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演讲节选:行业发展背后的金融力量

12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中东欧金融公司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发表了主题为《行业发展背后的金融力量》的演讲,他表示,“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十年来,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不平衡依然没有改变,并且面临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今年以来全球呈现出政治经济走势的高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高冲突风险、金融市场的高波动性。美国单边主义挑起了贸易冲突,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以下为演讲节选。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演讲节选:行业发展背后的金融力量

危机十周年不平衡性未改 面临新挑战

十年来,曾被指责为全球金融危机根源的问题依然严重。为救助危机导致了全球流动性的泛滥,债务杠杆居高不下。2018年首季全球债务已攀升至247万亿美元新高,占全球GDP比重上升到了318%,远超出150%警戒线水平,其中非金融机构债务升至186万亿美元。金融业“大而不能倒”逆势而行,全球主要经济体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比齐刷刷地提高到50%甚至90%以上,只有中国在逆向而行。影子银行虽然结构变化,但增势未减,保守定义的影子银行规模从2010年的28万亿增加到目前的45万亿美元,控制了全世界13%的金融资产。十年来,金融业面临数据信息技术变革的新周期。金融科技借助技术优势构筑场景,持续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和提升效率。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载体、渠道和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金融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格局正处于大变革的历史阶段。思维方式固化,习惯路径依赖,不适应数据信息时代生存环境的金融机构将成为竞争的失利者。”

全球银行业取得改善 但进入了“战略迷茫期”

十年来,全球银行业的规模和盈利持续增长,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也不断改善。但受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和科技周期叠加的影响,正进入到一个发展的“战略迷茫期”,新的战略方向、经营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正在探索和尚未形成。后危机时代的市场和监管环境变化更快,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法规更严,对违规风险的容忍度更低,对银行战略价值定位的前瞻性要求更高,对投入产出效率的能力要求更强,对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普惠金融的期盼更多。中国银行业在经历了改制上市后“黄金十年期”的快速发展期后,各项经营指标排列全球银行业的领先地位,但同样遇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亟需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因此,深入研究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环境变化,探寻发展规律,增强行业洞见,对推动中国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这种环境中,中国的金融业要怎么走?姜建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金融业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中国金融业以往的发展成就,在于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发展的宗旨和方向。金融发展不能忘本,这个本就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金融经营就不会稳健发展。脱离实体产业进行盲目创新和自我循环,金融不可能行稳致远。当前金融业态、市场体系、金融工具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变化,货币传导的途径随之产生变化,市场资金短缺不完全是总量原因也是结构扭曲造成。要通过政策规范、监管约束、市场引导,使货币投放能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滴灌”,同时防止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的重新抬头。纠正部分金融企业脱实向虚,背离服务实体经济职能,背离金融本质创新的倾向。要努力提升金融业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尤其是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更要下功夫。”

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

“金融改革永远在路上。通过改革创新,改变直接间接融资比例,逐步扭转以银行为主导的资源配置结构。改变杠杆率递增、资金边际效益递减状况。推进金融要素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推进包容性金融,通过政府、财政和金融资源的紧密结合,制定扶持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的有效制度,提高金融薄弱环节的资金可及性,走出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重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银行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走出一条资产与资本相平衡、质量与效益相兼顾、成本与效率相统筹的发展道路。加快数字化金融转型,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的解构与整合,构建专业化、网络化的金融场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普惠金融发展。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支持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

抓好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

“中国国有银行40年的改革历史中,近一半的时间在与不良资产作斗争,教训极为深刻、刻骨铭心。要清醒认识金融业的脆弱性,只有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保证了金融稳定,才能推进经济繁荣。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远超全球银行同业。我们走的是一条没有前行者可仿效的探索之路,未来所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多、风险之多一点也不亚于改革开放的前40年。与庞大规模体量如影相伴的是巨大的风险管控和资本补充压力。迈入新时代后,要把握新趋势,完善现代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方法与工具,及时识别和化解各种风险,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系统性风险;要深化金融改革,提升资金配置效率,逐步改变高杠杆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改变重视信贷增量、忽视存量管理的资金管理方式,实现中国金融高质量的转型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