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對這部中國科幻電影您有什麼期待?

紅楓文史娛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瞭解影視娛樂大小事!



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如果成功,代表中國語境的科幻電影一個起點,與那些學習模仿美國科幻電影,有著本質區別。


美國科幻電影神作經典確實很多,更早期的70年代不提。


全世界科幻電影排行榜,不管是哪個電影節和雜誌,權威的或者野雞榜單,排名前幾位的科幻,一定這些科幻電影。

第一部是1968年,美國大導演庫布里克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人類1969年登月。

第二部是1982年,美國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銀翼殺手》,科幻類型“賽博朋克”電影的標杆。

第三部是1979年,美國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異形》,科幻類型“恐怖科幻”的標杆。

第四部是1977年,美國大導演喬治盧卡斯導演的《星球大戰》系列,科幻類型“太空歌劇”的標杆。

其它有1984年,美國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終結者》系列,科幻類型“機器人”的標杆。


美國科幻神作還有很多,比如“時空穿梭”的《回到未來》系列,再到“虛擬現實”的《黑客帝國》系列。

國產科幻電影,古天樂的《明日戰記》,張小北的《拓星者》,滕華濤的《上海堡壘》等等。


古天樂的《明日戰記》打外星人,機甲和戰機設定,與美國科幻電影《明日邊緣》,再到《使命召喚11》非常類似。

張小北的《拓星者》,主要設定,與前往外星的美國科幻電影,同樣非常相似。預告的追車場面,明顯有學習美國動作大片《瘋狂的麥克斯4》,這個便是典型。


滕華濤的《上海堡壘》,背景同樣是外星人入侵,按照原著小說內容來看,整體呈現很像美國科幻電影《洛杉磯之戰》,都是外星人入侵,有著大量巷戰內容。

上述三部國產科幻電影,便沒能脫離這種借鑑,模仿美國同類科幻電影的方式。偏偏因為才起步,工業和各方面的不成熟。


上面三部國產科幻電影上映,難免拿來與美國同類科幻比較。如果拍得不好,肯定會被接受同類型美國電影的碾壓,最後難免受到嘲諷。

《流浪地球》與其它三部國產科幻電影,與美國科幻電影,在主題思想上面,有著最本質的不同。


詳細到《流浪地球》主題思想上面,從類型上講是災難科幻,與《星際穿越》類似。都是地球和人類,因為某些事情將要滅亡了。


《星際穿越》裡,是美國最後利用飛船,讓主角團穿越黑洞,為人類尋找新的星際和家園。

《流浪地球》裡,當時的科學技術,並不足以支撐人類建造飛船去臨近星球,於是將地球改造成飛船,最終飛向了新家園。


同樣都是災難科幻,美國科幻神作經典一大堆,但就沒有《流浪地球》的科學腦洞,這就是原著作者大劉劉慈欣的厲害之處。


更多關於《流浪地球》和劉慈欣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令狐伯光


作為原著迷的我當然最希望看到的劇情有一下幾點。

Number one.氦閃。


太陽的演化以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後。太陽將變為一棵巨大暗淡的紅巨星。

Number two.地球發動機


安裝在亞非大陸的地球發動機。因為發出強烈的等離子光束照亮了整個北半球。同時造成了北半球的惡劣天氣。它的作用使地球停止轉動。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從而推進地球。達到逃逸的作用

Number three.逃出太陽系的過程


地球裝上發動機。投資太陽系的畫面應該是需要非常硬的技術才能辦得到的。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從此那裡就是地球的新家園。這一整個過程不知道電影版會不會呈現。如果能夠做出來,那簡直就是史無前例不亞於《阿凡達》的作品了。

如果上映,你會看嗎?


ABC一條鹹魚


自劉慈欣2015年《三體》獲得雨果獎後,中國科幻電影領域的一潭死水被激起千層浪花,不少短篇、長篇科幻小說改編電影紛紛立項,當時可以說是一套《三體》讓中國電影進入科幻元年,但是由於張潘潘的《三體》一波三折,從無限逃檔到胎死腹中,一下子又澆滅了國人對科幻的熱情,但是筆者去年就關注的《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拓星者》最終還是開拍了,不過好像只有《流浪地球》最終拿出了一個像樣的預告片,相比《三體》連預告片都拿不出手已經是進步了。

如果說魔幻類型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燙手山芋,那麼科幻類型則是商業片的禁區,一切源於中國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事實上國人在歷史劇長期的沁潤下,完全未來建立一套獨立的科幻思維和科幻文化,所以在中國即便突然能出現現象級的科幻電影,也會遭遇不可預見性的票房滑鐵盧事件,

即便在早期的歐美,不少大師級別的導演仍遇到過類似問題,其次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不成熟,技術和流程根本不足以支撐導演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即便外包給海外公司製作科幻鏡頭,最終風格也會導向西式化的場景。所以純粹性的科幻片在中國發展起來是舉步維艱的,儘管筆者對中國科幻電影十分支持,但是對《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並不會有很高的期望。

01

電影與原著的出入

預告片第一部分透露的信息為:由於氣候的惡化,地表已經無法住人,人類必須移居地下城生存。

《流浪地球》原著在逃逸時代以前地表溫度和以前變化不大,只是由於剎車時代地球停止了轉動,地球分為三個區域,面對太陽的區域只有白天沒有黑夜,背對太陽的區域永遠是黑夜,相連的中間區域一直是黃昏。原著地下城是可以容納所有人的,並非電影中展出的要通過抽籤才能進入地下城。

此處抽籤明顯是效仿了1998年《天地大沖撞》這部災難片的套路,由於小行星要撞擊地球,只有少數人透過抽籤才可以進入地下城避難,此處為第一個商業化改動。

預告片第二部分透露信息為:大批科學家被趕出地下城凍死,場景為白天。

原著此段的描寫場景是黑夜,因為此刻地球已經進入流浪時代,也就是完全脫離了太陽系,地表由於沒有太陽的輻射,氣溫降為可以瞬間凍死人的狀態,但是宇航服的保溫系統完全可以抗衡地表的低溫,五千名科學家最終是被趕出地表,逼迫其卸下宇航服頭盔裸露凍死的,並且多數人是站著凍成冰雕的。

第二部分有三處和原著與實際不相符:

第一脫離太陽系的地表將會進入永恆的黑夜,預告片的白天嚴重和物理規則違背

第二科學家穿著太空服根本不會被凍死,要不然穿宇航服意義何在。

第三科學家臨死都是堅守真理的,所以他們最終都是站著被凍成不朽的豐碑的。

預告片透露的第三部分為:行星發動機的啟動場景,明顯是發射了無數類似火箭的液態燃料推進器

此處場景嚴重違背實際和原著。改動原著並非會使電影淪為平庸,但是違背實際將會讓電影的嚴謹性大減折扣,最終淪為二流科幻片。

第一預告片的人類歡呼與逃逸時代人類必須躲入地下的事實不相符

當行星發動機啟動時,人類早應該躲入地下城了,因為地球將進入逃逸時代,也就是加速為第三宇宙速度而擺脫太陽對地球的引力束縛,此時地球會進入忽熱忽冷狀態,脫離太陽系途中的地球氣溫會驟降成哈氣成冰的環境,但是行星發動機所散發的熱量炙烤地面,足以氣化地表生物。

第二預告片行星發動機與原著所描繪的發動機出入極大。

劉慈欣構造的行星發動機共12000個,有巨大型號和小型號,分別命名為山和峰,發動機工作時會向天空噴射藍色光柱,藍色光柱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其中光柱沿地球切線的分量才是實際動力,而發動機的燃料為重元素聚變,是劉慈欣專門為行星發動機設計的一項科技,因為傳統氫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很小,所以產生的原子能顯然小於超過100相對原子質量的重元素,重元素可控核聚變是很有可能在未來實現的科技。

電影中明顯是發射了大量的火箭鏡頭強行代替行星發動機,觀影體驗會消減巨大,因為這些場景是科幻電影的核心特效部分。

02

核心場景未出現

《流浪地球》的核心場景是地球逃逸太陽系那一段,這也是讓人最不放心的核心劇情。地球脫離太陽並非是想象中直接飛出太陽系,因為自然的力量是人類難以抗衡的,行星發動機對地球的外力影響也是微弱的,地球只會繞著太陽慢慢增大軌道的半徑,期間最少繞太陽10圈以上,才能逐步減少太陽引力束縛,徹底脫離太陽系,其實和人類登錄月球的飛行軌道原理類似。

但是預告片從始至終對天體大規模變軌都沒有流露出半點信息,不得不讓人懷疑這部分核心劇情被改動,從劉慈欣被採訪的口吻(迫於無奈的他說:“原作者應該理解下編導,給他們一些創作空間和自由。”)得出,電影應該改動了相當多,但願編導不會放棄主軸故事二次創造劇情。

筆者從去年已經開始觀察這部電影的動向了,最初演員陣容是沒有吳京的,後來因為《戰狼2》吳京人氣大增後,吳京願意為這部電影貢獻關注度,所以劇組為他補拍了一部分鏡頭,吳京的加入對《流浪地球》的票房來說,確實是一件有益無害的事,但是劇情上肯定會多出一些本來無關緊要的鏡頭,成為電影的一些贅述。

這段鏡頭很明顯是吳京和俄羅斯人討論空間站的問題,並且他們待的地方不是空間站就是宇宙飛船,原著中根本沒有空間站的劇情,最讓人害怕的是編導可能選擇了“飛船派”的劇情,也就是電影選擇了兩種逃亡路線,來擴充劇情,計劃A就是如同原著的部分,人類帶著地球一起去半人馬座比鄰星,計劃B是人類乘坐飛船逃亡太空的劇情,筆者推測吳京的劇情很可能是這些。

03

飛船派和地球派

原著中大劉為太陽氦閃爆炸提供了兩種規避思路,分別是飛船派與地球派:

飛船派:人類來製造一艘世代型飛船,給飛船內部創造一個獨立的生物圈,通過生物圈循環的碳癢交換來提供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源,但是隻能帶走一部分人,由於時間跨度為2000多年,所以飛船難以維護很好,最終被否決。

地球派:人類直接改造地球,通過行星發動機將地球搬運至半人馬座恆星軌道,實現規避太陽爆炸的災難。

我們以傳統科幻片的思路肯定優先選擇飛船派,這樣一來電影就淪為俗套,所以大劉在創作時捨棄了飛船派,選擇了浪漫的地球派,對於人類來說,地球派的難度是很大,因為人類對於宇宙天體的運動是渺小的,人類要撼動天體運動軌跡相當於螞蟻要把一個大象舉起的難度,但是自然科學對人類的幫助是幾何被放大人類能力的,所以把地球放逐到其他恆星系,從創意角度已經領先了許多科幻的新鮮度,宏大的世界觀也是劉慈欣科幻的魅力所在。

04

特效和製片週期

國產商業片最大的問題在於喜歡賺快錢,從《爵跡》到《阿修羅》,從《純潔心靈》到《愛情公寓》,每部電影的製片週期都是短的可憐,快的3到4個月時間加工一部電影,慢的一年左右的時間出片,按理說我們的電影工業是落後好萊塢的,人家每部電影的週期一般兩年左右,我們應該製片週期更長,因為比人家技術落後,所以應該從時間彌補,但是恰恰相反的是我們的製片速度奇快,並且電影產量也高,這就是國產電影行業近年來的浮躁現象,包括開心麻花團隊也慢慢陷入了這種怪誕現象。

對於《流浪地球》來說,特效的難點並不是地球脫離太陽系那段,而行星發動機的機械構造,地表環境變化的寫實鏡頭,操作界面顯示屏的灰塵細節,粒子特效等等。因為天體運動部分基本是CG合成,建模也沒什麼難度,只要在運動解算參數填入正確的物理常量(如重力G為9.8m/s²),特效部分基本不會出現太大過錯。

好萊塢一般為了追求特效的真實,會購買大量液晶顯示屏去做舊,因為只有在真實屏幕上人手操作後,會留下指紋和灰塵痕跡的寫實細節,如果純粹用特效,由於人手和屏幕沒有實際交互,所以屏幕是嶄新,包括特效製作的地球整體大環境,你會發現預告片中的世界是一塵不染的嶄新環境,沒辦法,製片週期已經決定了不會有什麼樣的好結局。

上圖這個場景不得不讓筆者想到了郭帆導演的《同坐的妳》,通過一些細節我們可知這部電影故事背景是2044年左右,但是電影中這個教室場景,簡直和2044年的時代相差太多,都有了地球發動機、地下城、基因遺傳這些前衛的科技,教室的質感簡直是21世紀初的環境,連我們當代標配的多媒體設備都沒有,除了出戏體驗,但對整體來說基本影響不大。

雖然筆者對這部電影持悲觀的態度,但是無論電影最終導向何種結局,筆者還是會觀看的,因為國產科幻有了開始,就是進步,總比沒人嘗試要好。


未來電影局


下面是這部影片的簡介,感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一下,另外,本人也會在影片上映前後做幾期有關的介紹,歡迎到時間關注

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為了拯救地球,為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安利君


說實在對於中國的科幻電影我一直都不太感冒,在這方面確實應該像美國學習,這麼說並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中國拍出的科幻電影太科幻了忽略劇情的重要性,有時候在想中國難道真的拍不出《阿凡達》,《盜夢空間《2012》這種科幻片麼?答案是否定的,中國修仙,玄幻小說如果真的拍成電影應該不比美國差,但中國商業大片運作差美國一大截,首先光演員片酬就要佔據一半,不請知名演員小鮮肉沒有票房保證,請了以後經費就會超出預算,超出預算就會從後期特效里扣,所以中國不是拍不出而是模式不對罷了!


農村美食阿杰


一個電影而已,能有什麼期待。


1437968


實話說,國內的科幻題材電影還是別抱期望了。目前所有科幻題材的,沒有一部是不讓人失望的。這片雖然有好的故事和好演員加持,仍然不抱期望。要知道今年大年初一大片雲集,要衝出重圍,難上加難。另外不抱期待,上影時只要不是爛片,都能給自己一個驚喜。


用戶6978061948


這種硬科幻國產片我不抱有太大希望,只求不是大爛片就行。拍的不好我們也不要譴責,畢竟誰也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諒解萬歲。


小鬧家642


這部”流浪地球“肯定OK的,現在拍電影技術這麼好,一定好看,中國的首部真正科幻片,好期待啊。👍👍👍👍為這部電影點贊吧


駿哥58647866


吳京手撕隕石拯救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