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害怕曹睿?

gthy18—2453029


司马懿在魏明帝曹叡当国时期,他的军事才能得到极大发挥,数次领兵抵御蜀汉北伐。他能得到曹叡的信任,还多亏了魏文帝曹丕对司马懿的赏识。早在曹操在世时期因为立储大事,司马懿暗结曹丕,为他继承魏王位出谋划策。曹操死后曹丕篡汉自立,自此开始了司马懿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位极人臣的黄金岁月。




皇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是为魏明帝。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身份辅佐曹叡(据《晋书》:“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曹叡在位期间,大力提拔宗室曹真、司马懿等人。这段时间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数次领兵出征抵御蜀汉、东吴的北伐。




《三国演义》里面有一段就讲到曹睿和司马懿的关系。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太子曹叡继位。远在西蜀的诸葛亮相乘魏君新立政局不稳发动北伐,但又非常忌惮司马懿,参军马谡乃献一计,谴人到洛阳、邺都散布消息,言皇帝新立,司马懿不服新君阴怀二心,正在操练兵马准备造反。同时伪造榜文在洛阳城中到处张贴。曹叡当时正在朝中议事,消息很快由守门兵士传人宫中,本性就多疑的曹叡大怒,在一班对司马懿早就不满的朝臣的挑拨离间添油加醋下,立即传诏,调兵遣将,准备亲自去捉司马懿。此时大将军曹真及时战出来言真伪难辨不可轻付罪名,陛下可亲往探知消息真假。




曹叡乃统领御林军前往凉州(此时司马懿正在雍、凉二州操练兵马)问罪,司马懿于军中得到消息,乃整军亲往迎接皇帝,见到曹叡,司马懿伏拜于地,说:“臣受先帝托孤重任,无有二心,此定是吴、蜀的反间之计,请陛下给我一支军马,我先攻破蜀国,后破吴国,以报答陛下对臣的恩宠!”听了司马懿的表白,曹叡踌躇不定,迟迟不能做出处罚决定。一直对司马懿心怀戒备的华歆借机说“真假难辨,陛下不可再付其兵权,可削职放归”。西蜀巧施反间计,再加上本性就多疑猜忌的曹叡,就这样让司马懿及两个儿子被削去一切职务归闲乡野,司马懿是一肚子的委屈不敢说啊。




由此事可以看出司马懿确实还挺怕曹叡,而他之所以能在明帝一朝安安分分不敢造次,原因不难理解:一,魏国才历二世,魏明帝曹叡作为一国之君大权在握生杀予夺他一人说了算。二:司马懿树敌太多,华歆、王朗等资历威望比他高的托孤忠臣都对他极度防范,华歆更是对明帝直言司马懿鹰视狼顾久必为患不可付之兵权。三:司马懿当时虽是骠骑大将军,但与他分掌兵权的还有宗室曹真、曹洪,驸马都尉夏侯懋等人,司马懿必须小心翼翼搞好这些人的关系。勋臣旧将还有这么多,司马懿怎敢有异心。


司马懿直到西蜀来攻,驸马都尉夏侯懋兵败岐山时才再次被曹叡起用。面对魏明帝的多疑猜忌,司马懿是如履薄冰小心谨慎,此后便长期领兵作战远离朝廷。直到明帝死后才成为顾命大臣与曹真之子曹爽辅佐齐王曹芳继位。


大国布衣


曹睿这个人有本事。作为曹操的嫡系子孙,曹睿深得曹操真传。

其一,曹睿不让司马懿掌握权利,所谓权利完全是皇上给与你的,想给你就给你,不想给你就收走,曹睿收放自如。

其二,曹家的势力过于强大。曹睿时期,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有的虽然战死,有的还在位,这些人的余威仍然强大,况且当时有一伙忠实于曹魏的文武将官,他们左右着政局,这些人让司马懿寝食难安。

其三,曹睿是明君,所谓魏明帝,史书说他有很多优点:善为军计、明察断狱、比较能客人直谏。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杀谏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见的,这算是他的特色。对于司马懿,曹睿知道如何去驾驭,如何去驱使。


其四,曹睿是不信任司马懿的,无论是家族个性的遗传,祖父曹操的教诲,仍是关于当时权力构架的组织,终究托孤时为司马懿组织了曹爽这个死对头,都表现出曹睿关于司马懿的不放心,但是曹睿想降服司马懿的心,让他为曹魏统一天下耗尽最后一滴汗水。因此曹睿让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和陆逊斗智,其实骨子里曹睿在和司马懿斗智斗勇,要知道司马懿见到曹睿一直是如履薄冰,一个臣子面对着一心想找事的君主自然寝食难安。

总之一句话,曹睿想杀司马懿,随时都能找到理由,而司马懿不死,不是司马懿多有本事,而是他的对手诸葛亮陆逊都没死,留下司马懿还有价值,否则,司马懿早就死翘翘了。


李治亚文史博客


当时曹丕怀疑自己的妻子甄宓与曹植有染,又恰逢发现自己与甄宓所生的儿子手中有一块和曹植一模一样的胎记,愈发印证了自己的猜想,遂赐下毒酒,令下人送与甄宓。然而正当下人送酒之际,曹丕却无意中从曹睿的贴身奴仆那里得知曹睿手中的胎记是在玩耍中所留下的疤痕,并非胎记。曹丕悔恨不已,连忙跑去甄宓住所,可惜晚来一步,甄宓已喝下毒酒,已是花容暗淡,奄奄一息,儿子曹睿惶然失措,抱着母亲嚎啕大哭。曹丕见状,心中自责万分,悔不当初,连忙跑去抱住甄宓,低头认错。而甄宓不愧为一代贤后,明知曹丕欲置己于死地,却无半分恼怒,弥留之际只是如闲话家常一般教导曹睿要好好做人,然后却是郑重地告诫曹丕一定谨防司马懿,其人有狼子野心,不可重用。说完,便香消太虚殿,魂归九重天,一命呜呼了。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然曹丕心中对于甄宓有着无限愧疚之情,却并未将甄宓的临终之言记之于心。反而是小小年纪的曹睿经历了幼年丧母的悲痛,却将司马懿这个名字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而后在曹睿执政之时,司马懿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并且曹睿从当年逃出曹府,甄宓的贴身侍女那里得知甄宓当年被郭女王所陷害的真相,遂依侍女之言,开棺验尸,发现母亲甄宓口塞米糠,乱发覆面。此正意为哪怕命丧黄泉,亦有口不能言,有面目而无能见人,使其不能诉说自己的冤屈。曹睿见状,龇牙欲裂,没想到自己的母亲贤良一世,死状竟如此凄惨。曹睿便秘密地将当时贵为太后的郭女王招至僻处,痛斥其过,并使甄宓婢女与之当面对质。郭女王机关算尽,遂不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当年一直被她所轻视的婢女竟然能隐忍十多年,直到今日才给予她致命的一击,情知事情败露的她无言以对,只能任凭愤怒的曹睿将其处死,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起名实在太难qwq


司马懿也不仅仅是怕曹睿,曹氏前面几代领袖,包括曹操、曹丕甚至是曹植,他都挺怕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都以为司马懿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氏大权是因为曹爽太窝囊。当然曹爽的确窝囊,但司马懿成功更重要的因素是曹爽的飞扬跋扈。

曹爽对待当时的皇帝曹芳,比起董卓、曹操对待汉献帝也好不到哪去,曹爽在没有谋略的同时还不得人心,那必输无疑了。曹爽不得人心,所以司马懿能在高平陵之变后迅速控制朝廷,之后反司马氏的都是地方将领,这就是之后的淮南三叛。

曹爽当政时,曹芳不能控制朝廷,曹氏已经分崩了。如果皇帝不是曹芳,而是曹操、曹丕、曹植三人中的任何一个,司马懿也绝不敢有什么想法,以这三人的能力,绝对可以整合一个强有力的朝廷。说到底,司马懿怕的也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团结的曹氏朝廷。


亚欧研究寮


司马懿为什么怕曹睿,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曹睿是个明君,曹睿的才能堪比曹操,胜过曹丕。曹丕在位六年,基本是碌碌无为。而在曹睿的时候,先是亲率大军进长安,派张郃率军在街亭大败马谡,使得原本很顺利的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多次北伐,无功而返,病逝于五丈原,另外,曹睿派司马懿平定了辽东,这个可是连曹操都没有办到的事情,由此可知,曹睿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司马懿在曹睿时期,一点反意都不敢有的,只可惜曹睿寿命太短,只活了三十六岁。

面对如此厉害的君主,司马懿自然是心有敬畏之意的,而当曹睿死的时候,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当曹睿托付司马懿的时候,他应该是多么希望司马懿像诸葛亮那样呀,忠于小皇帝,可是司马懿并不是这样的人。

但是曹睿已经没有办法了,因为他的年纪已经到了,他只能将这个八岁的孩子交给司马懿和曹爽,而曹睿岂不知道曹爽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曹叡在的时候,司马懿自然是有所忌惮的,而当曹睿死后。

司马懿面对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曹爽,而另外一个就是曹芳,司马懿背后有着士族支持,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待曹爽犯错的机会,果不其然,在公元249年,发生了高平陵之变。

那司马懿为什么不反曹丕呢?原因也很简单,主要理由有两点,第一是司马懿此时的力量还很弱,第二是司马懿此时并没有反心。

虽然曹操看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又梦见三马同槽,他还特意去告诉曹丕说,司马懿得提防着,但是司马懿与曹丕的关系很好,毕竟,他和陈群等人是太子四友,而曹操的那些顾虑终究是心血来潮。

当他看到司马懿确实很低调,还很勤恳的做事,也对曹操放心了。我们再来看看,曹丕在位的时候,司马懿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黄初五年,曹丕伐吴,命司马懿镇守许昌,让司马懿领军五千。

黄初六年,曹丕再次伐吴,再让司马懿镇守许昌。也就是说,司马懿到曹丕的时候,仍然没有打过仗。那我们再来看黄初七年,曹丕临终的时候,让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成为曹睿的辅政大臣,我们可以看到,曹魏的军权在曹真和曹休的手里,司马懿又拿什么造曹丕的反呢?

那大家认为司马懿什么时候有篡魏的想法呢?欢迎大家共同回复讨论。


历史简单说


最近“厚黑学”一词颇受大家关注,说起古代著名的厚黑学专家,相信许多朋友会想到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司马懿,司马懿深谙韬晦,极善权谋,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曹丕对抗曹氏宗亲,但并没有被赋予实权。曹丕死后曹叡即位,曹叡即位时年仅23岁,当时司马懿也是曹魏老臣了,然而在曹叡统治期间,却一直表现得唯唯诺诺,好像害怕曹叡似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知道曹叡死后,司马懿后来可是权倾朝野,一手遮天啊!


曹叡真“明帝”,深知驾驭人臣之道

曹叡谥号明皇帝,“明”这个谥号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得到的啊,可见时人对他的肯定!非思虑果远,任贤致远,遏恶扬善不可曰:“明”也!

曹叡继位时虽然年少,但是英明善断。《三国志》作者陈寿曾这样评价曹叡:

“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

从陈寿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知道,曹叡果断坚毅,率意而行,颇有人臣之明君的大气概。

曹叡统治前期是颇有建树的,刚上任不久便制衡了曹丕给他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这四个人个个功绩卓越,曹叡深知曹真,司马懿等人权势过大对自身的皇位便有威胁,于是他就让曹真始终和司马懿互相牵制,从而让司马懿始终无法越雷池半步。

司马懿羽翼未丰

曹叡时期,司马懿羽翼未丰,且当时曹氏宗亲势力强大,司马懿当然不敢造次,只得唯唯诺诺,等待时机。要知道造反这事,可不是开玩笑啊!时机把握的不好,一旦失败全家都得死。

虽然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一代比一代弱,但是曹氏政权积累了很多的人脉和忠臣,假设司马懿造反,就算侥幸成功了,很多大臣也不会服。司马懿此时要做的就是培养自己的人,然后把自己的人安插到个个部门去,这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之前陈群草创九品中正制,初衷是把汉代的察举制进一步制度化,也把官员任免的权利收回中央,同时还能保证士族的权益,即便生个傻子都能当官。司马懿为了进一步收买士族人心,就把九品中正制改为州中正,重新把官员任免的权利下放,以前是生个傻子都能当官,现在是傻子当什么官自己说了算。尽管当时司马懿笼络了士族之心,但他提拔的官员还在中下层,并不在朝堂之上,所以司马懿在等待自己可以左右魏国政治的时机。

曹叡早期是个明君,司马懿又羽翼未丰。面对如此厉害的君主,司马懿自然是心有敬畏之意的。司马懿跟曹叡,就像是一个精明的老板和一个能干的员工。曹叡发挥了司马懿最大的能力,也培养了司马懿在朝中的威望和势力。曹叡死后,给了司马懿的托孤重任,却终为后来司马家族篡权埋下了伏笔。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司马懿既谈不上害怕曹睿,也不可能反曹丕。提拔司马懿的是曹丕,曹睿对司马懿确实要防备些。但司马懿在任何时期,都会按照自己的最大利益化趋向行动。

现在有的人说到司马懿,就好像他深谋远虑,几十年前就打算好篡曹家的位似的。其实没这么夸张。司马懿最大的本事,不光是他能隐忍,能一击致命,更在于他能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选择最适合生存的方式和最适合发展的道路。

曹操时代,对司马懿是非常防备的。

从208年被曹操强行拉进幕僚班子后,司马懿先后担任过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主簿等官职。品级不高,但都是领导身边的机要职务。

司马懿也很对得起曹操的“栽培”,兢兢业业干活,发挥自己的能力,给曹氏集团添砖加瓦。

然而曹操始终对其怀有警惕,司马懿也是谨小慎微,丝毫不敢乱来。最后,司马懿找上了曹操的儿子曹丕,成为曹丕的谋士,帮助曹丕在争夺继承权里面立了大功,被称为曹丕的“四友”之一。

曹操曾提醒曹丕小心司马懿,曹丕则为司马懿开脱。就这样终于忍到了曹操去世。悬在司马懿头上那柄看不见的刀已然撤下。


曹丕时代,对司马懿完全信任,成为重臣。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随后篡汉自立。对出身名门,又高又帅,足智多谋,勤奋干活,而且帮自己立下大功的司马懿,曹丕连续提拔。220年曹丕刚一登基,就迫不及待任命司马懿为尚书,很快又转为督军、御史中丞。第二年,又升为侍中、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副丞相)。

司马懿继续摆出一副忠臣的模样,尽心尽力给曹丕干活。224年(黄初五年),曹丕南下攻打东吴时,安排司马懿镇守许昌,还把他任命为抚军大将军,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军政大权一把抓了。此后曹丕外出,就让司马懿担任留守,还公然写了一道诏书给司马懿说:“以后我在东边,西边就归你管;我在西边,东边就归你管。”


曹睿时代,对司马懿重用中有防备却功亏一篑

226年,在位不到7年的魏文帝曹丕忽然挂掉了,年仅40岁。他留下遗诏,让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几个人作为顾命大臣,辅佐他儿子曹睿,还专门吩咐曹睿说,我给你选的这几位,都是忠诚可靠,能力出众的老臣。如果有人说他们的坏话,你千万不要相信。”

不过曹睿深得爷爷曹操的喜爱,眼光似乎比父亲曹丕要准一点。他对司马懿是既重用又有防备。并没有像曹丕一样给与司马懿“一字并肩王”的大权。曹睿对司马懿用为大军区总指挥,但排名是在曹休、曹真之下的。后来曹休、曹真死了,司马懿才成为曹魏最高指挥官,带兵抗拒诸葛亮、讨伐辽东。

239年,曹睿得了重病。考虑到儿子曹芳才七八岁。而司马懿本身是河内大族,位高权重,怕曹芳镇不住他。因此曹睿最先定下来的辅政大臣一共五个人,基本都是曹氏的亲戚:燕王曹宇,是曹操的儿子,曹睿的叔叔;领军将军夏侯献,是曹氏的姻亲,曹睿的表兄弟;武卫将军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睿的堂兄弟;屯骑校尉曹肇,是曹休的儿子,曹睿的堂兄弟;骁骑将军秦朗,是曹操的拖油瓶养子,曹睿的拖油瓶“叔叔”和好基友。至于司马懿,曹睿打算让他继续带兵在外防守边疆就好,再多发挥几年余热,就退休养老去吧。

然而,曹睿身边的近臣孙资、刘放,却和五大臣中的曹肇、夏侯献关系很糟糕。他俩在曹睿面前说小话,弄得昏头转向的曹睿,把原先的五大臣辅政改成了两大臣,就是曹爽和司马懿。中间,曹睿再反悔,竟然被孙资、刘放给阻拦了。最后,司马懿和曹爽一起成为了辅政大臣。


曹芳时代,司马懿终于夺权

实际上,即使曹芳时代,司马懿也没有急于夺权。他忍了曹爽差不多十年,才发动高平陵政变。夺权后两年,司马懿就死了。可以预测,如果司马懿早死三年,那就没有夺权的事了,但司马家族依然会作为曹魏的权贵重臣,继续很好地发展下去。

所以,司马懿是一个果子熟了才摘的人,他怎么在曹丕时代、曹睿时代考虑造反呢?


巴山夜雨涮锅


曹操、曹丕、曹睿曹魏三代君主,算的上是明君,精明能干、能辩忠奸、手握生杀大权。

历史上任何权臣,包括司马懿,想造反的话,都是希望皇帝越弱越好,越昏庸越好,以方便控制皇帝,独缆朝政。但曹丕及曹睿能力胆识都算的上明君,借他司马懿十个胆子也不敢反。



曹丕及曹睿是曹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是全国的精神支柱,在政治上是绝对正确的,历史上要造反都要讲师出有名,皇帝又没什么问题,司马懿打什么旗号反,借他司马懿十个胆子也不敢反。

曹丕和曹睿是曹魏政权合法的皇帝,全国名义和实际上的三军总司令,全国军队都听皇帝号令,司马懿拿什么反?三千死士?分分钟被诛灭,借他司马懿十个胆子也不敢反。



曹丕和曹睿是皇帝,司马懿是大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司马懿怎么反?而且伴君如伴虎,一不留神命都没了,害怕都来不及,怎么敢反。



司马懿是个城府极深,不轻易显露自己喜怒衰乐,善于隐忍,善于抓住机会,心狠手辣的人,在没有实力,没有十足的把握,没有机会的情况下,害怕都来不及,怎敢反?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曹丕、曹叡两人都深谙帝王之术,因此终两人一生,司马懿都不敢谋反。在曹丕主政时期,主要重用司马懿之文才,在曹叡主政时期,主要重用司马懿之武才。两人相比,曹叡更善于驾驭司马懿,所以司马懿在当臣子期间,服服帖帖,不敢有非分之想。那么司马懿到底害怕曹叡什么呢?

其实在曹叡继位之前,司马懿根本不了解曹叡是个什么样的人。不但司马懿不了解,当时几乎所有朝臣都不太了解曹叡的为人。

当曹叡继位后,大臣们很着急,但是没有办法,只有等。很快的,曹叡单独召见侍中刘晔,从刘晔口中大臣们对曹叡有了最初的印象。那就是聪明神武,直追秦皇汉武,只是才能和见识上稍有欠缺。

居数日,独见侍中刘晔,语尽日。众人侧听,晔既出,问何如?晔曰: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这就是曹叡给大臣们留下的第一印象,那么曹叡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大臣们很快就会见识。曹丕临死时托孤了四位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这是个非常均衡的配置,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司马懿在四人当中并不出众

曹真、曹休是皇室宗亲,曹真为中军大将军,曹休为征东大将军,两人握有军权,地位在陈群和司马懿之上。而陈群是镇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只有司马懿是给事中、录尚书事。给事中是皇帝近臣,但是曹丕已死,曹叡是新皇帝,他这个近臣未必就能得宠了

按照正常情况,有四位大臣辅政,而且三位大臣都握有军权,曹叡也只有二十二岁,他这个新皇帝应该不会很快的亲政,出所有人意料的是,曹叡出奇的早熟,对于政务处理简直就是拈手就来,顺理成章。

曹叡刚继位,孙权对他也不了解,于是趁着魏国移主,派兵攻打江夏郡。这时朝臣都很害怕,请求派兵增援,曹叡很冷静处理了此事,他认为:孙权敢于舍弃舟船优势上陆地攻城,只是试探虚实而已,不会持久的。

当时治书侍御史荀禹已经出发江夏郡,目的是犒劳边疆将士。荀禹知道情况后收集临县散兵千余人,举火把遥援江夏太守文聘,孙权看到有援军就撤军了。

曹叡第一次表现堪称完美,很快的司马懿等人将会领教曹叡的更厉害之处。其实曹叡也苦恼于四位辅政大臣的掣肘,为了解决这个事情,曹叡巧妙的利用边疆战事加以解决。

很快的,东吴诸葛瑾、张霸率兵侵犯襄阳,战事告急。于是曹叡令司马懿率军前往救援,司马懿领军击败吴军,斩了东吴大将张霸。与此同时,曹休也击败东方所犯之敌,回去后论功行赏,

升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这时四人职位有很大的调整,陈群不再掌军,司马懿替代陈群进入军事系统,但是职位偏低,在曹真、曹休之下。

接下来的调整部署就让人们见识到了曹叡的厉害之处,趁着孟达在新城谋反之际,调司马懿镇守荆州,为镇南将军。曹休仍为镇东将军,驻守淮南地区。趁着诸葛亮屡次进犯陇西,调曹真为镇西大将军,镇守关中。

这样的话,四位辅政大臣有三位都被调出朝廷镇守边疆,朝中只剩下一个精通法律的陈群来辅佐,曹叡得以大权独揽。

后来,曹休在石亭伏击战后憾然离世,曹真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后也去世,没有办法,当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曹魏时,曹叡紧急征调镇守荆州的司马懿前往关中,从此以后,司马懿镇守长安,负责防守诸葛亮的进攻。

司马懿的运气真的很好,他熬死了曹休,熬死了曹真,紧接着又熬死了诸葛亮。诸葛亮死后,蜀汉之威胁基本解除,而司马懿在军中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那么此时司马懿还害怕曹叡吗?答案是不怕了

司马懿自从在五丈原熬死诸葛亮之后,在魏国朝廷内几乎是名望最重的大臣。因此,当曹叡决定要征讨辽东公孙渊时,第一时间想到了司马懿,但是他没有料到的是,司马懿已经变得跟以前不太一样。

司马懿带军四万征讨公孙渊,此时的司马懿对军事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自信的对曹叡说:去一百天,攻城一百天,返回一百天,休息六十天,一年足矣。事实果然如同司马懿所料的那样,一年之后司马懿率军胜利返回。不同的是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在没有请示曹叡的情况下,杀辽东十五岁以上男丁千余余人,斩公卿以下所有官员及将士两千余人。

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在曹叡面前暗露凶相,曹叡由此对司马懿有了更新的认识,从此,防备司马懿也成为曹叡的一件心事。曹叡询问大臣陈娇:司马懿是忠臣吗?陈娇回答:司马懿是朝廷威望,但是不是忠臣我不知道。从此,曹叡心里有了底。

曹叡临终时考虑托付大事,根本就没有考虑司马懿,而是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曹肇、秦朗等皇亲国戚为托孤大臣辅政。谁知道近臣刘放、孙资劝曹叡说,皇亲宗室掌权容易篡权,应该加以防备。拉锯战到最后,曹叡召回司马懿,将身后事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

曹爽是皇室宗亲,为了防止年轻的曹爽以后对幼子曹芳不利,曹叡考虑更为老而弥坚的司马懿来制衡曹爽。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罢免曹爽后,成为了篡位的大臣,最后司马家族篡夺了魏氏,建立了新朝。

因此,终曹叡临朝期间,司马懿都兢兢业业,被曹叡所驾驭。先期有曹真、曹休两位皇亲国戚的制衡,后期被精明的曹叡调去荆州、关中、辽东作战,从没有机会在朝政上对曹叡有所左右。不像其父曹丕,几乎所有大事都要托付司马懿。

司马懿之于曹叡,更像是一个精明的老板和一个能干的员工。曹叡发挥了司马懿最大的能力,也培养了司马懿在朝中的威望和势力。终于在自己死后,本来托付给司马懿的托孤重任,最后为司马家族篡权埋下了伏笔,可悲可叹!


每日趣评


曹操很喜欢孙子曹睿,经常带在身边教诲,因此,对司马懿的一些看法让曹睿从小就耳闻目睹,对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一定会有猜忌,因此司马懿怕曹睿,也是怕曹操的一个继承。
“君疑臣臣死”,司马懿懂的这个理,所以自己没有躺在功劳薄上翘尾巴,时时以一种敬畏之心伺候着曹睿,小心翼翼的干好活,不发牢骚、叫干啥就干啥,时刻任劳任怨,终于让曹睿在死前放下心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