章的瓶颈在写作,我就突破写作。写作套路掌握的差不多了,发现摄影知识限制了我,那么我就去了解摄影知识。之后发现写作水平又限制我发展了,那我就再研究更多写作套路。

所以我学习的顺序可能是A-B-A-B……循环进步,动态平衡。

这也不算违背精要主义呀,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同一个目标的(把摄影编辑做好)。

4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自律还需要给自己减少阻力。

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说,他观察到一个现象,班级里面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很多都是离家近的。

他觉得,主要是住的远的孩子本来通勤就耽误了时间,因为路远,所以路上也更累,回到家还想多歇一歇。这样每天比别人少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自然是学不过别人了。

这个现象未必普遍,但仍然值得深思。

在事情没有完成的时候,可能我们更多时候是自责没有意志力,却忘记考虑事情真正的阻力。

我有个朋友,念大学的时候报了一个绘画班,可是到了最后,总共也没有去几次,自然他是没有学成,我问他说,这事儿后来为什么没结果了,他说,因为自己没有坚持下来。

我说,不对,你没有好好的分析,这件事儿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

你报班,自己有美术基础吗?

你回宿舍有没有上自习的条件,室友是否打LOL影响你,如果影响你,你是否考虑自己租房?

培训班的老师讲的好不好,如果你有不懂的他是否能及时的答疑。

如果这背后的细节你都分析了,想办法去解决了,这个班你怎么会学不下来。

不要人为地为自己 的自律增加太多阻力。

你的能量应该更多用在干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用在和自律这件事死磕上。

5

导致你挫败感的,并不是你的无能,而是对自己不合理的期望。

人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根本没有给自己制定计划的能力。

我最近在学python语言,网课,一个小节的视频是15分钟。

我原先给自己定的是一天学4个小节,总计一个小时,看起来合理又完美。

但是当我真正学起来的时候,才发现真实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我来说,学一个小小的知识点都需要花上一段时间去理解,加上要在实际的编程环境中(jupyter notebook)去试,有时候真的是“视频5分钟,操作2小时”

所以我把计划改为,每天学2个小时,能学多少算多少(一般是1-2个小节,不强求),然而不知不觉已经学了很多了,并没有比预想的慢。

所以,别再说什么“不瘦十斤,不改头像”。

不如换成,每周锻炼三次,每次半小时。

一次写5000字,不如每天写300字。

三国杀标准包中,输出最高的不是技能华丽的孙尚香、黄月英,而是武圣关羽,红牌当杀,朴实无华的技能,却能给对手最大的压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二十英里法则”,讲的是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一段三千英里的路程,这段路程地貌十分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探险者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这段路程呢?

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每天走32公里。晴天不多走,雨天不偷懒。

我刚刚开始练习写作的时候,工作非常忙,但是我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每周最少写300字,真是相当低的要求。

有一次我出去玩了,没时间写,于是我将自己拍的照片凑够了300字发在了公众号上, 有一种完成任务的圆满感

自从立了flag以来,我发现自己的公众号几乎都是周更的。

只有一次加班特别忙,然后在地铁上用手机写了一篇短文,发在了知乎上。

但是每次也不是真的只写300字,比如这篇文章就很长。

先给自己一个好的小习惯,不论多小,习惯自己会生长。

想要读书?把书放在床头,每天睡前翻开一次就行了,不信?可以试试。

6

最后的最后,在自律这件事上,请卸下自己的偶像包袱!

立志要减肥,可是三个月过去了还没瘦下来怎么办。我好失败。

立志要写作,写了半年了微信公众号还是只有几十个粉丝怎么办,完了自己好失败,我不写了。

我现在要学python,

什么?别人刚刚学3个月,就已经开发出属于自己的小工具,给自己的公众号吸粉了?

没关系的,像我这样的咸鱼,能照着视频把代码打一遍,做到无bug,就已经很好了啊。

当人开始原谅自己的时候,就会变的很强大,因为你向前走的每一步,对你来说都是赚到。

再也不会因为达不到自己不切实际的预期而失望自责。

咸鱼无敌!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前面说到,意志力其实是一种心理能量,而过分的自责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消耗。

所以说心态放轻松很重要。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作家写完了东西,设计师做完了设计,应该是充满了满足感和愉悦感的。

站起来走一走,听一首歌就是很好的放松和休息了。

但是如果你工作的心情比上坟还难受,做完了工作感觉自己必须要通过吃鸡打王者才能犒劳自己,

那么你一定是在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接近目标本身就是奖励。

不然呢?减肥终于成功了,吃一块巧克力犒劳自己一下?

总结一下吧。

自律在于自我管理,而非自我控制。人需要察觉自身精力消耗,分配好自己的能量。

秉持精要主义的态度,安排自己的生活。

放下偶像包袱,用“做了一点就赚到一点”的心态,保持平常心,努力向自己的目标推进。

与朋友们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