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扶蘇的岳父,而且又擁有大權,為何還和趙高一起立胡亥為帝呢?

芯疼比快樂真實


對於秦朝歷史有些瞭解的人大都在嘆息公子扶蘇的境遇,也對趙高為一己之私而做下如此禍國殃民之事十分憤恨,順帶著也對於書法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丞相李斯十分不滿。



而當有人知道李斯竟是公子扶蘇的岳父之後,對於李斯坑害自己女婿的手法更是不解。有不少人都在說是不是趙高已經權傾朝野了,李斯為了保命只能害死扶蘇,與趙高合作扶持胡亥上位。實際上不是,雖說趙高在秦始皇病重之時已經掌握了朝堂大部分的話語權,但其實不是,如果趙高那時候的權利有那麼大的話,他就不需要與李斯合作,矯詔殺死蒙恬和公子扶蘇,也不需要通過李斯的丞相之位去簽發這道詔書了。

但是為何李斯偏偏要和趙高合作坑死自己女婿呢?原因不外乎兩點,首先,蒙恬是秦始皇故意貶斥出去的,以後方便公子扶蘇上位後重新啟用,對於這點,李斯和趙高是十分清楚的,若是扶蘇上位,最直接的結果便是蒙恬上位,但是不僅是趙高和蒙恬的政見不和,就連李斯也是,李斯對於蒙恬的防備心是十分重的,而當李斯聽到秦始皇駕崩的時候想到的第一件事不僅是扶蘇,還有蒙恬。


第二,李斯是屬於法家的子弟,秦國統一六國之後整個國家的法律法規基本都是李斯訂立的,秦刑也是十分重的,也正是秦的刑法使得當時百姓苦不堪言,對於這點,仁慈的公子扶蘇一直很同情老百姓,所以也一直要求秦始皇改變秦刑,最後觸怒秦始皇而被貶。所以,若是扶蘇上位,李斯的法家理念一定會被廢黜,這是一個學者所不允許的,所以李斯最後對女婿下了黑手。

綜合這兩點,一個丞相的私利以及一個學者對於自身學說的保存慾望導致了這場悲劇


金道人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秦始皇想立的是誰?到底是扶蘇還是胡亥?我個人認為是胡亥。

先說一下證據:

可以百科一下最新出土的北大簡,西漢初年的東西。那個裡面記載的秦始皇就是正兒八經的傳位給胡亥,和扶蘇根本沒關係。

不知道題主是從哪裡來的信息,李斯是扶蘇的岳父?扶蘇在中國歷史上的記錄非常少,基本上就三件事,焚書坑儒勸諫,被趕去和蒙恬一起守邊疆,自殺。其他對扶蘇的信息唯一知道的就是他爹是秦始皇。

第一:扶蘇至始至終的稱號都是公子,他的身份一直就是秦始皇長子,並不是儲君,更不是太子。在古代講究嫡庶有別,長幼尊卑。秦始皇的後宮組成到現在都是一個未知的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什麼嫡庶有別的問題。長幼尊卑?有是一定會有,但是不會像儒家學說盛行之後那麼嚴格。

很多人說扶蘇被派到邊關和蒙恬一起駐守長城,抵禦匈奴。都會有意無意的忽略一個問題,誰是主?誰是從?蒙恬是主,扶蘇是從。扶蘇連名義上的這支軍隊最高領袖都不是。可以參考隋煬帝楊廣滅陳,楊廣當時連太子都不是,雖然在軍隊裡不能決定具體軍務,但是楊廣是正兒八經的的最高統帥。從這點可以看出來,扶蘇在秦始皇心裡的地位沒有那麼高。

第二。胡亥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秦始皇有三十多個子女,有四個是知道名字的。分別是扶蘇,胡亥,高,將閭。胡亥憑什麼能在眾多的公子裡當上皇帝?難道就是他小,好控制?明顯不是。因為胡亥的老師是趙高。趙高擁立胡亥不是沒有原因,隨便選一個了事,然後威脅云云。而是選了一個親密的,有切實利害關係的皇子。

第三.胡亥的地位

秦始皇南巡的時候都帶他在身邊,並沒有帶別的什麼皇子,這已經不單單是什麼寵愛的問題了。什麼樣的皇子最有可能成為太子?當然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的皇子。像扶蘇這種被趕到鳥不拉屎地方去的皇子,繼位的可能性已經極小了。

既然如此,也就不用質疑李斯為什麼要和趙高一起立胡亥,趙高是胡亥的老師,李斯按照秦始皇的遺詔,理所當然。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砍歷史


沙丘之變時,趙高對李斯說“如果讓扶蘇當皇帝,他就會讓蒙恬當丞相,讓你告老還鄉。”李斯一聽讓自己告老還鄉,非常害怕,所以就同意立胡亥殺扶蘇並殺蒙恬。

後來,李斯總是在胡亥玩的正高興的時候上奏摺,掃了胡亥的興,胡亥就和趙高以謀反罪誅殺李斯並其全家。李斯和他的兒子在刑場上面對面的就刑,父子相對而哭,李斯說“現在讓我告老還鄉,和兒子牽著黃狗,去老家東蔡城門外追兔子玩,還有可能嗎?”史記上說“李斯父子相哭被斬,夷三族。”

李斯讓扶蘇蒙恬上位,榮華富貴還能相保,讓胡亥趙高上位,想告老還鄉都不給他機會。李斯是自己把自己全家,自己三族送上了斷頭臺,我已經不想說他活該,因為他的下場實在太慘了。


小杜笑看風雲


秦掃六合之雄,未經二世,竟絕於趙高不全之身,以一寵之私而失公允之心,禍及江山,遂失社稷。

趙高精熟秦律法,始皇每批奏摺,問之條律,細微無不精準,始皇甚倚之。使之決獄,罪不甚重者,依律羅織套構不難問成死罪。且聰敏善辯,善度聖意。

一朝寵信,專擅威福。始皇使人查其罪,皆言其死,以始皇之嗜殺而獨宥之!何也?唯寵之心能包行之惡也。

始皇好仙惡死,病於出巡途中,幾到危重方招李斯囑託孤大任,其意曰:速召扶蘇回長安以繼大位,蒙恬懸兵待命。其述未完,始皇命隕。趙高於榻前而語篡逆之言,悖情害義之舉,竟能大義凜然。其意曰:扶蘇起而蒙恬用命,胡亥位則李斯富貴永昌。李懷一己之私氣為之所奪,竟任由趙高收其璽綬,趙遂矯詔逼殺扶蘇、蒙恬。

秦之亡,始皇寵趙高不殺一也!識李斯之不明二也!二者肋推秦政治格局之風雨飄搖。李斯制秦法,為相幾十載,一夕為奸人惑,身敗名裂,為世所輕。鑑照如斯,始皇非聖,李斯無守也!



狼主1970


趙高和胡亥在篡改遺詔這件事上,沒有李斯幫助根本辦不成。因為趙高雖說在朝上有一定的話語權,但是手裡並不掌握兵權。趙高是利用了李斯和扶蘇、蒙恬之間的矛盾激化了李斯。李斯是法家思想的代表;扶蘇、蒙恬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李斯在丞相位制定了秦國第一部法律,及其嚴格,沒有一點仁慈之心,在朝上扶蘇與李斯有過辯論和抵制。由於治國理念的不同秦始皇派扶蘇去修長城。李斯心裡明白一旦扶蘇繼位,很可能任用蒙恬當丞相。當初扶蘇到長城秦始皇是特意讓他到舅父蒙恬處歷練,為得是今後接他的班,在是平息朝廷之爭。李斯對秦始皇的用心是心知肚明。為了一己私利李斯良心泯滅和趙高聯手逼死了太子,自己的女婿和蒙恬大將軍。可憐的扶蘇看到了遺詔根本沒有起疑心,因為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老岳父會害他。這真是世道險惡,人心難測啊?。


海納百川233699882


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並沒有明確寫李斯是扶蘇的岳父。只是記載李斯為了鞏固李氏家族的地位,在給自己的兒子封官予爵,掌握朝廷的一些重要官位之外,還將自己的女兒們許配給了始皇帝嬴政的兒子。



其中也許有扶蘇,也許是胡亥,還有可能是其他的皇子。說到底這只不過是李斯通過聯姻的方式,做的一次政治投資。對於他來講,他的女兒嫁給哪個皇子並不重要,只要他的女婿有一個能繼承大位,就可以鞏固李氏家族的地位不會動搖。

因此在是擁立公子扶蘇,還是擁立胡亥為君的問題上,李斯並沒有什麼主見。他唯一的主見就是擁立的新君必須要對自己有利,不能損害李氏家族的利益。因此在趙高替他分析,如果扶蘇為帝,必然重用蒙恬、蒙毅兄弟,自己將失去丞相的地位和權利時,李斯感到了空前的恐懼。

李斯是苦孩子出身,從他年輕時看到倉鼠,領悟了“倉鼠之悟”開始。在李斯的內心之中,就樹立了這樣一種信念,不管是什麼情況,都不能放棄既得的利益。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李斯才選擇了對自己的同門師兄弟韓非子下死手,只不過是因為他威脅到了自己而非秦國。


趙高和李斯的合作,無非是利用的目的。因為當時的情況,趙高還很弱小,如果不和李斯合作,他就不能剷除蒙恬、蒙毅和扶蘇。同樣李斯如果不和趙高合作擁立胡亥,則有可能被蒙恬、蒙毅奪取既得利益,因此兩人一拍即合,只不過是各取所需。

作為趙國宗室之後,趙高實際是潛藏在始皇帝嬴政身邊的復仇者。因此從一開始,李斯的結局就已經昭然若揭,那就是被利用之後斬草除根。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李斯才領悟到人生的快樂並不來自於擁有權力,而在於放棄權力、遠離仇恨。不過一切都已經太晚了,李斯註定要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受世人唾罵。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我認為我們還是要明確一個事實,李斯的兒子們都娶了公主,女兒都嫁給了公子,只能說明李斯的女婿都是秦公子,但不代表抓出一個秦公子就是李斯的女婿,所以很難說扶蘇是李斯的女婿。如果秦朝的皇位繼承製度是李斯一票決定製,李斯完全可能出於私心選擇自己的某個女婿繼位,問題是,李斯不但沒有一票決定權,而且可以說從來沒有扶蘇和胡亥以外的第三種選擇。在兩種選擇裡,胡亥手握玉璽和“遺詔”,擁立胡亥的現成好處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擁立扶蘇,就等著被蒙恬擠一邊去了。

如果當時李斯知道擁立胡亥會讓自己的女兒們守寡,最後還讓自己全家也交代,也許在那個二選一的局裡他會選擇扶蘇吧,就算居於蒙恬之下,至少安泰了,以後又不是沒機會翻身(南唐的徐玠和徐知誥曾經彼此敵對,也不影響他們後來君臣相得談笑風生)。從李斯下獄後為自己辯解來看,李斯是沒料到這個結局的。趙高這人也很陰,屢次派人冒充朝廷使者,李斯一翻供就把李斯打一頓,等胡亥的使者果真去調查了,“狼來了”的故事上演多了,李斯哪還敢翻供,就這樣被定了死罪。

鑑於胡亥瘋狂殺害姐妹,受害人中其實也有可能包括了李斯的不少兒媳,但因為史料有限,細節不明,我個人打個問號,我感覺至少李斯長子三川郡守李由的妻子不像在被殺之列,史書上一點沒看出胡亥殺死眾多姐妹後李由和朝廷因殺妻之仇產生隔閡的樣子,個人猜測李由的妻子因為出嫁隨夫而正在丈夫的任所,並不在被胡亥所殺之列。


代牧益州閻文平


秦始皇在位他是權傾天下,如果秦始皇不在了呢?扶蘇和李斯並不是一類人,可以想見,扶蘇上臺對李斯不利。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斯很大概率是要被束之高閣的。政治家都是深謀遠慮的,李斯肯定想得更多,說不定子孫三代都考慮了。要怪就怪人的慾望太多,已經擁有了很多,還想要更多。抓在手裡的一毫都不肯放,忘記了自己本來一無所有。李斯在位很多年,已經習慣了君王對他的依賴、認可、言聽計從,習慣了王侯將相對自己禮讓三先,習慣了眾人對自己的一呼百應,突然有一天讓他放下權力,每天混吃等死,他放不下,也捨不得。其實,如果想開點,自己急流勇退,退出權力核心,他很大可能會有完美的結果,他管得越少,結局越圓滿。以扶蘇的為人,是不會把他往死裡整的,何況還有姻親。很有可能扶蘇給他一個很高的地位,讓他管一些不輕不重的活,輕鬆快活,最差的結局就是束之高閣,給你一個虛銜待著,啥都不用幹,也挺好。可惜啊,權力就像毒藥,一旦嘗過了就再難戒掉,要怪就怪李斯自己,趙高只是個擅長煽風點火、蠱惑人心的大師,他把李斯琢磨得比李斯都有車。你再看看范蠡和張良,看透,還能hold住,是不是謀臣中的極品?


鍾離子曰


真正的原因只有李斯自己清楚。有些格局大的政治人物為了自己的權力和利益,父子,兄弟相殘的事例比比皆是,何況翁婿?在岳父眼中,女兒的丈夫就是女婿,與他本人無血緣關係,在女婿眼中,誰的女兒和他上床,誰就是他的岳父,不必太在意。


百發百中44


身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李斯雖身為宰相,但權力卻無趙高的大。趙高畢竟身為太監,秦始皇身邊紅人,人紅權力多,文武百官好些都要仰仗趙高來求得生存。

況且,及至秦始皇病重之時,趙高已經把持了朝政,文武百官都對其唯命是從。李斯乃法家出身,精明的很,誰得勢,就跟誰,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了。

況且,李斯也曉得扶蘇此人心眼兒比較實,還很愚忠,自己能不能說服的了扶蘇,還是另外一回事,索性就放棄了這個想法,轉投趙高了。而事實上,趙高可是奸詐小人,豈能不妨李斯?

可憐,最後李斯也被趙高所害,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