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的歷史功績並不大,為何令後世人稱道不已?

黃淑辰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有好皇帝評選的話,漢文帝作為候選人絕對不會掉出前五名的排名。文帝的好,可以說發自內心,而這一切又和他的出生,還有面對的時局,和他所真心實意施行的政策有關,皇帝都不完美但是漢文帝接近完美。

漢文帝劉恆是個苦命的孩子,生母薄姬是投降的魏王豹的王妃,因為貌美還有學識而被劉邦賞識並且進入劉邦的後宮,之後生下漢文帝劉恆。之後聰明的薄姬為了避禍主動要求跟隨兒子劉恆去封地,才躲過之後的“諸呂之亂”。

在“諸呂之亂”之後,朝廷重臣開始給皇帝做海選,毫無根基而又以賢明著稱的漢文帝被選入視野。

於是在公元前180年劉恆以藩王身份繼承大統,這件事看上去是好事情,運氣好的沒邊了,居然撞大運做了皇帝,其實吧,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那時候的漢帝國,可謂百病纏身,內憂外患,充滿危機,一片凋敝景象。

當時時局到底如何我們繼續看。

漢朝自從高祖登位開始其實一直都不太平,先是攻滅各地割據諸侯王,,後來誅殺功臣,之後連連用兵,劉邦也在匈奴哪裡吃了大虧,才有白登之圍,和後來的和親政策,劉邦死後,又遇見匈奴扣邊呂后卑顏屈膝選擇忍辱,之後就是呂后之亂,當時情況是呂后專政,以呂產為相國,呂祿為上將軍,呂氏封有三王,引起朝內大臣和朝外諸王嫉妒,釀成“諸呂之亂”。

隨後“諸呂之亂”被周勃陳平等人帶頭平定。

這就是西漢開國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而著一系列事情持續多久,準確的說有23年。一個國家23年都在風雨飄搖,不停內亂那當然是民不聊生。

據史料載:劉邦時期物價就已經開始飛漲,當時1石米的價格需要1萬錢,也就是說120斤大米要現在2000 元人民幣,比現在米價貴多啦。而購買1匹馬則需要100兩黃金。

於此同時,商業行為也非常混亂,商人投機倒把囤積曲奇想象嚴重。這貌似已經成為漢初的頑疾。

當時民間的現狀是,“人相食,死者過半”,很多百姓房子沒有,土地也沒有,失業在家又找不到工作,政府也沒錢救濟,無奈只能到處流浪,就形成啦流民。流民問題一直是封建帝國最大問題之一,流民代表的就是不穩定,明朝就是亡於流民。

以上是帝國內部經濟問題,還有個大問題就是藩王割據問題。

漢初劉邦以復古分封和郡縣制二種方式制定帝國制度,當時分封有異姓功臣為王者七國,同姓子弟為王者九國,不僅如此,還有侯國一百餘。這些封國和封侯儼然獨立王國。

他們將自己封國封都視作自己都私有財產,故而盡心經營,千方百計地壯大國力,而對中央政府,只是每年象徵性地交點“保護費”為稅賦。

中央政府要管理全國卻無錢可用,地方封國和封侯卻是富得流油,其中又以吳王劉濞為最,他的封地有銅山在手,居然自行鑄錢,還靠近海邊可以煮水為鹽,鹽銅一直是封建帝國的財富根本,一箇中央政府沒有鹽鐵一個地方封王卻有,這就難免尾大不掉。而吳王劉濞有如此多財富,野心當然是隨之增加。

侯國富有,中央貧困,按現在說法,是部門經理比董事長拿的年薪還要多。

也因此高祖劉邦,漢惠帝,呂后及中央高官都厲行節儉,粗衣淡飯,實則是國家沒錢,不得已而為之。

當時都漢帝國就是如此,強枝弱幹,外有匈奴,內有流民,經濟凋敝,財政困難。

而這個時候上臺的漢文帝,你認為他做皇帝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嗎?

漢文帝登位,形象的比喻就是在走鋼絲繩,稍微不留意就有性命之憂,封國,內部流民,外部匈奴,都可以要他命。

漢文帝就是面對如此危局上臺的,那麼他是怎麼做的?

當時的漢文帝是被大臣擁戴成為皇帝的,剛來的時候他心裡也沒底,大臣心裡也沒底。

一群都沒底的人在一起,難免不互相懷疑。

可是漢文帝不同他有他的人格魅力,就算心裡沒底,甚至有一絲惶恐。但是以“仁孝寬厚”著稱古今的他,拿出來自己的人品作為賭注。

在所有朝臣還有天下人懷疑的目光中,他以坦然承認現有局面為前提下,力求舒緩矛盾雙方的情緒,力求一個相對平緩的態勢。

在局勢稍微緩和之後,他開始施行新政,以“輕刑法,減賦稅,親懦臣,求賢良,年歲收成不好就下沼責己,又不大更張, 一意與民休息”為政策主導。

可以說將治理地方的權利全部交出去,而他只制定大政方針。將會有的各種阻力降低到最低。

對於當時漢帝國的時局而言,需要的是“戒急用忍”,在“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的貧困現實之下,大刀闊斧的改革肯定是適得其反。

那麼什麼才是解決根源問題,不過是讓“百姓有飯吃,不至成乞丐;百姓有房住,不至成房奴;百姓有地種,不至成草寇,百姓有工作,不至失業,這才是最緊要的民生工程。

至於那些尾大不掉的諸侯王,真的沒功夫也沒能力搭理,只能放之任之,等待時機。

公元前178年,劉恆下詔,“除田租稅之半”,就是將耕地租金從15稅1改為30稅1。隨後在公元前168年這個政策又實施了一次,也許是他覺得這樣的力度還遠遠不能給百姓帶來實惠。公元前167年,劉恆乾脆下詔,將田租全免。

雖然不久之後又恢復30稅1的租金,但劉恆和他的帝國已經向天下昭示了一種決心,這種決心在他登基後成為一種不可動搖的治國理念,那就是以民為先,與民休息。

在恢復國力幾年之後,漢文帝開始想辦法解決尾大不掉的諸侯王問題。

公元前164年,齊王劉則死,無子繼位,劉恆以齊國開刀,將其分為六國,之後在同年,封淮南王劉長的三子劉安、劉勃、劉賜為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實際上將淮南國一分為三,削弱了侯國的實力。

雖然諸侯坐大的局面未有根本的改變,但至少在一定層面上創出了安定與發展的模樣。

隨著漢文帝與民休息政策的施行,漢朝國力開始顯著恢復。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國庫裡的錢多得數以萬計,用來串起銅錢的繩子已經斷了;國家糧倉裡的糧食多得連糧庫都存不住了,新糧下面壓著舊糧,有些糧食已經腐敗得無法食用。

如果將帝國比喻成一家公司,那麼在劉恆繼位之前的漢帝國劉氏企業無疑都快要破產

很多大企業正摩拳擦掌地準備清算,比如外患匈奴,比如內患的諸侯王,比如流民。

他們無不磨拳搽掌,盯上所有能搶奪的一切。

還好,還好,萬幸的是,新董事長劉恆上臺,經過一番董事會決議,通過“破產保護”之後的漢王朝終於鳳凰涅槃。劉恆抓住了所能利用的全部機會,隨著帝國蒸蒸日上,他也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政治領袖。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為帝國接班人,這句話漢景帝劉啟可能不止一次地從父親漢文帝劉恆的口中聽到。實際上,漢景帝也是這樣做的,他繼位以來始終兢棘業業,如履薄冰。因為帝國的好夢才剛剛開始,遠未到彈冠相慶的地步。令他最擔憂的,不在內廷而在外藩。

他要承先帝之業,讓帝國更上一層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老大”,就必須對各地藩王做徹底的清除。這也是後來漢景帝”七國之亂“的根源。隨著漢文帝漢景帝二位帝王的勵精圖治,終於才有啦漢武帝的犁庭掃穴,成就大漢盛世和漢民族之榮光。

歷史的承接就是如此發人深省,漢武帝偉大,漢景帝也偉大,但是諾要說最偉大的,我看還是開創者漢文帝。


阿斗不傻


漢有文景,唐有貞觀。這是華夏曆史兩大黃金時代。漢武帝之所以能夠平定匈奴,是建立在文景近五十的物質經濟基礎之上的,而之所以漢文帝“名聲不顯”就在於漢文帝的內斂。低調。這和他長期不受重視與母親薄姬的影響有莫大關係。漢文帝,劉恆生於公元前203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西漢第五位皇帝,23歲登基。在位23年。公元前157年駕崩。終年46歲,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西漢立國後,漢高祖封劉恆為代王,公元前180年群臣平定呂后之後。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為帝。


在平定呂后之後,有資格繼任皇帝是朱虛侯劉璋和齊王劉襄。但正式這二人表現出的強悍讓群臣畏懼,所以才選擇了低調的代王劉恆。應該說,這次群臣眼光不錯,選擇了一個偉大的君主。在封建時代所有皇帝中,漢文帝應該是第一集團的皇帝。漢文帝能夠在呂后去世的危機時刻,能夠處變不驚,雖有遲疑但也是立即前往長安登基。可見具有相當的戰略眼光

。從開國老臣手裡兵不血刃奪權,而且是掌控實權的皇帝。漢文帝絕對在古代皇帝中頂尖的這叫奪權成功。 漢文帝在治理國家深知“治大國如烹小鮮”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對於百業凋敝的大漢來說,什麼都不做是是最好的,別瞎折騰,也就是的老子的無為而治,一個國家的政策好不好。就看他適不適合那個時代。可以說,漢文帝的措施是符合當時的環境的。這叫治國成功。《史記》記載:孝文帝從代以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文帝當皇帝二十三年,沒有蓋宮殿,沒有修園林,沒有增添車輛儀仗,這在歷史上是很難得、很罕有的。明朝朱熹曾說:”三代以下,漢之文帝,可謂恭儉之主。“崇尚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生息是文帝主要的政治綱領。可以說,漢文帝最值得稱道的就是節儉,西漢末年赤眉軍作亂,把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第一個挖的就是漢武帝的陵。但唯獨沒動漢文帝的陵墓,既是仰慕文帝,也是因其知道這位“小氣”的皇帝陵墓中不會有啥值錢玩意。文帝也極其重視農業,親自帶著大臣們下地耕種,皇后也率宮女採桑、養蠶。可謂率先垂範。
可以說正因為文景二帝沒做過什麼豐功偉績。才會有漢武帝文治武功。

漢文帝時期沒有權臣,文帝在對外關係上是外和內剛,對匈奴採用和親政策,苟的不能在苟即使面對匈奴強硬,漢文帝保持了極大的剋制。可以說,在沒有絕對實力的情況下采取隱忍是正確的,積攢力量帶後世解決。這是頗具遠見的措施,但對待南越王趙佗也是如此。趙佗在呂后秉政的時候造反。到了漢文帝時用天子儀制,漢文帝也就忍讓。派人給趙佗父母墳設置守邑,並善待他的親屬。趙佗得知以後主動去了帝號,甘為大漢藩王。

文帝用懷柔的方式安撫了南越,給漢武帝劉徹統一南越打下政治基礎。漢文帝屬於典型的不爭不搶,人畜無害,卻能一路順暢最終贏得一切的人。


做一個比方,是雍正的節儉成就的乾隆敗家奢侈,而文帝的節儉成就的卻是漢武帝平定匈奴的萬世功績,漢文帝做裡子,漢武帝當面子。也就是文景兩代皇帝才成就了一個漢武帝。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首先需要反問提問者一句:誰說漢文帝的歷史功績並不大?

真正的事實是,看似執政低調的漢文帝,卻堪稱兩漢歷史,乃至中華歷史上至為卓越的一位帝王。西漢王朝的強勢崛起,中華民族歷史上輝煌的強漢時代,都是這位一生勤奮謙遜的帝王,手把手奠定。

如果一定要說漢文帝“歷史功績並不大”,乍看他在位二十三年的整體表現,確實也不夠高調,既不像後世某位喜歡標榜盛世的帝王一樣,給自己加什麼“十全”稱號,更沒有什麼“xx一帝”的吹噓。他執政時期的文人們,也極少有人寫歌頌他的詩篇。總的看來,似乎就是平平淡淡走完帝王生涯。

但如果細看他執政生涯的每一步,卻會分明發現,他的低調之中,卻潛藏著執著的堅持,還有深謀遠慮的籌劃,每一步“無為而治”的舉措,卻都是對未來漢王朝崛起,精確的未雨綢繆。

首先代表了這位低調帝王改革勇氣的,就是他一個著名的舉措:令列候歸國。也就是叫盤踞在長安城的各路列候們,返回自己的封地。這可不止是叫權貴們挪一下地方,而是不動聲色的把中央集權掌握在手中。作為一位被列候們擁立登基的帝王,漢文帝的這一步舉措,本身就充滿著極大的風險性。可頂住壓力的他,到底成功達到了目標,看似“無為”的西漢王朝,行政效率從此提速。

也同樣是在漢文帝年間,秦朝以來殘暴的“肉刑”得以廢除,令舉國恐怖的“首孥連坐法”也成了歷史名詞。

自秦始皇焚書坑儒以來被禁錮許久的中華文明,這才得到了徹底的鬆綁。一度散失殆盡的先秦百家文化典籍開始重見天日。漢武帝時代“獨尊儒術”的文化生態,正是從漢文帝時代起奠定。

自漢高祖年間起就日益休養生息的西漢經濟,更開始了高速復甦。狠抓技術革新的漢文帝,更實現了中國冶鐵業的騰飛,鐵質農具越發普遍的應用於軍事與農業生產中。西漢盛世的經濟基礎越發牢固。但對漢朝未來影響最深遠的,更有漢文帝時代,一場不動聲色的軍事改革。

後人對漢文帝詬病極多的,就是他對待匈奴軟弱的態度。哪怕在甘泉宮都被匈奴焚燬的情況下,他也沒有下定與匈奴一戰的決心,依然還是努力維持窩囊的和親政策。但是,數十年後發起對匈奴追亡逐北戰役的漢武帝劉徹,卻必然會感激此時漢文帝的付出——自漢文帝前11年起,漢文帝就堅定的採納了晁錯的《言兵事疏》,堅決以穩進的建設手腕,重建一支全新的西漢騎兵部隊。正是這新穎的思路,令開國時屢遭匈奴吊打的西漢騎兵,實現了滿血復活。一支多年後先平七國之亂,後又雪恥匈奴的大漢鐵騎,正是在漢文帝手中誕生。

這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看似“業績不大”,卻以一生嘔心瀝血,為漢王朝強大奠基的漢文帝。當後人銘記漢武大帝追亡逐北的輝煌,漢宣帝收西域降匈奴的榮光時,同樣不該忘的,正是這位為這一天嘔心瀝血一生的漢文帝——任何民族的強大,最應銘記的,就是那些低調的奠基人。


我們愛歷史


漢文帝劉恆因性情溫和,寬厚仁慈,生活簡樸,謙虛克己,在皇族集團和功臣集團戮力同心盪滌諸呂之後登上皇位。他在位二十三年,史書稱其“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後世鮮能及之”,是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統治者中鳳毛麟角的開明皇帝。後世對漢文帝的治世功德讚譽不絕,甚至也得到了西漢末年赤眉軍的尊崇,赤眉軍攻佔長安後,西漢皇陵均被破壞,唯有漢文帝的霸陵得到了保護。

漢文帝堅持以農為本,勸課農桑,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奠定了西漢王朝穩定發展的基石。稅賦由十五而一,變為三十而一,好年景甚至完全免除租稅,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維護了農民利益,這在封建社會是不多見的。他重視弱勢群體,施行了一系列賑災和救濟政策,“賜天下鰥寡孤獨、窮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兒九歲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數”,年八十已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疋,絮三斤。90歲以上老人的慰問品必須由縣丞或者縣尉親自送達。

漢文帝下決心廢除肉刑、改革刑制。漢代的肉刑主要有黥刑(臉上刺字)、劓刑(割去鼻子)和斬左右趾(砍去左足或右足)。他認為政治不清明,教化不顯著,酷刑峻法也難減少犯罪,而且肉刑加身,使罪犯易於自暴自棄,產生對社會的仇恨情緒,不利於犯罪者改過向善。

漢文帝廣開言路,廢除“誹謗罪”“妖言罪”,鼓勵人們提意見和建議,發表對朝政得失的看法,以改進政府工作。由於漢文帝廢除因言獲罪的舊制,廣直言之路,啟進善之門,一生不殺進言者,卻採信良言,屢屢改過,即使偏激、不當言論也虛懷若谷地包容,所以,臣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結果禮義興達,四海殷實。

漢文帝堅持和為貴思想,以自己的真心實意感化匈奴和南越,使南越王再次稱臣,匈奴拋棄了歷史積怨,與漢結為兄弟,戰爭危機消解於無形,保持了和平發展的局面,安定了百姓生活。

漢文帝以孝治國,自己為人楷模,《二十四孝》中就有其親嘗湯藥的動人故事。治隆於上,俗美於下。漢文帝的美好品德感化得當時的士庶官民紛紛仿效,一時間孝悌仁愛成為當時社會上普遍的道德風氣,戰爭導致的匪盜橫行局面無聲化解,犯罪率急劇下降,漢文帝在位二十餘年間僅處理數百起案件,幾致刑措,為漢初經濟的恢復發展創造了安定有序的環境。


歷史沉澱的理性


沒有文景之治四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哪有漢武帝開疆拓土把匈奴按在地上摩擦又摩擦!

我們說,

秦奮六世之餘烈,方能有秦始皇氣吞山河,一掃六合,書同文,車同軌,功過三皇,蓋過五帝,千古一帝實至名歸。

是歷史的使命,讓秦皇漢武可以名留青史,可以開創萬世之基業,可以為後人稱讚。

可是,難道秦始皇前面的六位王就不偉大了?就不功勳卓著了?

難道文景之治,休養生息,國家富裕,就不值得後來稱道不已了?

不是的。

他們依舊是很偉大的,因為,他們清楚,在那個歷史的節點上,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什麼事。

這就已經很偉大了。

很多帝王是不清楚的,明明該休養生息之時,非要開疆拓土,對,就是隋殤帝,楊廣。

最後落得身死國滅,遺臭萬年。

漢文帝之所以為後人佩服,稱道不已,不僅僅是因為他做了應該做的事。

而且,他還把這件事,做的很好。

文景之治,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是後來者無數君王都想效仿文景二帝,效仿他們開創的盛世。

無數亂世之人,更是對文景之治的那個盛世,羨慕不已。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盡烽煙。

對於後代人來說,“漢武雄圖”是值得我們驕傲的,那是一個民族雄姿傲立的崛起。

對於當時人來說,“長城烽煙”又是讓我們哀嘆的,那是一架架白骨堆積出來的盛世。

所以,每當看到國家出了愛折騰的皇帝時,就普通老百姓來說,就越加懷念文景。


木劍溫不勝


當年赤眉軍起義盜遍皇陵,唯獨對漢文帝“霸陵”尊重有加。有些人的功績是潤物無聲、春風拂面,無形中產生深遠影響的,就比如漢文帝劉恆。有些人的功績是轟轟烈烈,熱血豪邁的戰場廝殺,為人們留下深刻記憶的,就比如漢武帝劉徹。


要說漢文帝功績大不大?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皇朝盛世的締造者,這一份功勞夠不夠大?漢文帝劉恆的“文景之治”,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的榜樣。後世的歷代盛世無不要拿出來跟文景之治比劃一下,把文景之治作為超越的目標。


漢武帝之所以敢於挑戰匈奴,就是因為漢文帝已經通過幾十年的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和經營武備,為漢武帝備好了錢糧、磨好了快刀子。也就是說,漢文帝的“文治”奠基了漢武帝的一切“武功”,漢文帝的盛世之治奠基漢元帝“犯我強漢,雖遠必誅”豪氣。漢文帝的施政奠基了整個大漢朝的走向巔峰的“高鐵”。

窮兵黷武不算能耐,以暴制暴終不長久;以仁德施政,威服天下,一笑一瞥皆抵百萬兵,這就是漢文帝。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完美評價的帝王。


爾朱少帥


我們來列舉一下漢文帝的一些政績吧。

1、元年十二月,廢除了沿襲自秦朝的連坐律。下詔說:處理犯法者就可以了,讓無罪的父母、妻子、兒女等也一起連坐,朕覺得非常不可取。

2、元年三月,又下詔救濟鰥寡孤獨窮困之人,給 80 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賜米、肉、酒。90 歲以上的老人,另外還要賜衣料。

3、二年五月,下詔去除誹謗和妖言罪。漢文帝認為應該廣開言路,不可使人不敢作聲。

4、十二年三月,下詔賜農民租稅減半。

5、十三年夏,廢除沿襲自秦朝的秘祝法,秘祝,是指發生災禍,通過祭祀,把過失轉移給下官和百姓眾人承擔的一種巫術。

6、十三年五月,認為要給人改過的機會,下詔除掉殘酷的肉刑,只要服刑到期,就可以免為庶人。

7、十三年六月,下詔去除田地租稅。

8、後七年駕崩,遺詔一切從簡:悼吊三日,便可以換下喪服。不得禁止百姓嫁娶、祭祀、飲酒、吃肉。麻巾,麻繩,寬度都不要超過三寸。不要組織百姓到宮中來哭靈弔喪。哭祭的親屬和官員,早晚哭就行了,其他時間不要來。灞陵周圍的山川河流,都保持原貌,不許更改。後宮的嬪妃,從“夫人”到“少使”,都遣送回家。

我這裡列舉的,都是站在百姓角度來看,文帝作為封建帝國天子寬厚而人性的一面。其他外交、內政方面的事情就不說了。

漢文帝在位期間,一心勸農,便宜行事,有意恢復戰後百姓安定的社會、生產秩序和國家的經濟狀況,也確實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沒有文景兩代,也就沒有漢武帝施展軍事作為的經濟和社會基礎。

在漢文帝身上,更多的是顯示了“德”這個字。所以在他駕崩之後,丞相申屠嘉提議為他立太宗之廟,理由就是“德莫盛於孝文帝”。


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題主這個說法是有些偏頗的。

對於武將我們往往用“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作為最高的評價,而對於皇帝歷史學家往往用“××之治”或“××盛世”來盛讚。比如非常響亮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就是分別來稱讚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功績的。

而漢文帝恰恰是皇帝制度開創以來中國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的開創者,而且這盛世裡不僅有他,還有他的兒子景帝。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孫子漢武帝創造了更大的功業!

祖孫三代都能在好皇帝榜上有名的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僅憑這一點就可以窺見漢文帝的歷史功績不僅大,而且值得大書特書。

下面我就具體來談一談他有哪些歷史功績。

沒有搞“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一套,迅速鞏固了皇權

漢文帝是以並不出眾的代王的身份被群臣選為皇帝的,在朝中沒有勢力,他非常聰明地維持了現狀。並連夜大赦天下,賜給民家主人每人一級爵位,賜給無夫無子的女子每百戶一頭牛、十石酒,允許百姓聚會飲酒五天。

但他還是把南北軍交給了自己做代王時的中尉宋昌統率,命令張武(他當代王時的郎中令)擔任郎中令,巡行宮中。又給在平定諸呂之亂中的一班文臣武將加官進爵。

群臣見新皇帝賞罰分明,不知不覺中都放下心來,從迫於形勢很快便真心輔佐起文帝來。漢文帝也不著痕跡地使自己的帝位順利鞏固下來,實現了平穩過渡。沒有刀光劍影,更沒有血流成河。

在這裡,我們不能不給他一個大大的贊!

選賢任能,從諫如流

河南郡守吳公治理河南很有成績,漢文帝便升他為廷尉。還在他的推薦下重用直言敢諫的賈誼。並下詔讓大家多提意見,大膽議論政治的得失。授予“賢良方正敢於說話者”官職。即使有人在路上上疏,漢文帝也是來者不拒。

廢除酷刑,以德治國,提倡生產,奉行節儉,國家富足人民安居樂業

漢文帝即位之初便下令廢除了連坐法,後來又廢除了誹謗有罪的法令,取消了肉刑、宮刑等酷刑。把臉上刺字的肉刑改為服苦役,把割去鼻子的肉刑改為打三百板子,把砍去左右足肉刑改為打五百板子。

漢文帝元年三月,他下詔救濟鰥寡孤獨和窮困的人。還要求各地照顧好老人,給八十歲以上的每人每月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歲以上的每人每月再給布兩匹、絲棉三公斤。

他一生節儉,他的衣服全是用黑色的厚帛做的,皇后的衣服也很樸素,宮女們更不必說了。他用的賬幕、帷子全不刺繡,也沒有花邊。有一次有人建議他造一個露臺,漢文帝說:“十戶人家的財產不過一百金。我住在先帝的宮裡已經覺得害臊,何必再造露臺呢?”

史記記載:“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馳以利民。”、“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

(因為薄葬,漢文帝的霸陵未被盜掘)

不輕啟戰端,邊境安寧

南越王尉佗自立為武帝,然上召貴尉佗兄弟,以德報之,佗遂去帝稱臣。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惡煩苦百姓。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對自己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甚至有些苛責!

他在遺詔中說:“當今之時,世鹹嘉生而惡死,厚葬而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且聯既不德,無以佐百姓。”、“聯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託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餘年矣,賴天地之靈,社稷之福,方內安寧,靡有兵革,聯既不敏,常畏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維年之久長,懼於不終。

太史公司馬遷曰:“漢興,於孝文四十有餘向載,德至盛也,廩廩向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

意思是說:漢朝建立, 到孝文皇帝已經四十多年來,德政達到了極盛的地步。孝文帝已經逐步走向更改曆法、服色和進行封禪了。由於他的謹慎、謙讓,改制至今尚未完成。啊,這難道不就是仁嗎?

換句話說,漢文帝幾乎就是一個完美封建皇帝的典範!


碎史萬段


要評價漢文帝,除了看他在任期間的功過,還要看看他之前和之後漢朝的狀況。

我們先來看看之前。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在帝位8年,平定英布後就病死了,終年53歲。

之後呂后掌握大權,先立漢惠帝 (劉盈) 高祖長子,在位7年鬱鬱不樂病死,終年24歲。

惠帝死後,呂后又立少帝,繼續掌握大權。

呂后死後,周勃等大臣殺了少帝和呂家,迎立當時還是代王的劉恆為皇帝,這就是漢文帝。

可以看到,在漢文帝之前,漢朝基本上是呂后專權,對外政策是和親,對內是大肆封王諸侯國已經漸漸崛起。

我們看看漢文帝執政期間的情況


漢文帝在位23年,重用賈誼,晁錯,打壓奢侈浮誇之風。在歷朝歷代皇帝中,漢文帝都是節儉的代表,在位23年,他屢次下詔

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

減租免役,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漢文帝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把田租稅率從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自此以後,三十稅一成為漢代定製。漢文帝還把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這樣的減免,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漢文帝后六年(前158年),下令開放山林,准許私人採礦,開發漁鹽,結果雖然是“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造就了一大批富翁,但也讓老百姓得到許多實惠。

漢文帝還平定嶺南勢力,廢除過關用傳制度,增加流通。讓諸侯國不許留在長安,節省諸侯國民眾的壓力。讓民眾給邊關捐糧換爵,增加邊關士兵存糧,給邊關移民,增加邊境實力。司法也清明,廢除肉刑,改革刑制,減少許多重罰。

可以說許多政策都為漢朝國家實力的恢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漢文帝之後的情況


漢文帝和後來的漢景帝也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漢文帝后來病死,終年46歲。

文景之治可以說給漢朝崛起打了深厚的基礎,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也沒能影響大局。漢景帝之後漢武帝繼位,正是有漢文帝打下的底子,才能深入北擊匈奴,在歷史上留下“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赫赫威名!


而且漢文帝還是民間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代表故人物。


到了西漢末年,綠林赤眉崛起,大肆破壞皇陵,唯有漢文帝的霸陵得到了赤眉軍的保護。

從漢文帝前後,以及執政期內的實際事蹟來看,可以說漢文帝的好皇帝名號真不是文人說說而已,的確是歷朝歷代中少有的體恤民情的好皇帝。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先放出總結:漢文帝的無為而治,對於局勢的把控,理性的發展,為後來漢武帝的崛起打下了基礎,而他做事的方式方法一直是被後人稱讚的。

先不說他做事的方式方法到底如何了得,先看看的他的出生以及怎麼當上皇帝的之後,就能明白漢文帝為何被後世人歌頌了。

漢文帝的出生

漢文帝的出生就是一個意外,他的母親薄姬本身就是一個悲劇,母親薄姬原來是魏王魏豹的側室,魏豹被擊敗後由於薄姬長得好看就被選入劉邦宮中的織房中工作。

但是因為他有兩個好閨蜜,也就是管夫人和趙子兒,再得到劉邦寵信之後,經推薦,劉邦寵信了薄姬,但是此次的寵信並沒有改變薄姬的命運,一樣的不受待見,但是一槍打中,漢文帝意外被懷上了。

漢文帝劉恆在當時名不正言不順,相當上皇帝幾乎不可能,在劉邦死後,呂后掌權,她的兒子劉盈為太子,但是劉盈自小體弱多病,在經過呂后製作人彘後,更是嚇得一病不起,然後一命嗚呼。

劉盈的死並不能讓劉恆有爭奪太子的機會,因為劉盈還有6個孩子,加之呂后掌權。似乎皇位永遠不會眷顧劉恆。劉盈的兒子劉恭被稱為前少帝,但是因為與呂后的矛盾,被呂后所殺,兒子劉弘稱為後少帝,但是此時的呂后已經去世了,呂后的勢力也受到清洗,這種情況下,劉盈所有的兒子不是被廢就是被殺。

那麼皇帝還是要人來當啊,這個時候,劉恆才華麗麗的登場。

我們可以看出,在一系列的皇權爭鬥中,劉恆連爭奪資格都沒有,可以說劉恆與薄姬非常弱勢。

那麼弱勢的劉恆在成為皇帝之後,都有什麼反應勒?

漢文帝登基之後,在一個弱勢的情況下他非常善於把握進退之道,既沒有在得到皇帝之位時候變得囂張跋扈,又沒有激進的去處理諸侯王的隱患,相反他以實事情況出發分析當時的環境和能供他施展的空間。

在這種基礎上他真的如同道法自然一樣的去“無為”,在分析清楚了敵我態勢後,用一種最合理以及最穩妥的方式積攢力量,雖然表面上看來漢文帝沒什麼驚人的舉動,但是真正確立未來削藩戰爭勝利基礎的人便是漢文帝。這為後世漢武帝的崛起提供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