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不残暴,那些被好莱坞和美剧误导的历史

美国的大部分西部传奇其实所对应更像是中国的江湖传奇。其发展轨迹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最早源于一些通俗的西部传奇小说,这些小说融合了美国历史上真实的事件与人物,又创造性地夸张再造了某些“故事和情节”,将它们传播给美国公众,好莱坞从中嗅到了“商机”,以此为蓝本,不断地重复那些小说中的“谎言”。最终使之成为凌驾于西部真实历史之上的西部传奇史。从默片时代的《火车大劫案》一直到今天的美剧《西部世界》,都是在不遗余力地强调和加深人们对“残暴西部”的误解。

“西部世界”不残暴,那些被好莱坞和美剧误导的历史

美国历史上最家喻户晓的西部传奇罪犯比利小子,是好莱坞所钟爱的,摇摆于“不法之徒”与“牛仔英雄”之间亦正亦邪的角色。演过这一角色的名单包括了罗伯特·泰勒、保罗·纽曼、马龙·白兰度、伊桑·霍克等等。大名鼎鼎的摇滚巨星鲍勃·迪伦也曾参演过一部“比利小子”电影并为其作曲写歌。据说比利小子的绝技是可以用0.3完成拔枪射击的过程,“快枪赛”是经常出现在西部片中的经典桥段,可惜,这样的事情从来没在真正的现实中发生过,至少西部历史上也从未记载过。而且后世的警察统计,在任何枪战中活下来最多的是那种掏出枪,用一秒时间瞄准,然后再开枪的枪手。枪掏快顶多有可能先击伤对方,不意味着是活到最后那个,比利小子最终被警长击毙也印证了掏枪快并不具有什么决定意义。

“西部世界”不残暴,那些被好莱坞和美剧误导的历史

从现有保存下来的照片上看,比利小子是一个看起来有点文弱的青年,据说身高只有一米七多点,与银幕上经典的彪悍牛仔形象约翰·韦恩(190cm)、伊斯特伍德(192cm)相差甚远。不少声称与比利小子的人生有过交集的证人也形容他在多数时候是相当友善与优雅的。甚至用“如猫般轻盈”形容他。某一版本的电影还将他塑造成一个同性恋,与追捕他的警察展开了一段相爱相杀的旅程。从外表的确很难将他与一个21岁便身负21条性命,在传奇性的脱狱后又悲剧性地于22岁遭警长击毙的亡命之徒对上号。实际上,比利小子也的确没杀过那么多人,21条人命是被那些坊间传闻添油加醋出来的数字。而真实的人数后来又由4—9人降到了可能只有3-4人。但这并未动摇比利小子的“影响力”。2010年有人花2美元买了一张老照片(上图下),后发现相片中的一个人高度疑似比利小子,照片一夜之间就暴涨到500万美元。

“西部世界”不残暴,那些被好莱坞和美剧误导的历史

另一个西部传奇中的最重要的人物“西部警长——怀特·厄普”,明明生前没什么作为,去世后却因为一本杜撰出的传记小说忽然就“躺红”了。一位叫司徒雷克的小说家,只跟厄普打过几次照面,连话都没说上过一句,就写出了一部以厄普为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想不到竟然大受欢迎。好莱坞马上跟风改拍电影,也风靡一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拍出了各种版本的厄普题材电影,从前美国总统里根到凯文·科斯特纳都曾饰演过厄普这一角色。尽管里面所有的情节都是杜撰的,但观众已认定厄普的一生就是像电影里这么精采,据说厄普被当作历史人物在好莱坞翻拍的次数仅次于林肯。真是干得好不如被写得好。比利小子好歹也是靠“实力”走红,生前就是被报纸大肆报道过的传奇罪犯,“名号”闯荡影坛竟然拼不过生前默默无闻,死后被演绎出传奇的西部警长。

“西部世界”不残暴,那些被好莱坞和美剧误导的历史

凯文版的厄普

怀特厄普不但自己被“写红了”,还能让朋友也搭乘上了他的顺风车,贝特·马斯特森之所以被人记住,主要是因为与怀特·厄普有着密切联系,你的朋友火了,反复被“传奇”化,你想默默无闻也难。马斯特森与厄普是在堪萨斯州道奇城供职时成为朋友的,在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马斯特森都跟随厄普,马斯特森最传奇的枪战也不过是在1881年广场之战中,与厄普一起击伤想要去杀害他兄弟的两名枪手中的一位,当场没有人受重伤,按道奇城的标准马斯特森只被罚了8美元。作为一个执法者,死于他名下的也不过三人,而传说中的“二十几人”被查证为源于一个玩笑。马斯特森被一个收税人搅扰,不胜其烦就去买了把枪,在枪上刻上21个的记号,威慑收税人。

“西部世界”不残暴,那些被好莱坞和美剧误导的历史

熟悉好莱坞西部片的人都知道,西部小镇上的暴力活动是司空见惯的事。就算不是每天,也要每隔几天就在镇上来上一场“快枪赛”,快意恩仇、发泄残暴,西部仿佛是一处狂野的法外之地,人命在这里是随意可被夺取之物。美剧《西部世界》正是依据了这种已经深植于美国大众内心的“西部认识”。毕竟现实中的开枪对决存在着很大程度的风险性,而放置进虚拟世界“残暴”才有可能成全其“欢愉”。而真正历史上的,西部传奇中的重要战场——道奇镇1878年只有过五次枪击死亡事件,感觉在影视剧中一天得伤亡也不止这些,而且这还是道奇镇暴力死亡人数最高的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