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復榘會被槍斃?

秋天的紅葉882


韓復榘自己作死以致被蔣介石槍斃,怨不得人。

韓復榘曾是馮玉祥麾下“十三太保”之一,可算是深得馮玉祥的重用,可能是因為跟著馮玉祥的時間久了,也學會了馮玉祥的“絕招”——臨陣倒戈,所以在馮玉祥和蔣介石開打之前,韓復榘便倒了馮玉祥的戈,投靠了蔣介石。

當然,當時倒戈的也不止韓復榘一人。

1929年5月,韓復榘與石友三同時背叛馮玉祥,投入蔣介石的陣營。1930年9月,即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一直到被槍斃。

蔣介石真心想讓韓復榘當這個山東省主席嗎?恐怕不然,只是當時為了拉攏韓復榘以削弱馮玉祥,蔣介石不得不給韓復榘一個好處。當時兩人能夠“勾結”,是因為蔣介石想削弱馮玉祥,韓復榘則想通過蔣介石讓自己往上爬,所以兩人的結合,說到底只是利益所至,是一個權宜之計。所以,蔣介石在收拾了馮玉祥以後,肯定不想讓韓復榘繼續以獨立的狀態存在於他的眼皮底下,只是一直沒有好的辦法,畢竟韓復榘手裡也有槍。

實際上,當時與韓復榘同在山東的還有一個劉珍年,韓復榘主政山東以後便一直想要除了劉珍年。1932年,韓復榘在沒有得到蔣介石同意的情況下,便對劉珍年發起了進攻。蔣介石聽到消息以後震怒不已,據說當時蔣曾向韓要兩個團,韓沒有給,可是韓這邊沒給,那邊就和劉珍年打了起來,蔣介石能不發怒麼?發怒的蔣介石決定要發兵討伐韓復榘,只是後來在張學良等人的調停下,又因局勢不穩,最後只能放棄了這個想法。但是,蔣與韓的矛盾自然也就越發尖銳了。

韓復榘自己在心裡也想當一個軍閥,也多有驅逐蔣介石在山東安插的人的行為,所以他和蔣介石的矛盾註定是不可調和的。

1937年日本人制造盧溝橋事變,標誌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盧溝橋事變爆發沒多久後,日軍又馬不停蹄地向山東進軍,此時的山東省政府主席、第五戰區副司令、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將會怎麼抉擇呢?

韓復榘被稱為“逃跑將軍”,被視為一槍不跑丟棄了山東,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因為在日軍攻打德州的時候,韓復榘曾親自率軍奔赴濟陽督戰,與日軍打了一場遭遇戰,他自己也差點折在了濟陽。

當時蔣介石讓韓復榘守住黃河防線,韓因此向蔣要了炮兵團。當時李宗仁也想要這個炮兵團,韓復榘沒有給,可見李宗仁作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在韓復榘這裡也討不到面子,韓、李兩人或也因此開始交惡。不過,讓韓沒想到的是在日軍逼近黃河的時候,蔣又突然將炮兵團調走了,韓復榘氣得大罵:“蔣叫我們在山東死守黃河,抵住日軍,原說派重兵炮支持的,到快用的時候,忽然抽調走了。他們不守南京,卻叫我們死守濟南,叫我們用步槍跟日軍拼麼?”

這事蔣介石做得厚道嗎?當然不厚道,說白了蔣介石也是想讓韓復榘當炮灰,讓日軍消耗韓復榘的實力,以後好收拾。

由此可見,韓復榘最終決定不守山東,選擇撤軍,除了他自己想要保存自己的實力以外,和蔣介石調走炮兵以及不守南京也有關係,你蔣介石可以不守南京,我韓復榘憑什麼不能不守濟南、不守山東?

後來,在韓復榘撤到泰安的時候,李宗仁要求他守住泰安以配合即將開始的會戰,但是他卻怒懟李宗仁:“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這一下,韓復榘在已經得罪蔣介石的情況下,又將李宗仁給徹底得罪了。

1938年1月,蔣介石在河南開封召開軍事會議,韓復榘作為山東省政府主席、第五戰區副司令、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自然也不能不去,只是韓復榘沒想到的是,這個會議將會要了他的命。當時參加會議的人是不被允許攜槍進入會場的,所以韓復榘的槍也被卸了。在會上,蔣介石向韓復榘發難:“我問韓主席,你不發一槍,從黃河北岸,一再向後撤退,繼而放棄濟南、泰安,使後方動搖,這個責任,應當是你負擔!”

可是誰也沒想到,韓復榘竟然會對著蔣介石的槍口撞上去:“山東丟失是我應負的責任,南京丟失是誰負的責任呢?”

這話能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說出來嗎?當然不能,放棄南京是當時國府高層達成的共識,所有人都有這個默契,但是說到底放棄首都不是件光彩事。可是韓復榘突然來了這麼一句,誰負責?蔣介石、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陳誠這些人誰能跑得掉?

所以說韓復榘的一句話,讓他幾乎得罪了所有人!這也是沒有人為他說情的原因。

韓復榘最後被槍斃,當然少不了蔣介石公報私仇的原因,但是他在戰場上逃跑也是事實,一個集團軍總司令在戰場上當了“逃跑將軍”會對軍心產生怎樣的影響?

所以,蔣介石槍斃韓復榘是沒有錯的,韓復榘死得也不冤,誰讓他自己當這個出頭鳥呢?

韓復榘保存實力,蔣介石消滅異己,實則皆是私利重於國利,說到底也是一丘之貉。


吾與吾國


1938年1月,原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在武漢被國民政府軍委會組織軍事法庭審判處決。這是中日開戰以來第一個被軍法處死的國民黨高級將領。

韓復渠出生於河北霸州,早年闖關東認識了馮玉祥,因為寫的一筆好字,加之人也比較伶俐,深的馮玉祥喜歡,官也越做越大,西北軍把他和孫連仲、石友三等人並稱馮玉祥旗下“十三太保”。

要說馮玉祥對他有知遇之恩,韓復渠應該湧泉相報,但自做了河南省主席以後,韓復渠就打起了自立為王的主意,1929年韓復榘與石友三聯名發電,表示“維持和平,擁護中央”,接受了蔣介石任命的第三路軍總指揮。徹底背叛馮玉祥。

反水後的韓復渠在中原大戰中表現賣力,繳足了投名狀,大哥蔣介石對他的表現也十分滿意,1930年委任韓復渠做山東省主席,韓復渠由此開啟了對山東長達八年的統治。平心而論,韓復渠這個主席在山東做的還不錯,他大力推行“清鄉”、“剿匪”、“澄清吏治”、“鄉村建設”、“新生活運動”等運動;對發展地方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也十分重視,山東在他的治下小日子過的還比較滋潤。

但也正因為如此,韓復渠的野心越來越大,不僅大力擴充地方勢力,還截留中央稅款,儼然有割據一方的勢頭,發展到後來他竟然明目張膽的支持張學良扣押蔣介石,與蔣介石的矛盾也越來越深。

抗戰開始以後,韓復榘被委任為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剛開始韓復渠也和日本鬼子裝模作樣打了幾仗,但後來一看勢頭不對,立馬動起了歪心思,據戴笠獲得的情報,韓復渠居然與日本大特務土肥原賢二暗通款曲,打算在日本佔領山東後,成立漢奸政府,由韓復渠繼續擔任山東漢奸政府的主席。1937年日軍大舉進攻山東,韓復渠為了保存實力,竟然不戰而退,完全放棄山東,面對第五戰區長官李宗仁要他死守泰安的命令,韓復渠鳥都不鳥,直接帶兵開溜。

此時蔣介石已經對韓復渠動了殺心,但抗戰危機關頭,韓復渠手下到底還有不少兵馬,蔣介石只能先按住,但接下來,韓復渠生動演繹了什麼叫做不作死就不會死。

據宋哲元參謀長張樾亭會議,撤出山東的韓復渠見國內抗日形勢不利,密電四川軍閥劉湘以及29軍軍長宋哲元,希望劉湘堵住蔣介石撤退四川的道路,然後自己率部堵住南陽、襄樊、漢中一帶,宋哲元撤守潼關以西,聯合日本鬼子滅掉蔣介石。

劉湘和宋哲元雖然和蔣介石關係都不咋地,但在民族大義面前斷然拒絕,不僅如此,正在武漢督戰的劉湘直接把密電給了蔣介石。

西安事變以後的蔣介石對下屬反水十分忌諱,而韓復渠不僅不抗日,還想著投敵,無異於自尋死路。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以召開軍事會議為藉口,把韓復渠騙到開封扣押,隨後秘密押到武漢,短暫審判之後在武昌就地處決。據說審判過程中韓復渠一言不發,只是微笑,不知道當時他心裡在想什麼。

韓復渠被抓以後,還有不少人為他說清,尤其是早年好友孫連仲更是到處託人,但蔣介石早已打定主意,一點餘地都沒有。韓復渠想做呂布,蔣介石可不是劉備,只能說惡人自有惡人磨,死的不冤枉。



日慕鄉關


在抗戰時期,他不但是第一個被軍法處死的國民黨高級將領,而且還是按軍法處死的軍銜、軍階最高的國民黨軍將領。那麼,他到底是誰,為何被處死,還有他到底冤不冤枉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事情的來龍去脈。

他就是韓復榘,他也曾是一員猛將,曾為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在北伐戰爭期間,他是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有“飛將軍”之稱。中原大戰的時候,他脫離馮玉祥投靠了蔣介石,後來他成了山東省主席,一邊整頓吏治,發展經濟、教育、文化以及農村建設等事業,一邊對抗蔣介石的中央政府,當時的山東處於半獨立狀態,他儼然成了“山東王”。



我們不得不承認韓復榘也曾經抗過日,絕非是個孬種,只是他在民族大義面前,有太多的小九九了。1937年,韓復榘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華北五省自治”計劃。在全面抗戰爆發後,韓復榘也曾親自在第一線指揮,進行了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因此,韓復榘的部隊也是損失較大,光德州血戰他的三個師就損失過半。後來,再加上蔣介石調走了許諾給支援他的中央重炮旅,導致戰場形勢惡化,最後韓復榘為了保存實力,擅自撤離山東戰場,棄守了黃河防線,致使日軍長驅直入。



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以在開封開會為名將韓復榘誘捕。1938年1月19日,國民黨組成高等軍法會審,宣佈了韓復榘“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等十大罪名,並且革除了他的所有職位。而在1月24日,他就被軍統特務秘密處決。那麼,這個韓復榘到底冤不冤枉呢?



說實話,韓復榘作為軍人不戰而退,該死。但是蔣介石在這件事情上也不地道,也有自己的小九九。首先是蔣介石一邊下令韓復榘堅守濟南,另一邊卻出爾反爾將承諾支援韓復榘的重炮旅給調走了,這也太不地道了,簡直就是在釜底抽薪,難免不讓韓復榘懷疑老蔣在藉機消滅異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老蔣是在逼韓復榘撤退。二是厚此薄彼,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湯恩伯的部隊潰敗,38座城池被敵攻陷,損兵20多萬,事後,蔣介石也就給了一個撤職留任,後來更是不了了之了。而韓復榘直接就是槍斃,有對比才有傷害呀!

總之,韓復榘之所以被介石槍斃,“違抗命令,擅自撤退”只是藉口,而一韓復榘直跟蔣介石不對付,企圖聯合四川的劉湘反蔣,這才是蔣介石非要槍斃他的主要原因。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韓復榘,這個人一句話評價,壞不徹底,好不徹底,格局不大,骨氣也有,氣節不高,但是也有。軍閥的矛盾複雜面在他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韓復榘最風光的時刻就是做山東督軍的時候,號稱山東王,一般說到王就向古代的割據軍閥一樣,有實權的地方勢力。比如東北王(張作霖,張學良)雲南王(龍雲)山西王(閻錫山)四川劉湘,廣西李宗仁,還有臭名昭著的西北三馬,都是此類。


以上如此多的王,就反應出中國民國時期現狀,老蔣估計也頭疼,都他媽是王,自己算啥,硬的不行只能軟的於是東北易幟後,老蔣名義上統一全國,

以上所有王中王們,都怎麼說咧,不算大奸大惡之徒,除了西北三馬之外,那就不是人。看看啊,東北王張作霖,那是硬骨頭,對日政策是有軟有硬,權謀十足。可是他遇刺身亡之後交給他兒子,那就西皮了。於是天字第一號的張跑跑出現了,還因為被囚禁,關押一生,連雪恥機會都沒有,只留下花花大少的名聲和事變的功績被傳播,另外的如龍雲,閻錫山,劉湘,李宗仁之流,那都是堅定抗日分子。


號稱山東王,是他人生巔峰,可是就實力而言他不算強,這哥們早年是跟倒戈將軍馮玉祥混的,從一介小兵混到軍長,能力肯定還是有的。他的人生轉折點是著名的《中原大戰》在這次決定中國各軍閥前途的戰鬥中,韓復渠同學押寶成功,給著名的倒戈將軍馮玉祥,反戈一擊。俗話說得好“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因為他的反戈一擊,來的正當時候,老蔣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怎麼著也該給點表示吧。於是大手一揮,小韓以後山東地面就歸你啦。

於是,出道很晚,實力也不咋地的韓復渠成啦山東督軍,治理山東七年時間,其實就政績而言,比他的前任狗肉將軍張宗昌,那是強拉不少,張宗昌號稱三不知將軍,每天除啦打狗吃狗肉,正事那是一點沒辦。韓復渠至少知道辦辦教育,弄點工商業,當時地方實權派軍閥之中,山東的治理可以排到中國前三。

可同樣面對日本,看上去比張宗昌強不少的韓復渠,其實也不咋地。想當年張宗昌雖然沒打,至少還說出了一句話。

老張版本《大風歌》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豪情萬丈的老張版大風歌,就像一個笑話。唸完這首詩之後,張宗昌將軍,就隨幕僚一起踏上了逃亡日本的道路。

而我們同樣是山東督軍的韓復渠怎麼做?他以張學良為榜樣,學習東北王的優秀作風,不費一槍一彈,也跑了。

山東淪陷,抗日形勢,就此變得更加不堪。剛剛才下定決心,以全國之力抗日的蔣公。不知是出於私心,還是因為民怨難平,斷然決定,以槍斃的形式將,韓復渠正法。成為了抗戰時期被處罰的最高級將領。

但是這哥們比較出名的事件就是在抗戰期間被以漢奸罪給處決了,這個可以說是第一個被處決的高級將領。

你說他被槍斃冤不冤?我覺得他既冤也不冤。早在日本人打算進空山東之前,就曾經派,間諜聯絡韓復渠。提出的條件就是,讓西北五省自治,由韓復榘任五省總督。


韓復渠面對如此用戶斷然拒絕,證明他心中還是有民族大義的。

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發生之後,韓復榘也曾經親臨一線指揮抗日戰爭。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

這一連串戰爭打下來還不去,韓復榘發現自己軍隊確實打不過日本人,實力懸殊太大。雖然山東還在自己手中,但是部隊的傷亡卻是他已不能承受的。


更過分的是蔣介石答應的,軍需物資補給品,支援部隊,等所有的一切沒有一樣是落實的。

於是,心懷不滿的韓復渠,開始打自己的小九九,在他個人的認知裡,又一次確認了蔣介石,讓他們去直面日本一線部隊,就是打著消除異己的旗號去進行的抗戰。於是他開始變得,謹慎,變得猥瑣,變得不再勇於抗戰。

當日本軍隊踏過原本的防線,逐漸進入山東地段之後,國民黨指揮部要求韓復榘率部堅守泰安。極樂已久的韓復榘,將在外有所不受,毅然決定放棄泰安,放棄山東,帶著自己的部下,回到了大後方。


於是,韓復渠就迎來了人生中最後一顆花生米,他被槍斃了,原因是違抗軍令

那麼韓復榘為何不戰而逃呢?看看全局及看看地圖,我們就能明白,其實李宗仁命令韓復渠守的泰安是無險可守,而且必定守不住的。連濟南都守不住,泰安守住可能性幾乎沒有。

那為什麼還要說呢?這就和後來知名的徐州會戰有關。淞滬會戰和太原會戰後,國民黨準備在徐州地區部署部隊組織會戰抵擋日本人。

而李宗仁就是這場戰役指揮官。他的部隊部署還完成情況下,華北日軍和上海日軍就開始往徐州靠攏,併發起兩線夾擊。

恰恰這個時候,韓復榘又跑路啦,於是徐州被三面和圍。李宗仁麻煩就大了,本來被二面夾擊,勝利希望渺茫,現在三面合圍,還打個屁啊,於是徐州會戰失敗,這也是原因之一。


於大會戰之時,不遵守軍令,不顧數百萬將士,這種行為不槍斃不足於平憤。

於是韓復渠就成了殺雞儆猴的那隻雞,為了軍令,為了抗戰的順利進行,而成啦犧牲品。他因為自己的私心,不願意軍隊消耗殆盡成為,光桿司令,最後自身不保而選擇了,逃跑。又因為逃跑而造成的會戰戰敗,進而成為,蔣介石拿來樹立軍威的典範,被槍斃。

你說他冤吧他不冤,你說他不冤他也冤

只能說他在民族大義面前,沒有堅守自己心中的本性,為一己之私利,而置國家於不顧。和堅持抗日的劉湘,龍雲一比,同樣是軍閥差距明顯。


阿斗不傻


韓復榘之死,只能說沒搞清楚情況,在國家存亡之際,還打著小九九,蔣介石不殺你殺誰?

韓復榘祖籍湖北,後面遷到了河北霸州。家裡條件一般,所以走了很多人的老路闖關東,加入了北洋軍,在馮玉祥手下當兵。因為以前讀過私塾,所以識點字,就被馮玉祥留在身邊,晉升之路就此打開,跟石友三這些成為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

馮玉祥手下的很多將領都有一個絕活,騎牆,一看勢頭不對就換邊,特別的滑頭。這個韓復榘的走位也是非常飄忽,來回搖擺,一會投靠蔣介石,一會又回到馮玉祥的身邊。到了抗戰之前,他已經是山東省主席,第三集團軍總司令。

在這期間,韓復榘明是蔣介石手下的大將,但其實是擁兵自重,屬於軍閥之類的人物。

在張學良搞西安事變時,韓復榘通電支持張學良,所以跟蔣介石的關係一向不好。

可以說,蔣介石也是有心收拾這位反骨仔,但一直沒有好的機會跟藉口。到了日本人打進來,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到了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打了淞滬會戰,原本是吸引日本到長江一線來。可是,日本人回馬一槍,跑到了華北平原。

為什麼呢?

因為華北空了,駐守山東的韓復榘拉著自己的隊伍跑了,拱手把自己的防區讓給了日本。

為什麼呢?這裡面也有一點原因,蔣介石讓韓復榘守黃河,答應調一批大炮過去。可是,等韓復榘退到黃河一線,結果並沒有什麼大炮。

韓復榘一琢磨,這不是蔣介石要清除異已,借日本人的手消滅我吧。

感覺不對勁,韓復榘就把自己的隊伍拉走了,這跟張學良一樣,也是保存實力。

但時勢不同了,那時候只是東三省,這時是全國之存亡。而且這會蔣介石剛在淞滬會戰中把自己的精銳全拉了出去,損失嚴重。

中央軍都拼了,你一雜牌軍想保存實力?(此處應該有江浙滬三字經)

蔣介石就有殺韓復榘的心了,而且他也感覺有必要立下威,當時各地都是地方軍,都是軍閥,如果大家都是這樣,想著保存實力,那中國還不得亡國。

就拿韓復榘開刀!

為了殺韓復榘,蔣介石也是想了一個辦法,把韓復榘叫到徐州開會。

韓復榘也不怕,他也沒想到蔣介石起了殺心,而且徐州離他的軍隊近。可是來了之後,接到通知,改了會議地點,開封。

這一下,韓復榘嗅到了一些危險,川軍大佬劉湘給他通風報信,說你別來,來了就麻煩了。不過,李宗仁打包票,說你跟老蔣就是有點誤會,大家開個會,把話說開就行了。

韓復榘就來了,來的時候,處處是關卡。

第一道關卡把韓復榘的車隊給攔住了。

又一道關卡把韓復榘的貼身侍衛給攔下來。

最後,開會前,又讓大家把槍上交。韓復榘一看別人都交了啊,也沒多想,就把配槍也上交了。

到了開會的時候,韓復榘這才知道,這就是一個專門批他的會,蔣介石問:“今天我問韓主席:你不發一槍,從山東黃河北岸,一再向後撤退,繼而放棄濟南、泰安,使後方動搖,這個責任應當是由誰來負?”

韓復榘不怕死,反問一句:“山東丟失是我應負的責任,南京丟失該誰負責任呢?”

這個聽起來有點道理,其實沒道理,南京守衛戰,那是打敗了,你這是直接跑路啊。

兩人就吵了起來,這時候,蔣介石心腹劉崎出來打圓場,說先休息一下。

韓復榘被劉崎拉到一個車上,一進去,裡面有兩個人,分別是戴笠和龔仙舫。

軍統大哥大都出動了,就此把韓復榘抓了起來,然後送到武漢審判,給他判了十大罪,死刑 是跑不掉啦。

韓復榘沒有出席,最後執刑也是由軍統的特務下手,還打黑槍,從後面開了一槍,沒打中。

韓復榘很生氣,說:你有本事打我的胸!

打胸就打胸,數槍下來,韓復榘就歸西了。

韓復榘這一殺作用還是挺大的,地方軍都知道抗日不是兒戲,再玩老一套是不行的。接下來,桂系、西北軍、川軍三軍合力,拿下了抗戰的第一大捷臺兒莊大捷。

韓復榘就算為抗日祭旗了吧。


腦洞歷史觀


韓復榘是個傳奇人物。生於1891年,河北霸縣人,即現在雄安新區的鄰居。

馮玉祥當營長後,發現韓復榘會寫字,於是留他在身邊當文書。韓復榘跟著馮玉祥南征北戰,追剿白朗、攻擊蔡鍔、驅逐張勳、鎮守湘西、攻入陝西、大戰趙倜、囚禁曹錕、擊敗李景林、進攻閻錫山、激戰張宗昌等等。韓復榘逐步升至方面軍總指揮兼河南省長。

韓復榘打仗既兇悍又滑頭。簡要講幾件事。

1.馮玉祥還是十六混成旅旅長時,駐兵河南信陽一段時間。當時欠薪嚴重。馮玉祥截了一列稅款火車。車上有中央稅款20萬,還有河南省督軍趙倜從漢陽兵工廠買的1500支步槍。

河南督軍趙倜派軍壓迫馮玉祥,要求歸還槍款。韓復榘營首當其衝。不料韓復榘突然襲擊,擊斃趙倜手下團長一名。對友軍下手,兇悍程度果然了得。

2.韓復榘進攻天津,對手是直隸督軍李景林部。李景林乃奉系大將,火力兇猛。韓復榘命人購買山羊,尾部掛上鞭炮,衝向敵陣。然後部隊後續跟上衝擊。

此招雖未奏效,但也看出韓復榘用兵不拘一格。隨後馮玉祥大軍趕到,韓復榘主動請纓,繞道至敵陣後方,兩面夾擊。大獲全勝。韓復榘善打巧仗,可見一斑。

3.面對張作霖的強勢,馮玉祥下令後撤。當時韓復榘正和徐永昌一起,並肩作戰,進攻山東。

為避免後撤中被敵軍追擊,韓復榘、徐永昌約好,凌晨兩點同時後撤。

韓復榘盤算,徐永昌可能要先撤。於是他在夜裡12點剛過,就下令悄悄撤離。徐永昌則按原定時辰撤退,令韓復榘羞愧不已。可見韓復榘心眼多。

4.韓復榘從河南向東進攻徐州時,突前太厲害。被張宗昌反攻,部隊被衝散。韓復榘躲在鐵路旁的柴垛後,不願撤退。張宗昌的鐵甲車隊,向柴垛開炮,身旁的參謀嚇壞了,韓復榘談笑自若。由於韓復榘堅持不退,他的部隊很快就收攏,而損失不大。

5.北伐時期。韓復榘大戰張學良,不分勝負。張作霖面對日本人的壓力,下令部隊退回東北。韓復榘敏銳的嗅到機會,令部隊輕裝前進,一路尾隨而不接觸。果然張作霖前腳剛撤出北京,韓復榘後腳就進了北京。人送外號“飛將軍”!也就是這一戰之後,韓復榘被任命為河南省長。

馮玉祥要對蔣介石開戰。命韓復榘帶隊到潼關集合。韓復榘不解,打蔣為什麼要往後撤?他不住的向馮玉祥進諫、爭論。馮玉祥怒了,讓韓復榘跪下。

韓復榘跪了兩個小時,他說:“我幹不下去了,我大小也是個省長,以後還怎麼幹?”他果然把部隊帶走,投靠了蔣介石。

事實證明,韓復榘並不是真心依附蔣,這只是他自立門戶的開始。放眼全國,廣西李宗仁、廣東陳濟棠、張學良、山西閻錫山、華北宋哲元、四川劉湘、陝西楊虎城等等,哪個是真心依附蔣的呢?全都是陽奉陰違。

全面抗戰爆發後,舉國上下一致要求抗日(包括軟骨仔汪精衛)。在抗日的大旗下,張學良順從了。楊虎城被孤立趕出國了。陳濟棠被手下趕走了。李宗仁、劉湘放下恩怨,走出廣西、四川,輔助蔣介石。宋哲元雖猶豫再三,但最終也下定決心支持蔣介石抗日。

唯獨韓復榘看不清形勢。他依舊以周旋保存實力為主。當時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韓復榘任副司令。韓對李的命令,置若罔聞。李宗仁表面不動聲色,卻向蔣介石不斷上報韓復榘的不軌行為。

蔣介石動了殺機。內戰時,一切都好說,放下武器大家都能和平相處。外戰時,必須是真刀真槍上,本臉玩!

中央軍精銳、桂系精銳,不是都投入到淞滬會戰了嗎!這個時候保存實力,不是找死嗎?

韓復榘作為山東省主席,地方大員,守土有責,沒有命令,哪能輕易撤走?

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韓復榘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觸了眾怒。他還大膽的到鄭州參加軍事會議。隨即被扣押,經軍事法庭審判,執行槍決。無一人求情。

隨後,不論中央軍、雜牌軍,抗日皆出死力。對上峰的命令堅決執行,於是有了臺兒莊大捷。也算打了個像樣的勝仗。

話說韓復榘不能後撤,那麼除了拼死一戰,還有其他活路嗎?有的,那就是進沂蒙山區,打游擊。可惜,沒有如果。


彭城墨者


抗戰爆發時,韓復榘擔任山東省主席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一職。韓復榘部下轄孫桐萱第十二軍和曹福林第五十五軍,駐紮在山東境內,歸第五戰區李宗仁指揮。據李宗仁在回憶錄中透露,韓復榘部訓練和裝備都還差強人意,不過是否服從命令拼死作戰,卻大成問題。當時李宗仁已得到情報,韓復榘曾派遣代表赴平津活動,有與日軍妥協的意圖。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左)與副總參謀長白崇禧在臺兒莊

日軍佔領平津後,韓復榘即派人與日本華北派遣軍總司令秘密聯絡,希望日軍不要進犯魯境;而日方則希望韓復榘宣佈山東獨立,正式下水當漢奸。雙方意圖相距甚遠,最後沒有談攏。

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

李宗仁到徐州視事後,看到韓氏搖擺不定,於是親自赴濟南一行,與韓復榘作竟夕之談。在李宗仁說服下,韓復榘認識到抗戰是長期的,但最後勝利一定屬於中國軍民,也認識到漢奸當不得。但韓復榘目光短淺,他還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當前第一要務是保存實力。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韓復榘選擇了不戰而退。1937年12月23日,日軍由青城、濟陽渡過黃河;27日進入濟南;31日攻陷泰安;1月5日進入濟寧;日軍沿津浦路長驅直入,致使我方門戶大開。韓復榘不顧李宗仁一再命令,竟然率部脫離津浦路,向魯西撤退。

蔣介石聞訊極為震驚,1月中旬,統帥部命令一、五戰區師長以上將領到歸德召開軍事會議,蔣介石親自參加。1月11日會議召開,蔣介石與副總參謀長白崇禧等統帥部高層主持。散會後眾人紛紛離去,劉峙對韓復榘說:“韓總司令請留步。”劉指著會議室內的幾名便衣衛士說:“請韓總隨他們去。”韓復榘知道事情不妙,臉色發青,低頭而去。

當天下午,蔣介石召集李宗仁、白崇禧、程潛三人開會,徵求對韓氏的處理意見。蔣介石和程潛主張嚴辦,李宗仁、白崇禧雖然未發一言,但其意不言自明。

不久,韓復榘在武漢被處決。隨即《中央日報》公開發布韓復榘罪狀:1、違抗命令,擅自撤退;2、按兵不動,擁兵自保;3、勾結日寇,陰謀獨立;4、收繳民槍;5、縱兵殃民;6、派銷鴉片;7、破壞司法獨立;8、擅徵和截留國家稅款,破壞稅制;9、侵吞國防經費;10、擾亂金融。

韓復榘與妻子之墓

多年以後,韓復榘的頂頭上司李宗仁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雖未經過軍法審判,然此事(指槍斃韓復榘)確使抗戰陣營中精神為之一振。”


民國年間那些事


1938年1月24日,在軍法會審後,韓復榘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被槍決於武漢。蔣介石為何要殺他,僅僅為了倆人之間恩怨情仇,還是另有深意呢?今天洛水清風將為你一一刨析。


韓復榘,國民黨高級將領,今河北霸州人,出身於書香世家,19歲時離家闖關東自謀生路,後投奔馮玉祥麾下,以擅長作戰兼通文墨受到馮玉祥器重,仕途由此一帆風順,成為馮玉祥的13太保之一。北伐戰爭時期,率軍第一個攻到北京城下,時人稱“飛將軍”。

在蔣、馮、閻中原大戰前夕,韓復榘與石友三臨陣倒戈,投靠蔣介石門下。是馮、閻聯軍不戰自敗,馮玉祥的西北軍從此走上沒落之路。

韓復榘投靠蔣介石几個月後,才知道蔣介石承諾的財政支持都是空頭支票。所以,他在主政山東後,積極排擠蔣介石在山東的勢力,甚至截留地方稅收,來充作軍餉。這是他與蔣介石矛盾的開始,也是地方軍閥與民國中央政府的分庭抗禮。


韓復榘在山東當了8年的土皇帝,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一方面他殘酷的進行了所謂的“剿匪、清鄉”,殺害大批的共產黨員與無辜群眾,另一方面他澄清吏治,鐵腕禁菸,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建設模範鄉村,做了不少有益於百姓的好事。西安事變後,他通電支持張、楊逼蔣抗日,這也直接加深了他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1937年,他拒絕了日本人“華北五省自治的計劃”,由此看出,在牽扯到民族大義的問題上,韓復榘還算有骨氣的。

抗戰爆發後,韓復榘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不得不說,戰爭剛開始時,韓復榘盡了一箇中國軍人應該盡的職責。他親赴抗日前線指揮,進行了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沂、夜襲大汶口等戰役,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自己也是損兵折將,韓復榘如此打下去,真的能成為名垂青史的抗日英雄。

可在這關鍵的時候,韓復榘退縮了。置國家存亡於不顧,採取保存實力,消極避戰的策略,不放一槍一炮放棄泰安,造成京浦線徐州以北空虛,若非川軍122師死守藤縣,師長王銘章壯烈殉國 ,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很可能因此毀於一旦。當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質問韓復榘為何放棄泰安,韓復榘竟理直氣壯回電:南京已失,何況泰安!這明顯是強詞奪理,淞滬會戰,國軍精銳損失慘重,南京淪陷只是早晚之事。韓復榘言外之意是:蔣介石把南京都丟了,我丟了泰安又有啥了不起的。李宗仁也拿韓復榘沒辦法,只好告到蔣介石那裡。大敵當前,臨陣退縮,放在任何時候,都是死罪一條,此時的蔣介石對韓復榘已起了殺心。

再後來,韓復榘不顧蔣介石的三令五申,擅自放棄濟南,放棄整個山東,把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的山東拱手讓給日本人。自己則帶領嫡系部隊躲到河南漯河,還秘密與劉湘等人聯合倒蔣,在民族存亡關頭,韓復榘竟熱衷於窩裡鬥,其心可誅、其人可殺。

1938年1月11日,韓復榘被蔣介石邀至開封參加北方高級將領會議。其親信力勸其莫赴鴻門宴,韓復榘自以為蔣介石不敢把他怎麼樣,因為他丟了山東,蔣介石丟了南京,孰輕孰重,自有公論!

韓復榘在參加會議的當天,就被逮捕,後押至武漢槍斃。韓復榘是抗戰中處決職位最高的國民黨將領,這裡面有他和蔣介石之間的個人恩怨,但更多是他不戰而退,咎由自取。不殺,不足以告慰在徐州會戰中為國捐軀的英靈,不殺,何以面對在日軍鐵蹄下痛苦掙扎的山東父老,不殺,如何樹立戰時的軍威、國威!不殺消極避戰之風會因此彌散開來!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腳上的泡都是自己磨出來的,韓復榘會被槍斃完全是其咎由自取!

脫離西北軍序列的韓復榘

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其中比較出名有韓復榘、孫連仲、石友三等,除此之外還有宋哲元等五虎將,1930年中原大戰的過程中,韓復榘、石友三向馮玉祥倒戈,投靠老蔣,張學良又宣佈擁蔣,使得馮玉祥、閻錫山被打敗,西北軍也被整的支離破碎。

韓復榘之所以會反馮玉祥,主要還是馮玉祥這個人太操蛋,很多人印象裡面的馮玉祥是一個愛國將領,但是馮玉祥對屬下完全是舊封建官僚家長作風,屬下犯了錯,那是直接大嘴巴子就招呼上,韓復榘當軍長的時候,馮玉祥還讓他給自己站崗放哨,不反他才怪。

北伐時期馮玉祥任命韓復榘為河南省政府主席,韓復榘本來應該感激馮玉祥,但是馮玉祥卻把韓復榘的一支部隊交給了韓復榘的對手石敬亭,這使韓復榘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中原大戰時韓復榘投靠蔣介石,率部擊潰在山東的晉軍,於是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

韓復榘主政山東七年,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地方軍閥實力派,這時候韓復榘應該屬於國民政府序列的,但是老蔣在中原大戰中給韓復榘許了很多條件,最後都沒有實現,而韓復榘又將中央派來山東的官員全部給排擠走了,韓復榘實際成為半獨立於中央的山東新軍閥。

抗戰中的軍閥韓復榘

中原大戰剛剛結束,再加上石友三叛變,又是九一八事變,老蔣也就沒有精力去幹韓復榘了,只要他不宣佈脫離國民政府序列,老蔣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和各地方軍閥達成和解後,老蔣將精力全部放在剿匪上,所謂攘外必先安內!

這個時候,全國地方軍閥包括李宗仁、白崇禧等最反對蔣介石的軍閥都達成和解了,韓復榘偏偏野心很大,一直有反蔣的心,說到底,韓復榘就是一個根植於骨子裡的軍閥,這一點從未變過。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韓復榘聯合宋哲元等發電支持張學良、楊虎城,這一點也許是出於真心抗日,也有可能是想推翻老蔣,因為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山東是離日本最近的地方,一旦開戰,山東難免遭殃,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韓復榘深知依靠自己的部隊和日本人打完全是以卵擊石,這一刻,估計韓復榘也是最理解張學良的時候。

緊接著全面抗戰爆發,針對中央軍要入山東抗日的要求,韓復榘和宋哲元一樣選擇了拒絕,在韓復榘看來,中央軍要到了山東,或許就沒有韓復榘的事情了,面對日本的侵略韓復榘開始沒有和張學良一樣直接做了逃兵,而是抵抗了一陣子,但是自己打不過,其實這個時候,老蔣抗戰的決心還是有的,如果這個時候韓復榘像後來的宋哲元等決心抗日,歷史對韓復榘的評價應該不會這樣低。

韓復榘被殺是咎由自取

打不過怎麼辦,那隻能跑了,往哪跑?其實看一眼地圖就知道了,肯定是往河南跑啊,河南是韓復榘待過的地方,有感情當然是扯淡了,但是當時是中央軍地盤,韓復榘這個舉動,使老蔣感受到的不是一星半點的威脅。

按照老蔣的構想,應該是韓復榘在前方拼命抵抗,剩點殘兵剩勇他一收編就完事了,既抵抗了日本一陣,又幫他少了一個麻煩,但是韓復榘可謂老謀深算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不僅退出山東,放棄抵抗日軍的天險,還決定聯合宋哲元和劉湘反蔣。

真實藝高人膽大,在民族危亡的時刻,竟然全無大局觀念,依然只顧自己,想來這也是民族的悲哀,劉湘和宋哲元還是比較顧全民族大義,沒有答應韓復榘。

在河南開封的一次軍事會議上,老蔣已經有心殺韓復榘了,韓復榘還不知悔改,針對老蔣要追究丟失山東的責任,韓復榘反而質問老蔣,丟失南京的責任算誰的,這話估計戳的老蔣是一陣心寒啊,在淞滬抗戰和南京保衛戰中死去的部隊,那TM的不是別人,那是自己的嫡系啊!那是自己辛辛苦苦攢的德械師啊!

最終老蔣忍無可忍,只能痛下殺手了,韓復榘被槍決這件事對當時的影響很大,首先是凡是為保存自己部隊實力,消極避戰的都會受到懲罰,全民族必須抗戰;其次,反對老蔣者必須死!


史論縱橫


1938年1月,有著“山東王”稱號的原國民黨山東省主席、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二級陸軍上將韓復榘,在武漢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組織軍事法庭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等十大罪名處決,從而成為在抗戰中第一個被軍法處死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也是國民黨在大陸執政時期按軍法處死的軍銜、軍階最高的國民黨軍將領。那麼蔣介石為什麼要對韓復榘痛下殺手?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韓復榘和蔣介石有歷史舊怨。韓復榘原為馮玉祥部下,本不是蔣介石嫡系,民國十八年(1929年)與石友三一起投靠蔣介石,1930年9月被蔣介石任命為山東省主席。在任山東省主席的八年間,為鞏固地盤,擴充實力,不但擅自截留地方稅收,而且還採取各種方法和手段打擊蔣介石安插在山東的親信,試圖將中央勢力排擠出山東。尤其令蔣介石不能容忍的是1936年的西安事變,韓復榘竟通電支持張學良、楊虎城政治主張,逼蔣抗日,進一步加深了兩人的矛盾

另一方面,韓復榘在抗戰中抗命不遵,丟城失地。抗戰爆發後,隨著日軍進攻山東,韓復榘一度進行了積極抵抗,進行夜襲桑園車站、德州阻擊戰、臨邑保衛戰、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大江口阻擊戰、配合臺兒莊的外圍戰、夜襲大汶口等比較大的戰役或戰鬥,都打得有聲有色,使日軍遭受重創。但隨著日軍的咄咄逼近,加之臨戰之際,蔣介石把許諾調給他的中央軍重炮旅調配給湯恩伯部,韓復榘為了保留實力,不戰而棄黃河、泰山天險,接下來不顧李宗仁嚴令,又放棄泰安,導致整個黃河防線全線崩潰。更要命的是此時他不但置民族大義於不顧,放棄抵抗,竟又舊病重犯,秘密聯絡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企圖共同發動倒蔣運動。這不得不讓蔣介石下定清除他的決心

除了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當時徐州會戰在即,中日雙方對這場會戰均高度重視,國民政府已下最大決心,先後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參戰,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徐州。大兵團作戰,必須軍紀嚴明,號令統一,因此大戰前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之罪名殺韓復榘這樣的高級將領無疑可以起到整肅軍紀、震懾三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