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陽跟襄陽諸葛亮之爭明朝有沒有一些佐證?

抵制南陽地域黑襄陽


小編把時代限定在“明朝”不知何故?個人猜想是不是因為明代以前臥龍崗幾乎毫無史料記載呢?

其實即使在明代,隆中是劉備三顧地、是諸葛亮家、是諸葛亮躬耕地也是各種史籍的主流觀點。大量史料都佐證隆中是真,臥龍岡是假。

一、明代官方資料明確認可隆中!

  • 《大明一統志》是明朝政府官修全國地理總志,其中襄陽府《山川》條記載:“隆中山,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下有隆中書院,漢諸葛亮嘗隱於此。”“隆中書院,在隆中山。蜀漢諸葛亮嘗寓此,後人因建廟祀亮,元改為書院。”又《古蹟》條雲:“諸葛亮宅,在府城西二十二里隆中山下,蜀漢諸葛亮所居。宅西有避暑臺。因昭烈三顧亮於草廬,有三顧門。”

明朝政府官修全國地理總志明確記載,諸葛亮隱居於襄陽城西的隆中山下,而且有劉備三顧遺蹟“三顧門”。

  • 明宣宗朱瞻基在所著《歷代臣鑑•諸葛亮》中記載:“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

  • 明程敏政弘治《休寧志》有云:“予曰孔明先世琅邪諸人也。唯姓葛,以葛之為族者多也。史遂系其地以表其姓,於是有諸葛氏。則知地以人而重,非地之能重乎人也。又孔明草廬在漢上之隆中未聞以龍易隆也。孔明不得久臥隆中者,非隆中之能病孔明、恨孔明之輕去隆中耳。”
  • 明戴璟《(嘉靖)廣東通志初稿》記載:“林光字緝熙,東莞人……升襄府左長史,正德丙寅奏祠諸葛亮於隆中故址。”
  • 明陸釴《(嘉靖)山東通志》記載:“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漢末隨從父玄往依劉表,避居襄陽隆中,自比管樂。”
  • 明代襄陽襄簡王朱見淑奏請佔用隆中武候祠修建自己的陵墓,朝廷准奏雲:“武侯草廬故址,封為藩陵”!可見明代朝庭認可隆中為“武侯草廬故址”
  • 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明武宗朱厚照批准重建隆中武侯廟,並御賜廟額“忠武”及春秋祭祀。(詳見收錄於《明嘉靖南陽府志》的“嘉靖乙酉撫民右參政許復禮奏請賜廟額祭文爰定祭品知府楊應奎增修大備事載碑記”。該碑記還明確記載嘉靖年間,汝南道右參政許復禮依隆中武侯祠慣例,向朝庭申請春秋祭祀臥龍崗武侯祠。)。
  • 明嘉靖乙酉年(公元1525年)正德進士徐鹹任襄陽知府,到隆中拜謁諸葛亮故居,看到武侯祠“湫隘傾祀”(低窪狹小,房屋傾斜),“矚目為之愀然(愴)”遂與監察史王秀共同發起重修諸葛武祠。(見明·鄭傑《重修諸葛武侯祠記》)。
  • 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29年),中憲大夫,都察院協院事左僉都御史李禎重修武侯祠,併購祠產,增建房層,立《重修碑記》一塊,記載了隆中遭襄簡王破壞以後的情況。碑陰刻諸葛亮畫像,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諸葛亮畫像。
  •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隆中立草廬碑,當時的著名書法家江匯題字,正面書“草廬”,背面題“龍臥處”。此碑現保存完好。
  • 明塗山《明政統宗》收有《上御奉先殿翰林院進呈玊牒》也記載:“詔修諸葛廟於襄陽隆中之東山谷。廟故在亮所居之西,襄簡王愛其地,為塋。遷於山左,久漸圯且逼王墳,故困。長史林光請許之。”

二、明代文人在著作中都認可隆中。

  • 明成祖永樂十四年由黃淮、楊士奇編撰《歷代名臣奏議》記載:“諸葛亮隆中一野叟耳,遇先主而起……十二年丁亥,是年昭烈見孔明於隆中,時年二十七。後主禪生於荊州。按章武三年癸卯太子禪即位,年十七,則知為丁亥年生,正侯出隆中之歲也。”

  • 明謝陛《季漢書.諸葛亮傳》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 明魏顯國《歷代相臣傳•諸葛亮》記載:““漢晉春秋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 明楊時偉《諸葛忠武書•諸葛亮傳》記載:“十二年丁亥,是年昭烈見孔明於隆中,時年二十七”“漢晉春秋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距襄陽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時偉按,博望燒屯事,陳壽志原載建安十一年以前,而三顧隆中則十二年事也。”“時偉按,侯“隆中語”雲: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此可為援而不可圖。”
  • 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記載:“訪於徳操,琅琊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自比管樂。先主訪士於襄陽司馬徽。徽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 明張志淳撰《南園漫録》記載:“劉備見諸葛亮於隆中。
  • 明馮琦馮瑗撰《經濟類編》記載:“琅邪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 明胡廣等奉敕撰《性理大全書》記載:“而武侯即隱於隆中而當時謂之臥龍。”
  • 明李東陽《懷麓堂集》有《重建諸葛武侯祠堂記》記載:“漢史稱:侯躬耕南陽又曰寓居襄陽隆中,蓋秦南陽郡即今鄧州,而襄陽(隆中)實在其界故也。”此記在南陽臥龍岡有碑刻。哈哈,臥龍岡的碑打臥龍岡的臉!
  • 明廖道南《楚紀》記載:“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僑寓襄陽之隆中,躬畊隴畆好為梁父吟。”
  • 明陸應陽《廣輿記》記載:“隆中山:下即諸葛亮隱居......諸葛亮宅:隆中山下有三顧門......諸葛亮:琅邪人寓居南陽時往來隆中。”
  • 明茅元儀《武備志》記載:“琅琊諸葛亮寓居南陽隆中,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 明陶晉英《楚書》記載:“襄陽西北二十里隆中山,諸葛孔明隱處。”
  • 明王褘《大事記續編》記載“是歲,劉備三顧處士諸葛亮於隆中。漢晉春秋亮家於南陽鄧縣,襄陽二十里,號曰隆中。”
  • 明王蓂《歷代忠義錄》記載“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寓居襄陽隆中。劉備就見之,亮乃出。”
  •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記載“隆中書院:在襄陽隆中山,蜀漢諸葛亮嘗寓此,後人因建廟祀之,元改為書院。”
  • 明周聖楷《楚寶》記載“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僑寓襄陽之隆中,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隆中即今襄陽伏龍山,在縣西南二十里......景有八所謂:三顧堂、六角井、古栢亭、躬耕田、梁甫崕、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菴也,訊所云草廬處已為王家幽宮矣......諸葛武侯廟在襄陽縣西南二十里伏龍山與隆中草廬相望,一方鹹走祀焉。”
  • 明卓明卿《卓氏藻林》記載“隆中,孔明家於南鄧縣號曰隆中。”

三、明代南陽地區地方誌認可隆中

  • 明嘉靖《鄧州志》是明朝嘉靖年間鄧州知州潘庭楠主持編撰的。該志書第二卷“郡紀”中明確提到“

    十二年,備三顧諸葛孔明於隆中。本傳徐庶見備於新野,備器之。庶薦諸葛孔明家於南陽之鄧縣號曰隆中。” 該志書第三卷“帝紀”中介紹劉備生平時再次明確提到“備因徐庶之言,三顧孔明於隆中。”

  • 《明嘉靖南陽府志》則記載:“此亦隆中地,蓋秦以襄陽隆中為南陽郡也。”

四、明代文人實地考察後明確否定臥龍崗,承認隆中

  • 明王士性《廣志繹》記載“(襄陽)西北二十里隆中山,諸葛孔明隱處……(宛城)西八里,造臥龍岡,謁諸武侯像。猶翩翩神仙人也。是夜宿草廬,復大風雨,林木震撼。餘詑謂:臥龍起耶。門左有諸葛井,井欄石䋲轍十數,過數之數各異。岡僅僅與人首齊,非幽岑邃谷。而宛繄世祖龍興復中州戰爭之場,不知孔明曷從琅琊避亂至此,或雲南陽乃襄陽墟名,非此也。

明確表明諸葛亮躬耕“非此(臥龍岡)也”!

  •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記載:“今南陽有諸葛祠又有諸葛草廬,在郡城西南七里臥龍岡上。疑在漢末為曹劉兵衝,非諸葛避兵之所。複閱宋人一小說曰:南陽乃襄中之鄉名也。《水經》沔水又東過山都縣東北,注新野山都縣治。沔水又東徑樂山北,注諸葛好為梁父吟,多所登逰,俗以樂山為名。沔水又東逕隆中,注孔明舊宅,所謂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即此地也。劉季和之鎮襄陽,命李安作宅銘,此似可據。”

也明確認為臥龍岡“非諸葛避兵之所”,而應是隆中。

  • 明楊爾曾《海內奇觀》記載“南陽西八里則臥龍岡草廬祀諸葛武侯,像猶翩翩神仙人也。門左有諸葛井,井欄石繩轍,卽十數過數之數各異。岡僅僅與人首齊,非幽岑䆳谷,不知武侯曷從避亂至此,或雲南陽乃襄陽墟名,非此也。”

也認為諸葛亮躬耕“非此(臥龍岡)也”。

綜上可知,在明代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甚至南陽地區地方誌等大量史料記載都可佐證諸葛亮隱居地是隆中,劉備三顧地是隆中。而臥龍岡所謂的佐證不但沒有,反而有多種記載明確否認臥龍岡,可見絕大多數明代學者還是能夠明辨是非的!


飄逸的歷史



看看襄陽人寫的文章,亮點在圖中


笑看風起雲現


類似問題回答過多次。

明朝時的襄陽已經沒有漢晉南北朝和唐宋時期的崇高地位了。

但是好在有山有水,風景秀麗,民風淳樸,因此被大明親王選中,作為親王宮府的駐地。這也算是一種榮耀,但是也給襄陽帶來一定的傷害。

襄陽是大明重鎮,此地駐有龍子封襄王,其中有個襄簡王。

簡王看中隆中風水寶地,將三顧茅廬佔為己有後西遷另建。

位於襄陽市襄城區古隆中景區有座王陵。

現存兩座封土遺址,一底徑30米,高8米,為簡王墓。

另一底徑20米,高5米,為簡王妃墓。

為1998年發掘,知簡王墓為單磚室墓,平面凸字形,長6.2米,寬2.4米,墓室早年被盜,已坍塌嚴重。

簡王墓位置為諸葛草廬原址,當年簡王將草廬西遷。

在明朝,十代親王先後坐鎮襄陽,被破壞前的三顧茅廬遺址曾廣受當地人民尊重。

由於親王位高權重,地方官也不管多言。幸虧地方誌上有過明確記載。

所以到了清朝,又在此立碑刻“草廬遺址”四字,以示後人。

朝時候,南陽知府顧嘉衡希望調和兩地的爭論,曾撰寫一副對聯說: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三顧茅廬正是諸葛亮躬耕地,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城西的隆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


南陽政府說的清清楚楚,老百姓想辦法外出掙大錢回來建設大宛城。出看書多爭錢。天天吵架沒有意思。南陽百姓說一萬句,不如政府這本書。


民間查訪專員


最早記載諸葛亮是西晉史學家陳壽《三國志。蜀書》明確指出"亮隨叔父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與誠,厚相結納。”。 呼應表明襄陽隆中!在最有說服力的晉魏、五代十國、南北朝、隋這些早期諸葛亮都指向隆中(史料一大堆,不一一一細說),沒有一條指向臥龍崗。 臥龍崗只在唐朝後出名,得益南陽地名,並非是諸葛亮躬耕地。


jzljzl1


1893年才蓋的 假隆中 和諸葛亮有毛關係啊!


郟邑城南


無聊的話題國家都確定了。還當個話題扯淡。


手機用戶66287661885


憑你幾個南陽無聊噴子也改變不了國家認定的事情,你們不會又說國家在造假吧


指紋200626906


只求隆中能打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