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希特勒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但日本为何仍不愿动用70万关东军?

彭国放


直接原因是苏联在中苏边境常年部署着一直兵力在70—100万左右的一支战略军团!

根本原因,那就有点说来话长。20世纪前半期的苏日冲突可以说是日俄战争的延续!拓展战略空间是日本人自古以来的既定国策,目标一直一来是东亚大陆,这就不仅仅只限于中国了,俄罗斯人占据的西伯利亚更是个聚宝盆!中国东北地区则是必经之地,也是跳板。而俄罗斯国家自彼得大帝时期确定了以打通印度洋、太平洋、波罗的海为基本的国家战略后,历代沙皇都将其奉为既定国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人的势力发展到太平洋岸边时,自然同登陆东亚大陆的日本势力不可避免的迎头相撞。在英国人支持下,沙皇俄国被日本打的大败,不仅打通太平洋出海口的战略受挫,整个民族也因为战争惨败而蒙羞,直接引发了国家的分裂。

沙皇俄国覆灭后,取而代之的是苏联,全盘继承了当年沙皇俄国的国家战略,更没有忘记日俄战争的仇恨!

苏联立国最初的十年忙于治疗战争创伤和准备下一场欧洲战争,将重心放在欧洲。美国、英国也因为金融危机致力于国内改革和镇压殖民地反抗,也都没有过分关注远东。于是日本就趁机在远东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举将整个东北亚全部拿下。

九一八事变导致了列强在远东的平衡被完全打破,第一个感受到威胁的就是苏联!苏联担心日本取道蒙古进入西伯利亚,即便不能一口吞下这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只要切断了西伯利亚铁路,这对苏联也足以产生致命打击。于是,苏联为了应付可能的突发事件,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从1932年开始,苏联开始向远东的中蒙、中苏边境大量调兵,并且积极主动修复与中国因大革命失败和中东路事件后被严重破坏的外交关系。

至1936年,苏联在远东的兵力超过30万,飞机、坦克也都以千计,兵力兵器大大超过了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此时的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军政之争、军种之争,北上、南下的分歧日益加深。陆军主张北上,海军主张南下,内阁主张先经略东北亚暂不扩大战争范围。在这一情况下,日本既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国家战略也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军事战略。最后,陆军抢先动手,挑起与中国的全面战争,将日本的主要精力全部拉入中国战场。而此时的中苏关系随着《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完成修复,苏联从1938年起大力援助中国抗日。日本由于严重低估了中国的实力,因而在中国战场越陷越深。

就这样,苏联一面在远东部署重兵搞局部的军备竞赛,一面投资中国抗日,死死的将日本摁在了中国战场,然后腾出手来解决日益严重的欧洲问题。以1939年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为起点,苏联明显感觉到与主要对手——纳粹德国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而苏联此时还没有完成战略纵深的的配置,于是再次将精力集中到了西部。就在德波战争初期,日本人出人意料的在中苏边境的诺门坎向苏军挑衅。最后苏联调集了空前强大的空军和陆军机械化部队狠狠的打击了日军,将日本关东军的两个精锐师团打垮打残。诺门坎之战让苏联人意识到,随着中国华北地区被日军占领,再一次加重了苏联远东的压力。而现在苏联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西部,在东部不能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来影响西部的力量。于是,苏联在诺门坎之战后立马主动与日本讲和,双方经过短暂谈判,最后达成了以苏联承认满洲国、中断对中国的援助和日本承认蒙古现状的条件,于1941年4月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

日本陆军在诺门坎的惨败让竞争对手、主张南进战略的海军找到了机会。作为最高统帅的天皇也自然支持海军的主张,不仅放弃北进战略,而且还在中国战场搞不扩大,节省出来战争资源全力支援海军。等到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美国、英国这三个昔日各怀鬼胎、一心只想渔对方之利的三个国家迅速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美国不仅中断了对日本的战略资源出口,还集中了海军主要力量于中太平洋,声称一旦日本北进夹击苏联,美国海军将倾巢而出直捣日本本土。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一直依靠进口美国战略资源的日本突然被断货而且被威胁,打击力不可谓不深。从现实和理性角度来讲,已经陷入困境的日本要么选择退出战争,要么夺取一块战略资源要地。

退出战争这对于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就只剩下后者,北进苏联,诺门坎之战血淋淋的教训犹在眼前,而且以日本陆军目前的实力而言自武汉会战后在中国战场都很难再发动一场20万兵力以上的大型会战,更何况要去攻打远东那支别说中国军队不可比就是自己最精锐的关东军也无法与之相比的近百万武装到牙齿的苏军?苏德战争虽然是苏军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但是远东的部队却毫发未损。况且,苏德战争进行了半年之后,纳粹德军的脚步越来越慢,距离苏联首都莫斯科仅一步之遥,偏偏就是到不了。

所以,日本人权衡再三,对苏开始实在没有太大把握,更何况美国在后面看着。倒不如利用苏德战争和苏日中立条约的合力,集中自己最优势的海军先南下南洋战略资源要地,再待机而动。

于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300多架作战飞机空袭了美国海军太平洋所在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而在前一天,偷袭珍珠港的日本海军舰队还在航行途中时,地球的另一端,德国首都柏林国会大厦,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下达了从莫斯科撤退的命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继日本陆军深陷中国战场后,海军也深陷太平洋战场,整个战争机器完全卡再了亚太地区,自然也没心思去搭理热锅上的蚂蚁希特勒了。就这样,70万日本关东军和差不多同等数量的苏军一直对峙到希特勒死了也没发生什么大事,远东地区也算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特殊的一个战场了。


大将军威武8


虽然希特勒急的像热锅上蚂蚁,但日本为何仍不愿动用70万关东军?从军事上来说,日本参谋本部认为,除非远东苏军减少一半,才能发动对苏战争。但是,苏联只调走了1个坦克机械化军和3个步兵师,以及十几个战机中队。

不仅如此,还调来了很多新兵组成的部队,也就是说在远东苏军。41年6月,为70万军队,3188辆坦克和4140架飞机,到年底12月,苏军134万,2124辆坦克和3193架飞机,到1942年7月,远东苏军是144万,后来45年八月风暴,150万苏军其实只有50万是西线来的,其余都是远东苏军原来的部队。

相比之下在关东军最鼎盛的时候,1941年秋天也只有14个师团,日本自己的估算苏军1个完整师的战斗力是1个日本三单位动员师团的75%。但是,在远东苏军有32个师,在坦克、战机数量上是关东军的5-6倍,在人数上是日军的2倍,更何况苏联在远东地区有大纵深堡垒工事。

除非日本可以动员出20-25个师团,这将需要大量的船舶和物资,而且在冬季也无法在西伯利亚打仗,可以作战的时间很短暂,而且后勤运输非常困难。日本这点实力能守住就不错了,根本没有发动进攻的本钱。

而就是在1941年底,日本也发现了苏德战场,德军的进展比较悲观。日本参谋本部的说法是:“德苏战争的推移缺乏明快,有如东京的夏雨连绵不绝。”看到德军战况不利,日本天皇当时在御前会议一句话否决了北上行动,斯大林比想象更具有韧性。

到了41年8月,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国内只有2年石油储备,因此日本立刻决心南下去抢夺油田,就在41年12月发动了珍珠港事件。而西伯利亚的油田要到60年代才勘探开采出来,当时的人不知道西伯利亚就有大油田。


深度军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懂不要胡说。

日本不北上进攻,就是因为战略原因。

对于日本来说,自从77卢沟桥打响,也就意味着日本参加了世界大战。

日本和其他国家不同,他缺乏基本的战争资源。就石油一项来说,苏联有高加索油田;英国法国有中东油田;美国有本土和墨西哥的油田;甚至德国也有罗马尼亚的油田。

有了石油才能够维持庞大的军队,无论是空军还是陆海军。

但日本没有石油,本土自产石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石油几乎都靠进口。

但日本无论北上还是南下,都是和同盟国作对,可以预计石油进口会迅速中断。

所以,日本首先要考虑的是实际问题,也就是要夺取继续的资源。

如果北上苏联,即便占领了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这里地下虽有资源,但都是蛮荒之地,没有开发。日本自己开采加修建运输铁路,至少需要10年以上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这段时间,日本缺乏石油,怕是连飞机、坦克、卡车都开不动,亡国是必然的。

这种情况下,日本也只有一条路,就是南下占领东南亚,控制荷属东印度也就是今天印尼的大油田,同时缅甸的石油也能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道理就这么简单。

所以如果相反,东南亚没有石油,而苏联远东有石油,日本也会毫不犹豫的北上进攻苏联。

苏联确实在远东有大兵团。但日军侵华的部队就高达120多万,再加上后来南方军70多万,可以出动200万大军。

而1941年,远东苏军不过70万,日军可以3个打1个。

很多人认为苏联军队很牛逼,其实是扯淡。

日军就战斗力来说,并不明显弱于苏军。

在张谷峰、诺门坎战役,苏军均是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攻劣势日军。就诺门坎战役战役来说,苏军伤亡比日军要大,战时宣传不敢说而已。

而很多人说的什么T34,什么喀秋莎,在1941年均没有大规模装备。

诺门坎战役中,两军坦克都差不多,坦克战中日军还占上风,空战中日军更是明显强出一截。

苏军真正厉害是1944年1945年,通过残酷战争锻炼了部队,同时装备了大量先进武器。

在1941年,苏军没什么了不起,基本的冲锋枪都没有装备。如果苏军真的很牛,就不会被希特勒几个月内消灭400多万了。


萨沙


这就有点扯了,前后扯不到一块堆去!

日本和德国的同盟只是战略上的同盟

也就是说德国和日本之间没有什么过多的联系,也就是领导人之间打个电话,相互沟通一下,在战略上保持一致就行,在具体作战上,德国和日本根本就没有什么合作,不像德国和意大利,在战场上还能协同作战一下。

在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事先一点口风都没有透漏给日本,这种盟友也就是叫个盟友罢了,而在前两个月的4月13日,日本已经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双方互不侵犯,虽然背信弃义这样的事情日本经常干,但那也是分谁,也看是不是有利可图,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中,日军是真正领略现代化苏军的厉害。

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之初,也并没有到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相反,直到12月5日莫斯科会战时苏联反攻之前,德军并没有显示出颓势,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希特勒希望日军能够加入到对苏联的战争,但也并不是那么迫切。

日本人认为,如果德国攻下莫斯科,日本可能会考虑北上,但是日本高层对于德军比较悲观,所以很痛快的就决定了,趁着苏联陷入苏德战争,开始进行南下的战略。

德国陷入困境的时候,日本已经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真正让希特勒开始有点着急的时候是在1942年7月到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这个时候日本已经陷入太平洋战争,也出现了颓势。

日本当时战争资源已经有点跟不上了,而美国封锁了日本的资源,更让日本陷入危机,想要摆脱这种困境,日本选择铤而走险,通过偷袭珍珠港迫使美国放弃在太平洋的权益(日本的想法很可笑,但却很阴险)。

美国没有惯日本人包子,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战争爆发的前半年日本还能保持一定的优势,随着美国战争机器的开启,军衔就像下饺子一样下水,飞机就像苍蝇繁殖一样的生产,在巨大的军事差距之下,日本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这个时候,日本就是想帮帮德国也没有能力分身了。

关东军的人数变化及战斗力

关东军号称日本皇军之花,的确是日本最能打的师团,在诺门坎战役中,日本之所以大败主要是日本关东军并未全上,只是出动了一两个师团,而在1939年的时候,关东军已经达到11个师团,可见,诺门坎日本如果全力以赴的话,胜负未可知。

在1941年日本犹豫要不要北上的时候,调集大量兵力在东北进行演习,关东军总兵力达到85万,堪称巅峰。

但是关东军这点人数,在东北这块打,苏联陷于补给上的困难可能无法展开大规模的攻击,要是在苏联境内,只要苏联铁路能够运输的地方,日本都是去送死。

以85万人入侵苏联,从东北穿过西伯利亚估计不用打也会减员不少,而且苏德战争双方都是上几百万人的对战,关东军这85万根本不起什么作用,苏联在远东也一直留有一部分兵力来预防关东军。

所以关东军的加入并不能改变苏德战争的结局。

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逐渐转入劣势,因此大量调遣关东军参加太平洋战役,这些皇军之花在太平洋战场基本充当了炮灰的角色,等到1944年的时候,日本意识到苏联可能会在欧洲战事结束后攻打日本,于是临时拼凑了七十万关东军。

这个时候,日本已经自身难保,这个时候就更不可能去帮德国了。


史论纵横


先亮答案:因为诺门坎战役,给日本蒙上了最为严重的心里阴影!

先把经过,大致说一下,感兴趣的朋友耐心看看诺门坎战役吧。

诺门坎战役发生在1939年,当时的亚洲格局是,日本鲸吞中国的战略达成了一部分,但是接下来日本是要将兵力北上去侵略苏联,还是南下去经营太平洋,在当时的日本国内是有巨大争议的(抱歉的告诉各位伙伴们,当时的日本,看待国民政府就像看待一只死狗一样,根本不认为国民政府会挺过去!直接开始研究下一步的进攻方向了!)

为了试探苏联的反应,以及为北上侵略苏联做好准备,关东军私自发动了诺门坎战役!

(到底日本天皇私下里授没授意关东军发动这场战争,不好说,但是日本天皇肯定是事后为战败找人顶罪的,这是肯定的!)

然而最后,被誉为日本樱花部队的关东军,被苏联老毛子,打得是屎都出来了!

最后日本不得不放弃北上计划,因为惹不起老毛子!所以才选择南下,去经营太平洋,然后惹上了美国。

诺门坎战役失败后,日本关东军,只有一个任务,就是防备苏联,苏联老毛子把日本真的打怕了,所以整个二战中,关东军虽然是精锐,但是就扎在远东地区了,一动没敢动!

生怕苏联老毛子再从北边直接把自己的屎打出来!

(更多精彩回答,敬请关注:豆浆的奶爸守则,不一样的奶爸,不一样的豆浆!!!)


豆浆骑兵


首先希特勒真正着急是在哪年?个人认为是在1942年后半年,即斯大林格勒战役最激烈的时候,到1943年初结束希特勒已经认识到单靠德军自己已经很难在东线打败苏军了,最多只能达成有限的停战和谈!所以希特勒最希望日军可以在1943年对远东苏军发起进攻,这是轴心国最后的机会,因为在1944年之前盟军绝不可能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德国还有最后的希望!


那1943年日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首先在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刚刚经历了中途岛的大败后,在瓜岛争夺战中也损失惨重,已经全面进入了守势!日军开始对马里亚纳群岛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进行防御工事的加强,抽调了许多精锐的陆军部队去驻守这些岛屿。这里便包括许多精锐的关东军部队调去太平洋战场了,所以日本的关东军实力实际是在削弱中,虽然仍旧有70万的兵力,可是其中有作战经验的正规师团越来越少,大部分是新组建的战斗力差的师团。


再来看1943年的远东苏军实力,即使是在最关键的1942年11月份,远东苏军仍旧拥有130万人、2500辆坦克、3000架飞机,实力远远超过关东军。不得不承认这里面有许多也是新组建的部队,可是日本关东军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

所以日本要想在1943年选择北上进攻苏联,且不说太平洋战场能不能顶住,光是要再调集60万的作战部队到东北都是基本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在本已紧迫的支援太平洋的军工生产再分出相当的物资用于远东战场,对日本来说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无论就日本的实力还是当时日本面临的严重形势来看,日军都绝无可能北上进攻苏联!


小小狼王


说白了,日本没有打赢苏联的信心。

日本陆军的身板打打朝鲜,欺负中国还是可以的,但要是面对苏联,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关东军七十万大军,号称百万,实际上兵力依然吃紧。自武汉会战结束,日军再也没有能力向中国内陆发动大规模进攻,其兵源严重不足。日本不得不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大量收买汉奸组成伪军,扶持汪精卫政府。日军有近百万陆军陷入中国内地的泥潭中,事实上是动弹不得。


而在北方,日本早年实际上也曾有过北上的打算,但在张鼓峰,诺门坎战役中,日军损失惨重,这才意识到苏军的强大。没有接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洗礼的日本,在火力上远远不足苏联红军。苏联红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重火力虽然大部分集中在西部,但也比关东军强得多!而日军对于苏联的坦克,重炮,不占任何优势,只能逼得用机枪,掷弹筒这些轻火力。何况苏联在远东也部署了接近百万的边防部队,并不比日本差。

更可怕的是,即便日军真的能打败苏联在远东的百万边防军,想要和德国会师也是难上加难。日军历来不重视后勤保障,对于补给,运输非常短视。所以才会出现后来英帕尔吃草,太平洋饿死的情况。只要苏联人破坏西伯利亚大铁路,几十万缺吃少喝的日军就会因为饥寒交迫而死伤惨重,你要知道西伯利亚的冬天有多可怕,西伯利亚有多大!几百里不见人烟是很常见的事情,蝗军能不冻成冰棍就是大好事了!

更何况当时日本已经在酝酿对美国的战争,夺取丰富的东南亚石油资源。北上进攻苏联,昭和蝗军只是笑笑,不会当真……


撒哈拉快递


虽然希特勒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日本自始至终不肯动用70万关东军,这是有诸多原因的。



首先,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一战中曾经做过试探,对苏军发动过较大规模的进攻。但是,苏军再也不是当年沙皇俄国时代那样羸弱的军队,而是有现代化装备的机械化部队,而日军还有很多很原始的武器。结果一战下来,日军损失惨重,被打得满地找牙。日军吃了这个大亏之后,不敢轻易进攻苏联。参谋本部决定,除非德军攻下莫斯科或者对面的苏军减少一半,否则日军绝不主动出击。



其次,由于对苏作战的失败,北进派很多人诸如多田骏等人被清理出局,在上层基本失势。现在陆军上层都是南进派,对北上夹击苏联不感兴趣,而海军则对北进也不感兴趣,因为那没有海军什么事情。



还有,北上的地方是苏联的西伯利亚,气候环境恶劣,费很大力气也得不到多少东西,真的配合希特勒的话感觉有点得不偿失,为他人做嫁衣的感觉。而向南就好多了,东南亚辽阔富饶,又有日本急需的包括石油在内的很多战略资源。而当时占据东南亚的欧美国家大都深陷欧洲战场,无暇东顾。此时攻取东南亚,实在是大好良机,而且也不用耗费太大力气,不像北上要去碰苏联那个硬骨头。

所以,本着欺软怕硬的本色,日本最终决定南进,而不管希特勒的请求,不肯动用关东军去解德国之急。


平安读史


日本为什么没有执行北进战略,这是因为有一支军队在北方的存在,极大地震慑了日本军队,以至日军再也不敢与这支军队交手,这支军队的名字叫“苏联远东军”。

“远东军魂”布留赫尔创建了远东军

1929年7月,张学良为收回中国东北境内的中东铁路,挑起了中东路事件,引起中苏武装冲突。为应对张学良的挑衅,1929年8月6日苏联红军发出组建特别远东军的命令,迅速成立了苏联红旗特别远东集团军,总兵力约四万余人,下属兵力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一个蒙古骑兵营,特别远东军装备精良,有大量飞机、坦克、重炮、战舰等技术兵器。在苏联“远东军魂”布留赫尔(即北伐战争中蒋介石的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的指挥下,迅速对东北军进行了反击,张学良的第15、17旅被彻底击败,被击毙1500人、俘虏8000多人。苏联远东军的迅猛作战,给日本关东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东路事件中的张学良

1931年,日军战略家石原莞尔在料定东北军不敢反击的情况下,以下克上的方式,策动当时仅有一万六千人的日本关东军,猛攻30万大军的东北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很快就占领东三省。这时,日本就面临了一个战略选择。当时,日本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战略,即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向北进攻西伯利亚;一个是南进战略,即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想敌,向南进攻南洋群岛。

当时日军对苏联红军的印象,还停留在日俄战争时代对沙俄军队的印象,非常看不起苏军。日军在进行对苏作战准备时,把以少胜多作为前提条件,作战方案中,也想以日军一个师团去对付苏联远东军三个师。为了推进北进战略,日军先后挑起了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役。

张鼓峰事件,是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日军参战总人数近7000人。7月29日,10名苏联远东军士兵到张鼓蜂以北两公里处构筑工事,7月30日,日军第十九师团长尾髙下达命令,向沙草峰和张鼓峰的苏联远东军发起进攻。7月31日上午5时左右日军一个大队冲上张鼓峰而占领山峰阵地。另外一个大队于上午六时占领沙草峰。

8月3日,苏联红军编成步兵第三十九军,在战斗行动地域集结了1.5万余人、237门火炮、285辆坦克。另有250架飞机支援苏联远东军部队行动。8月7日,苏联远东军步兵第四十师对52高地发动猛烈攻击,大约有一个营的步兵在炮兵支援下,夜袭张鼓峰山顶的日军阵地,但终于失败。为了夺回阵地,苏联远东军动用了飞机、坦克和大炮,对张鼓峰猛烈的攻击,同时出动飞机轰炸朝鲜的庆兴、高邑等地的日军增援部队。苏联远东军封锁了中朝圈河大桥、苏联远东军海军舰队又封锁了图们江出海口。日军后方被苏联远东军封锁后,损失惨重,无力继续作战。

苏军重新占领张鼓峰

8月4日,日军被迫提出议和,缔结张鼓峰停战协定。协议规定,两国军队于8月11日12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8月13日,日苏双方交换尸体。至此,历时13天的张鼓峰战役宣告结束。停战后,日军第十九师团很快撤出一直死守的战线,完全放弃了边境线,苏军方面却把兵力继续留在战场上,用实力完全控制了日军在实现停战前所维持的战线。

双方的损失:苏联远东军损失伤亡约为四千五百名。日军损失第十九师团各部队伤亡总数已达一千四百四十名。在张鼓峰进行殊死战斗的步兵第七十五联队 伤亡最多,达七百零八名,就是说,该部参战官兵半数以上遭到了伤亡。

诺门坎战役,1939年5月11日,数十名外蒙骑兵过哈拉哈河进入诺门坎西南约十五公里的地方。5月13日,驻海拉尔的日本第二十三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下令部队出动,把外蒙部队赶回哈拉哈河西岸,诺门坎战役爆发。苏联远东军在战役初期接连失利后,前任军长弗克连科被撤职,斯大林派朱可夫接任第五十七特别军军长。朱可夫接任军长职务后,根据情报,提出必须向这一地区增派部队,并决定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使用坦克、大炮及航空兵配合下的诸兵种联合作战!斯大林满足了朱可夫的要求,连续向前线增派了57000人、542门火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和515架飞机。

诺门坎战役中的日军士兵

8月20日凌晨,苏蒙军发起总攻战役。苏蒙军以3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5个装甲旅,1个机枪旅,1个空降旅以及大量的飞机、大炮,开始举行大规模的反攻。日军虽然1辆坦克也没有,被苏军成千吨炮弹猛烈轰炸,还被苏军装甲部队合围,但日军毫无惧色,在阵地上勇敢地和苏军激战。构筑在蒙古旷野上的土木机构工事很快被苏军的大炮轰成平地,日军就依托单兵用工兵铁锹挖成的简易单兵掩体作战。诺门坎战役中的日军士兵

8月24日,日军竟然还发起了反击,3000名没有炮火掩护的日本步兵被阻止在铁丝网和野战工事以及大炮面前,随后苏军坦克开始出击,日军后退。战斗到8月26日,日军第23师团已经被完全合围了。在苏军重炮群、坦克群、航空炸弹的猛烈轰击下,日军第23师团损失惨重。此役,苏军重创重日军第23师团搜索队,全歼第7师团第26联队第1大队,日军第64联队和炮兵第13联队被苏军大部歼灭,第64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和炮兵第13联队长伊势高秀大佐均被击毙,23师团第71联队长森田彻大佐亦被击毙,日军仅有的22门加农炮全部丧失。

8月31日,在被上万吨炮弹轰击第11天后,弹尽粮绝的日军第23师团决定突围。2000多名第23师团士兵用手榴弹近战杀出一条路,突出重围。日军各部队亦随之突围。 9月16日,苏联与日本根据达成的停战协定结束了诺门坎战役。

苏军缴获日本武器装备

战后,日本陆军为进行诺门坎事件后果作了人事调整。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和参谋长矶谷廉介转入预备役,还更换了所有作战课参谋。第二十三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被转入预备役。关东军新任司令官梅津到任即下达命令,在伪满洲国主张的边境线后方二十公里地点划定警备线,在这个地带内除巡逻队外不再安排部队,此后,日苏两军再也没有发生边境武装冲突。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撕毁互不侵犯条约,突然攻入苏联境内。遭到突然袭击的苏联红军全线败退。德苏战争爆发后,苏联开始接连不断地从远东向德苏战场运送大批兵力。这时侯,苏联远东军担负着两项重大任务,一方面,苏联远东军要保持保卫远东所必需的兵力,保卫苏联的远东领土;另一方面远东军要在远东持续组建新的部队,培训干部及训练新兵,再将新组建后的部队和新兵不断送往西部战线,补充在西线被德军歼灭或消耗的苏军部队 。

1941年末苏联远东军总兵力达八十万左右,苏军把大体和关东军同等数量的兵力部署在远东地区,以迫使日本遵守日苏中立条约。随着部队不断西调,远东军通过重建部队加以补充,到1943 年末,苏军在远东的兵力大约有二十个步兵师、十个步兵旅、 八百至一千辆坦克、一千架飞机和一百零八艘潜水艇,总兵力约七十万。

雅尔塔会议结束,从1945年2月末开始,苏军将大量部队从西线秘密调往远东,加入远东军序列,远东军兵力达到坦克和自行火炮五千五百辆,飞机三千八百架,总兵力一百六十万。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华西列夫斯基指挥157万军队越过中苏边界,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攻击。在苏联远东军摧枯拉朽的攻势面前,日本关东军仓促应战,不到一周,便被轻易击溃,顷刻瓦解。8月15日,天皇广播投降诏书。8月18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命令东北日军停止作战、向苏军投降。

通过张鼓峰事件、诺门坎战役,日军重新认识了以远东军为代表的苏联红军是一支不同于日俄战争沙俄军队的一支新式军队,终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始终不敢于向苏联远东军发起进攻。诺门坎战役后,善于学习的日本军队对苏联远东军进行了研究总结:

1、远东军采用大炮、坦克和飞机多兵种协同集团军作战,显示了强大威力,在张鼓峰事件、诺门坎事件,苏联远东军依靠大炮、坦克和飞机协同作战的强大力量,给日本陆军以沉重的打击。正像日军一样,苏联红军也提倡军队旺盛的进攻精神和勇猛果断的战斗作风。不过,它也有不同于日本陆军的一面。这就是苏联远东军在任何情况下,都把有效地使用武器看作是作战的根本原则。其中最典型的是大炮、坦克和飞机的协同作战。苏联红军的这种协同作战,其力量实在惊人,它使人感到如同沉重的钢铁洪流在隆隆声中冲破一切向前推进,这种认识极大地震慑了日本关东军。

2、日军认识到:苏联红军中哪支部队共产党员越多,战斗力越强:

苏联红军中共产党员越多,战斗力越强

在过去的沙俄军队中,率领部队前进的是军官,在部队中沙俄军官越多,它的战斗力越强。在苏联远东军中,共产党员站在部队的前头,起着“火车头”的作用。例如在张鼓峰事件和 诺门坎事件及日苏战中,勇敢战斗,挺身而出的苏联远东军官兵中,几乎都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战后日军评价,苏联红军中哪支部队中党员越多,哪支部队战斗力就越强。

3.远东军部队侧背受敌仍然会坚持作战:

日俄战争时期的沙皇俄国军队,从侧冀或者后方遭到日军攻击,在多数情况下立即开始退却。日本陆军认为,苏联红军继承了沙皇俄国军队的上述传统。根据这一特点,在对远东军的进攻中经常采用包围或迂回战术。

战后,日军改变了这种看法。在诺门坎事件中,日军第二十三师团为打击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联远东军左后方,进入哈拉哈河西 岸后发动进攻。苏联红军战士不仅没有退却,反而更加勇敢地进行反击。 同时,在哈拉哈河东岸地区,尽管日军第二十三师团对一大片苏联远东军阵地发起夜战,攻占了若干据点,一直打到阵地腹地,但留在前方据点的苏联红军部队并没有退却,而是继续顽强的抵抗。在张鼓峰事件中也同样出现了这种局面。日军已经打到苏联远东军的侧翼和后方,但苏联远东军并沒有溃散,只要上级没有命令就决不退却,完全不同于日军印象中的沙俄军队。 红军战士即使被日军包围也绝不退却,坚守阵地。

4、苏军战士坚忍不拔,忍耐严寒,具有很髙的冲破自然障碍的能力。

中东路战争是在中苏边境森林地带进行的,最后一阶段战斗进行时气温已经很低,但无论森林还是严寒都没有阻止苏军大获全胜,相反,苏军在严寒条件下体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战斗力,日军评价,远东军占领满洲里之后,冒零下25度严寒,历时四天行程200公里,到达海拉尔,其耐寒能力也是日军望尘莫及的。

在张鼓峰战斗中,大约两个营的苏联远东军步兵,利用夜间一口气越过了当时被日军认为是无法通过的沼泽地带,日军评价,在这一点上, 它比日本步兵强得多。日军认识到,苏联红军不仅在机械化程度方面远远超过了沙俄军队,而且在坚韧性这一点上,也远超过了沙俄军队。 坚忍的苏联红军战士

5、苏联红军具有日军难以企及的后勤补给能力:

在诺门坎地区的战斗中,苏联远东军有三个步兵师、两个坦克旅、三个装曱汽车旅及大批炮兵直接参加战斗。 当时苏联远东军能在远离铁路干线终点七百五十公里的开阔地出色地完成大兵团作战的后勤补给工作,使日本陆军惊叹不已,让日军目瞪口呆。

相比其他军队,苏联远东军这支部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显得默默无闻,其功绩让人铭怀!


明治


别扯什么诺门坎张古峰,纯属专家“忽悠大法"的移形换影之术。打怕了曰本?两场仗曰本死了多少人呢?加起来才两万多。日俄战争中曰本举国才多少人,旅顺一战就掛了四万,怎没见曰本怕呢?

专家的职责是无限鼓吹一切苏联的行为和能力,这是他们的责任,无可厚非,你要当真就傻了。

关于曰本“南进派"和“北进派"的争论日本参谋本部有完整的记叙。实际上远东和西北利亚人苦寒之地,人口又少难以开发,比不上南洋诸国:物产丰富又有人供它们奴伇。

日本二战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极端政权,这种政权别说战死个两三万,即使战死个二三十万也不可能怕的,君不见吃了原子弹还有人叫嚣一亿玉碎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