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市改成区是升级还是降级?

1杯二锅头嗆得眼泪流


县级市改成区,从级别上是平级,没有变化。但同时会减少独立性,增强与地级市核心区域的联系。

中国现在的一个地级市,一般下面管辖若干个区和若干个县。

其中,几个区组成这个地级市的市区,一般是人口密度比较大,交通比较方便,市政建设比较好。

而每个县,一般下辖县城和若干个乡镇,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程度是不如市区的。

所谓县级市,多数是经济发达,基建较好的县升级来的。大致比之前的县要好。但与市区还是有差距。

如果一个县级市升级成为了区,那么首先可以得到一些直接的好处。行政经费更充足了,市政和基建纳入地市级的城区统一规划。在交通、治安等方面也能享受更多的好处。地铁、公交可以开过来,房价也会上涨。

整个来说,就是由城市的外围升级为了城区的外缘。对于位于这个县级市的原有居民而言,收入增加,设施增加,当然都是利好消息。

不过另一方面,原有的独立性会削弱。毕竟很多东西纳入地市的城区统一考虑,基层相应的独立承担的自然会有所降低。

所以,县级市变成区,级别上保持不变,实际上是好事。


巴山夜雨涮锅


无论是县,或者县级市,撤县设区,本身的行政级别并不会发生改变。

那么改变的是什么呢?

咱们就举一个例子吧,苏州市的吴江市,2012年撤销了县级市,变成了苏州的一个区。

大家看,这是苏州地图。

苏州作为一个地级市,中心城区是姑苏区、相城区、虎丘区等几个区,这些是苏州市传统地盘。

吴江本来是苏州市(地级市)下面的一个县,也有千年历史,后来撤县设市,成为县级市。

吴江县在历史上非常著名,出过很多历史名人,同里古镇也在吴京。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吴江都是一个单独的地名存在,很少有人会觉得吴江是属于苏州的。

再然后就是2012年从县级市,变成了苏州市的一个区。成为苏州一个区以后,吴江的独立性就大大减弱了。

这是当年新成立吴江区的挂牌大会。

从一个县,变成了县级市,再变成了上级苏州市的一个区,这里面有什么变化呢?

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城镇建设全方位靠近苏州市区,苏州对吴江的支持力度更大,当然从吴江获得的财政也更多,两者可以说是双赢。

简单地说,吴江市本来是苏州的郊区县,现在变成了亲儿子。

既然是亲儿子了,苏州对吴江的建设就会更加支持,别的不说,交通一体化肯定是要滴。

自从吴江并入苏州市区,苏州的中环、外环线建设,就把吴京纳入其中,苏州的地铁也修到了吴江区。就是苏州的4号线。

交通上把苏州城区和吴江连在了一起,吴江区的房价也就和市区的房价也同步了。

如果不是修地铁,修高架,吴京的房价能有这么高吗?

当然吴京房价高了,苏州市土地出让金也水涨船高,苏州市在交通基建方面投的钱也就收回来了。

因此,总的来说,像苏州这样的发达城市,随着自身经济的发展,迟早会扩大。

未来,苏州周边的昆山、张家港、常熟等县级市,估计迟早也会变成昆山区、张家港区,像上海那样,统统变成区。



其实这些年来,江浙沪等地有一批大城市城区都在逐步扩大,走的都是撤县设区的路子。比如杭州原来的萧山县后来就成了萧山区,富阳市也成了富阳区,临安也变成了区,未来建德市迟早也会变成杭州的区。

杭州现在还有2个县,淳安和桐庐。这2个县短期内估计不会那么快变成区。毕竟离杭州主城区太远。

但是这个趋势不会变。

因为这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

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逐步消灭农村和中小城市,把大城市做大做强,所有的城区都建设成新的样子。


梁鹏飞


县级市,一般为正处级单位。在国内,行政区域及相应主官定级为省部级、地(市)厅级、县处级、乡科级。县级市,一般为正处级,四套班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一把手为正处级。也有高配的情况,分为领导高配,和整个县级市高配(类似副省级城市,一些重要的县级市,省区里可能会给予副地级市地位)。如浙江省义乌市,市委书记为地级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长为金华市副市长。但领导高配,不等于所有领导和机构的级别就升一级,下属的局部委、乡镇街道仍为科级。但省里给予副地级市地位的县级市,其所有领导干却及下属机构单位,级别都相应上升。

我国设区的市,目前在行政有三档,即普通地级市、副省级市(包括计划单列市)、直辖市。其下辖区,分别对应县处级、副厅级、正厅级。

回过头来看,县级市改区,是升级还是降级,看所对应的级别就可知。

但县级市改区后,在行政权限上是有变化的。比如,规划就由所在地级市统一负责;财政分成上,浙江对县级市财政分成规定是省20%县级市80%,改成区后,不用直接交省里但改成交市里,这个交市里的分成比例,往往比较高。


风155414213


县级市改成区是升级还是降级?

我国城市种类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第一名,国际一流!城市有多种,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县级市四个种类!

除了县级市以外的另外三种市都属于设区的市极少不设区的城市不在此话题谈。

以地级市为例,大多都设区。以湖北襄阳市为例,目前设置有三区,分别是襄城区、樊城区和襄州区。



前些年湖北省襄阳市有过相关类似的“南漳、宜城加快融城”的报道,在当时引起轰动!

南漳、宜城均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是县,宜城是县级市,能够同时提出两县(市)同时融城首先取决于城市的长远规划,以及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湖北省襄阳市是中西部地区著名的区域级中心城市,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更是省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地级市。因此湖北襄阳具备撤县建区和撤市设区的基础,这是地方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趋势。

当年,湖北襄阳所辖的南漳县和宜城市撤建改制为区是大多数人共同支持的。

所辖宜城市距离襄阳市中心城区的余家湖组团只有30公里左右,宜城人也期待融入襄阳市区。

宜城市是我国城市种类当中最低的一级,就是县级市,县级市改区不是升级更不是降级,而是平级调整。

县级在行政序列中通常被称为处级,所谓处级就是地级市的如市公安局、市发改委等机关一般高的级别,均属于市政府统一领导。

县和县级市改成区是有好处的,当前形势下也有少数改区后的地方仅仅是一字之差却其他待遇不变。

许多县和县级市如果距离中心城市很近的前提下,都是有融城的想法。

一旦成功实施,福利多多!比如不受地域限制在都市就业、入学、社保、医疗、居住等获得相关权限。

目前,比较常见的都是县改区。县长的称呼变成区长,融入都市后在整体规划上受到更好的建议和指导。一般城市规划都是比较完美的,与县级规划当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在县级行政区还有非常大的机会设置国家级开发区的专业产业园区,这对当地招商引资带来了极大的优势。

推动了社会发展,增加了上级对下级的关注度,提升了当地档次感。还能获得相关城市统筹建设的待遇,对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强烈的推动作用。一个成功的县改区要加快融城建设,加大社会投资,加强当地竞争力,努力建成一座环境优美且富强文明的市辖区。

县改区的实施与否,我个人都认为一定要以民生建设为主,改善当地人的生活,加大对城市化的投入,对农村加大环境改善,以建成卫生名城、文明之城等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适合居住区。


民间查访专员




县级市改为区,是升级还是降级,应该分开来说:

首先,看是改成地级市的区,还是副省级市的区,还是直辖市的区。

地级市的区,是正县处级,系平级;副省级市的区,是副地厅级,系升半级;直辖市的区,是正地厅级,系升一级。

以上是从行政级别来说,但从官员权力来说,我认为是缩减的,尤其是权力行使的独立性来说,应该是相对弱化了。


清风朗月zgh


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在我国县级市一般是副厅级单位的,四套班子都是副厅级,区的话按照一般地级市来说就只是县处级了,行政级别低了,如果是副省级城市没有改变,重庆很特别,区是正厅级,县市有副厅级,厅级,不过一般来说,县级市和市区侧重点不一样,综合来说,区要比县强点


国鼎恒盛


县级市改设为市辖区,从行政意义上来说,其的级别并没有变化,都是正县级。有的县或者县级市改成市辖区,除了名字,其余一律没有变包括人口和行政区划。既然什么都没有变,为什么有些地方还那么热衷于县改区呢?

一般来说是地级市有很大的冲动把县或者县级市改成区。为什么?因为一般来说县和县级市,包含广大的农村地区,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在中国,土地财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土地资源,县改区后,人事、财政、规划、建设大量权力,将由县收回到市里。比如说在增值税的分配上,县级一般能拿到40%左右,市辖区只能拿到20%左右,多出来的20%将被市里收走。所以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县改区的最大受益者是地级市。



如果是经济不发达、行政面积不大的县改成区的话,市里面就要拿出钱来补贴这个地方。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县或者县级市改成区,都是在当地来说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比如赣州的赣县和南康市,分别改成了赣县区和南康区。这两县市在赣州来说经济相对发达,县改区后不但不会给市里造成财政负担,还能给市里贡献大量的收益,包括土地和财政方面。


县改区后,对县来说是喜忧参半。我们知道,有很多权利会被市里收走,比如土地、建设、规划、人事、财政、税收,其行政权力将会明显缩小。因此,有钱的县不想被并,因为自身财政和待遇比市好的多,并了没什么好处。但对一般般的县来说,虽然权力消减,但是会有发展政策支持作为交换条件,容易出政绩。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市里面要改,县里挡得住吗?


红谷新视界


县级市改成区在行政级别上并没有变化,因此不算是提升。但县级市改成区后其城区发展必然统一到地级城市建设规划当中来,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会有一定益处,总体来说更有利于该地区的发展。不要小看“区″和“县"这一字之差,这里面的内涵变化很大,一个地方由县改区,说明这个地方告别了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道路,而融入了地级(或省级市)大都市圈,迈上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新台级。区和县的差别,给购房者和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很大,给人的感觉离城市更近了。在我国,撤县设区是有条件的,而且有严格的程序,必须经省、市政府同意,最后经过国家民政部和国务院同意,经实地考察方能批准。


叶公来帮忙


县级市改成区是降了。在县、区、县级市三个当中,县级市最好,其次是区,最后才是县。以我们山东省淄博市来说,淄博是个组群式城市,包括五个区和三个县,没有县级市。市府所在地为张店区,其余都距离较远,不可能将城区联起来。其中有两个县是后划拨的,较其他五区一县要落后一些。这其中的几个区也是由县改来的,只有经济和整体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县才有资格改为区,所以区比县要大一些。淄博目前还没有一个县级市,据说省里拟批一个的,结果市府所在区和市里最强县争的太厉害(市里想将其改为区,但它们想直接废县改县级市),后没下文了。

所以说县改为区是升级,县级市改区是降级。


无剑的剑客


LazyBears:说实话级别上来看还真不太好界定,但是从我们那的一些事实情况来看,从县改为县级市有人叫好,而从县划为区有人叫衰,可见通常情况下县级市是优于区的。



区是地级市市区的范围,财政完全上缴


区是什么?从我们常说的“市区”就可以知道,区是市的组成部分脱离不开。事实上,区的财政全部上交,由市统一使用和计算。

但县级市不同,其实际由省直辖,地级市代管,虽然财政要上缴但是比例相对低很多,除此之外也有自己的话语权,所以从财政方面出发,县级市比区更好。



宁乡2017年撤县为“市”,各大媒体俊发新闻


在长沙,星沙、望城、宁乡均有不同的政策:

  • 星沙那是三湘第一县,官员都是高配;

  • 望城县改为区但实际上却被单独划开,当初连当地户口都不能参与长沙市城区报名,依旧遭到大家诟病;

  • 而宁乡县升级成县级市后却是新闻满天发,诉说后续的好处。


从大家的反应、媒体的报道就能看出一二,县级市却是比区要有优势。

所以说,即使是县级市与区的行政级别一样,但由于其财政独立性等因素,在我看来撤县级市划区可以视为一种“降级”。

当然实际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或许一个县级市不能申请的东西,作为市区就可以申请,例如国家级高新园区便如此,那么说为“升”也不为过。


收藏内容,不如关注我们

每天都能看新热点,了解新知识,保障自己的权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