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农民没有必要七十岁了还下地干活,你怎么看?

来自秋天的秋



宗元


在城市里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就可以退休,因为在工作期间有缴纳养老保险那么在退休后,每月有退休金养老金,所以退休后基本不考虑生活问题,但是农民朋友们大部分都没有购买过保险,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后,有基础养老金,但是物价很高,不够开销,所以现在在农村,田地里每天都会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仍在土地里干农活。

按道理说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了为什么还要下地干活儿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子女不在身边:跟很多留守儿童一样,现在农村也有很多留守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工作,农村很多空巢老人在七十岁了还要下地干活。

(2)没有退休金或退休金不够花:农村年满60岁的老年人,虽然国家每月可以领取75元的养老金,但是现在这物价,根本不够开销,而且可能还要补贴儿女,自又没有存款,所以说,农村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上都是一直干活到了离开人世。

(3)干活习惯了,闲不住:农村大多数老人,几乎都是辛苦了一辈子,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干农活干习惯了,要是让其休息,但是闲不住。

有专家说,农民没有必要七十岁了还下地干活,有的老人确实是辛苦了一辈子,看见地里庄稼成熟了,果子可以摘了,都忍不住要下地干活,还有的老人是迫不得已,子女不在身边,退休金不够花,古语说,养儿防老。可如今养儿似乎会更老。儿女自己本身生活的就很艰辛了,身为父母的不想再给子女增加什么负担,但是儿女靠不住,社保又没有,农村老人的生存生活靠什么呢?


刘辉律师


谢邀。喜欢【乡村关中】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共享优质“三农”资讯!

现在已经进入冬季,冬天的北方,北风凛冽,寒风刺骨,这个时候,城里的老人都在暖气的房间里聊天、看电视和打牌。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但是,北方的老年农民有的身背筐子捡拾枯枝柴禾,有的扛着头和锄头,有的在小麦土里禾锄;有的在果园里一锨一锨深翻着果园;有的还冒着鹅毛大雪在浇灌着麦土;有的还在沟壕岸边给牲畜割草……他们满头白发染成了雪霜,他颧骨耸得老高,为什么这些人的命运总是与风有关,与土地无法割离?

第一,年老的农民依然为生活操劳。

他们耕耘一生,播种一生,劳累一生,付出一生,但依然贫困;劳苦与收获无法达到老来享用,无法达老有所养;他们年老体弱,依然与贫穷相伴,还不得不在呼啸的寒风中,在空旷的田野里,寻找着来年春天的希望……

第二,年老的农民终生与土地不离不弃。

每个农民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埋头苦干一辈子,世代生活在农村,坚韧、执拗、倔强,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怀着无比的热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照顾着自己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伺奉土地。

第三,年老的农民寻找着生活的希望。

庄稼丰收了,农民们笑逐颜开,满心知足,一年的劳作和付出总算没有白费;如果天灾人祸,颗粒无收,他们也不会怨天尤人,只怪运势不好。默默地修整田埂、水渠和农具,为来年春耕春播再做准备。

第四,年老的农民无法享受城里退休老人的待遇。

他们勤恳、勤劳,全年时间在下种施肥、灌水与耕锄,除草、除虫、防病害,在希望收获的过程,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操心操劳,就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仔细认真,而无法达到城里人每月足额领取养老金。

第五,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现在农药、种子、化肥、地膜、水电等成本越来越高,而粮食价格多年始终停滞不前,种地就是为了勉强糊口。普通农民们从出生与土地相伴,年老与土地相惜,终了与长眠土地。他们一生的劳累与土地朝夕相处,即使再勤劳、努力,收获也无法与城里人为提并论。

第六,农民的一生背负着沉重的泰山。

农民的一生就是与土地相伴的一生,他们上要孝敬老人,下棋抚养教育子女,再给孩子们置办新房新院,下彩礼娶媳妇等等,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就相当于背着一座泰山,根本就没有任何喘息的时候。

总之,农民的一生就是在土地刨着生活的全部希望。这里花钱尚未着落,那里正催促缴款、讨账,经常是债务成山,拆东墙补西墙。这也正是我们常常在田间地头看到很多白发老人忙碌的身影,也时常在建筑工地看到不少白发老人躬身苦干的原因。

人生天地间,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忙于前行,如果我们偶尔能回首张望,看看曾经走过的路,即便是弯路,也是对过往的总结,把思绪加以整理,又是多么必要。题主的问题,应该问问那些城里人,他们为什么那么大年龄,不在工作岗位上呢?因为,他们已经走得太远太远,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从什么地方出发……

农民的一生,就是与土地相伴的一生;是辛苦操劳的一生。他们的辛苦与辛劳,只有农民们自己清楚。

网友朋友们,你们对这个问题还有何高见?我在下面留言评论区恭候。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乡村关中】,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转发、留言和评论,我创作更多优质“三农”资讯分享朋友,敬请关注。(文字原创,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乡村关中


有专家诜,农民没有必要七十岁了还下地干活,你怎么看?呵呵,我倒是想七十岁的农村老人都能安度晚年,但是这现实吗?难道专家来养七十岁的农村老人,不是被生活所逼,谁到七十岁了有福不知道享。七十岁还在农村干活的老人主要分以下几种。


一、家里条件不好,孑女的条件也不太好,所以只要自己还能动,能做,尽量不添加孑女的负担,这都是为了孑女最无私的奉献。

二、孤寡老人,老伴去世后或儿女因意外去世的老人,生活无着落,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干活,维持最低的生活要求。

三、闲不住的人,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人,突然让他闲下来,他呆不住,浑身不自在,而干点农活他心情更好,人更精神。

四、家里儿子没有成家的老人,儿子五十岁了还是光棍,儿子自己都难养活自己,那有精力去赡养老人。所以老人为了囗吃的,只能辛苦自己,对儿子是没有指望了。

五、家里有残疾或智障儿子的家庭,这种老人家是最可怜的,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照顾家庭,只到生命的终节,都在延续着父爱、母爱。

对于专家的这个说法,只要他能把小编举例的一二四五这四种老人的基本生活解决了,小编绝对支持专家的做法。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搏人眼球,打空头支票,放空炮,这种专家不要也罢。这种专家就是这个社会最大的毒害,成天睁眼说瞎话。


坏男人2576


所以,我们要感谢他们,心系农民的疾苦,建议农民到了70岁就没必要干农活了。说心里话,如果全国的农民到65岁都能领农民退休金,这个还用说吗,享清福谁不会啊。一天哼哼小曲,养养小尿,老头老太太扎堆聊天拉家常,四肢发达的还可以去跳跳广场舞,灵活一点的来几段鬼步舞,哈哈,小日子过滴嗷嗷叫。

但是我们能吗?全国有几个地方的农民到70岁就不干活了,一辈子就那么忙忙碌碌,早就习惯了,闲得下来吗,能闲下来吗。多少老头老太太都想帮着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女分担一点是一点,只要还有口气,就不会闲着。因为老人在想,王我是农民,连累儿女们了。因为你们在该上学的时候农活拖累了你们,在你们考上高中的时候,家里还等着米下锅呐。在老天爷作威作福的时候,甚至颗粒无收是时候,老头老太太还得想办法是不。

所以,你辍学了,一辈子就这么了。干吧,攒钱盖点房子吧,一到雨季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弄几个瓶瓶罐罐接着,嘿嘿,声音真美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脸朝黄土背朝天,两个膀子猫头鹰都啃不动了。转眼到了该讨老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女方家来个捎话的,彩礼XXX,我滴娘啊,这婚俺不结了。不结那行呢,一家人商量商量,东拼西凑,七姑妈八大爷先凑点份子钱,赶紧把这事给办了。

一转眼小公举,小老二也呱呱落地了,营养不良没奶水啊,买奶粉吧,一个月要千把来着,好不容易回吃点白菜丝丝了,大米打粉喂吧。五六个月就吃五谷杂粮了,这日子还不错吧。

得勒,该上幼儿园咯,一个学期几大千吧,省嘴塞牙,就去吧。好好读书,考大学,不要学你爸,将来读博士,读硕士,做专家,然后你才有资本说,农民到70岁就可以不下地干农活了,真给你老张家长脸!


王保保野钓


有人说农民没有必要七十岁了还下地干活,你怎么看?我国农村人口一直占据全国一半以上,我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发展大国,而作为农民种植的粮食养活了我国十几亿的人口,农民的功劳功不可没,但现在却有很多农民70多岁了,还照样早出晚归的劳累。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国很多农民没有像城里人那样有着稳定保障的养老金,更没有所谓的失业保险等等。虽然我国现在在农村也适应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是没有现在的农村老人来说可以领到65~150元/月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这对于现在高物价,不断通货膨胀的时代,显然是不够一个月的基本生活的,很多老人基本上还得依靠子女抚养。



第二:农民一生勤劳,经不起休闲的生活。这个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特别是一些身体比较强壮的农民,到了七十多岁了照样到田地里干活。在我们广西某贫困县,很多老人70多岁还去给别人打工,上山除草、砍树等等。其实看着挺心酸,毕竟这年纪如果是城里人估计早已安享晚年了。



第三:子女不孝顺导致。

以前农村人经常说养儿养女防老,但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子女外出打工,一年到头赚的钱根本不够自己花,更不用说每个月给父母多少钱了。不得已,很多父母只能上了年纪还得继续干活,养活自己。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不想连累子女,很多农村父母一辈子为儿女操劳,如今物价、房价节节攀升,彩礼高涨的今天,作为父母年纪已大,也不能在帮助子女什么了,因此只想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来减轻子女的负担。

对于目前这种现象,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乡村波比


有没有必要,需要真正懂得农民,懂得农村的老龄化,去看过,去走过就知道了。

1.上周,我去北京郊区平谷的一个村子里走访。一个老大爷,手里拿着一个破盒子,问了问,原来去找针。为什么呀?因为袜子破了。

我就想,这个时候,先买一双不就行了。大爷说,一双袜子好几块钱呢。

问了问,原来大爷只有一小块玉米地,一年没什么别的收入。只有每个月的养老钱。北京是700元,60岁以后发。外地只有一百多。这个大爷70岁了,不种这点玉米地,就没有一点额外收入。

2.精神方面。土地,对于农民,就是最大的安全感来源。

即便70岁了,只要身体允许,去地里劳动,收获。这种充实与快乐,是那些没干过农活,没当过农民的人体验不到的。

老人觉得,这就是他的价值,他活着有意义。

3.现实方面。空心村,如今最多的就是老人。甚至,孩子都不多见。是这些老人,是他们把汗水浇灌土地,让中国很多被遗忘的土地还有它的价值。

这些老人,他们种地,是目前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

当然,年轻人能回来种地,就是莫大的幸事。中国乡村就能留下希望,就能真正复兴。乡村振兴,中国的复兴梦才能真正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