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都城不是咸陽嗎,為什麼西安六朝古都包含秦朝?

窮哥與眾不同


西安可不是六朝古都,而是十三朝古朝,作為都城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1098年,先後歷經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共計十三個朝代。

西安最早作為都城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公元前1057年,當時叫鎬京,位於今天西安市長安區的西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宏大、佈局整齊的都城,是西安歷史上有記載以來最早做為城市的記錄,由此開啟了西安作為都城1098年的歷史,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3075年的歷史。




西周滅亡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將國都遷到渭水之北的咸陽,歷經一百多年,秦國將咸陽城不斷擴建,渭水南岸當時也屬咸陽城,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仍將咸陽定為國都。

秦末農民起義時,項羽一把火將咸陽城燒燬,劉邦建立漢朝後,就在渭水南岸建了一座新城,取名‘’長安‘’,長治久安的意思,劉邦以長安為都城,其實咸陽與長安同為一座城,只不過一個在渭水之北,一個在渭水之南。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建國號‘’新‘’朝,定都長安,改‘’長安‘’為‘’常安‘’。



新朝滅亡後,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東漢末年,董卓亂政,曾挾制漢獻帝到長安定都,6年後,直到董卓被殺,漢獻帝還都洛陽。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定都長安,由於當時漢長安城經過長期戰亂,年久失修,於是隋文帝決定另建一座新城,後在漢長安城的東南方選了一塊地建新都,取名‘’大興城‘’。歷經30年,隋長安城才建成。

唐代建立後,沿用隋長安城,並加以完善,至唐時,長安城已成為世界大規模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其城內面積是西漢長安城的2.4倍。



之後長安城一直叫長安,直到公元1369年,朱元璋打下長安後改名為西安,西安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拜朱元璋所賜,其實朱元璋定都南京前,也曾有意向定都西安,還派太子朱標考察了西安,但由於當時西安的糧食不足,需要從南方大量運糧,後朱元璋否決了定都西安。

無論是鎬京、咸陽、漢長安、隋唐長安,位置都在今天西安的範圍內,雖經幾千年的歷史變遷,終於形成了今天的西安。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六朝?你說這話在西安小心被打。西安公認十三朝古都!



讓我這個咸陽人來告訴你西安與咸陽的淵源。 這道題的關鍵,在於很多人混淆了古今地名概念。今之咸陽城非秦之咸陽城,秦咸陽在今咸陽市東約20裡處。實際上先有咸陽後有西安,秦時之咸陽遠非今日咸陽可比,其模規堪稱世界第一都城!據已完成的考古探查,歷經數年竟一直未找到秦咸陽城牆!僅發現了一座城門:中間主門寬40餘米、整座城門竟寬達200餘米!本以為沿城門向兩邊探挖必能找見城牆,結果連牆的痕跡都未找到。由此專家推斷秦咸陽極可能就無城牆、且整個關中地區基本都是咸陽城!這個論斷若為史實,那子嬰攜百官獻城就容易理解了,根本無險可守!



直到劉邦建長安,歷史上才有了西安前身。但長安並非在秦咸陽原址重建,而是略有偏移,基本在今西安偏北之地。估計秦咸陽核心CBD被焚燬嚴重,只能依託渭水南岸僅存的部分宮殿重新建。 今日之西安城也並非漢之長安城,而是唐長安為基礎,城市中心也幾經偏移。包括現在的鐘樓也是由明代的位置東移到此的。



十三朝包含秦在內,主要是因為秦重要的三個都城雍城(寶雞)、咸陽、櫟陽(臨潼)恰好覆蓋了關中核心地區,其政治、文化、經濟的主要活動均以西安地區為主,雖名義上沒以西安為都城,實質卻以西安為主。尤其左秦時,今天的西安還屬於秦咸陽主城區內。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大相無形



另一種說法就比較複雜了,聽我慢慢道來。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說“長安,故咸陽也。”,這又扯出來了長安,長安是就是漢朝的都城,是破壞王項羽燒燬咸陽城後漢朝新建的都城名,其位置在古咸陽都城城池以北,長安城繼承了咸陽城的京縣轄區以及部分的宮苑,據說新建的未央宮很的很多建築材料都是直接從咸陽城的阿房宮運來的,但劉邦沒用沿用咸陽之名,而是選擇了長治久安之意的長安命名。之後漢朝滅亡後的一個鼎盛王朝唐朝在古咸陽舊址上設立了咸陽縣,而此咸陽卻是長安逐步分化來的。到了明朝初年,咸陽縣從古咸陽城址,移到了今天咸陽市區的位置。 所以根據歷史的變遷和地理上的遷移,西安市和咸陽市與古咸陽在地理位置上都有偏移,但今天的咸陽市算是唐朝從長安分出來的一個縣,長安卻佔據古咸陽的大部分京縣轄區,所以西安是古城咸陽一說更為準確一些。



無論古咸陽城,他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城池,那裡曾有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有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覺得滿意請點贊支持,謝謝。


歷史愛好者MY


西安目前公認建都是十三朝,其中有六朝為大一統王朝,最為出名,今咸陽和古咸陽也不是一個概念,古咸陽的地理位置,是現在的西安和今咸陽各佔一部分, 當年項羽燒了古咸陽,後來劉邦在古咸陽城稍北一點重新建了一座城,管轄差不多覆蓋了一半左右的老咸陽城,最主要是繼承了京縣轄區和渭河南岸部分宮苑,不過沒有沿用咸陽這個稱號,改成了長安,而到唐朝時,又在老咸陽遺址上建立了,咸陽縣,而這時的咸陽縣確是從,長安分化而來的,只是長安的一個下級機構,而不是繼承老咸陽城管轄,後來到明朝,咸陽又從老咸陽遺址移到了現在的咸陽城區的位置,從地裡角度來看,西安和咸陽,都是古咸陽舊址上發生了偏移,古咸陽範圍,今西安和今咸陽各佔一部分,從區域上來說,長安是從漢朝直接繼承了古咸陽的京縣等轄區而來的,而今咸陽是唐朝在古咸陽遺址上,建的咸陽縣,是從長安分化來的,而且歷史上咸陽也一陣隸屬於長安,所以西安看起來更名正言順一些


辷葉楓舟


雖然又是地域之爭,但我還是有興趣去回答這個問題。

先從文獻說起。《史記秦本紀》:

“十二年,作為咸陽,【正義】:括地誌雲:“咸陽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咸陽縣東十五里,京城北四十五里,即秦孝公徙都之者。今咸陽縣,古之杜郵,白起死處。”冀闕,【正義】:劉伯莊雲:“冀猶記事,闕即象魏也。”秦徙都之。”

唐朝編著的《括地誌》非常清楚的表明了秦朝咸陽城的位置。

《史記商君列傳》:

“居三年,作為築冀闕宮庭於咸陽,秦自雍徙都之。”

《商君列傳》表達的是從雍遷都到咸陽,但在秦獻公二年,秦獻公已經把首都從雍遷移 到櫟陽。《史記 秦本紀》:

“二年,城櫟陽。【集解】:徐廣曰:“徙都之,今萬年是也。”【正義】:括地誌雲:“櫟陽故城一名萬年城,在雍州東北百二十里。漢七年,分櫟陽城內為萬年縣,隋文帝開皇三年,遷都於龍首川,今京城也。改萬年為大興縣。至唐武德元年,又改曰萬年,置在州東七里。””

那麼秦孝公遷都咸陽,到底從雍,還是從櫟陽呢?從秦始皇即位時是“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帶劍。”的記載說明,雍,即便是秦獻公遷都到櫟陽、秦孝公遷都咸陽,雍城並沒有失去作為秦國都城的資格。雍的定位應該是秦國國君即位、祭祀等的都城,即:雍是秦的祭祀、精神之都,櫟陽和咸陽是秦的現實之都。

雙都制,才是秦朝的真正情形。這和西周定都豐鎬,但又重點營建洛陽是一樣的道理。

簡單的說,秦、周都是雙都制,這和遼、金、蒙古等後世政權都具有多都性質是一樣的。從漢朝開始,中國才開始了一都制。


話題岔開了。現在來探討秦朝咸陽的位置。

如上文所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最先建造的是冀闕(即是在今咸陽城中的最高的地方,即咸陽宮一號宮殿)。而漢朝的長安城,最先興建的是長樂宮。也就是說,咸陽城的第一個宮殿是冀闕,長安城的第一個宮殿是長樂宮。下圖是咸陽宮1號宮殿遺址:

《史記高祖本紀》七年:

“二月,高祖自平城過趙、雒陽,至長安。長樂宮成,丞相已下徙治長安。”

八年:

“蕭丞相營作未央宮,【正義】:括地誌雲:“未央宮在雍州長安縣西北十里長安故城中。”顏師古云:“未央殿雖南鄉,而當上書奏事謁見之徒皆詣北闕,公車司馬亦在北焉。是則以北闕為正門,而又有東門、東闕,至於西南兩面,無門闕矣。蕭何初立未央宮,以厭勝之術理宜然乎?”按:北闕為正者,蓋象秦作前殿,
渡渭水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立東闕、北闕、【集解】:關中記曰:“東有蒼龍闕,北有玄武闕,玄武所謂北闕。”【索隱】:東闕名蒼龍,北闕名玄武,無西南二闕者,蓋蕭何以厭勝之法故不立也。說文雲“闕,門觀也”。高三十丈。秦家舊處皆在渭北,而立東闕北闕,蓋取其便也。前殿、武庫、太倉。高祖還,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說。”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秦朝咸陽城是在渭水北,漢長安城是在渭水南。但秦昭王時期或之前,秦國在渭水南修建了甘泉宮(可能是作為度假用的吧)。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為了安置六國貴族,在渭水南北修建了很多以六國各國的宮殿為樣本的微小版宮殿給六國國君等貴族居住。

也就是說,從甘泉宮修建之後,今天的西安市、咸陽市等都屬於秦朝咸陽的範圍之內,尤其是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為六國貴族在渭水南北修建了大量宮殿,更是淡化咸陽城只在渭水北的印象。

秦朝都城咸陽,其實是包括今天的咸陽和長安兩地的,不能只把咸陽宮當作都城。秦朝劃分天下三十六郡,而把關中廣闊平原作為左史一郡管理,即可看出秦朝是把關中當作京畿來看待。

現今的咸陽宮只是秦都咸陽其中的一處宮殿,其他的宮殿如信宮、連接各宮殿的複道、六國宮殿、甘泉宮、蘭池宮、宜春苑、府庫等等都構成了秦都咸陽,還未算所遷移12萬戶人和原本居住在咸陽的居民等的生活區、商業貿易區。秦都咸陽,是如同今天的洛杉磯一樣,是一大片區域的城市群。這就驗證了秦都咸陽很有可能是如王學理所認為的有宮殿無城郭,哪怕昔日的咸陽宮是有城郭。這也說明了,當年劉邦在藍田擊敗秦軍後子嬰為什麼不堅守咸陽城——因為無城可守。

所以咸陽和西安也無謂去爭自己是秦都咸陽了,秦都是一大片面積區域,而非一個圍牆圍起來的一小個點。咸陽和西安都只是咸陽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再說秦朝還有雍這個古都呢,難道不算?


歷史哨聲


因為現在的咸陽市不曾經的咸陽,古時候西安和咸陽屬於一個城市叫做長安,有時候也叫京兆府,秦朝時期的咸陽地跨現在西安和咸陽兩地轄區,現在的西安市城牆是明朝時期修建的相當於唐朝時候皇宮的大小,西安城牆經過秦漢晉南北朝隋唐發展至今,漢之長安故秦咸陽也,隋朝修建大興城,唐朝在其基礎上在龍首原上又建新城就是唐長安,其最北端為接近現在西安市的北二環,最南端接近現在西安市的南三環,最東側到東二環,西側超出西二環一部分。長安的城牆範圍基本就是從現西安的西北一路向東南發展到現在的這個樣子,所以說西安和咸陽稱自己秦之故都都沒錯,而西鹹一體化合並的歷史趨勢是誰都無法阻止的。


你猜13889


首先要澄清的是,秦國都城咸陽和今日之咸陽並非一回事。秦朝的皇宮咸陽宮其遺址在今日西安的西郊,包括華麗的阿房宮也在西安的西郊區域。古時以城為郭,所以現在的咸陽市和古時咸陽概念不同,不可同語。

在西安這片區域上,從西周的豐京到鎬京,再秦時咸陽,再到漢時長安、隋時大興,唐時長安,歷史的變遷和名稱的變化,都在今西安的區域上,因此西安必須算上秦這段歷史。

另外,秦國的都城也是經歷了變化,從最初的封地甘肅天水一帶向東擴張,到雍城、櫟陽再到咸陽,也是一直處於變化之中。


長安那片月


現在的西安包括了兩千年前的咸陽了呀


福威居首陪老虎


只說一點:

網上很多人說我們山西沒有古都,勉強大同評上第九大古都,多少人在噴!

其實,西安按照大一統思想劃分,只能稱為六朝古都!

很多網上憤青,特別陝西的,肯定不高興!所以,你要想承認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就必須拋開地域攻擊,承認其他地方!否則就別沾沾自喜,大言炎炎。


清之人1


首先聲明一點,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而非你說的六朝,其次,秦朝都城所在地,或者說皇城咸陽宮的具體位置就在今天的西安市境內,所以秦朝的歷史其實就是西安的歷史,還有隻有你們外地人才認為西安咸陽是兩座城市,西安咸陽在歷史上本就是同一座城市,只是因為歷史原因分開了,現在的西鹹一體化建設,是西安咸陽走向合併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