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星体与地球的距离的?动辄几十亿光年,靠谱吗?

NHCC全球探险


宇宙是无穷的,大到你无法想象,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是很大的,但对于太阳系来说地球又是很小的,如果是银河系的话,那太阳系又是很小的,那地球就可以干脆忽略不计了,而对于宇宙来说银河系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份。所以说这个宇宙太大了,我们地球在宇宙里连个蚂蚁的胡须都不如。所以问题来了,那我们平时使用的距离单位什么里,公里、十万百万公里这种对于宇宙来说跟本就没法用了,因为宇宙太大,各种星球之间的距离太遥远,用公里去计算的话,那后面得加多少个零啊,那还不得把你的眼睛看花啦,所以后来科学家才发明了用光年作单位。你说的几十亿光年这个暂且不说,先说1光年有多远吧,一光年约为94605亿公里=9460500000000公里,这才是一光年啊,如果是1亿的光年的话那还得加上8个零就是946050000000000000000公里,这么多零是多少公里呀,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0000公里,哈哈算算是多少倍,估计计算器都无法算出来了。可以做个比喻,如果宇宙只有地球那么大,那么地球有多大呢,经过大概估略了一下,地球的大小还不及蚂蚁胡须的千万分之一大小。所以说,宇宙这么大,各种星球之间的距离只能用光年来做单位,当然这也是基本靠谱的,几十亿光年的距离误差个几光年也是很正常的,只是距离那么远,你实际去测量是不可能的,也许人类跟本就没法测量,就算是科技还要发达上百倍,要去精确测量还是很难的。


书画大世界


在天文学中,不同的宇宙距离尺度会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至于误差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只是大小的问题。一般而言,天体距离地球越近,测量误差也会相应小一些。

对于太阳系附近几百光年内的恒星,可以通过三角视差法进行测定。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测距方法,天文学中最常用的长度单位“秒差距”就是来自于此。再远一些的恒星,可以通过主序星拟合法、造父变星法进行测定。

至于那些数十亿光年外的遥远星系,目前最主要有两种方法可以测定,一种是Ia型超新星法,还有一种是红移法(还有塔利-费舍尔关系法)。

在宇宙中,超新星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质量恒星发生爆炸,它们的亮度取决于恒星自身的质量,质量越大亮度也就越高。

还有一类是白矮星通过引力吸引伴星的物质,直至质量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约为太阳质量的1.44倍,结果就会导致白矮星核心中的碳发生核聚变反应,造成热失控,从而爆发成Ia型超新星。由于正常的Ia型超新星爆发时所具有的的质量都是一样的,所以它们的亮度(绝对星等)都是相同的。通过其他测距方法标定出这种标准烛光的光度和距离关系,就能利用它们测出其他遥远星系的距离,其误差仅5%。

不过,Ia型超新星在宇宙中比较少见,测量遥远星系距离的更为普遍方法是红移法。根据哈勃定律,宇宙空间均匀膨胀导致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V与距离D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哈勃常数H:

V=H·D

通过测定星系的红移值,可以算出它们的退行速度,进而利用哈勃定律就能算出遥远星系的光行距离。


火星一号


我们知道,光速为3×10ʌ8m/s,而光在真空中走过一年的距离就是一光年,也就是94610.12亿千米,这是惊人的数字。而天文学家却出口就是某某天体与地球的距离有几十,几万,几十亿光年…比如天狼星距地球8.7光年,银河系中心距地球26000光年,LIGO发现最大的黑洞距地球90亿光年等。

天文学家怎么判断和计算宇宙中天体的距离呢?这样的天文数字到底靠不靠谱?

一,三角视觉法。其实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古希腊就开始利用三角学(三角视觉法)测量出了太阳☀和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三角视觉法的创始人是依巴谷。方法是:分别在地球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时间观察空中的月亮和太阳,由于月亮距地球比太阳距地球近,于是便形成了不一样的夹角。然后测出地球上两个观测点的距离,就可算出较近的月球距离:月球距地球是地球半径的60倍。但是这个老式算法误差太大。

二,哈勃定律。天文学家最常用的是哈勃定律来测算天体距离,原理是天体发出光谱线的距离。当光源天体向观察点远方运动时,便会发生红移现象;如天体向观察点靠拢,就会出现蓝移现象。红移和蓝移的亮度跟移动速度成正比。这就是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哈勃定律。这个定律已经成为了天文学家的“量天尺”。方程式为:

v=H0D(v是测出的星系远离速率,H0是哈勃常数:73.52±1.62km s-¹Mpc-¹,D是星系与观察者的距离)。


利用哈勃定律算出了宇宙直径为930亿光年。

测算和判断天体距离的方法还有造父变星法,光谱光度法,Ⅰ型超新星法。


弄潮科学


给你讲句实话吧,这个不靠谱,我们只能把成熟的参照物作为衡量的标志,比如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384401千米,约等于40万千米,谁也没有实际去测量过也无法测量,太阳光的速度也无法测量一般我们人类定为30万千米每秒,也就是说月球到地球光只要一秒左右就到了。



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光速是每秒30万千米,简单计算后会发现太阳光到地球需要8.3分钟。太阳到月亮的距离是1.433亿千米至1.559亿千米。

然后用已知的条件去衡量未知的距离,作一个大概的确定。天体之间的距离已经超出人类认知范围,人类觉得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然而茫茫宇宙中还有操控这一切运行的最高机构人类更加无法理解,因为这一切都是有规律运行的。


健康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我是个天文爱好者。题主提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道理。是啊!别说几十亿光年远的天体,就是与地球近距离的星球谁也不可能拿尺子去丈量确定。
我们地球距


太阳直线距离是1.49亿公里(1个天文单位),从夏至日至冬至日地球移动到太阳另一侧轨道,也就3亿公里的直线空间距离,这里还不计算太阳还在银河系中运功、远处的天体也在运动的速度。
就以北斗七星为例吧(大熊座),与地球平均距离约100光年,就人类几千年来的目测记录,基本上发现不了星象移动的迹象,所以肯定宇宙中的天体之间距离都十分遥远。
“光年”是距离单位,并非是时间单位,1光年距离是9.46万亿公里。假设把1秒光速(30万公里)缩成1毫米,那么地球挨着月球(平均距离38万公里)比芝麻粒还小,缩短后的1光年是31.5公里。

银河系直径为10万光年(也有观点是16万光年),10万光年缩短后是315万公里;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是“仙女座”,距离我们是250万光年,缩短后距我们约8千万公里,所以想起来宇宙中的立体空间十分庞大。
天文学上来测距宇宙中的天体距离,是根据大射电望电镜所搜寻到的光谱再加以数据分析
,虽不十分确切,但很靠谱。
光速在宇宙中传播速


度并非都一样?有真空传播,有遇到反光后的曲线传播,有遇到黑洞吸引阻挠而阻碍传播速度的现象等。

至此可以想象:相距地球上亿光年的天体只能说遥远、太遥远,无法去想象,谁也无法去论证。想多了,会把脑子想坏的。


洞悉人生杨稼


应"悟空小秘书"邀答!

天文学家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星体与地球的距离的?动辄几十亿光年,靠谱吗?

比如老皇历上把农历四季,闰年,季节的划分,把时日分都算得那么精准,古人什么高端仪器也没有,古人的天文知识,用今天的数据公式来验证,还是那么精准,古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后人也参照使用。

这凭经验测距离在战争中,炮手靠伸直右臂,竖起拇指,测出的距离一炮打过去基本命中。

这天文学家他掌握了古人的智慧,又有当今最科学的仪器设备积累了前人大量的经验,也只有他们的理论最具说服力,你说他不靠谱,你的反驳理由何在?你不是学天文的,别说不懂,连一些术语都没听说过,所以我们还是遵从天文学家的理论根据先了解一个"估算"吧!

一直到现代,这宇宙图像才被确定、还是在1924年美国的哈勃证明了我们的星系不是孤立的、巨大空虚的太空存在着好多星系、但星系之间这么遥远,他不象地球月亮这样靠近、那只能用间接的方式。对远处的恒星,只有从表象的的亮度幅射测算,所以、天文学家认为只有观测星的表观亮度来预测"估算"距离。

当时的哈勃也注意到了,对于那些靠我们近的恒星时,它们有相同的绝对光度、他的理论认为如在其它星球找到另外星球之间的距离,就可利用这表面亮度计算出这星与三间的距离。

如果有了计算出两个星系的距离后的理论时,再用这个理论测算这一个星系里的其他星的距离,就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那"估算"会更准确些。

这估算不是精确,对于那些计算公式普通人不懂,我们只要知道天文学家其中有这么一个估算法,就算学到了一点知识了!

谢谢你的阅读🙏!


许科云


估摸着来。探索比不探索要好 至少态度积极 ,在干着呢,没天天玩就行。探索宇宙是永远的话题,九亿万亿年也探索不完。




喜果2019


在太阳系中我们可以据阳光来准确判定一年四季,春种秋收的日子!

因为阳光至地球仅八分钟!

但是出了太阳系外,时光就不同了。

比如银河系,光得跑八万光年!

天文学家观测的光,是被动接收的几十亿年前的光,光线进入观测仪器后,光源早已不在原位置了。

所以遥远的星系早已不在原位置了,已消失几十亿年了。

由此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人类不可能追寻过去的时光,因为过去已成为混沌了。

还有一个更好的建议。

请人类不再花巨资发射哈勃一类的望远镜去看几十亿年外的光了!


你的同乡749


1. 近距离,用视差法,根据恒星位置变化,计算出距离。这个距离准确,但由于恒星变化很小,一般在几百光年以内。如果恒星位置变化1秒,距离是3.26光年。变化0.1秒距离是32.6光年。

2.造父变星亮度变化周期和最大亮度有一定关系,根据造父变星光变情况,可以得知恒星亮度,再根据视亮度和恒星距离关系可以推算恒星距离。恒星亮度=恒星视亮度-5+5lg距离 按照望远镜最暗可视星等30等,造父变星最亮是-10等, 这个距离在1千万光年以内。距离再远,望远镜无法看到恒星,也无法测量。

3.根据超新星视亮度,进行推算,因为超新星亮度很大,距离很远也可以看到,几种超新星有标准最大亮度,只要得知超新星类型和视亮度可以推算距离。按照望远镜最暗可视星等30等,超新星最亮是-18等,得5亿光年。

4.根据星体的光谱红移,推算距离,距离越远,红移越大。这个适应几十到几百亿光年距离推算。


用户1174091939166


天体距离的测量一般有以下方法:三角视差法,造父变星法,光谱光度法,I型超新星法,哈勃定律法。

几百万光年是比较接近的河外星系的距离,一般来说会用造父变星法,这个距离可以分辨出星系中孤立的造父变星,这也是误差相对比较小的一种方式,会优先采用。

至于靠不靠谱,那也要等到我们人类真正能够飞出银河系以后可能才能确定吧?现在下结论都只能算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