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部戰役是怎麼一回事?

釗君在此


“突出部戰役”是指1944年12月16日至1945年1月25日,納粹德國在比利時瓦隆亞爾丁地區發動的西線戰事。這是一場德軍大規模協調作戰,目標在於分割盟軍戰線,並佔領安特衛普,並將盟軍拉到有利於軸心國的談判桌上。然後希特勒可以將所有精力投入到東線和蘇聯紅軍的戰鬥中。德軍稱此計劃為“守護萊茵河”。

德軍為了此次戰役集結了27.5萬名士兵,總計5個裝甲師,500輛坦克和1900門火炮。

整個突出部戰役在德軍極度保密下進行,雖然盟軍預測到德軍會發動突然襲擊,但是由於盟軍過度自信、情報不足,並認為在經受前期打擊下無力組織強有力的反攻。這也讓德軍在大霧籠罩的初期取得局部優勢,而且德軍通過獅鷲行動,將身穿美軍制服和會將英語的士兵滲透到盟軍後方。這也給盟軍帶來極大的混亂和恐慌,盟軍不得不設立多個檢查哨,並讓憲兵詢問“每個美國人都知道的問題”,例如米老鼠的女朋友是誰?伊利諾伊州的首府在哪?

隨著天氣環境的改善,盟軍空軍得以大展拳腳,他們對德軍的補給點進行了大規模轟炸,這立刻讓德軍的燃油和彈藥供應變得捉襟見肘,勝利的天平正在一點點向盟軍傾斜。1945年1月1日,德軍發動底板行動,大規模空中反擊卻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德軍不僅損失了大批戰鬥機,還有經驗豐富的飛行員。

圖、比利時突出部戰役紀念館

盟軍接下來的行動勢如破竹,1945年1月7日希特勒同意德軍從突出部戰役中撤軍,整個戰役宣告結束。此役過後德軍大傷元氣,很多有經驗的部隊遭遇重創,剩餘部隊也退至齊格菲防線。突出部戰役最終以德軍慘敗告終。


航空之家


突出部戰役,又叫阿登戰役,發生於1944年12月16日,德軍從西線的阿登地區突然發起進攻,在初期達成一定的突破後,由於兵力不足和盟軍的快速增援,最終德軍因損失過大而被迫撤退。

德軍這次的進攻方案完全由希特勒親自指定,作為“元首命令”下達給前線指揮官。預訂目的是動用兩個裝甲集團軍(第5、6裝甲集團軍)切斷英軍與其補給基地的聯繫,迫使英軍退出歐洲大陸,從而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從希特勒所設定的目標來看,目標相當宏大,基本同1940年法國戰役一樣,企圖用一次強大的裝甲突襲,一舉切割盟軍的防線,做深入的突破,直到將英軍徹底包圍殲滅之。

無論是當時的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還是前線的B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以及第5裝甲集團軍司令曼陀菲爾都認為作戰目標過大,現有兵力根本不可能完成目標。龍德施泰特指出:“增援部隊嚴重不足,彈藥供應嚴重不足,參戰的裝甲師數量很多,但是坦克卻很少,總計只有800輛”。曼陀菲爾也指出“由於是冬季作戰,而且阿登高原地形複雜,於是向希特勒提出所需汽油是通常標準的5倍,而實際提供的汽油僅有1倍半,而且大部分還在大後方,直接導致在盟軍的強大轟炸下前線部隊極度缺乏燃料,許多武器裝備被迫因缺油拋棄。”

就戰略上而言,此次進攻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由於的兵力的不足,負責側翼掩護的第7集團軍實力薄弱,無力掩護德軍不斷拉長的側翼。阿登攻勢德軍每前進一步,側翼拉的越長,越容易遭到盟軍的反擊。所以德軍的進攻在還未來得及威脅到盟軍的側翼時自己的側翼已經陷入嚴重威脅。德軍越突入縱深,自己反而越危險。

德軍在阿登攻勢受阻後,假使立刻全面撤退,退回進攻發起線,慢慢再退回萊茵河東岸,還是可以組成一個完整的防線的,此時德軍裝甲部隊的損失也並不大,作戰物資也並沒有耗盡。然而希特勒拒絕做任何的撤退,他認為德軍雖然暫時陷入停頓,到盟軍同樣也遭受了重大的損失,無力發起反擊,他主張德軍應再次發起強大進攻以撤退擊潰盟軍。假使德軍還可以繼續投入強大預備隊和物資補充的話,或許還可以繼續發起進攻。可是希特勒根本沒有多餘兵力再派給西線了,還要讓德軍繼續發起進攻,焉有不敗之理?


小小狼王



突出部戰役,也被稱為“阿登反擊戰”是發生於1944年12月16日至1945年1月,德軍在西線的最後一次進攻行動。

阿登是位於比利時,盧森堡與德國三國接壤之處,一塊遍佈山林和丘陵的崎嶇之地。4年前,德軍主力B集團軍群也是從這裡出其不意地殺出,橫掃西歐。1944年冬天,這裡成為盟軍戰線上的一個薄弱點,只有米德爾頓少將所屬第八軍的4個師負責這一條地形複雜多變的防線。在米德爾頓的右翼,喬治巴頓的第三集團軍已經深入洛林,美軍第六集團軍已經達到斯特拉斯堡附近的萊茵河畔,美軍高層中洋溢著樂觀的氣氛,認為德軍已經無力發動任何大規模的反擊攻勢。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自從1944年9月德軍防線相對固定後,最高統帥部就在著手進行反擊的籌劃,9月20日,在大本營最高統帥部會議上,希特勒就要求德軍從阿登展開反擊,利用冬季多雲陰鬱的天氣抵消盟軍的空中優勢,越過馬斯河,直取安特衛普,把美國第12集團軍群和英國遠征軍趕到海邊,製造第二次“敦刻爾克”。當然,古德里安等宿將一致反對這個計劃,因為他們深知,把手頭僅有的機動預備部隊投入到西線這場未知的冒險中,那麼則完全無法抵擋蘇聯在維斯瓦河發動的冬季大規模攻勢,不過希特勒還是一如既往地對反對意見充耳不聞。

10月22日,希特勒正式向龍德施泰特和莫德爾元帥的參謀長韋斯特法爾和克萊勃斯出示了“守望萊茵”作戰計劃的詳情,實際上,講求實際的龍德施泰特元帥心裡的目標務實得多。他的計劃是在阿登至亞琛打一場雙重保衛戰,用兩個裝甲集團軍衝向馬斯河的大河曲處,切斷霍奇將軍的第一集團軍和辛普森中將的第九集團軍的後路,同時遠在北面的15集團軍將和前者在列日會師,這樣一來可以消滅盟軍大約15個師的部隊,從而讓西線態勢暫時處於僵持,再把強有力的機動部隊調回東線去“救火”。不過,盟軍的密集空襲讓德軍部隊的集結和後勤補給都困難重重,曼託菲爾將軍曾提出需要5個燃料基數的供給,但實際進攻部隊領到的僅有1.3個,只夠在公路上前進150公里,或者在崎嶇的山地中行駛60到70公里。進攻日期也一拖再拖,從11月底拖到12月10日,最終被定在12月16日。

發起進攻的德軍部隊一共有23個師,其中10個裝甲或裝甲擲彈兵師,在北部是塞普.迪特里希麾下的黨衛軍第六裝甲集團軍,下轄武裝黨衛軍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擲彈兵師,第二帝國裝甲擲彈兵師,第九霍亨斯陶芬裝甲擲彈兵師,以及第12希特勒青少年師,以及第506重型戰車營以及683重型坦克殲擊車營,以及第三傘兵師和6個國民擲彈兵師,左翼南側的曼陀菲爾將軍麾下第五裝甲集團軍,下轄第2,第9,第116裝甲師,以及裝甲教導師,元首衛隊旅以及4個國民擲彈兵師,總計30萬人,1000輛戰車,坦克殲擊車以及自行火炮,2000門大炮,此外德國空軍還湊出了將近1000架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而對面的美軍只有6個師,共計75000人,美軍第四,第28師是來阿登休整的,而第99和106師剛剛抵達歐洲缺乏戰鬥經驗。

戰鬥開始後,起初德軍攻勢非常順利,曼陀菲爾將軍的第五裝甲集團軍輕鬆地突破了第28和106師的陣地,讓它們彼此失去聯繫,陷入了混亂,然後直取巴斯托尼和聖維特,在北面,黨衛軍第六裝甲集團軍的前衛,由黨衛軍虎將約亨.派普指揮的派普戰鬥群用了不到48小時,就突擊到了40公里外的史塔羅維特,曾經指揮了營救墨索里尼行動的斯科爾茲內指揮的黨衛軍特別行動部隊,也乘坐繳獲的美軍車輛滲透到了盟軍後方,阻塞交通,破壞通訊線路,這一切使得美軍高層在攻勢開始大半天后,才瞭解阿登前線發生了什麼。艾森豪威爾堅決反對布拉德雷將軍關於阿登只是一場規模有限的破壞性襲擊的論斷,認定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全面攻擊,他立刻命令巴頓麾下的第十裝甲師前往德軍攻勢的南翼,第七裝甲師迅速前往佔領聖維特的岔路口。


第二天,艾森豪威爾又緊急命令,將戰略預備隊第101空降師,和第十裝甲師前往增援交通樞紐巴斯托尼,第82空降師也被緊急派往德軍主攻方向的北部。作為盟軍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命令將阿登地區北部的美軍,包括美國第九集團軍和第一集團軍,統統交到蒙哥馬利手中,這樣布拉德雷將軍的第12集團軍群此時只剩下了巴頓的第三集團軍。

對於德軍來說,初期順利的攻勢很快延緩下來,一是因為後勤補給有限,二是因為冬日的積雪大大延緩了裝甲部隊推進的腳步,第三,美軍不像1940年的法軍,即使被分割包圍,依舊堅守陣地,並不斷呼叫強大的炮兵進行火力支援。反過來,由於美軍在車輛數量與燃料上的優勢,使得美軍後援部隊能夠迅速進入陣地,第七裝甲師的先頭部隊在克拉克准將的指揮下,先於德軍到達了聖維特,迅速構築了馬蹄型的防禦陣地攻勢,在南部,第十裝甲師的一個戰鬥群挫敗了曼陀菲爾將軍的先頭部隊,把德軍攻勢延緩了整整一天,從而讓101空降師有時間在12月19日凌晨進入巴斯托尼。

巴斯托尼是阿登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通往馬斯河邊迪南特與那繆爾的公路穿過該城,如果不拿下巴斯托尼,德軍重型裝甲部隊就無法利用公路,裝甲教導師和第26國民擲彈兵師受命圍攻巴斯托尼,四天之後,美軍的傷亡數字就佔據了守軍的一半,形勢危急。


12月22日巴頓的第三集團軍,以第四裝甲師為先頭部隊開始向北進攻,旨在解救巴斯托尼,在雨雪中,他們第一天就推進了11公里。


23日,天氣短暫放晴了半天,美軍運輸機趁機向巴斯托尼投下了144噸補給,戰鬥轟炸機也開始向支援地面守軍。26日美軍第四裝甲師的先頭部隊終於到達了巴斯托尼,指揮官是克萊頓.艾布拉姆斯中校,日後越南戰爭中的美軍第二任總司令。

12月26日,德軍開始加註,又投入了6個德國師,阿登地區的攻勢變成了一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亂戰鬥,1月1日,德軍空軍也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空襲比利時和法國東北部的盟軍機場,擊毀206架,損傷了300架,然而此時天氣開始放晴,美國空軍可以再次大規模出動支援地面部隊,美軍後續26個師的增援部隊也源源不斷開進阿登地區,1945年1月3日,盟軍轉入反攻,巴頓的第3集團軍由巴斯托尼向東北出擊,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由北向東南出擊。德軍也在這一天對巴斯托尼發動了最猛烈的攻勢,從而展開了阿登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雙方血戰了5天,最終德軍仍未能拿下這個重鎮。雖然德軍停止進攻,但仍然控制著在盟軍防線上的突出部,盟軍在攻勢剛開始時,在嚴寒天氣以及德軍抵抗之下進度受到限制進度十分緩慢,多數德軍以邊戰邊撤的方式成功的撤離戰鬥區域,因為油料的缺乏使德軍大多數的裝甲車輛被放棄


1月15日,基本所有德軍單位都退回了進攻出發線,戰鬥結束了,盟軍傷亡人數為7萬8000人,德軍的傷亡數字大約在8萬人左右。


晴天有時下豬


突出部戰役其實是德軍在西線的最後一次進攻作戰,但是由於實力不足、作戰部隊作戰能力差等原因,德軍的此次嘗試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1944年時,西線的盟軍也已經開始進入德國境內了,而當時希特勒迫切希望解決西線盟軍,然後全力對付蘇聯,因此意圖將盟軍再次趕出歐洲大陸,緩解德軍當時面臨的兩線作戰的困難局面。

不過此時的局面已經不是曾經的1940年的局面了。在1940年德軍大可以將全部兵力投入西線作戰,沒有1944年東部的蘇聯的威脅。而且當時德軍的綜合實力很強,各軍兵種的部隊戰鬥力依然很強,銳氣也遠比1944年強。而且當時德軍佔據著作戰主動權,盟軍是被動防禦,德軍則把握了戰爭的走向。

而在1944年末,德軍的實力已經遠不如盟軍了。首先就是德軍的力量被分散到了兩個作戰方向,分別對抗東部的蘇聯和西線的盟軍。而希特勒後來的解決策略就是拆東牆補西牆,將東線德軍精銳調往西線,結果又導致了東線的進一步失敗。然後就是部隊戰鬥力不足,雖然德軍有很多像虎式坦克豹式坦克等先進的武器裝備,但是無奈產量嚴重不足。而且更重要的是,訓練有素的戰鬥人員也不足,很多新兵毫無經驗,只能淪為炮灰並浪費這些先進的武器。此外,德軍還要面臨燃料不足、盟軍空襲等麻煩,戰鬥力又大打折扣。

但最終希特勒還是選擇西線作戰,依然通過阿登森林,意圖將盟軍推下海,再度上演1940年的敦刻爾克戰役的情景。不過當時的德軍中的很多將領都不看好這次行動,對其勝算估計很低。行動開始時天氣很差,影響了盟軍航空力量的作戰,為德軍創造了時機。但是在巴斯托涅這個關鍵節點,德軍遭到了盟軍的強烈阻擊,遲遲打不開局面。後來天氣好轉,盟軍航空力量開始投入作戰,盟軍的地面作戰部隊又即將趕到,最終德軍不得不撤退,而阿登戰役也宣告失敗。


僱傭兵


1944年,對於納粹德國而言註定是陰雲密佈的一年,隨著盟軍在諾曼底的成功登陸及蘇聯紅軍的反攻,北非失守、法國解放、意大利倒戈,納粹德國所取得的輝煌戰果早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則是帝國覆亡的前奏。


面對著這樣嚴峻的形勢,希特勒決定放手一搏,他將全部的兵力集中於西線,希望通過一場出其不意的攻擊給盟軍帶來致命一擊,這樣納粹德國就可藉此同盟軍談判停戰,從而集中精力對抗東線的蘇聯。於是,一場對盟軍的突擊行動就被擺上了議事日程,這就是“突出部戰役”,也被稱為“阿登戰役”。



德軍對於這場戰役的部署,其實就是二戰初期曼斯坦因將軍“鐮刀閃擊”計劃的翻版。德軍通過其情報系統得知,盟軍在阿登山區防守極為薄弱,僅僅派遣了4個師,也沒有構建工事。因此,德軍大本營決定,集結了20個師近25萬人,向阿登山區發動突擊。企圖通過阿登山區,奪取盟軍重要的補給城市安特衛普,將盟軍切割為南北兩部,並將聚殲北線盟軍五個軍。


為配合這次行動,希特勒下令德軍保持無線電靜默,防止計劃洩露。同時,為了使計劃順利進行,希特勒還派遣特種部隊打入盟軍佔領區,破壞橋樑,更改路標,致使盟軍內部人心惶惶,士氣收到了極大的打擊。



1944年,12月16日,德軍在西線總司令龍德斯泰特元帥的命令下,德軍向阿登山區發動了攻擊。阿登山區只有美軍四個步兵師駐守,完全不是20餘萬德軍的對手,僅一天時間美軍防線就被德軍突破。至12月20日時,德軍已經由阿登山區向西攻擊百餘公里,在盟軍防線上形成了寬1百餘公里,縱深50餘公里一個“突出部”,北部盟軍陷入了被包圍的危機。


就在這危機關頭,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下令,美軍第1集團軍死守阿登山區,不能再讓德軍通過。同時,急電巴頓的第3集團軍前往支援,並派遣美軍第82空降師和101空降師前佔領交通要道巴斯托尼,阻擊、遲滯德軍的進攻。


就這樣德軍的進展陷入了遲滯,此時希特勒向美軍第101空間師發去了一封勸降信,信的大意為“要麼投降,要麼被殲滅。”不過,101空降師師長麥考利夫准將給了希特勒一個簡潔明瞭的回應“NUTS!(神經病)”。希特勒聽聞後惱羞成怒,對盟軍而言卻是莫大的鼓舞。



12月25日,被遲滯數日的德軍再次發動攻擊。然而,德軍遭到堅守巴斯托尼的美軍101空降師頑強抵抗,被打死打傷3千餘人。與此同時,美軍第4裝甲師順利突圍,同巴斯托尼的美軍101空降師會和,德軍攻克巴斯托尼的計劃徹底破滅。


1月1日,不甘心失敗的德軍派遣1000餘架飛機向盟軍陣地發動空襲、轟炸,以配合德軍地面部隊的攻擊。不過,這次行動很快被盟軍所擊退,就在此時東線的蘇聯紅軍為緩解西線盟軍的壓力,提前向德軍發動攻擊。希特勒不得不抽調本應支援阿登地區的6個裝甲師,前去支援西線。隨著德軍的抽兵和撤退,1月28日,盟軍收復全部阿登山區被佔領地區,雙方恢復戰前態勢,阿登戰役結束。



突出部戰役(阿登戰役)中,德軍與盟軍共同投入了百萬兵力。此戰後,德軍96000餘人戰死或失蹤、盟軍則有19000餘人戰死或失蹤。可以說阿登戰役的失敗,徹底消耗了德軍西線的有生力量,更粉碎了希特勒最後的幻想。自此,納粹德國的失敗幾成定局。


參考書目:

克里斯.畢曉普:《二戰每日紀實》,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歷史研習社


突出部戰役發生於阿登森林,也稱阿登高地。當年黃色計劃德軍避開低地三國和馬其諾防線就是走的這裡。所以希特勒有再來一次黃色計劃的念頭。但當年能夠成功還是有很大的偶然因素,這一次美國人反應神速,所以就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