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开国将军到底有多少?

花近高楼1


抗日战争中,河北是八路军的重要敌后战场,八路军在河北建立了一些列根据地。解放战争中,河北也是解放军一开始就占据不少地盘的地方。河北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很大牺牲,开国将军数量在全国算比较多的,共有82人,其中2两位中将,80位少将。

两位中将分别是孙毅中将和韩振纪中将。

孙毅中将是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人,1904年人,毕业于河南陆军军官学校。孙毅中将的军事生涯最初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1931年成为第二十六路军中校参谋,1931年12月参加了26路军的宁都起义,起义后成为红军的一员,先后担任过红五军团第四十一师参谋长等职务

1933年,孙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开始,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战中,孙毅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和反扫荡,1943年成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即第四支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中,孙毅担任过冀中军区司令员、第七纵队司令员等职务,参加过解放石家庄和平津战役等大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孙毅中将)

韩振纪中将是河北省高邑县人,1905年人.毕业于大名鼎鼎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韩振纪中将和孙毅中将一样早年属于西北军的第二十六路军,1931年12月参与了26路军的宁都起义,之后加入红军。

1933年,韩振纪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开始,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战时期,韩振纪经历丰富,最初属于八路军在华北一带进行抗日,1941年调任新四军。抗战后期,韩振纪除了领兵作战外,也长期领导军工生产工作。

抗战胜利后,韩振纪率4个架子团(干部团)分批乘船渡海开赴东北,出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部军工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全面内战爆发前和解放战争中,韩振纪一直负责军工生产工作,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保障。

1955年,韩振纪被授予中将军衔。

(韩振纪中将)

除了两位中将外,河北省还有多达80位开国少将。


仁勇校尉


河北开国将领名单。





赵陵所256


开国将帅,是指1955年至1965期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开国元勋。

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总计1614名。

开国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开国十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在新中国的所有省份中,江西省以325名开国将帅领跑,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将军省。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自毛主席开辟井冈山根据地之后,江山就成为了工农红军的大本营,中央苏维埃政府便在江西的瑞金。


紧随其后的是湖北省、湖南省,开国将帅人数分别达到235人、202人。湖北湖南也是我党早期活跃的地方:湖北爆发了黄麻起义,湖南则有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

接下来便是便是安徽、河南,开国将帅人数分别为128名、108名。

以上五个省份是开国将帅人数超过100的省份。

然后依次是四川99名,山东90名,福建83名,河北82名,陕西63名……

河北因为并非红军的早期发源地根据和根据地,开国将帅的数量为82名,位列第9。其中包括2位中将,80位少将。

两位河北籍的中将分别是孙毅、韩振纪,两人是至交好友。韩老夫妇去世的早,等到韩老的女儿结婚时,孙老以女方家长的身份出席。

值得一说的是,河北籍的开国将军徐信在55年授衔时为大校,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88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胡史乱翔


河北省的开国将军数量排在全国第九位,共有82人,其中2位中将,80位少将。他们少部分人是土地革命时期入伍的老红军,大多数是抗战时期的老八路。下面我们注重介绍一下孙毅、韩振纪、徐信3位将军。1、孙毅,河北大城人,开国中将。孙将军有武将之威,又有儒将之雅。主席亲切的称他是孙胡子,朱老总称他是孙行者。孙老一生淡泊名利,他经常以竹和莲自喻,学习竹子挺拔自直、虚心有节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2、韩振纪,河北高邑人,开国中将。韩将军和孙将军是一生的挚友,俩人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韩将军夫妇去世的比较早,孙毅将军就把韩老的子女当成自己的一样,关心爱护,写信鼓励他们要争气。韩老女儿结婚的时候,孙毅将军以女方家长的身份出席,并表达了他良好的祝愿。3、徐信,河北灵寿县人,1964年受少将军衔,88年受上将军衔,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多有立功,朝鲜战争是徐将军大显身手的地方,他敢于打硬战、夜战,大量用穿插迂回战术,给于敌人痛击,为此受到彭老总的表彰。


济南楼市通


自古燕赵多豪侠,河北民风尚武,名将辈出,但到了近现代,河北没了往日风光,1614名开国将帅中,河北共有82人,排在全国第9,名次不差,但层次相对不高,其中中将2名,少将80名,作者所在的山东也是如此

在这一点上,北方确实远逊南方,跟古代北方名将远胜南方形成强烈反差,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政治、军事和革命中心的转移。

下面,作者重点介绍一下河北的2名开国中将和具有代表性的开国少将。


1、孙毅,河北大城人,开国中将。

孙毅将军一生相当传奇,他毕业于河南陆军军官学校,曾在冯玉祥麾下效力,后来参加宁都起义,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阶段。作为老红军,孙毅参加了“反围剿”、长征、东征、西征;抗战期间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和反“扫荡”,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等职,为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立下卓著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孙毅历任河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等职,后又在总参谋部任职。

孙毅将军一生意志坚定,淡泊名利,既有武将之威,又有儒将之雅,毛主席亲切称他叫“孙胡子”,朱德总司令则称他是“孙行者”,因为他靠着一双铁脚板走过了漫长的革命道路。1938年时,孙毅将军身体状况不佳,白求恩大夫诊断他“身体虚弱,生命前途不佳”,但孙毅将军硬是靠着刻苦锻炼,活到了100岁,成为我军第一个百岁将军,2003年7月病逝。


2、韩振纪,河北高邑人,开国中将。

韩振纪,早年参加过“五四”爱国运动,后入保定陆军讲武堂学习,他的前期和孙毅将军有很多相似之处,抗战期间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党委委员、参谋长,协助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指挥战斗,后来又调入新四军,配合罗炳辉、谭震林工作,期间多次负责军工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军工生产经验。

解放战争期间,韩振纪再次肩负重任,他克服重重困难,领导东北军工的同志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创建了包括珲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地区四大军工基地,研制出一大批“新式武器”,在我军陆军常规武器工业史上,创下多项第一,为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提供了坚强的军工保障,立下卓著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韩振纪先后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首任部长等职,后来受到冲击,1975年3月去世。

韩振纪和孙毅将军又是老乡,两人成为一生挚友。韩振纪将军夫妇去世后,孙毅将军对韩将军的子女十分关心爱护,还作为女方家长出席了韩将军女儿的结婚典礼。这种兄弟情、战友情和革命同志的深厚感情,令人肃然起敬。



如果把河北的开国将帅做一个划分,一张开国将帅分布图就呼之欲出了。

保定,28名,全部为少将。虽说保定的开国将帅都是少将,但这里曾设有近代军事名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优秀军事人才,国民党有不少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高级将领,对中国革命影响很大。

石家庄,13名,其中中将1名,韩振纪,少将12名。


承德,2名,全部为少将。

张家口,2名,全部为少将。

唐山,3 名,全部为少将。

廊坊,5名,其中中将1名,孙毅,少将4名。

邯郸,5名,全部为少将。

邢台,5名,全部为少将。

沧州,7名,全部为少将。

衡水,9名,全部为少将。

还有3名将军属于特殊情况。


1955~1965年间授衔时,他们的家乡属于河北,但授衔以后因为行政区划调整,被调到了其他省份,他们分别是王德(蓟县,今属天津)、范普权(庆云,今属山东)、封永顺(大兴,今属北京),不过按照历史原则,这3名开国少将还是应该属于河北籍的。

时至如今,这些开国将帅大多数已经去世,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做出的贡献,让我们向革命先烈们致敬!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在说到河北省所诞生的开国将军到底有多少人之前,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军的发展历程。


我军最开始出现的时候统称为红军,是1928年的时候出现的,不过在发展了多年之后,红军却开始修改了名字。

因为需要统一战线的原因,红军当时在名义上接受了国民政府的管辖,然后划分南北成立了两支有着正规编制的军队。

这两支军队就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八路军是统辖北方的红军改编而成的,当时国民政府给予北方红军的部队编制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集团军的编制,在简化之后就被称为了八路军。

而新四军有些不同,新四军的编制比八路军小一个等级,是军级的单位,当时国民政府给予的名称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简化之后就被称为了新四军。

随着抗日战争的火热爆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展出了大量的部队 。

然后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又陷入了浩浩荡荡的内部战争中,正是在这一场战争的后期,八路军和新四军又改名了,当时他们统一了名号,通通被改名成了解放军。

然后解放军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如今,仍然在被使用。

河北将军名单的偏差以及各军衔的人数

如果要说到河北出现的开国将军,其中最多的人是在红军时期加入我军的。

正是因为他们在早期最危险的时刻献身到了这伟岸的大业中,他们后来才得以发展到了将军级别。

在历史中,河北所出的开国将军一共有82人,不过真要严格算起来的话,实际上河北所出的开国将军只有79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在开国的时候有些地方是属于河北的,但是如今这么多年过去后,有些地方却划分给了其他省份或者直辖市。

而这其中少的三名将军就是因为地域的重新划分而从河北的名单中消失的,他们分别是王德、范书权、封永顺。

他们的家乡原本属于河北,不过后来分别划分给了天津、山东和北京。

所以这才导致这个名单出现了误差,不过因为这些地域是后来才划分到其他地方的,所以河北的开国将军名单我们仍然可以将其视之为82人。

其中有必要说的是,这82名将军名单中有二人是中将军衔、80人是少将军衔,而这两名中将分别是孙毅将军和韩振纪将军。


(孙毅将军)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河北各市县所诞生的将军名单:

石家庄

保定

承德、张家口

唐山、廊坊、邯郸

邢台、沧州、衡水

所以说这就是河北诞生的开国将军,遵照历史的角度来说,河北一共出现了82名将军,但是如果从现在的地域划分来说,河北所诞生的将军只有79人。


孤客生


河北省古属冀州、直隶,简称“冀”,辖11个地级市,省会是石家庄。地处华北、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

5000年前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开启中华文明之先河。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属于燕山、赵国;汉代河北属幽州、冀州;元代河北属于 中 央直属的中书省;清代属于直隶省;解放战争时期,河北西伯坡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在这地理条件良好的地方,为我们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燕赵大地河北,共走出了开国将军82人,数量排在全国的第九位,他们都来自于不同的团队。有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就参加红军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人民武装的老八路。在这82名将军中,包括孙毅、韩振纪两位中将,马卫华、王之平、江峰、罗平、王谦、王振东、徐信、文击等80位开国少将,他们之间的徐信在1988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其中的孙毅是河北大城人,属于开国中将,曾参加过北伐战争。1933年参加共产党,也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在著名的——五师任职,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过第七纵队的司令员。199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孙将军,他有武将之威,又有儒将之雅。主席亲切地称他是松胡子,朱老总称他是孙行者。

孙毅

孙老他一声淡泊名利,经常以竹和莲自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学习竹子挺拔自直,虚心有节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所以他一直被人们赞颂。

韩振纪他是河北高邑人,也属于开国中将。韩将军和孙将军他们是一生的挚友,两人的经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韩将军夫妇去世的比较早,孙毅将军就把韩老的子女当成自己的一样关心爱护,写信鼓励他们一定要争气。做一个成大器的人,以后报答祖国。韩老女儿结婚的时候孙毅将军以女方家长的身份出席,并表达了他良好的祝愿。如此崇高、不求回报的精神,是我们现在是人少有的了。

徐兴是河北灵寿县人,1964年授少将军衔。一九八八年受到上将军衔,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多有立功,朝鲜战争是徐将军大显身手的地方。他敢于打印账页,占大量与穿插迂回战术,给予敌人痛击,为此受到彭老总的表彰。他一生可谓是功绩显赫,为我国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韩振纪

这些人都是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他们每个人都值得让我们去铭记学习。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属于幸福生活的享受者,应该去为我们幸福的制造者祈祷。

你们给我们留下了最美好的生活;你们给你们自己刻上了无尽的光荣;你们给无耻者刻上了抹不掉的耻辱。从想到你们的那一刻开始,心情是从未有过的平静。以往一切的浮华,此时早已淡出我们的思绪,留有的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思考。烈士们我向你们致敬。

文| 宋昀娜


史之策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每当提到这句话时,人们都会想到中国的将军县红安县,红安是一块神奇的地方,那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以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是仅次于井冈山、延安的革命圣地,是全民族最佩服的地方。


而在1955年到1965年期间对那些有着巨大贡献的将领授衔时,河北籍的开国将军数量虽然没有红安县那么多,将帅的级别也没有那么高,但同样不能否定他们的贡献,饮水思源,他们同样是历史星空中最闪耀的明星。

在当时河北籍的开国将帅中,其中中将两人,少将八十人,在数量方面排名第九。而要将这些人细分到河北的市一级,具体为:石家庄13人,保定28人,衡水9人,沧州7人,邢台5人,邯郸5人,廊坊5人,唐山3人,张家口和承德各两人。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人的籍贯发生变化,封永顺1955年被授予少将,原籍大兴县于1958年由河北划归北京;王德1964年被授予少将,原籍蓟县于1973年划归天津;范普权1964年被授予少将,原籍庆云县于1965年划归山东。严格来说,也应该算是河北籍,鉴于此,河北才算总共82位开国将军。

现在,笔者怀着崇高的敬意,列举两位,一起敬仰。

宁都起义功臣,中将韩振纪

韩将军是石家庄高邑县人,1924年,刚不满二十的韩振纪就加入保定陆军讲武堂学习,那个年代是乱世,出人头地才能生存下去,和那些野路子、寒门崛起的各路军阀不同,韩振纪是踏踏实实的学习然后再靠自身实力去闯荡。

河北这个地方谈不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但是它有一个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韩振纪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在那个年代他绝对算是逐鹿而起的英雄人物。他从见习参谋,一路高歌做到总指挥部上尉参谋,他的能力可见一斑。

而在抗战时期,他又担任过副团长、政治委员,军政大学的校长,后又担任东北民联军工部部长、机械局局长,鉴于他的一系列政绩,在1955授衔时,决定授予他中将军衔。

河北籍将领领军人物,中将孙毅

孙毅将军,出生于河北大城县北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16岁时就外出谋生,入伍当兵。凭借自身的聪明伶俐,很快得到了部队的认可,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中校参谋。



据资料记载,孙毅将军在1934年2月被调任22师参谋长期间,恰巧赶上伟大领袖的调查走访,他同领袖促膝长谈,领袖教他起草作战命令,他认真学习终生难忘。

在工农军强渡黄河东征期间,他担任渡河司令,三昼夜亲自指挥,虽然疲惫不堪,但还是圆满完成任务,没有辜负上级的期盼。任务完成后,他受到了嘉奖。

在合作破裂之后,他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负责独当一面指挥作战。鉴于他的英勇表现,1955年,孙毅被授予中将军衔,是河北籍名将中资历最丰富的。

有鉴于此,河北籍的开国将军总共有82个,当然,这里面包括以后籍贯更改的那些伟人将领。抚今追昔,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时刻缅怀那些作出巨大贡献的开国将领,他们是高尚的,是应该被人们敬仰的。



小小嬴政


燕赵之地,自古多将,而河北共走出八十二位开国将军,于全国各省中排名第九,排名第一的是江西,共三百二十五位。



其中河北走出的八十二位开国将军中,在五五年授衔的时候,共有两位中将,八十位少将,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是在抗战时期参加的八路军,相比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者更早的北伐时期参加革命的则寥寥无几。其中比较著名的两位中将是来自河北大城的孙毅和河北高邑的韩振纪。



孙毅

其毕业于河南陆军军官学校,在1933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和抗日战争,在抗战爆发后,他担任一一五师教导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后于2003年去世,享年一百岁。



韩振纪

韩振纪中将从军较早,早年在西北军冯玉祥麾下服役,参加过北伐,后再董振堂的领导下参加了宁都起义,正式投身革命,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其都奋斗在一线,尤其在解放战争中于东北筹建军工基地,更是为解放全中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有着重大的贡献,后于1975年去世,享年七十岁。

而我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一千六百一十四将帅中,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奠基人,他们坚定不移的为革命而奋斗,最终换来了伟大的胜利,他们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历史之绝唱


首数开国中将孙毅,和毛主席有书信来往……

孙毅中将,河北省大城县人,生于1904年,曾参加宁都起义,1933年入党,历任红军学校教员,红三军团教育科,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冀中军区,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高级步校校长,军委军校副部长,训練总监部外训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顾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