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梨園界舊事軼聞之遲金聲、葉少蘭

遲金聲

遲金聲雲:老生之"硬嗽",多施於老邁之人及哭頭。如陳士美之流則不宜使用。

女老旦與青衣同歌二黃,調低至於不能出聲,蓋大小嗓二黃調性不同也。而無知者竟謂老旦怠惰。天津青年團老旦孫麗英(石曉亮夫人),與趙秀君同歌二黃,至最低處幾乎窒息,至於汗流浹背。真所謂女老旦寧歌嘎調,不與旦角歌二黃也。遲金聲教之曰:"提著嗓子,休放寬音,不怕聲窄。"孫依之,果然奏效。

遲金聲雲:厲慧良幼年受趙瑞春影響甚深。趙為上海武生,雖乃父之重慶。故日後厲之武戲,每有外江風味。又云:所謂大武戲者,關鍵在於有文場戲。如《雁蕩山》者,非大武也。

康健錄《西廂記》,嘆息殊無語氣。遲金聲命之:"此處無字,非念'唉'也。"康始悟 。

葉少蘭

葉少蘭九十年代初於上海一月連演二十三場戲,致使聲帶受損,後經手術始復原。故葉少蘭極不贊成演員強力發聲,所謂之"努"著唱是也。姜妙香亦因於上海連演十八場《群英會》,致使聲音變"旱",塌中過早。

葉少蘭於開音之藥中,認可金嗓子喉寶、西瓜霜。薛亞萍雲,倘使喉病,於上場前可含念慈庵枇杷膏一口。

葉少蘭患失眠,必服藥始可入夢,睡眠極淺,聞聲輒醒,而凌晨六時必起。 康健錄音殊無信心。葉少蘭曰:"錯一句,罰二百塊錢!"又云:"會起鬨否?錄音時 便哄一個去!戲場亦如戰場,演員豈可無鬥志?倘與敵肉搏,肯眼睜睜讓人刺你一刀不成 ?!"又責康健:"小嗓有疵,提氣念大嗓可也。"

葉少蘭教趙秀君雲:"當蓄氣而歌,氣雖沛然,亦不可盡放無餘。否則票友也!當求深度 厚度。"少蘭音色頗與乃父異趣。老葉以薄脆見長,小葉以深厚見長。若夫收放之勢,一 也,而少蘭吞吐似嫌少過,尺寸亦嫌太緩。至於李宏圖輩,音色絕佳,而未能取法乎上。

聆其《叫關》一劇,安閒乃爾,殊無憤懣激昂、奔走號呼之致。但求音聲之動聽,而不能入戲,與老生之於魁智同一病也。

《西廂記·寄方》一折,小生前愁後喜,反差極大。康健不能得之。葉少蘭掉首嘆曰:" 令有人以此詩寄我,我亦喜不自勝。而此人竟然無動於衷!"乃喻之:"此天予意外之喜。 譬如某日汝閒居在家,忽聞剝啄,啟門視之,則有人匯款於汝,究其數目,至六十萬元。 "康健木然對曰:"不多 。"

葉少蘭嘗教康健曰:"小生手勢,多中指與拇指相貼,汝則多食指與拇指分離,有如' 八嘎'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