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入門:老三樣用的好,死魚難題解決了

養魚入門:老三樣用的好,死魚難題解決了

圖片來源丨Pexels

剛開始養魚的時候,首先了解到的專有名詞可能不是硝化細菌,也不是空氣缸,而是“老三樣”。它陪伴我們走過新手期,度過換魚期,並一步步走向更深的層次。重點是,只要正兒八經的使用老三樣,基本是不會玩死魚的。

老三樣是:加溫、下鹽、換水

這三樣的成本都特別低

養魚入門:老三樣用的好,死魚難題解決了

圖片來源丨Pixabay

先從加溫開始。一個加熱棒可以搞定升溫問題。如果一個不成,就兩個。

一般加熱棒用一年以上的時間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家的加熱棒都有用到兩年的。

當然,對它好點,它才能活的更久。

養魚入門:老三樣用的好,死魚難題解決了

圖片來源丨500PX

攝影丨Guillermo Enrich

魚是變溫動物,不會自己產生熱量,需要有外部溫度引導。

就像水一樣,0℃以下會結冰,100℃以上會沸騰,這區間是水作為液體能承受的範圍。

魚也一樣,超過承受範圍就會羽化。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給魚一個溫暖的生存環境太重要了.

養魚入門:老三樣用的好,死魚難題解決了

圖片來源丨Pexels

鹽在這裡不只是作為生命必須攝入的物質,它也能左右魚體內的水分攝入。

下鹽的功能有兩個。

第一、鹽的濃度到1.5%以上,體表病菌細胞的水分會被剝離,達到殺菌的效果,而且鹽浴的效果還真的能跟一些魚藥媲美。

養魚入門:老三樣用的好,死魚難題解決了

圖片來源丨500PX

攝影丨Sing Ming Kong

第二,鹽的濃度決定魚缸裡滲透壓的強度。濃度在0.5%-0.8%之間是魚比較舒服的狀態,這種體內與體外的平衡性,有利於魚的健康。

所以,平時換水的時候要下一些鹽,具體劑量根據水體積換算就好。

非換水時期其實是沒有必要刻意下鹽的。除非魚生病。

養魚入門:老三樣用的好,死魚難題解決了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最後一個,換水。換水要結合以上兩點,新水不但要曬水,還要將溫度調到跟魚缸水溫相似的溫度,個人平時都是控制溫度比魚缸水高2℃。

換水的好處是,可以稀釋水中有害物質。有些換水週期拉的比較長的朋友,會發現幾天後,魚缸的水位下降了,這是由於有部分水被蒸發掉了。

而蒸發的是純淨的水,水裡的有害物質可還在缸裡呢,所以換水是保證水質的方式之一,同時也能減輕硝化系統的負擔。那麼,換水的好處也就不言而喻了。

養魚入門:老三樣用的好,死魚難題解決了

圖片來源丨Pexels

關於以上的介紹,都沒有具體的參數標準,其實也不需要特別的標準。

沒有提供老三樣的標準,因為網上的相關資料太多了,如果看的多了,會發現大部分說的都是約數。這是魚友自己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沒有必要照搬。

最好自己慢慢研究,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養魚方式,這是養成類愛好的精髓。

養魚入門:老三樣用的好,死魚難題解決了

圖片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ravi_roshan_inc

有時候為了弄懂一件事,要上網查資料,經常會搜出很多快要上升到學術方面的理論,到最後也沒正面回應問題。

其實像老三樣這種超級簡單的入門理論,總結起來就兩個詞:基本知識+換位思考。而對於用老三樣都能失敗的朋友來說:恭喜,你在基本問題上的摔跤,會讓你在以後的養魚生涯中更小心謹慎。


文章系意牌旗下【YEE水族世界】整理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