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有人说“九泉之下也瞑目”了,“九泉”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炫辰影文


九泉也叫黄泉,古代人们认为,人死以后,魂魄就会跑到黄泉那里去。

那黄泉又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黄泉之下还有一层,这一层住着黄龙,黄龙的眼睛是一枚泉眼,黄龙流下眼泪,向上喷薄,就形成了黄泉。

那黄龙又是谁呢?黄龙的来历有两种。

有人说黄龙就是黄帝大战蚩尤时期的应龙,在帮助黄帝打败蚩尤以后,黄龙钻入地底冬眠,形成了黄泉。

也有人说,黄龙就是黄帝的化身之一,黄帝的真身跑到九重天外,他的一个化身化为黄龙,藏身地底,管理着死去的人类魂魄。

不过我认为黄龙是应龙的可能性比较大。应龙曾经帮助黄帝斩杀蚩尤和夸父,因为跟着皇帝,而黄帝属土,所以应龙是一种土龙,他功成名就之后,钻入地底,正符合他的个性,而且他后来帮助大禹治过水,大禹治水,一方面是引导,一方面是使用息壤,这息壤就是应龙帮助大禹弄来的。

大禹治水的时候,他的得力助手伯益想挖井,泄一泄地气,结果挖的太深了,竟然一直挖到了黄泉那里,惊动了黄龙,黄龙害怕大禹和伯益害自己,赶紧跑出来,从此地下就没有龙了。

龙可以飞大家都知道,伯益惊动黄龙以后,黄龙最终驾着玄云,飞到了昆仑山,开始在昆仑山栖息。所以后来西王母使用各种龙帮她驾车,就是所谓的龙车,这些龙都是黄龙的后代。

据说,黄龙从地底跑出来以后,还曾经给大禹捣过乱。大禹当时在九州治水,驾着大船到了长江那一片,黄龙跑过去,藏到大船底下,一下子把大船扛在身上,想把大禹的船掀翻,大禹看到以后,仰天长叹,说:“吾受命于天,死生命也!吾视龙,犹蚰蜒也。”黄龙一听,这大禹想召唤老天,还把自己当做小蚰蜒,吓得黄龙赶紧装作驯服状,夹着尾巴逃跑了。

后来黄龙被大禹驯服,帮助大禹治水。大禹让黄龙用尾巴在前面把水分开,让玄龟在后面背着息壤,黄龙一分开水,玄龟就填上息土,然后大禹才终于治水成功。黄龙也没有回到地下,而是驾着玄云,跑到了昆仑山。

黄龙是四龙之首,有翼,除了黄龙之外,其他的龙还有青龙,赤龙,白龙,他们的眼泪分别化为黄泉,青泉,赤泉,白泉。

黄泉是人死以后,魂魄的聚集地。所以黄泉阴气很重。但是黄泉之上有黄云,可以直通于天,因此,龙在阴阳之间可以产生雷电和风雨。

古代人都以黄泉代替人死后去的地方,所以古人的文章里,经常用黄泉两个字代替死。比如白居易诗里写过:“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形容唐明皇寻找杨贵妃,天上地下全都找了个遍,仍然没有找到。

命丧黄泉更是一个特别常见的用语。

到了佛教传入我国以后,才有了地狱的概念,其所指,跟黄泉是一样的。只不过佛家的地狱比黄泉要具体的多。

例如《唐书》里,就提到地狱的来历,说阿育王使用苛政,设置炮烙之刑,人们把阿育王时期称为地狱,佛家拿来说,坏人死后就下地狱,遭受阿育王时期那种酷刑。

后代的神话故事里,更是将地狱描绘的阴森黑暗,不但有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各种判官,和无数厉鬼,还有什么十殿阎罗,孟婆等等。

地狱还分成很多层,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八层。在每一层都有各种酷刑,什么下油锅、入石磨、进火坑、上刀山等等。在人世间行善的人,自然就升天宫享乐,作恶的人,毫无疑问就下地狱受酷刑。

唐朝虔州刺史李舟,曾经给自己的妹妹写过一封信,信里有一首诗言到:

释迦生中国,设教如周孔;

周孔生西方,设教如释迦。

天堂无则已,有则君子登;

地狱无则已,有则小人登。

周孔就是周公和孔子,儒家里的两大圣人。

佛家超度众生时,有一句名言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黄泉当然不同于地狱,只有西方才那么分好坏。中国古代文化里,一般死者为大,大多时候,不会让死人再受一次折磨的。


西堤君


“九泉之下也瞑目了”,这里的九泉指的就是人死了下葬的地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阴曹地府”。


九泉同黄泉意思一样,都是地狱的别称。通常人们把人死了说成下地狱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九泉”这个词是怎么由来的呢?

相传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生活需要,于是就开始采用古老的方式打井,日积月累当他们挖到地下很深的地方,就会出现泉源。地下水就会从黄土里面渗出来,一般是黄色的,所以古人把这黄色的地下水就叫做“黄泉”。



古人一般都很迷信,他们认为人死后都要到阴曹地府去,阴曹地府指的就是地下很深的地方。而黄泉恰恰也是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因此黄泉也被比作“阴曹地府”的意思。而九泉中的“九”字是数字当中最大的数字,九字也代表到达了极限,寓意终极圆满达到了人生最高境界。所以人们就用九字与泉字结合在一起,组合叫“九泉”,寓意“九泉”是地下最深的地方。

于是“九泉”和“黄泉”就同被比喻为地狱的意思。从此人死后就有了下地狱,赴黄泉,九泉之下安息等等这样的说法。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古代人们为了区分好人坏人,把好人死后称作赴黄泉,也叫做下九泉,那些所谓的坏人死后就被比作下地狱。罪大恶极的坏人死后则说成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寓意永世不到翻身。

因此,凡是正常人死亡一般都被叫做“九泉之下安息”,“九泉之下瞑目了”,或者是“黄泉路上走好”这样的说法。意思就是人死后有个好归宿。这种说法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任驰赢天下


九泉,就是黄泉,九泉之下,就是死了以后。

这句话很简单就容易理解,就是“我死了也安心了”,但是解释明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说这句话的环境。

在中国文化里面,“九泉之下也瞑目了”,这句话一般是长辈死前,或者第三方谈及某个长辈之时,喜欢说的一句话。表面上的意思是要对得起长辈,但更深层的,是一种文化压力,让活着的人能够继承死去的人的意志、愿望。

虽然听着很悲壮,但是,如果你是那个活着的人,但是你想过自己的人生,并不想要延续长辈们未竟的愿望和事业呢?这句话就成了你的绊脚石。

说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这个问题,浅显的回答,就是谈字面意思。但是,内在的含义,则指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父为子纲。

这种文化逻辑的要求是:哪怕长辈去世了,他的影响还在,甚至还增强了。

仿佛以一个灵魂的姿态,看着你的行动,监督着你,有没有按照他的意志活下去。

这种道德绑架,其实挺让人讨厌的。


二进制赫克斯


说二句,"九泉"即"黄泉"也。世上有九死一生,九九归真。地下有九泉之下。
九泉之下,也就是地下深九层,最好的层面,有山有水,前面别墅,后面高层。是鬼魂最好去处。还可以超生转世。有诗为证,清泉悠悠流小溪,水阁仙境静养心。死后能得九泉下,尘世善事烧高香。说到九泉九层,再说一下"十八"层地狱,那是玉皇大帝的监狱。对人世间,不行正事,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歹人,就要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度投生。有词为证,十八层地狱苦,死后受刑断骨。鬼哭狼叫倒掛,叫你人间作恶。




手机用户乌龙


九泉之下,意思是极深的地下。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在马里亚纳海沟,距水平面一万多米深。用古代中国丧莽文化来说,算得上九泉之极了。


古人的宇宙观最忠实于数。典籍上有记载,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成于三,就是有三就有滋生,发展,壮大。三,六,九就囊括了数的极致。

九泉,亦称三泉。《秦始皇本纪》有"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穿三泉,下铜而治椁”。由此可知,三泉就是极深的阴曹地府了。九泉是后来的三泉的另一种说法。都是人死后要去报到鉴名注销阳籍,重新入阴籍的阴间世界,或称地狱,依据在阳世的良善,罪恶,一层二层乃至十八层地狱,由诸位自择于阳间的所作所为,怪不得阎王爷的。


间歹毒咒骂別人,开口闭口让对方入十八层地狱,其实就是不想让人家去天堂,好象天堂是他(她)自己的专利,预定好了的一样。说起来差不多都去三泉深的地府过奈何挢,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马做猪做禽兽……

总而言之,九泉就是三泉,掘井而出黄水,又称黄泉。这个地方再好,也沒有人主动去喝茶饮酒唱OK了。


如今的乡下,人一死,发丧,热热闹闹的。一群着时装戴巾冠踏耐克叼香烟的道士,借助于科技的成果,把亡人吹吹打打地送入九泉之下,应该瞑目了。

呜呼,逝者安息于九泉之下。南无阿弥陀佛。


劉一千五


九泉(亦称黄泉),简单理解就是人死之后要去的地方的。

跟九泉差不多的地方就是地狱,不过地狱一般都说是坏人去的。我们这些自认好人的当然不能去地狱。所以就说去九泉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九是极数,所有也有称九五之尊。

古代,勤劳的人民因生活所需,需要打井,挖到很深的地方就有有泉水冒出来,混着泥土的颜色(黄色),所以这些泉水也叫黄泉。因为要挖的很深,也称之为九泉。

在加上古人讲究入土为安,人挂掉之后都会埋在土里。到下面去。下面也就是黄泉,亦称九泉。

ps:这话才见于长辈对晚辈,xx,你要怎样怎样,我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希望晚辈们尽量提升自己,让长辈们可以安享晚年,在九泉之上也可以喜开颜。



行粥


九泉即黄泉,即人死亡以后要安葬的地方,指地下。人活着时为阳,生活在地上。死人为阴,在地下。即为阴阳两隔,生死两茫茫。瞑目,闭目合眼也,即为放心的走(死)了,没有遗憾。

九字,在数学中是最大的个位数字,表示到达了极限。如:九天,九州,九五之尊,九泉等。

黄泉一词,来自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古代,我们的先民在打井取水时,一直挖到很深的地方,才看见地下涌出来的水,这些从黄土里渗出的水,帶着黄土的黄色。古人就把这种很深的地方,称之为"黄泉",即人死后要去的很深的地下一一阴曹地府。隨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又把"九"字和"泉"字结合,形成九泉,就是人死后安葬的地方,一直延续称呼至今。


李梅6613


死人归宿的地方!就是到最后容身的地方。九,极数。单数最后。泉,生存的地方。因为生存的地方,就必须要有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