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一些贵州人说他们的祖先是江西人?

变有钱干啥都行


贵州因为地理位置原因,直到明代才正式建立布政司。像我们所熟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等移民传说,政府都是主力,因此也留下了诸如解手、小脚趾等带有官方强迫性质的移民故事,

但是贵州有所不同,贵州移民更倾向于两种:一是军事移民,这是政府军事行为,移民籍贯难以确定;二是自发性移民,尤其是贸易移民。

《紫江朱氏家乘》 图片源于上海图书馆

既然是贸易,就少不了在历史上极为著名赣商,也即江右商帮,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曾与晋商、徽商等鼎足,所以不少江西人前往贵州贸易,如在铜仁府(现在的铜仁市)有不少江西人“抱布贸丝、游历苗寨”,贸易的范围包括木材业、纺织业等。如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著名收藏家朱启钤所编纂的《紫江朱氏家乘》记载其始迁祖德泰公,世居江西临江府新喻县擢秀乡长乐里吴塘长发太皞洞,生顺之、敬之二子,顺之殁于马鞍山,支系失传,敬之“贸易至黔”,也即是从江西贸易至现在的贵州开阳县


楚邾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我就是祖籍江西的贵州人。

因此我研究了江西教育学院章文焕教授的文章,他认为在明清两朝,江西省有过三次人口大迁徙。

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发生在明代洪武年间,即所谓“江西填湖广”。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后,不断进兵湖广和云贵,都以江西为基地,军需给养任务繁重。当时江西人口接近1500万,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而为了招揽移民耕垦,朱元璋在两湖地区实行放宽赋税的政策,所以很多江西农民就往两湖地区迁移,这是第一次。

江西第二次农民大迁徙,发生在明代中期,又叫“流民进云贵”,其原因起于豪富占田。有钱有势的大户们巧取豪夺,占田占地,并弄虚作假转嫁差役于农民。嘉靖八年赣南巡抚周用上奏朝廷,列举了豪门向农民转嫁田赋的花样有十余种。官府与豪门勾结,致使农民走投无路,上山为匪者有之,加入农民暴动者有之,而大多数破产农民则背井离乡去寻找生路。湖广平原落户已很困难,不少流民只有远走云贵高原和湘鄂西部山区。据葛剑雄编《中国移民史》,江西在云南民籍军籍移民有70多万,其中军籍25万,流民近30万。拿当时全国人口基数来算,这一数据己很可观。

江西第三次农民大迁徙,发生在明末清初。明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以及张献忠称帝、吴三桂反清,战争不断,致使四川人口大减,田园荒芜。康熙年间,四川巡抚张德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提议迁移湖广民众来川。康熙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各省官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其他省民在川垦荒居住者即准其子入籍考试”,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相对轻得多的租税,吸引在江西山区落籍的客家人以及土著赣人展开了以四川为目标的一次新的人口迁徙。

据我家族谱记载,我祖籍在江西临江府大桥头,于明朝万历年间随着军队来到贵州,不在上面三次迁移内,明朝万历二十七年,播州土司杨应龙举兵反明,朝廷急调24万大军分八路进发,于次年攻破海龙屯,平定播州,播州就是如今的遵义。后来这些兵士一直驻守在这里,如今在贵州保守估计有500万人祖上是从江西迁徙来的,所以现在有很多贵州人说他们祖先是江西人。
(遵义海龙屯)


向黔看一看


这个确实是,贵州和江西的渊源很深,不仅我身边好多贵州人,都说祖籍是在江西迁过来的,而且一些古籍也有记载。

△江西婺源傩戏

历史上,江西的人口有很多次大迁徙,一些是由于国家下令迁移的,比如明代的“调北填南”、明中期的“流民进云贵”等,当时,很多军户、民屯,进入贵州,解决江浙、江南一带人多地少的矛盾,现在黔中地区的安顺、贵阳,都还看得到“屯堡文化”,也就类似于屯兵的军户。历史上,还有“江西填湖广”的说法。

再有就是到贵州躲避战乱的,因为贵州地形山地居多,山路曲折险要,很多地方都是大江、悬崖,需要架桥修路的成本太高,易守难攻,战火不太容易蔓延至此,就连当年的侵华日军,都未能全部占领贵州,当时的贵州就属于大后方。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主要是贵州没有太多的地质灾害,比如地震、水灾等,都几乎没有,只要土地开垦出来,还是很有利于农耕文明修生养息的,所以吸引很多人迁徙过来,就是至今,贵州的气候,也算得上是宜居的。

△贵州安顺傩戏

在贵州,很多有族谱的人家,有些都记载了从江西过来贵州的年代等,明朝的还是比较多见。而且,很多还是江西的名门望族,都到贵州来了,当时,很多贵州当地的军官,都是江西人。

江西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丰城、九江、德安、景德镇、乐平、鄱阳、余干、吉安、泰和等市县,也就是明清时期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而且赣北多于赣南。

贵州的原著民,主要是以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黔西北则主要是彝族,汉人主要集中在黔中(贵阳、安顺)、黔北(遵义)等地带,随着民族之间的交融互通,从外面迁移来的汉人,逐渐分布在了贵州的各地。

所以,你只要仔细观察,多问几个贵州人,应该都可以追溯到他们几代前,可能就是江西迁过来的,而且很多大户人家,比如姓黄的、姓朱的,很多人祖上,很可能就是江西籍,最近这些年,一些贵州人都爱到江西去“寻根”什么的,也是一个佐证。

不管怎样,为江西、贵州一家亲,点个赞!


贵阳小数据


贵州人有很多都说是江西人,他们祖先是江西人无疑,可是,他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多数是晓得一个叫朱四巷的地方搬来贵州的,究竟是为什么迁来贵州,却都是不确定的说是由于水灾难,也有说是因为战争,才迁往贵州的。要是不加以分析,都认为是合理的,这两条都可以说得过去。如果不是这样的呢?也有因为其他情况来的,比如说我家,我家也是从江西来的,正儿八经的说是前人在贵州做官,回到江西说贵州比较好做生意,于是,心动加速,乘兴而来,起初我家是江西临江府清河县(后经考证,现在的药都樟树市)于清朝嘉靖年间迁往贵州的,那时是沿着长江,进入湖南的沅江而来到贵州的,当时,九个太公,站在船头,威风凛凛,哪知遇到山洪暴发,一船盐巴、布匹沉没水中,悲慘啊!九个太公只剩下俩人,他们一路相依为命,好不容易,走了十天,才到达目的地,把此经历说给留守的人听,都禁不住眼泪汪汪,大哭不止,种下的两棵石榴树似乎成了祖先的证人。好不容易在贵州落脚下来,开始了营生创业。我们家是那样时候到的贵州,来到贵州就不想走了……


6353902879




而这些记载其实大多数都无从考证,以穿青人为例,穿青人几大姓氏的家谱都记在祖上是明朝以军人身份入黔的,而且入黔始祖都是非常了不得的高级军官!有的还封了将军这个级别的军衔!



但是谢谢在家谱上威名赫赫的入黔始祖,在史料上却见不到半点记载!且不说大型史料记载就是贵州通志和吉安府志这些地方志都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既然从吉安府出发的时候都那样显赫官位,来到贵州又立功不小,而且据很多家谱记载这些入黔始祖们在江西当地可是了不得的名门望族,这样的大型官宦之家地方志至少会有记载啊,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史料没有记载!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家谱记载的真实性!



大多数人来说的家谱成书于清朝中后期,清朝中后期的人写几百年前的事情,可信度当然大打折扣了!但是家谱可信度高不高是另一回事,总之现在的很多贵州人说自己祖上来源于江西,这一说就是来自于家谱的记载!


乌蒙点滴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人口迁移说起!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过,并且我对此问题了解颇深!欢迎关注我,可以私信我哦!我们今天来简单说一下:

古代的大规模迁移,我总结就三点原因,一是政府下令要求搬迁,二是战争搬迁,三是自然灾害搬迁(地震,干旱)。而往往搬迁势必会造成被搬迁地的大规模改观,从而也会带去相应的文化和其他资源。而这些历史性的大规模迁移,主要由:一、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二、安史之乱,中原生灵涂炭,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三、

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后来的南宋四,明朝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江西人迁入贵州;那江西迁移入贵州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又为什么要迁入黔中地区呢?


当时明朝刚刚建立不久,很多地方满目疮痍,也有地方纷争动乱不断,再加上全国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需要大力的开垦;据《中国通史·明·》记载:朱元璋为解决宽乡劳力不足,狭乡缺少土地的矛盾,从1307年开始移民垦田因此才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从各种历史资料上证实,明朝大移民最早开始于洪武三年直至永乐十五年,移民十八次。其中洪武年间十次;永乐年间八次。十八个省,五百个县。八百八十一姓。




从史料我们可以知道,贵州江西人的移民最早发生在汉代,那属于官方移民;大规模的军事移民则是由明代朱元璋发起的。当时明王朝

建立不久,多地方还存在反叛和抵抗,其中以东北的那哈出和云南的梁王为主;公元1381年,也就是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直取云贵,第二年就将云南平定史称“太祖平滇。”当时朱元璋的干儿子沐英奉命率万余官兵留守,其余的部队就在此地屯田养兵并和当地人通婚;大都分散于黔中的大部分地区。其中以现在著名的屯堡文化最为出名,这也是屯兵最多的地方其它的分散地因为面积较小所以不为重述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

驻守黔中官兵都是来自什么地方?具体是在这个地方的哪里呢?

《明太祖实录》中有这样一条记录:“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二月太祖以白金锭赐予江西等处军士戍守者千八百人,

年又赏赐江西袁州等卫队从征云南军官钞四万九千锭。”有历史记载,贵州各府衙中江西籍占大多数,并且大都是洪武年间的军官。那么他们又是来自江西何地呢根据贵州安顺市西秀区旧州詹家屯曾氏族谱记载,曾巩后代来自江西南丰。花溪区镇山村素有“班李不能成亲”的祖训,据史料记载,该村先祖李仁宇将军于明代中期从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受命如黔。除此之外还有江西泰和人,著名人物有郭子章;还有江西吉水人,著名人物有邹元标(受命于都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江西名人迁移此。

这也是为什么贵州人有些是江西籍人的原因了。但无论怎样都是我华夏儿女,当时迁移也造就了现在的繁华景象;无论是来自何地,我们都是一族血脉。

你是江西迁移过来的吗?欢迎留言评论!

关注我哦!


艺轩文学社


我家姓陈,记载也是江西临江府新喻县墮凭乡,余明崇祯三年迁到贵州,来了后应害怕被当地人欺负与刘,李,杨,燕,张,黄等七家商定,依靠当地的大族简家。后于清嘉庆十八年迁到贵州省开阳县茶山关。字辈:儒坤柏尧登,应家福惠兴,光天德朝正,世代永传馨


Chen先生139210664


我祖籍也是江西吉安府的,首迁到大方宣慰府,好像是将军级别的吧,我听说过,但是没放心上。后来其弟二人到贵州跟随,途中仇家太多,分别换姓韩、黄,到现在已经有十九世了。韩,黄,赵三家开亲必绝后,这是老主宗诅咒过的。现黔西、大方、毕节、织金、金沙、清镇、贵阳、赫章等地都有族人


在路上15285187089


我本人就是贵州人,家乡山坳有几座清代墓葬是家族墓地,看墓碑的墓志铭介绍是由江西吉安就任官职到贵州的,官位品级还不低,最大有三品,最小有七品。年份最久的是雍正时期,最晚的是道光时期。已经好多年没有祭拜了,突然近年来又有人前来祭祀,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听说,是长房绝户了然后分房的子女好多年没有回家,最近回来就去拜祭。家乡除了有江西的还有湖南的,本人祖上就是湖南的,每年清明扫墓时都会去看看老祖先的墓志铭,不过看到最早的都是清代的,有朋友还能找到明代时期的祖先墓,真是太厉害了。你们呢?


为你退避三舍


我就是!百年前天灾人祸活不下去了,我们家族把家分了一路向南,几个“少爷”各自在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安家,我爷爷的父亲选择来的贵州,也是走得最远的一支!我爸从我爷爷那听来的,现在他们都记得江西祖宅在哪,几年前我三爷爷还回江西去祭祖,前几天在头条碰到一个四川还是重庆的同宗,在下田氏维字辈,心应景维梦的维,不知可有同宗兄弟姐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