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药品降价90%,药企还能赚钱吗?

小车说理财


首先应该问的不是药企能不能赚钱,应该问医生还能赚钱吗!


当然如果带量采购在全国全面推广之后,那些有实力的企业会赚更多的钱,而那些实力弱的药企利润有可能下降,甚至退出市场。


我们都知道老百姓就医药品很贵,那为什么会贵呢?是因为药厂定价贵了吗?当然不是,比如我有一个亲戚在药厂里面上班,他说他们厂一盒感冒药出厂价才5、6块钱,但是到了药店或医院能卖到20几块钱?大家觉得药品贵在哪个环节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药品的成本构成情况:


下图是老百姓购买某一款药品价格里面所包含的各种费用。


可以看出,消费者购买的药品里面成本包含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利润、管理成本、税费、销售提成和销售返点。其中销售返点是非常大的一个比例,高达40%,也就是说我们购买的药品里面很有可能是40%的价格是返点带来的。


那这个返点到底给了谁?主要有两个流向,一个是招标中心,一个就是医生。


类似这种返点占药品大部分价格的现象在医药行业非常普遍。


我们举一个例子,长生生物前段时间很火爆,但是大家知道长生生物的价格构成吗?根据有关数据显示,长生生物2017年产生了5.8亿的销售费用,占营收的37%,25个销售人员人均销售费用2300多万,长这么高比例销售费用让人瞠目结舌。


而在整个医药行业,销售费用高很正常,比如2017年A股制药板块共171家公司,销售费用共129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5%,远高于其他行业。2017年A股制药板块共有17万销售人员,人均销售费用74万元,仅次于材料及能源行业。



那为什么医药行业销售费用会这么高呢?请看图:



从这个图统计的结果来看,销售费用中医生回扣、公关招标机构、公关医院负责人的费用就占据了62%以上。


所以药品贵的核心环节不是因为出厂价贵,而是在流通环节出现了问题,可以说目前很多药品光医院回扣的成本就占据药品一半以上,有些特殊药品的回扣甚至可以比药品出厂价高出很多倍。


比如之前央视就有报道过,有几个省级医药招标平台采购的中标价:氨曲南,市场价:5.00元,中标价:50.3元依达拉奉,市场价:11.50元,中标价:104元。



所以要降低药价就得从流通和采购环节解决问题,4+7带量采购试点行动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而且招标药品降价幅度很大,不是因为药企的利润降低了,而是因为没有了医生回扣等隐形成本。


带量采购由国家医保局主导,直接大批量采购,避免单个医院自己采购的寻租空间。试点方案中共33个药品参加试点采购,目前有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7个省会城市广州、深圳、沈阳、大连、西安、成都、厦门确定参加此次带量采购试点。


而带量采购其中招标方案中,入围企业3家及以上的,采取招标采购;入围2家的,采取议价采购;入围1家的,则采取谈判采购,样做的结果肯定是大企业更容易中标,而小药企中标的可能性会变小,所以结果可能导致大药企利润越做越大,而小药企可能没有生存的余地。


当然目前带量采购只是试点,还没有全面推广,对于小药企暂时不会有影响, 如果全面推广之后就不好说了。


总之,不管怎么样,带量采购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贷款教授


这次4+7的批量采购,确实让药品降价十分惊人。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分散片,七片售价能达到156元,而投标中标的价格仅仅0.62元片,合计七片4块3毛4。只有零售价格的2.9%。为什么说降价有90%呢?实际上此前最低中标价为6.72元一片,这次降价幅度达到90%。

其实,这次我们的批量采购,是根据4+7个城市日常用药的30%的总量进行集中采购。如果各个城市按照按中标后的价格采购,能够节约90到100亿元医保基金的使用成本。节约的资金可以使用在新型的抗癌药上,或者提高患者的报销水平和比例上。

实际上我们的医药行业销售成本实在太高。2016年底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医药行业销售支出费用平均占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40%,甚至部分医药企业已经超过了50%接近60%,而国外创新型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占比不到30%。

随着批量采购新模式的出现,药品企业专心钻研改善经营、创新药品,降低生产成本即可获得不菲的收益,而不要去搞销售攀比。这样得利的是整个社会。

这次出手,完全显示了我们国家医保局的能力,这次机构改革真是对于广大的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大的福音。随着再进行按病种定价的方案,未来药品节约的成本,都会成为医院利润。希望医保局的下一把刀砍向过度化验。


暖心人社


药品虚高,和药厂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药品分2种,一种是普药,就是药厂出厂经过医药公司代理的普通药品,基本都销售到小的门诊或者药店的,第二种是特药,就是某个医药公司代理了某个药品,代理完就去医院推销,告诉你吧,出厂0.5元的药品经过大夫手开出来到患者的手里,基本都可以达到50多元。药品的暴力不是特出专利药,药厂赚不了多少,赚钱的是医药公司,和医药的医药代表。医院院长,付院长,开药的大夫,管钱的会计和出纳。我老婆感冒在某医药,花了300多一天,输了3天液,回来给做医药的朋友一看,告诉我,这几样药品,在他那里拿也就是几十块钱。现在你明白了吧,药品贵和药厂有关系不大,基本都是层层剥削了。


鸿阳你君哥


能!不然他们也不敢降低这么多。

过去大家一直抱怨看病难,看病贵,药价高就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国竟然比美国贵3倍,要知道中国人的收入不到美国人的5分之一,这么高的药价就是在明抢。

药价高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则是流通环节加价太多。过去医院虽然与药厂签订的采购协议,但是否用这种药由医生来定,于是就催生出医药代表这个职业。他们长期用各种手段来鼓励医院、医生使用其公司生产的药品,并赚取高额的提成。在他们的努力下,出厂价几块钱的药,到患者手中时价格可以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

现在国家试点带量采购政策,就是要探探这些药厂的底,看看如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他们的底线到底在哪里。现在结果出来了,平均降价52%,最高降价96%,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

不过有一个问题会随之产生,就是医生的回扣消失,收入也会随之下降。如何提升医生的福利待遇,让医生不要靠药厂养活,亟需有关部门来解决。笔者认为随着药价降低,医保支出会减少,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支付医生的诊疗费。

现在带量采购仅在11个城市试点,还没有全国推广,院长希望这个政策能够尽快普及全国,让老百姓都能用上便宜的放心药。


己所欲健康达摩院


药企降价,我怎么没有看见啊,

最近住院,省三甲医院,全体病人,什么药贵,什么药自己买,住院医生开个处方,拿门诊重新挂号,然后换门诊的处方去买药,一分钱不少。我住院押金交了10000,想着就算花完了也可以报销5000,誰知道住了10天,账上才花了2100,没有上账的,自费的快8000了。

反正我是实实在在的没有看见降价,而且以前可以报销的住院药品,现在都得自己买,患者真的没有受贿,不要整天給我们病人扣帽子,我们戴不起。


满天都是小石头


降低的前题是"带量采购"!企业在每盒药品的利润很低,但政府采购量大已经提前把整年的利润锁定了!

对企业的好处①利润锁定,生产计划不存在不确定性②排挤了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③避免带金销售的法律风险④可以把重点放在药品的研发上

作为国家层面一要在政策上预防

①企业为了中标压价,以致利润低或原料成本上升产量人为的跟不上!②虽企业先期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但在大量上市后会不会降低成本以次充好!这才是重中之重!


佛恩华


新官上任三把火,制度创新也能去除以往的弊病,挤去过多的水分。国家医疗保障局主导下的试点联合采购会议非常直观的带来了药品价格的大幅下降,显然能够让患者得到最大的好处。


至于药企能否赚钱,想必是赚钱的。何况在国内做企业,赚钱是一方面,身份地位同样重要。这里哪怕亏一点,让人看到自己的诚意,然后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和市场份额,在别的方面赚到更多。


一味追求高利润,最后被扫地出门,在更多的领域失去竞争资格或者遭遇冷落,损失更大,猴精猴精的药企们显然会做出理性的选择。与其维护暴利失去市场,不如薄利多销拥抱朝阳。


实际上,药品最大的成本在于研制开发环节,而不在生产环节。一个小药片0.62元,看着比之前的6.72元钱一片便宜了90%,但是如果按一吨的重量来看,依然非常昂贵。要知道药品原料也是论吨来卖的,单纯从生产成本上来讲一片的成本未必就有0.2元。


药品利润高低,核心在于研发这种药物投入了多少研究和实验成本。作为仿制药,显然在成本上面较之原研药有极大优势。


专利药的专利保护期一般为20年,而原研药是专指那些过了专利保护期的专利药(中国特有的概念)
,专利到期后,其他企业就可以生产疗效类似、而价格往往更低廉的仿制药,拥有专利的药企要面临降价及市场份额收缩,利润会大幅下降。而在此前,相关部门为了鼓励外资药企将更多创新药带入中国市场,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药品,依然被定义为原研药进而享有不同于一般国产仿制药的待遇。这样屡屡在国外应验的“专利悬崖”现象,却在中国市场失效。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不少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获得快速成长。


庞大的市场,为国外药企服务的独特规则,使得国外药企在国内赚取了超额利润,国民无奈中承担了过高的药价。在有个性的市场中,部分进口药物不仅仅价格高于国外售价,还不是一般的高,这也是电影《我不是药神》获得广泛认同的根本原因。


如今规则改变,从为国外药企服务要转变成为国民服务了,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成为可能。


这种改变也告诉了药企,想获得超高利润,就在专利药品上多下功夫,走低端仿制路线就只能赚取较低的利润,这同样也是我国制造业的未来趋势。

最后推荐财智成功打造的加百利网加百利点靠木,每日更新,普通人降低生活成本的首选。


财智成功


降十么降,以前利特灵2元一瓶,现在11元一瓶,还有很多以前是两三元一瓶的,现都十元以上,请有关主管部门好好管一下现药店药品的超高价格,查查药品的何地来源地,谁整顿药品偏高的主要原因,不要手软,维护药品市场价格的实质性,为病员丶为医保、为国家做点实际的工作,不要在这里猛叫空口号,吹牛害死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现实,这样下去人们只有短命人多,国家人平均寿命只有越来越短命,人民生活品质只有越来越差。


福洋425


回答是肯定的,能!为什么?因为现在的药价绝大部份是虚高的,我所知道的并记忆犹新的两个厂家的两种药,在没有被上市公司收购之前分别卖0.27元一支和一分钱一粒,收购后卖2.7元和0.25元一粒,为什么,大家都懂的,所以,商家不赚钱那就是一个精神病。


大器晚成更风流


天天说药费降价,实质药店天天在涨价,老百姓实在是没法说了。确实太贵了。同一种药有的卖十几元,有的卖二十几元,这市场经济也有点太没普了吧。有关部门作作实际调查,药真的那么贵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