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子也打耳洞吗。她们怎么做到的呢?

鸢飞九天2018


小时候就听母亲说过,她的耳朵上面的耳洞是外婆用两个小米粒给她碾出来的,想想就觉得疼,都是上代传下来的。古人打耳洞除了米粒还会用绿豆碾薄,耳垂神经麻木后用烧热的针穿过。还有自小用铅做的铅环,两边为针尖状,挂在耳垂,铅针入肉,逐渐成孔。

古代女子也打耳洞,还是很多兄弟民族的习俗。最近对打耳洞印象比较深刻,倒不是红雨身边增加了打耳洞的人,而是在前不久很火的《延禧攻略》第一集,乾隆选妃的时候,聂远饰演的乾隆皇帝对一位秀女“一耳三钳”的满族传统装饰非常认可。后来专门查了一下资料,还真有这个记载:


“旗妇一耳带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已饰,联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即禁止”。就是说一个耳朵带三个耳环是满族的传统风俗。《晋书》也有记载说“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可见耳环这种东西是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开始的。古书中也有记载说“兴于蛮夷,盛于华夏”,耳环作为饰品兴起于游牧民族,最后在整个华夏民族流行。

汉朝乐府诗中就有“耳中明月珠”这样的句子。最开始的时候,耳环这个东西并不是用来装饰的。尤其是在汉族人群中,最开始以铃铛的形式挂在女子耳边,以防女子入夜私会情夫。后来逐渐成为一种装饰。

在明朝的很多文人笔记中依然有佩戴耳饰是下贱者为之,可见佩戴耳饰的认可度一直到明朝仍然有异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耳坠对于人气质的提升逐步的得到人们的认可,尤其西方思想的传入,耳环佩戴逐渐成为我国的普遍审美。



红雨说历史


我是瓦乡人,瓦乡人因为人数少现在被划进苗族里了!在我们那里男人也是要穿耳的,我阿爸说以前穿耳洞是拿一粒胡椒在耳垂上需要打穿的地方慢慢揉,把里面的组织全部揉散开,揉到只剩两边的薄皮时。然后在黑暗处用灯照一下那个点透明了就用针刺穿,刺穿以后再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木棍穿进去定型,等整个伤口好了就可以戴饰品了。


A~楊


我奶奶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打耳洞因为不像现在有好多设备,他们那会儿什么都没有。

就是在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是腊八)用绿豆在耳唇那块来回转,把那块的肉寄掉周围就会比较薄,然后用针穿过去,相信都疼。

我想古人没准也是这样,大冬天不经过消毒不容易感染,比较那会没现在那么先进。


首都人家


用双手按摩耳垂十分钟,把它摩薄了,用银簪子直接穿耳垂,然后,烧一根类似牙签状的木柴,把黑炭穿入耳垂洞三天,消炎,三天后,可戴耳环了


枳木红了


据我知道的,就是把针烧红,穿刺


舟孜糯


我们这是用花椒籽轻轻的磨薄 然后用刺穿孔


陕西人在无锡


我们贵州以前是用皂角刺直接穿孔


问情桥食品商行


直接用绣花针就行,八十年代初我见过有人这样扎过,先是用手指捏揉耳垂用绣花针直接扎过穿上线,几天后再插上茶叶里细枝,再过几天伤口长好了就可以了


今日之春风


一般小时候用冰把耳垂冻麻木后再用针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