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接二连三的“生病”?先来了解一下这三种常见病害

马铃薯接二连三的“生病”?先来了解一下这三种常见病害

1、马铃薯癌肿病

癌肿病为马铃薯的重要检疫性病害,毁灭性极强,一般损失30%~40%,重病地块可达80%以上,甚至绝收。

(1)症状

此病可危害块茎、蔓茎、叶和花。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生。通常田间病株与健株外形上无明显差异。

有的病株比健株高,分枝多,保持绿色期比健株长,有的长肿瘤或畸形。地下部受害,薯块芽眼和蔓茎上形成不规则粗糙疏松突起花椰菜状肿瘤,初呈乳白色,以后逐渐变成粉红至红褐色,最后变黑腐烂,有恶臭味和褐色粘液。

茎基染病,四周亦产生圆形花椰菜状肿瘤。叶片、分枝与主茎交界处也产生绿色瘤状物,较地下肿瘤小,长瘤的叶色淡,易提早枯死,其枝条横伸瘦短。

病株主茎末端花器畸形,组织增厚变脆,叶色淡,叶背出现许多无叶柄和叶脉呈鸡冠状的小叶。病害在贮藏期可进一步扩展危害,使病薯变褐、腐烂发臭,严重时造成烂窖。

(2)发病规律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病组织内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休眠孢子囊可在土中存活25~30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和合子,经寄主表皮细胞侵入引起发病,再生成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或合子进行重复侵染,最后以休眠孢子囊越冬。

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薯块带菌,近距离亦可通过土壤、流水、牲畜粪便、农具和人畜等传播。

病菌对温度条件要求严格,气温12~24℃,多雨高温有利于发病。通常低温高湿,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潮湿的地区发病较重。酸性土壤或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有利于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3)防治方法

严格检疫,禁止从疫区调运种薯、病区的土壤、肥料及生长植物也严禁外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地区改种非茄科作物,或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连续使用生石灰或硫酸铜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害发生。

加强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粪肥或沤肥,增施磷、钾肥,适时中耕,避免田间积水,及时挖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

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苗期和薯期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浇。

马铃薯接二连三的“生病”?先来了解一下这三种常见病害

2、马铃薯粉痂病

粉痂病为马铃薯的重要病害,在部分地区分布危害,一般产量损失5%~10%,重时达20%以上。此病还可侵染番茄和茄子等茄科植物。

(1)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块茎和根部。块茎受害,初在表皮上出现褐色小点,外围具有半透明晕环,以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大小不等的疱状半,表面破裂,散出大量暗褐色粉末状物,即病菌休眠孢子囊球。病斑破裂后,表皮反卷,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常具有木栓化斑环。

(2)发病规律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球随种薯或病残体越冬。病薯和土中病残体为病害的初侵染源,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种薯,田间传播主要通过浇水、病土、病肥等。

休眠孢子囊在土中可存活4~5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静止后成为变形体,由根毛、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生长后期在病组织内形成海绵状孢子囊球,病组织溃解,休眠包子囊球又落入土中越冬或越夏。

土温18~20℃,土壤湿度90%左右,pH4.7~5.4事宜病菌生长发育,田间发病较重。马铃薯生长期降雨多、夏季凉爽利于发病。病害较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数量和程度。

(3)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病区种薯严格管理,禁止外运。重病区实行5年以上轮作。严格选留无病种薯,必要时可用2%盐酸溶液,或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湿种薯后用塑料膜密闭2小时,晾干播种。

还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6~8小时后晾干播种。增施底肥,配合施用磷、钾肥。酸性土壤宜施用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提倡高垄或高畦栽培,禁止大水漫灌,雨后避免田间积水。

3、马铃薯炭疽病

炭疽病胃马铃薯的普通病害,在局部地区发生分布。通常病情较轻,对生产无影响,严重时可造成部分植株坏死干枯和引起根茎腐烂,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1)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近圆形至不定形坏死斑点,赤褐色至褐色,以后转变成灰褐色,边缘明显,相互汇合形成不规则坏死班。

病害严重时亦可侵染根部的块茎。引起植株萎蔫坏死和块茎腐烂,后期在病部表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带病种薯亦可成为重要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引起侵染,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高温潮湿有利于发病。

马铃薯生长中后期遇雨、露、雾多的天气,有利于病害扩展蔓延。田间管理粗放,土壤贫瘠,排水不良,病害较重。

马铃薯接二连三的“生病”?先来了解一下这三种常见病害

(3)防治方法

严格挑选种薯,实行无病薯种植,播种前可选用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5~10分钟杀灭病菌。重视栽培防病,选择土质肥沃的土壤种植,增施有机底肥,避免田间积水。

必要时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

可选用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或25%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或25%2溴菌腈制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百科乳油2000倍液,或30%倍生乳油20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剂800倍液,或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田安水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磷钾金库®~食品级磷酸二氢钾

提供专业权威的产品检测报告!

保花保果、膨果上色,壮籽抗倒,作物增产法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