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是怎麼損害到腎臟健康的?

手機用戶73972182224


作為一名高尿酸導致痛風的患者,我的回答是,體內尿酸水平長期偏高會給腎臟造成嚴重損害,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者必須及儘早降低尿酸水平,才能化險為夷。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騰飛,我們的生活水平和飲食結構皆隨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些改變“潤物細無聲”式的侵染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受影響最深,後果最嚴重的,非我們的身體健康莫屬。過多攝入高熱量、高脂肪和高嘌呤的食物,被動運動的減少和主動運動的缺乏,使像高尿酸血癥這樣的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不斷提高,痛風這個自古有之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也就自降身價“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痛風的發病基礎是高尿酸血癥,但高尿酸血癥並不等於痛風,高尿酸血癥只是發生痛風的先決條件,大約5%-12%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最終會出現痛風症狀。理論上尿酸水平越高,痛風的發病風險也越高。當血液中尿酸成分超過溶解極限,就會在血液中形成尿酸鹽結晶,從而誘發痛風急性發作。痛風是一組綜合徵的症狀,包括關節炎、痛風石、尿路結石、痛風性腎病等。
痛風除了急性發作時,讓我們飽嘗劇痛折磨之外,其巨大危害還在於對腎臟的損傷。尿酸主要通過腎臟排洩,嘌呤代謝異常與尿酸排洩障礙必然會與腎臟有關。尿酸濃度過高所形成的尿酸鹽結晶在腎臟中沉積,導致腎臟發生的病變,包括急性高尿酸血癥性腎病、慢性腎臟病變及尿酸結石等。急性高尿酸血癥性腎病常見於腫瘤放化療患者,放化療後大量人體細胞壞死生成的嘌呤過多,血液中出現大量尿酸鹽結晶,腎臟無法快速排洩,短期內形成病變。
而慢性高尿酸血癥性腎病,由於高尿酸血癥患者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長期超標,尿酸鹽結晶沉積層疊,逐漸形成痛風石。當痛風石在腎間質慢慢積累,越積越多,導致腎臟受損,影響腎臟的基本功能,影響到尿酸的排洩,從而使更多的尿酸存留體內,產生更多痛風石,進一步損害腎功能,形成惡性循環。慢性高尿酸血癥性腎病,相對於痛風急性發作率低,平時無明顯的症狀,患者疏於監測和治療尿酸偏高,對身體的傷害更大。
升高人體尿酸水平的主要原因是體內尿酸生成過多和腎臟排出尿酸過少,而體內尿酸生成過多,尿液中的尿酸濃度超過其溶解度,更易產生尿酸結石。國外有資料顯示,腎臟結石中有5%至10%是尿酸結石。痛風患者在服用苯溴馬隆之類促進尿酸排洩藥物時,要當心尿酸排出過快而使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腎臟及泌尿系統而形成結石的危險。在服藥期間,需要多飲水多排尿,適當使用碳酸氫鈉等鹼化尿液,提高尿液的排酸效率。
別嘌醇是常見的治療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藥物,但其具有腎毒性,有慢性腎臟病變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別嘌醇時必須謹慎,最好避免使用該類藥物,改用非布司他之類的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在痛風急性發作時,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止痛消炎時,也要特別注意,如果患者腎功能不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才安全。建議此類患者在服藥期間每隔2至4周複查腎功能,若發現肌酐指標異常明顯升高,請及時停藥就醫治療。

只要我們體內尿酸水平偏高,無論是否出現痛風發過症狀,都可能出現腎臟病變或形成尿酸結石、這種對腎臟損害長期持續漸進,由於缺乏痛風發作等臨床表現,其隱蔽性使其危害更大,嚴重時有可能導致腎功能不全或腎衰竭。所以,定期監測尿酸水平尤為重要,一旦發現尿酸指標偏高,我們及時就醫開展正規治療,配合控制飲食、適量運動及規律生活等輔助手段,儘早、儘快將尿酸水平降下來,化險為夷,既降低慢性腎損害的發生風險,又預防痛風的發作,減少高尿酸對身體健康的不利影響。

我是長樂未央,一名資深痛風患者。祝朋友們尿酸降,痛風停,身體健康。


痛靜風平


在古代,高官貴族生活富足,放肆吃喝,極少運動。高尿酸一般是這些[貴人]才得的病。到了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這種需要通過自己「使勁作」才能作出來的“富貴病”,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被稱為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3高之後的第4高!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高尿酸會引起痛風(大約10%的高尿酸患者發生痛風),卻少有人知道,原來隨著尿酸水平的升高,發展為腎臟病的概率也會增加。

得了尿酸高,您知道自己的「腎」還好嗎?

高尿酸為什麼會損害腎臟?

一般來說,血尿酸男性大於420umol/l,女性大於357umol/l,稱為高尿酸血癥。

(但合併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判斷高尿酸則不按照這個標準)

當血尿酸處於較高水平,尿酸鹽可析出形成下圖這樣的結晶:

當結晶沉積到腎臟,就可以形成腎結石、腎小管間質腎損害。

並且,通常有高尿酸的人,往往還合併著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情況,都在讓腎臟揹負著沉重的負擔。

如何早期發現腎臟問題?

尿酸引起腎臟損害在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部分患者會因為腎小管間質損傷而表現為夜尿增多。

因此,建議高尿酸患者每年到腎內科門診篩查一次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尿滲透壓、尿NAG酶、血肌酐,以便早期發現腎損害。

把尿酸降下來,腎功能就能恢復嗎?

尿酸高導致的腎功能損害分為急性的和慢性的。

短期內體內尿酸水平急劇升高,導致急性血肌酐升高,大多數人只要治療及時,腎功能可以恢復。

但如果是慢性的情況,表現為輕度的蛋白尿、低比重尿、尿濃縮功能下降,進而出現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少部分可進展為尿毒症。

如何預防腎臟問題的出現?

既然尿酸高是「罪魁禍首」,那麼預防尿酸高引起腎臟問題,最關鍵就是要控制好尿酸。

有的高尿酸患者並不需要用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管住嘴邁開腿,就可以把尿酸降下來。

有的高尿酸必須要用藥,常用的藥物如別嘌醇、苯溴馬隆、非布司他等。

不管是不是用藥,改善生活方式都是關鍵的一環節。

慢性病沒症狀也要重視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的觀念,醫術最高明的醫生是能夠幫助患者「防範於未然」的人,

病情已經到很明顯的地步才幹預,那是下策。

像高尿酸這類疾病,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僅僅有化驗異常,還沒有其他併發症,也許你只是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習慣,但卻比出現嚴重症狀再用藥的效果好多了。

高尿酸就好像對你的生活發起了警報,提醒你,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如果繼續無視它的威力,繼續“作”,在未來的某一天發生痛風、發生腎損害,甚至少部分人發生尿毒症,不要在那時才後悔為什麼當初沒重視。


腎上線


高尿酸是怎麼損害到腎臟健康的?

\n

高尿酸,即體內尿酸含量超標,人體內的尿酸(uric acid)有兩個來源,一是內源性,佔80%,由體內衰老或損傷的細胞分解代謝產生,是人體內尿酸的主要來源;另一個是外源性,佔

20%,來自富含嘌呤類食物,如肉類、動物內臟、海鮮等。通常情況下,正常成人體內尿酸含量約1200mg,每天新產生約600mg,同時排洩約600mg,處於平衡狀態,若產生過多和/或排洩障礙,體內尿酸含量增加,血液裡尿酸水平也隨之上升,超過正常值上限(血尿酸正常值,男:3.5~7.4mg/dL,女:2.6~6.6mg/dL),此時即臨床上常說的高尿酸血癥(uricemia)。

\n

高尿酸是怎麼損害到腎臟健康的?高尿酸損害腎臟的方式主要是形成尿酸鹽結晶,在腎及其附屬器官內沉積,造成腎結構損傷,功能障礙,可細分為兩種情形:

1. 尿酸性腎病:腎臟是體內尿酸排洩的主要器官,高尿酸血癥時,會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於腎小管及小管間質,並誘發炎性細胞(單核細胞)浸潤,導致小管間質炎症,小管上皮細胞損傷、壞死,進一步出現腎小管萎縮,管腔狹窄、閉塞,間質纖維化,最終腎單位毀損,這些病理變化的臨床過程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尿酸性腎病,或痛風性腎病,簡稱痛風腎,臨床表現有急、慢性之分:

\n

(1) 慢性尿酸腎:病情進展緩慢,可長達1020年。初期,腎小管損傷,濃縮功能減退,表現為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蛋白的重吸收障礙,表現為泡沫尿,低分子蛋白尿,或伴有腰疼、水腫;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腎性高血壓,腎功能不全,最終可出現終末性腎衰。

\n

(2) 急性尿酸腎:多見於繼發性高尿酸血癥,患者常有其他基礎病,如血液病,腫瘤等,放化療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最典型的急性痛風腎多見於腫瘤放化療病人,尿酸結晶引起的腎小管及其間質等損傷發展迅速,病人很快出現少尿、無尿、急性腎衰竭。

2. 尿酸結石:尿酸鹽結晶,除沉積在腎小管及其間質導致痛風腎外,還可沉積在泌尿系其他部位,如集合管、腎盂、輸尿管等,形成尿酸結石,阻塞尿路,引起尿瀦留,造成腎損傷。


t1207132794


高尿酸是現在最常見的一種代謝性疾病,發現病情後不及時進行治療,將會影響到腎臟,從而引發腎臟病。腎臟是我們人體總最大的排毒、排洩器官,那麼當尿酸值的升高說明血液中尿酸的含量偏高,而腎臟是一天二十小時無時無刻的在過濾我們的血液,當血液中的多餘尿酸就會隨著血液循環的方式流動,當過多的尿酸沉積到腎臟上面時,便會引發腎臟病。當尿酸沉積在關節上時會導致痛風石或腎結石的出現,那麼病情進一步的加重還是導致腎臟病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