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AI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你開始有AI取代工作焦慮症嘛?十年後可能是你的工作被AI取代的年份…

未來已來!AI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還記得春運車站的“智能閘機”,刷臉進站嗎?還記得春晚無人駕駛車穿越港珠澳大橋嗎?剛剛過去的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惟妙惟肖的互聯網高科技表演想必讓你記憶猶新,回味無窮吧!

而這一切的一切,少不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莫大功勞!

未來已來!AI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從無到有,從誕生到神話,

人工智能從何開始

說到AI,相信很多人多少都有耳聞了。AI是人工智能的簡稱(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單來說,AI就是一種能夠像人一樣思考,或者是超越人類思考的智能系統。而AI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這一年,計算機界的教父圖靈提出了一種判斷計算機是不是智能的方法,被稱為“圖靈測試”。

未來已來!AI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圖靈測試原理很簡單,讓一臺電腦在5分鐘內回答由人類測試者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如果超過30%的回答讓測試者認為是這是人類所答,則電腦通過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的提出好比靈光乍現,給AI的發展定了基調。早期的AI的探索者們就奉圖靈為祖師爺,沿著老前輩的革命道路進行研究。

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技術的提高,在歐美等地大量AI項目開始上馬,並相繼開花結果,AI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化趕超著人類。

1995年,理查德·華萊士開發了聊天機器人A.L.I.C.E,在其中加入了自然語言,並抽取了數千個數據點,最終創造出類似人工智能的機器。這是一個設計精美的模型,ALICE表現出了簡單的初期生命的特徵。

兩年後(1997年),計算機“深藍”(Deep Blue)使用人工智能在比賽中擊敗了國際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這也成為人工智能研究史上里程碑的事件,人們首次感受到了被AI支配的恐懼。

未來已來!AI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2000年,本田製造了“阿西莫”機器人,不但能跑能走、上下階梯,還會踢足球和開瓶倒茶倒水,動作十分靈巧。它可以表現出與人類類似的某些功能,並擁有基本的智能水平。

2006年,深度學習概念的提出,可謂是AI技術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通過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的神經網絡,模仿人腦機制來解釋諸如圖像,聲音和文本等數據。於是人們又看到了AI趕超人類的希望,互聯網巨頭們開始加入AI的商業戰場。

.......

終於在2016年,隨著DeepMind推出的棋類AI AlphaGO戰勝圍棋選手李世石,還有柯潔的人機大戰。

注。

未來已來!AI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如果說20年前的深藍(Deep Blue)作為特定用途的人工智能(只能下象棋)憑藉著強大的計算能力戰勝了人類,它算是具備象徵意義的AI網紅,那麼20年後的阿爾法狗則是高速進化的通用型人工智能,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它可是地地道道的實力派、練家子。

而在2017年,升級版的AlphaGo Zero憑藉著100:0的戰績強勢打敗了AlphaGO,僅只用了3天的自學時間。相對人類棋手而言,需要至少15到20年的學習才有可能成長為頂級高手,DeepMind推出的Alpha 系列AI成長速度確實太驚人了!你無法想象AI的進化速度,它正在實力碾壓人類。

未來已來!AI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進擊中的AI,

撬動人類未來想象的支點

說到這,有人肯定會說,聊了這麼多關於AI的發展史,可是AI到底有什麼用了,就是下棋很牛逼?!

當然不是,實際上,AI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除了前面我們提到春運車站的“智能閘機”,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之外,語音識別、私人助手、圖像美化、推薦排序、預測疾病、無人駕駛等等,各種各樣的AI應用,正在更深度地影響著你我的生活。

未來已來!AI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試想一下,現在是上班的早上,8:00鬧鐘叫醒你。躺在床上,你用15分鐘的額外時間瀏覽手機有關睡眠質量的數據。而在瀏覽數據的同時,你的智能管家已經打開了衛生間的燈,播放晨間新聞。當你刷牙時,你會聽到咖啡機開始在廚房裡工作。當你打開冰箱,喝完最後一瓶牛奶,手機會突然發送給你一個通知,說今天將有更多的牛奶送到家裡。你的私人助理提醒你,今天你有三次會議,助手還會為你做好服裝搭配。當你準備好一切,打開家門,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早在你家門口等候你了......

未來已來!AI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千萬別這樣的生活給驚訝到,這樣的生活不會離我們太遙遠。而且,除了人類個體和個體生活相關的硬件配備更加智能,人類生活的商業底層業態也在試水更加“智能”:

富士康早在幾年之前就開始引進國外的智能流水線,包括阿里旗下的 “智慧門店”計劃,以及京東的“京東派”無人快遞機器,彷彿忽如一夜春風來,我們曾經憧憬的未來世界,都在人工智能的撬動下,已悄然掀開了序幕。

未來生活將被AI填滿,

你開始有AI取代工作焦慮症嘛?

隨著世界各大科技巨頭紛紛發力人工智能項目,我們可以確信未來人工智能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與此同時,一個可怕的想法再次湧上我的心頭:機器人要取代人類了!

而且,不光是流水線工人,坐在辦公室裡的腦力勞動者,也面臨著失業的危險。還記得去年雙十一,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系統軟件“魯班”號稱已經取代設計師製作海報。而幾乎同時,由國人原創的機器人寫詩軟件“編詩姬”已經創作了超過240000首詩詞。

當聽說,AI可以做設計,可以寫詩寫文章,像小編這樣的腦力創作者也開始慌了,難倒我們的崗位真的要被AI替代了嗎?

emmmm......畢竟金屬腦袋們不會在上班時磨洋工、開小差,也不會偷偷玩手機,更不會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說老闆是個傻X。這樣想想,老闆換掉我們這些熊孩子的幾率倒是蠻大的呢!

未來已來!AI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雖然這些話聽起來像是自己嚇唬自己,但是事態就是這麼發展的。人家李開復就說了:“十年內,50%的工作將被AI取代。”

不管是否如此,抱著居安思危的心理,這裡我們也應該給大家分析一下未來的20年裡,做什麼工作最有可能被機器人淘汰?幹什麼最不容易被淘汰?

BBC 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系分析了 365 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徵,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1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

2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但手熟爾;

3工作空間狹小,坐在格子間裡,不聞天下事;

在具體到工作上又是哪些職業比較危險呢,來,往下看——

電話推銷員:99.0%——在 BBC 所統計的300多個職業裡,“電話推銷員”被機器人取代的幾率為最大,接近百分之百。

速記員:98.5%——“打字”這一技能尚能存活的唯一職業也就是速記員了,不用等到高級AI,等到語音識別技術普及的那一天,速記員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會計:97.6%——會計工作的本質便是信息蒐集和整理工作,內部存在著嚴格的邏輯要求,天生就要求100%準確,從結果上來看,AI操作的優勢的確明顯。就在今年,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德勤、普華永道和安永都相繼推出了財務智能機器人方案,給業內造成了不小的震動。

上面三個職業被AI取代的可能性最大。不過,有一個職業似乎被研究人員給忽略了,那就是司機。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日趨成熟,司機好像也會成為被淘汰的職業。去年年底,無人駕駛公交深圳上線,這不就意味著司機的職位也要不保了嘛。

未來已來!AI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當然,說這些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除嚇唬人,而是讓大家防患於未然。其實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新技術誕生必然會使一些就業機會消失,但相對的,也會有大量崗位被創造出來。

比如機器人訓練師。機器的學習進化需要我們人類的參與,我們不斷地告訴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讓機器根據我們的反饋進行學習,才能不斷地進化,變得更加聰明。除此之外還有數據保護專家,AI硬件專家等等都將是新興的工作崗位。

但是,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AI替代的大多是簡單、重複、低效的工作。所以,對於沒有基本數字技能,或大學學歷的從業者來說,機會之窗恐怕正在關閉。

因此,不要一直乾等到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那天,什麼都不做,找找看和你的專長相關的領域還有哪些方面沒被人工智能涉及,然後培養和提高這些方面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又或者學習一些“可遷移技能”,比如團隊管理、表達或演講技巧等這些能用在任何工作上的能力。

比如在萬門大學,擁有數學、物理、外語、工商管理,甚至人工智能等各領域400多門原創精品課程。不限時,隨身看,全原創,並且不斷跟新,真正降低學習的門檻。你可以時刻關注人工智能對你所在行業的影響,在萬門大學學習你所需要的知識,掌握最新的技能!

寫在最後

說到底,AI和蒸汽和電力一樣,是一種技術。技術出現的目的是提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與人類為敵。AI或許會讓“工作”變得更少,但一定會讓“職業”變得更豐富,把人類的創造力從重複勞作中解放出來,讓工作這件事變得更加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