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老師在課堂講的題會做了,但自已去做條件變化的題時就找不到思路,應該怎麼辦?

顛覆數學


老師一講題就會,一不講題稍變通一下題的條件,就找不到思路,這是中等生常見的學習問題,我管這種現象叫思維定勢。這種現象往往是把數學學習搞的非常機械,平時沒有養成數學思維模式,自然也就不願意動腦筋,花時間去拓展思考和解題。

在這裡韓老師可以教給你一個技巧,我管這種技巧叫數字解題的模塊化訓練,模塊可以簡單理解為每一個已知條件皆可以看做是一個模塊,利用公式來完成模塊計算或推導的過程。下面我給你兩張圖片你看看:

你仔細看兩張圖片,是否理解了模塊的意思?平時你之所以在老師講過的題條件一變通之後,你就沒有了解題思路,恰是因為你不重視已知模塊的構建,更沒有把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邏輯關係搞清楚,自然就無法建立模塊關聯程序。這樣一來,你就不能縱觀全局,只能大腦裡下意識去想老師給你講過的那道題思路。

每一道題都有其解題思路,而思路恰是找到已知模塊和求解模塊的過程。老師們在課堂上常說解題步驟其實就是建立模塊和模塊計算和推導過程。如果你對我推薦給你的方法感興趣,你可以嘗試著找幾道簡單的題,先練練基本模塊思維,而後再逐步練稍有難度的題。當你熟練掌握模塊的思維和方法後,你會發現思路就完全打開了。


韓國成老師


課堂上知識點聽得懂題亦會做,說明你完全具備學習的基本能力。但聰明的你還要慢慢把‘’能學‘’變成‘’會學‘’,把‘’死學‘’變成“活學”。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讓自己可以輕鬆地獨立解決問題!


聽課的重點是聽你不懂不會的地方,所以要養成預習的好習慣!聽課要學會聽老師怎麼樣審題、怎麼樣選擇相應規律方法。所以解決一個具體的題目不是目的,關鍵是找到處理哪種類型題目用哪種相應的方法!找到了方法才會能舉一反三。

上課所有的操作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的,所以你覺得聽、做都順利,而課下是自己獨立處理問題所以難度較大,這很正常,也是每一個人學習必經的過程,要有信心。要慢慢學會從獨立審題到原理選擇,到解決題目,到反思總結一系列方法。

漸漸地你會發現離開了教師的提示獨立處理題目亦不過如此!


一沙一世界52136658


你講的課堂上學會了,只是記住,這就是我一再反對小學數學記口訣的原因。我做數學不分題型,不套模板,只從定理,條件和結論入手。

高中數學多為三分法(自己定義的),即腦子轉三下。

1、概念、定義和定理要清晰。

由已知條件判定,本題適用定理2~3個。這一步要確認並寫在草紙上。

2、尋找滿足定理的缺少條件。

由結果反推,假設。

3、檢查已知條件,把未應用條件和假設組成定理,和結論橋接。

對於空間幾何,都說難點在輔助線,我發現,很多孩子題上原圖勾抹很亂,作草圖又不認真,比例嚴重失調,導致無法加輔線與正確推理。建議自己平時練習依條件畫草圖。

定理及推論掌握不牢,這和加減乘除一樣要熟稔於心。

草演不整,必須克服,70%的人做不出題是因草紙上過程竄行、倒序、混雜而出錯或迷失了方向。

三視圖空間想象力不夠。做幾種立體模型,讓孩子看一看,產生具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