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在课堂讲的题会做了,但自已去做条件变化的题时就找不到思路,应该怎么办?

颠覆数学


老师一讲题就会,一不讲题稍变通一下题的条件,就找不到思路,这是中等生常见的学习问题,我管这种现象叫思维定势。这种现象往往是把数学学习搞的非常机械,平时没有养成数学思维模式,自然也就不愿意动脑筋,花时间去拓展思考和解题。

在这里韩老师可以教给你一个技巧,我管这种技巧叫数字解题的模块化训练,模块可以简单理解为每一个已知条件皆可以看做是一个模块,利用公式来完成模块计算或推导的过程。下面我给你两张图片你看看:

你仔细看两张图片,是否理解了模块的意思?平时你之所以在老师讲过的题条件一变通之后,你就没有了解题思路,恰是因为你不重视已知模块的构建,更没有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自然就无法建立模块关联程序。这样一来,你就不能纵观全局,只能大脑里下意识去想老师给你讲过的那道题思路。

每一道题都有其解题思路,而思路恰是找到已知模块和求解模块的过程。老师们在课堂上常说解题步骤其实就是建立模块和模块计算和推导过程。如果你对我推荐给你的方法感兴趣,你可以尝试着找几道简单的题,先练练基本模块思维,而后再逐步练稍有难度的题。当你熟练掌握模块的思维和方法后,你会发现思路就完全打开了。


韩国成老师


课堂上知识点听得懂题亦会做,说明你完全具备学习的基本能力。但聪明的你还要慢慢把‘’能学‘’变成‘’会学‘’,把‘’死学‘’变成“活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让自己可以轻松地独立解决问题!


听课的重点是听你不懂不会的地方,所以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听课要学会听老师怎么样审题、怎么样选择相应规律方法。所以解决一个具体的题目不是目的,关键是找到处理哪种类型题目用哪种相应的方法!找到了方法才会能举一反三。

上课所有的操作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所以你觉得听、做都顺利,而课下是自己独立处理问题所以难度较大,这很正常,也是每一个人学习必经的过程,要有信心。要慢慢学会从独立审题到原理选择,到解决题目,到反思总结一系列方法。

渐渐地你会发现离开了教师的提示独立处理题目亦不过如此!


一沙一世界52136658


你讲的课堂上学会了,只是记住,这就是我一再反对小学数学记口诀的原因。我做数学不分题型,不套模板,只从定理,条件和结论入手。

高中数学多为三分法(自己定义的),即脑子转三下。

1、概念、定义和定理要清晰。

由已知条件判定,本题适用定理2~3个。这一步要确认并写在草纸上。

2、寻找满足定理的缺少条件。

由结果反推,假设。

3、检查已知条件,把未应用条件和假设组成定理,和结论桥接。

对于空间几何,都说难点在辅助线,我发现,很多孩子题上原图勾抹很乱,作草图又不认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无法加辅线与正确推理。建议自己平时练习依条件画草图。

定理及推论掌握不牢,这和加减乘除一样要熟稔于心。

草演不整,必须克服,70%的人做不出题是因草纸上过程窜行、倒序、混杂而出错或迷失了方向。

三视图空间想象力不够。做几种立体模型,让孩子看一看,产生具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