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为何不葬?

非梦王子


孝庄皇后遗愿:我死后不与夫君合葬,不按照皇室祖训埋入祖坟,不想劳民伤财,尸体所葬之处不能远离我儿顺治陵寝,不然我死不足惜,务必切记,如若违反,视为大逆不道。康熙皇帝的难处在于:按皇家礼制,孝庄太后当与皇太极合葬,永享后代祭祀;按孝庄太后意愿,不得与皇太极合葬。孝训难以两全,尽孝则违遗训,尽训则违孝道。康熙进退两难,故孝庄太后停尸三十七年不能下葬!



孝庄皇后就是著名的一代皇后大玉儿,本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贵族之女,嫁皇太极为妃,生子福临(顺治帝)。孝庄太后一生辅助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朝初年的著名女政治家!大玉儿小时候跟多尔衮两情相悦,二人曾私定终身,奈何政治需要大玉儿还是嫁给了多尔衮的哥哥皇太极。



皇太极驾崩后,长子豪格跟弟弟多尔衮争权,都想当后金国的可汗。豪格有三旗支持,多尔衮有两旗支持,双方旗鼓相当,一旦兵戎相见则后金国危矣!最终孝庄皇后的儿子福临被推为可汗,多尔衮当了摄政王,实际执掌大清权柄。摄政王多尔衮与孝庄太后旧情复燃,双宿双飞,以此保住了顺治帝的皇位!多尔衮攻灭李自成以及南明政权后死去,福临接管清朝实权。

顺治帝钟情于董鄂妃,但是董鄂妃死得早,顺治难过之下出家为僧,传位儿子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孝庄太后全力教导孙子康熙帝王之道,将康熙调教成一代明君,康熙执政多次危急之时,都是孝庄太后出来兜底。孝庄跟多尔衮有情,故不愿意跟皇太极合葬,康熙只能把孝庄的棺材放在慈宁宫暂放。雍正三年,雍正在慈宁宫原地建昭西陵,将孝庄太后安葬!



大秦铁鹰剑士


雍正:“都说儿子坑爹的,哪有爹坑儿子的?”

雍正刚即位就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自己的祖奶奶孝庄到底该葬在哪儿?

康熙在地底下都笑出了声,儿子啊!全靠你了。雍正也不负所托,自己想了个办法,解决了父亲康熙37年都没有下葬孝庄的事情。雍正先是找来大臣,对自己的祖奶奶一顿歌颂,最后提到了祖奶奶想与儿孙葬在一起的嘱托,还说大清朝自孝庄文皇后死后,托她老人家的福,国运蒸蒸日上,说明她棺椁所在的地方是个风水宝地,我们更不能违背她老人家的嘱托了。最后自己也不下决定,表达完自己的意见,说:“众爱卿看看怎么做?帮朕想个办法出来。”



最后大臣迎合雍正的意思称:“我大清四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皇恩浩荡,皇上万万岁。拟本朝二年正式将孝庄文皇后的陵命名为‘昭西陵’”

就这样雍正解决了父亲康熙几十年没有解决的难题,那么问题来了,康熙建树远在雍正之上,为何对祖母下葬何地耽搁了37年之久?这里其实有很多种说法。

一:扑朔迷离的“庄妃托梦”

据说康熙为了不让祖母漂泊异乡,决定将其灵柩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吉日便让128名杠夫前往,可是灵柩抬到遵化孝陵大红门前,便越来越重,杠夫只好放下歇息一会,等他们再次抬的时候却怎么也抬不起来了,负责人赶紧派人告知康熙,康熙知道后百思不得其解,想着想着竟然睡着了,梦中见到了祖母孝庄,孝庄说:“我的棺椁停在我儿子的陵墓外面,就在那里给我下葬吧!”康熙醒来后便命人建了昭西陵。



二:流言四起的“下嫁绯闻”

皇太极死后,顺治皇帝继位,这其中是孝庄和多尔衮达成了某种协议,孝庄答应让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很多人认为孝庄下嫁了多尔衮,即使没有下嫁,那失身也是肯定的。既然是这样康熙自然不能再讲祖母和祖父葬在一起了,虽说这是传闻,得不到证实,但是无风不起浪。



三:有理有据的“孝庄遗嘱”

《孝庄后传》:“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这段话的意思主要是说,卑不动尊,皇太极已经去世多年,不能因为自己再动封土;也可以避免劳师动众,减轻农民负担;还有就是心里想着儿子和孙子,希望能和他们在一起。


面对这一系列难题,处理不好就有不孝的罪名,康熙不知道怎么办,加上国事又要处理,只好先把祖母以前住过的慈宁宫东侧五间殿拆卸,全部建材运往在孝陵红墙外,按原样易地重建,作为太后的“暂安奉殿”。因为祖母孝庄生前说过自己喜欢这座宫殿,结果这一拖就是几十年。直到雍正继位才处理了这件事。我相信放了这么多年,其实也有康熙对祖母的思念之情,因为康熙一直都是祖母孝庄带大的。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羽评郡主


在清朝历史上,有两个最为著名的女政治家,二人口碑及世人评价却截然相反。

一个是晚清的慈禧太后,她扶立了光绪、溥仪两代帝王,一生恋栈权力,骂名不少,口碑不佳;而另一个是孝庄太后,她培育出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尤其一手将8岁登基的小康熙,悉心培养成了一代有为明君,并懂得放权退居幕后,口碑却是令人称赞敬佩!

孝庄文皇后 (画像)


说到“孝庄太后”这个历史人物,很多朋友可能并不陌生,国内不少清朝古装剧,对一代女强人孝庄的演绎也是淋漓尽致。比如她是电视剧《孝庄秘史》的大玉儿,与摄政王多尔衮之间爱恨情仇,被演绎的神乎其神;比如她是《康熙王朝》孙子康熙嘴里的“老祖宗”,关键时刻总是能跳出来,震慑稳定朝局!(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孝庄太后何许人?

孝庄,即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又叫孛儿只斤·布木布泰,蒙古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代。

明末,崛起的女真人政权后金(大清前身)和蒙古草原实行“联姻和亲”政策,结成政治同盟。13岁的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孝庄)和她的亲姑姑哲哲一起,由蒙古草原被护送到盛京,嫁给了皇太极为侧福晋。

皇太极称帝后,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庄妃并没有受到皇太极的专宠。皇太极死后,由于多尔衮和豪格两派争夺皇位无果之下,阴差阳错的,6岁的小娃娃福临即位(庄妃和皇太极所生之子),成为顺治帝,庄妃也就成了皇太后,即后来的孝庄太后。

后来,顺治帝福临英年早逝(一说出家为僧,尚存争议),皇位接班人提上日程。


祖孙相依,担负江山

顺治帝遗命,8岁儿子玄烨继位登基,并给幼主安排了顾命大臣。



彼时,内有鳌拜日益专权之趋势,外有三藩隐患之忧,孝庄太后与幼小孙子康熙,可谓是临危受命,“祖孙组合”肩负起了大清江山。此后,身为祖母(奶奶)的孝庄,一直在台前和幕后帮衬着孙子康熙帝。

康熙帝玄烨,自小在祖母孝庄身边长大,经常受到祖母孝庄的教诲和调教,孝庄也十分疼爱这个聪明而古灵精怪的孙子。


而康熙帝是个孝子,对待祖母,也至为孝顺,对这个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又严肃庄严的“老祖宗”,是既感恩又敬重,祖孙之间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可谓祖孙情深。


孝庄死后,37年不下葬之谜

康熙帝14岁亲政,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孝庄太后病危,孙子康熙帝日夜不离,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哀求折损本身生命,增延祖母寿数。


康熙帝一直待祖母非常孝顺,可为何祖母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37年而不下葬?

自古人伦之理,对亲人尽孝,生前“待亲孝顺”,死后“入土为安”,让死后的亲人得以入土安息是一种天大的孝顺。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呢?

按照满清祖制,孝庄死后应该要和葬在盛京(今沈阳)的丈夫先帝皇太极合葬。当然,古时历来就有“夫妻合葬,妇死随夫”习俗,即“生前同屋,死后同穴”,也一种团圆夙愿。

那么问题来了!孝庄死在北京,而皇太极陵墓远在盛京(今沈阳),况且满清入关已久,关外皇太极陵墓也已安葬多年,古时观念:卑不动尊。孝庄位卑于太宗皇帝皇太极,是否要劳师动众的开封破土、开墓合葬?这给以孝道治天下的康熙帝,出了个不小的难题。(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不过,孝庄太后临终有一道懿旨:

史载,孝庄临终前对康熙说:“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孝庄遗愿的大致意思有三:一是卑不动尊,太宗皇太极安葬已久,孝庄不愿去惊动他。二是如果在关外皇太极墓旁另建坟茔,既劳师动众、太麻烦了,也不符合“合葬之义”。三是留恋自己儿子和孙子(顺治、康熙父子),不愿意远去关外,只想坟墓离儿孙近。

总之,一句话:孝庄遗愿要求自己死后,不跟丈夫皇太极葬在一起。


悬而未决,雍正解决

康熙帝只能遵从祖母遗愿,将孝庄生前栖身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了,在昌瑞山下建了一座行宫,称“暂安奉殿”,孝庄太后的棺椁被葬在暂安奉殿的宝座上,以土掩埋后封闭殿门。但是,康熙帝终其一生,一直到驾崩,祖母孝庄的陵寝问题也是一直悬而未决。(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直到雍正三年(即1725年),恰好是孝庄与皇太极成婚一百周年,曾孙雍正帝才把孝庄的暂安奉殿,重新动工修建,改为昭西陵。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孝庄太后陵墓,在昭西陵是单独放置的。

另外,野史或民间对“孝庄不与皇太极合葬”的说法有几种,比如一说“太后下嫁”即孝庄下嫁多尔衮,没脸与丈夫皇太极合葬。二说孝庄不愿跟丈夫合葬,是因为她内心深处,一直爱着多尔衮等等,关于这些传言,亲爱看官朋友们,姑且听听就好。


峰子奇观


按说孝庄死后应该葬在盛京,也就是沈阳,因为她的丈夫皇太极葬在盛京。

以祖制,如果孝庄先死,等皇太极死时,可以把孝庄的陵寝打开,把尸骨取出与皇太极合葬。而实际却是孝庄后死,尊祖制孝庄死后,她只能在皇太极陵寝旁边另建陵寝下葬,不能打开皇太极的陵寝合葬。因为皇太极是皇帝,孝庄是皇后,皇帝是尊,皇后是卑,卑不能动尊。另建陵寝规模当然要比皇太极的陵寝小。不能合葬而且新建陵寝规模要小,使这位为大清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后心里不爽。



让孝庄更不爽的是,皇太极在时,孝庄并不受宠。论及感情,她和皇太极的感情远不及和儿子顺治的感情,更达不到与孙子康熙的感情。所以孝庄临终遗言,要和儿孙葬在一起,从情感上完全说得过去。



不过这就给康熙出了个大大的难题:把孝庄送盛京安葬,违背孝庄遗愿,康熙对孝庄感情深,当然不愿那么做。把孝庄葬在北京,安葬在顺治陵寝附近,孝庄是母亲,不能比儿子顺治的陵寝规模小。但是,顺治是皇帝,孝庄虽是顺治的皇太后,但她也只是皇后身份,皇后陵寝比皇帝陵寝规模大,这也不合适。



孝庄葬在哪里?这个问题在康熙那里无解。所以康熙就把孝庄生前住的宫殿拆除五间,在东陵风水墙外建“暂安奉殿”,将孝庄棺椁暂时停放那里,这一放就是37年,直到雍正朝才得以安葬。雍正和孝庄没有感情上的瓜葛,处理起来当然容易得多。

喜欢就加个关注吧!


豫有得


孝庄太后去逝尸骨悬棺37年,只因为一句话让康熙帝悬而未决,不得不把孝庄皇后的尸骨暂时放置在“暂安奉殿”,只能在东陵的前面,风水墙的旁边建设了一个暂安奉殿,足足37年没有找到合适的下葬位置是因为孝庄皇后给康熙帝出了一道难题,康熙帝既要做到尽孝,又要做到不违祖训的规矩,这真的是让康熙帝玄烨的头比大头儿子的头还要大。

“暂安奉殿”:此殿原为孝庄皇后的慈宁宫改造,康熙帝把慈宁宫拆除,在东陵前建造了一个宫殿来暂时安放孝庄皇后的尸骨,出于对孝庄皇后的孝道,和孝庄皇后对慈宁宫的喜爱,拆迁时尽可能的不损坏其一桌一凳,一瓦一砾,原物改造,由于此处建造仓促,仅仅三个月就把孝庄皇后的尸骨搬入殿中,因为此处非正式陵寝,故起名为暂安奉殿。

(此殿1689年3月竣工)

让孝庄皇后悬棺37年未能入土为安的主要原因是孝庄皇后临死前给康熙帝玄烨留下的遗愿。

孝庄皇后遗愿:我死后不与夫君合葬,不按照皇室祖训埋入祖坟,不想劳民伤财,尸体所葬之处不能远离我儿顺治陵寝,不然我死不足惜,务必切记,如若违反,视为大逆不道。

进退两难,孝训两难全

康熙帝福临如果不尊奉孝庄祖奶奶的遗愿视为不孝,如果遵从祖奶奶的遗愿有悖祖训,按照皇室规矩,夫妻死后,不论先后都要合葬,如果有违祖训必被当朝官员和后世唾骂,康熙帝不想背上不孝的骂名,又不想违背祖训被人指责,只能把祖奶奶孝庄皇后的尸骨暂放改造后的暂安奉殿内。

冰不再清,玉不再洁

据说孝庄皇后13岁时与的多尔衮情投意合,二人也是情窦初开,又是花样年华,相处之日甚多,难免荷尔蒙激素上升,做出男女之事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因为身份特殊和政治关系,身不由己,没能如愿以偿的嫁给多尔衮,而是嫁给了皇太极做老婆,生下两个女儿,一个男孩(顺治帝),多尔衮虽然没能和孝庄双宿双飞,但是也是算比翼双连,多尔衮是顺治帝的皇父,高居摄政王,皇帝太极驾崩后,,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多尔衮才“心甘情愿”的辅佐顺治帝福临等上皇位,但是孝庄还是和儿子福临合谋害死了多尔衮,或许是因为多尔衮想废帝自居的想法被发现,孝庄不愿自己的儿子被废,而对多尔衮痛下杀手。(外界传言孝庄还是爱着多尔衮的)

以上可以说明孝庄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也是羞愧于次,觉得自己不配与皇太极合葬,不配入祖宗陵寝。

以上是个人见解,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我,下一个传奇历史更精彩。

期待您的点评。


追溯历史传奇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当权,执掌天下大局者有吕雉、武则天、孝庄太后、慈禧太后,其他三人均为后世所诟病,唯对孝庄太后世人赞赏不已,敬重有加,有口皆碑。

这样一位贤良淑德的女政治家死后本应该入土为安,却在宫中停尸37年,何故?康熙为何不下葬他敬重的祖母?

一、至孝:不愿忤逆祖母遗愿

有书君觉得这是孝庄太后的遗旨给康熙大帝出了个大难题。我们且来看看遗旨的内容: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这份遗旨三句话,孝庄太后表达了三个愿望:一是因为卑不动尊,不便与皇太极合葬;二是不愿劳师动众,另起坟茔;三是心恋顺治与康熙,不想离他们太远,愿在顺治孝陵附近安陵。

这样一来,可愁坏了以孝顺著称康熙大帝,他知道祖母为了辅佐父亲顺治和他操劳了一生,费尽了心血,死后的遗愿绝不能忤逆,不能让祖母留下永远的遗憾。

有人说那就按孝庄太后的遗旨办不就结了,为什么还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难道不懂“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道理吗?N0,这可冤枉康熙大帝了,他实是有难言的苦衷:

孝庄太后比儿子顺治后去世,清孝陵中最尊贵之地已经有顺治长眠于此,而且已是最高规制,孝庄是顺治的母亲,寝陵理应不比顺治帝的差,如若葬在其中既乱辈份又乱了祖制,这可真让康熙为难了。

于是康熙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只得为祖母修建了临时安放灵柩的暂安奉殿,慢慢去想其他解决方案,谁知这一停就停了37年之久,直至雍正王朝才得以解决这一难题。

二、至情:难忘祖母抚孤之情

康熙8岁登基到69去世,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禽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桩桩件件大事都有祖母的出谋划策,笼络权贵,权衡利弊,可谓竭尽全力,呕心沥血。

康熙大帝的成就里凝聚了孝庄太后的汗水、泪水和心血,康熙帝曾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祖孙二人情深意重,康熙在孝庄驾鹤西去,康熙痛不欲生,肝肠寸断,在宫中为祖母戴孝两年。

因而康熙没有将老祖母早早下葬,而是将慈宁宫一部分拆建为“暂安奉殿”。37年间,康熙每年必去遵化祭拜祖母,次次泪洒当场。因此清廷官员认为康熙与祖母情意深厚,不想与祖母永远分离,所以不忍下葬。

因为康熙的至孝至情,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不忍下葬,虽有悖丧葬之礼,但也不乏真情实意,让我们见到一个性情中的康熙大帝!


有书共读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她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一生培养、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君主。在康熙二十六年时崩逝,享年七十五岁。可是在她死后,却37年都没能下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史料记载,孝庄死后,康熙帝出于孝道,执意要给孝庄太后守孝3年,后来因为群臣劝谏,将时间缩短为了两年。而且孝庄太后在临终前,曾经嘱咐康熙,希望不要再为了她去动太宗的陵寝,她心里牵挂着顺治,希望死后能在顺治陵寝附近安葬。

历史上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孝庄的遗体在准备运往盛京时,发生了一件非常离奇的事。她的棺材突然变重,上百个大汉都没能将它抬起,所有人都觉得很纳闷。结果当天晚上,康熙帝便梦到了自己的奶奶,孝庄太后在梦里流着泪告诉他说,自己不想离开,盛京太远了,她希望一直守在康熙身边,于是康熙才下定决心不把孝庄太后运往盛京下葬,而是留在了宫中。这一留就是37年,直到康熙帝驾崩,雍正皇帝继位,孝庄太后终于入土为安。


探秘历史


孝庄太后是科尔沁部落的贵族,铁木真的后代,黄金家族的成员。孝庄是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布木布泰在蒙古语里是“天降贵人”的意思。可是在皇太极生前,孝庄在皇宫的地位并不显赫,亦难称天降贵人。

△孝庄文皇后画像

在皇太极称帝之前,孝庄是作为她同族亲姑姑哲哲(皇太极的福晋)代孕替补的身份嫁给皇太极的。皇太极在盛京称帝之后,封了五大福晋,他们分别是:

居首位的国君福晋、清宁宫皇后哲哲(孝庄的姑姑,博尔济吉特氏);居第二位的东大福晋、关雎宫宸妃海兰珠(孝庄的姐姐,博尔济吉特氏);居第三位的西大福晋、麟趾宫贵妃娜木钟(博尔济吉特氏);居第四位的东侧福晋、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博尔济吉特氏);而孝庄则是西侧福晋、永福宫庄妃,位列最末。

可以看出,皇太极的后妃是清一色的博尔济吉特氏,这其中尤以孝庄的姐姐海兰珠最为受宠,而孝庄本人并没有因为生下了儿子福临而受到特别宠幸。直到皇太极去世,孝庄的儿子福临继位为顺治皇帝,孝庄才得以和她的姑姑哲哲并列为两宫太后。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孝庄的传奇人生才真正拉开了序幕。

孝庄前后辅佐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尤其是在辅佐康熙皇帝的时候,孝庄展示出了极高的才能和品德,与清朝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太后慈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我看来,孝庄历史评价好于慈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孝庄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将权利还给皇帝,而慈禧则宁可牺牲皇帝,宁可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要牢牢掌握国家大权。

康熙二十六年年底,七十五岁的孝庄病危。这个辅佐过两位帝王的女人,经历过辉煌,也饱受过非议,特别是在孝庄为自己的后事留下遗言之后,更让世人对她的诽谤更甚。

康熙二十六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西方的圣诞节这一天,孝庄去世。

△孝庄与康熙影视剧照

在孝庄临死之前,她给自己的孙子康熙留下遗言:


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这份遗言的大致意思就是说,孝庄的老公清太宗皇太极已经死了很久了,况且又葬在盛京,不能轻易破坏他的陵墓。如果在皇太极的陵墓旁边重新为孝庄建造陵墓,又太劳民伤财。孝庄最终的决定就是:因为她心里挂念自己的儿子福临和孙子玄烨,不忍心离他们太远,所以只要将她葬在河北遵化的清皇陵,她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康熙皇帝对自己的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孝庄病危期间,康熙亲自侍奉在孝庄的病榻前,昼夜不离左右。康熙皇帝还率领文武百官步行至天坛为孝庄祈福,祈福语甚至包括请求上天减少自己的寿命来延长孝庄的寿命,由此可见祖孙情深。孝庄死后,康熙皇帝尊孝庄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孝庄文皇后。

康熙皇帝按照孝庄的遗愿,没有将她安葬于盛京,而是将孝庄生前喜欢居住的慈宁宫东五间拆除之后,运到遵化昌瑞山下建造了一处行宫用于停放孝庄的灵柩,这处行宫叫做“暂安奉殿”。“暂安奉殿”并不是孝庄的正式陵墓,康熙之所以这么做,想必这与满清讲究夫妻合葬的习俗有关。孝庄生前就多有人非议她与多尔衮的关系,孝庄死后不与皇太极合葬更是引起来人们无穷的瞎想。但是不管真相如何,究康熙一朝,都没有最终决定孝庄的陵寝地址。

△清昭西陵

直到雍正皇帝继位之后,才决定在“暂安奉殿”的原址上建造一处陵墓用于安葬孝庄的灵柩,这处陵墓也就是昭西陵。雍正考虑也极为周到,因为昭西陵刚好是在皇太极的昭陵的西面,即可化二为一,又可一分为二;如果将昭西陵划入清东陵的范围,则清东陵的风水墙又刚好可以形成与昭陵的阻隔。这样就既满足了孝庄的遗愿,又解决了宗教礼数的问题,是一个很可行的方案。

孝庄下葬的这一天,刚好是她死后的第37年,也刚好是她与皇太极结婚的100周年。


围炉煮酒话春秋


关于孝庄和多尔衮的传言我选择相信理由有:1.孝庄死后留下遗言不与皇太极合葬,这是孝庄入关后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2.福林,也就顺治帝对多尔衮恨之入骨,这里边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尔衮独掌大权损害了小皇帝的威严,二是自己的母亲与多尔衮不明不白的关系让小皇帝保守耻辱三是,清史中也有记载多尔衮从让福林小皇帝叫他爸爸。

3.至于在康熙王朝中顺治帝在多尔衮死后对其尸体进行鞭尸,我觉得并不可信,因为在满族入关前已经实行火化,所以鞭尸不太可信。

至于康熙王朝中一些与清史记载的不同我也想发表一下看法,主要错误有:1.苏麻喇姑与康熙的年龄差距差不多有四十岁,苏麻喇姑本名苏玛尔,是布木布泰即孝庄的一个陪嫁,也算是博尔济吉特氏的一个格格,所以也就不会出现康熙会喜欢上苏玛尔的情形。2.索尔图是赫舍里氏,康熙王朝上写的索府固然是错误,另外康熙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也并非索额图的女儿而且他的侄女。

3、关于魏东亭这一人物,康熙王朝对他的演绎十分精彩,先是陪读,后是帮助康熙除鳌拜,其实清史中并无此人,而与他对应的人物有两个,给康熙陪读的是曹寅即曹雪芹的祖父,后期到当了江南织造。帮助康熙除鳌拜的应该是索尼的第三个儿子索尔图。

4、收复台湾一段中真像为郑经先死后台湾内乱康熙趁机收复台湾

5.收复葛尔丹一段中,葛尔丹是自杀。等等吧,还有挺多的无法一一详述


小于先生啊


我是历史是什么,我来回答。

很多历史人物能够为大众所知很大程度都源自于小说和影视剧。关于孝庄的,我个人印象中有两部电视剧。一部是《康熙王朝》,这部剧中的孝庄太皇太后主要是她的后半生,可以说她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大清,直到康熙长大成才。另一部《孝庄秘史》中的她则是讲的她的前半生,和皇太极,多尔衮之间的爱恨情仇。不过,总的来说孝庄是清朝非常有影响力的人。

1687年,七十五岁的孝庄去世。不过和她和清朝别的女人不一样,等了37年才由雍正正式下葬。至于原因,其实主要有以下三种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她下嫁给了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因为福临继位的时候,他们两个是孤儿寡母的。毕竟“寡妇门前是非多”,作为皇太后的孝庄也免不了这个。当时的多尔衮权势很大,他和他弟弟豪格都手握重兵,因而有了便有了孝庄下嫁的多尔衮的传言。特别是多尔衮的尊号是皇父摄政王,不过这目前来说还是非常有争议的事情。不过,多尔衮死后的确立刻就被清算了。

剩下的两种说法其实相对比较扯一些。一种是说康熙下葬孝庄的时候,抬到遵化孝陵大红门的时候,孝庄托梦给康熙,说要葬在这里。不过传说没有讲康熙为什么要等雍正下葬孝庄太后。最后一种说法就更加不靠谱了,说是孝庄爱民如子,不愿意劳民伤财,这个自然是不大可能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