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的曹爽,真的很“脓包”吗,你怎么认为?

阮小虎


曹爽是魏国大司马曹真的长子,而曹真是魏武皇帝曹操的养子,论资排辈呢和曹睿是兄弟,最早以宗室的关系出入宫廷,后来曹真逝世,曹爽继父位封邵陵侯爵位。曹睿病危的时候,左右只有司马懿和曹爽可以托孤,但历代先王临终嘱托都是不可以付给司马懿兵权,久必生变。于是,只能拜曹爽为大将军。而曹爽这个人据说体态肥胖,不是将帅之才,而曹睿与曹爽是兄弟之情,尚且忌惮几分,待到曹芳即位时,皇帝是曹爽的侄子,且又年少。曹爽依仗手握兵权,专横跋扈,一意孤行出兵伐蜀,却又一败涂地,致使国力匮乏。而且据说曹爽起居吃饭都是按照皇帝的礼仪,居心叵测,并且还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软禁。魏主曹芳也是敢怒不敢言。

而同比司马懿,将帅之才,屡屡救社稷于危难之间,只是司马家族出身卑微,而又不被历代皇帝信任。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不久因谋反之罪,在朝议后被族诛。

曹爽只是因为曹睿临终之时,朝中无人可托而托付的曹氏家族的族人,其能力和功劳远不及司马懿,而且还以下犯上,专横跋扈,朝中无人不怒,司马懿假痴不癫,诈病赚曹爽,除去了朝中祸患,同时,从此以后,魏国逐渐强大,奠定了三国一统的基础。


杯酒谈古今


按道理来说将门无犬子,曹真大将军英明神武,咋其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菜,真不知道曹真是咋教育的。

曹爽在历史中确实很“脓包”,桓范评价的很到位:“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其实就是讲曹真英雄,生你们几兄弟,都是猪狗一样。最亲近的臣子都看的很清楚,何况其本人有多愚蠢。

再看看曹爽经历,曹真在世时,曹爽基本上在朝中无任何作为,曹真也许对其子溺爱,基本不带其出征,锻炼锻炼其军旅生涯,曹爽在都城结交的人都是富二代,以何晏为首的浮夸之人,何晏何人,作为曹操的义子,最被曹氏宗亲看不起的人,认为他一点本事没有,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何晏他们都是一群纨绔子弟,狐朋狗友。

曹真去世后,曹爽基层其爵位,皇帝曹睿去世后,由于曹爽特殊身份,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要讲辅臣专权,历史辅权的大臣不在少数,前有霍光,后有张居正,人家专,不耽误治理国家,曹爽专那就是骄奢淫逸任意妄为了,伐蜀胡乱伐,政治胡乱改,官员胡乱任,御品胡乱用,难道司马懿政变的胜利是巧合吗?一大部分原因是满朝文武的人心。

最后在高平陵政变中,决定生死的时刻,决然投降···厚颜无耻的说道“只想当个富家翁”,曹魏的权力是让你这样玩的?退一万步讲,手中有皇帝,官位大将军,除了司马懿曾经率领过的雍凉地区的将兵也许不听命令,起码夏侯霸夏侯玄还在雍凉也不会出大乱子,其余地区尤其是淮南的军队会听从指挥吧?

活脱脱的一手好牌,打成了炸胡。他不脓包谁脓包。


曹小翔xixi


确实有点草包。仅凭一点,就足以说明他的幼稚——他相信放弃兵权后,司马懿会放他一马。中国古代政治不讲究宽容,不像西方有过一种政党分肥制:我获得政权,大力安排我的骨干进实权部门,但不会弄死失败的竞争对手。


中国古代不一样,失败的竞争对手一定得被消灭,否则胜利者一直不放心。曹爽把持朝政多年,连这点道理都没琢磨透,还想着放弃兵权,也不失封侯之位,当个富家翁足够荣华富贵。这人真的是天真,不仅自己送了命,也害了一堆跟着他的人。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更新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厕读大历史


将门出虎子,曹爽老爸曹真曾是魏国的顶粱柱,据正史记载,他在时恐怕也没有司马懿什么事,而曹爽虽是富二代,跟司马懿平斗恐怕是嫩了点,然曹爽也没有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不堪,至少曹爽能以自已皇族大将军的优势,硬压司马懿十年不敢出头,当然在最得意时的富二代,哪有不失策之时!


铁锁横江fts


曹爽这个人怎么说呢 我觉得 只能说他没有司马懿老辣 司马懿这个人不用我说大家其实都了解 他是从曹操时期开始的 这么说吧 宦海沉浮 沙场争斗他司马懿也算是个老手了各方面的经验和智谋来说不是曹爽之流可以比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