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各式意象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藍色字”,關注我們!

太極拳的拳式動作名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可以加深對太極拳的認識與理解,更加有利於太極拳的傳播與發展。 太極拳的拳式動作名稱亦稱招數名稱,文化內涵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傳承自其它門派的拳術。因為太極拳是在集其它門派武術大成的基礎上創立的,所以有些招數名稱就直接套用過來了。當然在歷史流傳中可能有微小變化。第二方面是以身邊的事物、動物命名,以增強生動形象性,便於加強記憶,也便於理解招式中所含有的技擊意義。太極拳命名者將太極拳與日常生活常見物品聯繫起來,使習練太極拳者易於掌握拳架或套路動作之型,更易理解太極拳的技法。

楊氏太極各式意象

1、關於“攬雀尾”拳式的名稱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楊露禪先師軼事》的文章中有一段精彩描寫:“有飛燕入簾,低繞近身,即起手速抄之,顧謂僧日,此鳥馴就人,聊與為戲何如,輒承以右掌而左手撫之,旋縱使去,燕振翼擬起,師微將掌忽隱忽現,燕不能飛去”。雀形鳥類如:麻雀、燕子多活動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性極活潑,膽大易近人,又非常聰明機警。太極拳家將包含著掤、捋、擠、按、踩、捌、肘、靠八種手法的太極拳“核心”動作與鳥雀聯繫起來,並命名為攬雀尾。太極宗師楊澄甫先生說:“攬雀尾為太極拳體用兼全之總手。即推手所謂黏連粘隨。往復不離不斷。逐以雀尾比喻手臂。故總名之日。攬雀尾。其法有四日。掤捋擠按。”

2、“單鞭”拳式,該式仿形駕馭馬車的車伕,雙手握持長柄的大馬鞭,掄圓了鞭子抽擊出去,雙臂用力向前一掙向後一帶,鞭稍與鞭杆幾乎成一直線,這一剎那間的形態就是太極拳的單鞭勢。前臂像掄圓了抽擊出去的鞭稍,後臂像掠帶的鞭杆,勾手包含了叼鉤、鎖拿和腕打,雙臂必須同時運做同時到位,成一個整體勁,恰似一條大鞭子,故此得名單鞭。

3.“白鶴亮翅”拳式,是人與白鶴之間的意象化。太極拳習練者用雙臂左右格擋來擊敵人的雙手,則敵方的力即被分散而不整,隨之習練者右手隨沉隨起,提護至右頭角上展開,同時左手從左側下展開至左胯旁,猶如白鶴展翅,讓人賞心悅目。太極拳命名者為此動作命名沒有用“展”字而用“亮”字,因為展示太極拳複雜、精細的動作,“亮”字能更傳神地表達出動作的舒展,更能體現出習練者的展現自我、欣賞自我、悠然自得的君子風範。

4.“提手上勢”拳式,所謂的“提手”是一種著法,“手”即法之義。提手即為提法,是太極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抹勾拂撥、開合提擔等九十六法中的重要著法之一。其用法猶如兩手合抱地向上提起,狀如提物,故名。如是漫不經心的看上去,“提手上勢”與“手揮琵琶勢”似乎定勢相同,左右方向相反而已;但就技擊勁道的實質內容而言,則差異甚大。

5.“手揮琵琶勢” 拳式,仿形如左手懷抱琵琶、右手彈奏琵琶的姿勢動作,這個拳式隱藏有另一個含義,“琵琶”乃指人身之琵琶骨,就是鎖骨。這招的最後打擊對方的要害部位是對方的鎖骨。

6.“搬攔捶”拳式,搬、攔、捶是三個連續的動作。就是搬轉,攔截,捶擊。設想對方右手握住我的右腕,我右手劃一小圓將其翻轉,我的右腕粘住敵之右腕,左手撫其右肘,此為搬。敵方必定鬆開握腕的手,我用左手攔截敵方右臂,此為攔,上左步用右拳直擊(捶)之,此為捶。

7.“如封似閉”、“十字手”,這兩個拳式中均有雙手搭成“十”字的動作,蘊含著“當敵人來擊時,習練者雙手即斜交成十字封條形使敵手不得進,就像盜來即閉門”的意味。兩手呈斜十字交叉,如貼封條狀,稱為“如封”,屬防守法;繼而沉肩垂肘,兩掌微收向裡引進,以化解敵力,分後即合,以閉勁向前按出,似關閉門戶,稱為“似閉",屬進攻法。

楊氏太極各式意象

8.“抱虎歸山”拳式,有一種說法是:據說老虎的警覺性很高,當它攜幼虎迴歸山裡時怕被跟蹤會本能的回頭察看,虎尾隨之掃動稱之為虎剪,虎有一吼、二撲、三剪之能,右臂後撤抽打效仿虎剪,該勢包括捋,擠,按。設想對方從右後攻擊時,我轉腰回身右臂肩、肘、腕、手依次展開猶如虎剪抽擊之。“抱虎歸山"的“摟”要寓回抱之意。

9.“倒攆猴”拳式,顧名思義,猶如人猴相搏,習練者假想面對狡猾善變的敵人,向後退步誘其深入,然後乘勢襲擊其頭面胸肋,將其攆走。敵人若連續猛攻,習練者卻戰卻退,以避其鋒,但守中有攻,退中有進,走中有黏,化中有發,左右連環探撲按擊,以抑挫其攻勢,敏捷如猴。

10.“斜飛勢”拳式,仿形燕子斜飛之勢的動作。燕子在天空中翱翔,展開羽翅向斜上方鑽去,大有擊穿長空之勢,屬挒勁,該式取此形此意。設想與人相交我已然把人掀動借勢長腰加大攻勢。

11.“海底針”拳式,該式中“海底”是武術的專有名稱。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的《人身纏絲正、背面圖》中說: “氣海之底為會陰,即任脈起處。"又說:“督脈通前蛋弦為海底。"由此說明,可知“海底"即中醫針灸經絡學說的會陰穴。 “海底”即“氣海之底”的意思,中醫氣功學說認為此處是任脈的起點,又是督脈的終點,系任督二脈交會的總樞。二者及諸陰皆交會於此,又位處下部,上為陽,下為陰,故稱“會陰”。所以“海底”和“會陰”是同一穴位,只不過是不同學說、不同的命名而已。武術的“海底"借指相當於這一穴位高度的襠部,因技擊時實際攻擊的要害部位乃是男子的腎囊,即睪丸。“海底針”的“針”指的是指法,以針喻指,四駢指像鋼針似的插點敵方的襠部要穴。故此勢名“海底針”。

12.“扇通臂”這一拳式就是將人的身體運動與打開扇子的動作聯繫起來而命名。這一式就如同打開扇子一樣,要以腰為軸,勁從背發,右手從前向上提起至右額角旁,手心隨向外翻來托住敵手的攻擊,左手同時提至胸前,用手掌直接向敵人肋部衝去,兩臂展開,形成一個扇面。

13.從“高探馬”、“野馬分鬃”兩個拳式來看:“探馬”是古代軍事作戰走在最前面為整個軍隊獲取敵軍情報信息的人,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還要具備崇高的道德素質和高度的責任感,在行動上靈敏迅速。再一“高”字,更顯習練者高瞻遠矚,敵情盡收眼底;“野馬分鬃”,具有野性不被馴服的馬,自由的奔跑在遼闊的大草原上,頸上的鬢毛自然的飄動左右分開。太極拳練習者可以聯想此美景,以腰為軸,上步進身,左右前後分開雙手,盡顯沉著自然和舒展瀟灑的動作形象。

楊氏太極各式意象

14.“雲手”是古代戲劇表演中的一種程序動作。通過雙手、兩臂的協調動作,構成舞蹈化的姿態,用以表現人物的精神氣度。太極拳命名者可能借鑑了戲劇中的“雲手”來為在太極拳中用於左右攻防手法命名。太極拳習練者,在練習時,兩手兩臂虛實變化交互旋轉,協調一致,行如空中雲朵綿綿不絕。雲手是太極拳套路中一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體現了楊氏太極拳舒展大方、中正圓滿、動作和順、輕靈沉穩、由松入柔、剛柔相濟的風格特點。

15.“高探馬”拳式,仿形左手捧著馬的下頜往懷裡帶,右手掌探撫馬的眉眼處,由下而上圓轉探出故稱作高探馬。設想我左手被敵左手抓握,我順勢翻轉左手腕並壓住敵手,右掌沿敵手臂上行扳扭其肘繼而擊其面。

16.“栽捶”拳式亦稱“摟膝栽捶”,右拳向前下方擊打意如插秧栽稻,取其深沉之意故名載捶。設想對方用右腳踢我,我用左摟膝動作摟開,右拳擊其右腳背或小腹。這個拳勢要點是眼視前下方頭頂向上領勁不可前傾。

17.“雙風貫耳”拳式中的“風”字代表著威武與力量。風是最溫柔又是最強大的東西,太極拳習練者假想敵手向自己進犯,首先用雙手將敵手引進向左右分開,化弱敵之進犯之力,再若風般由遠及近、由弱變強,起行輕柔緩慢,終如風穿峰隙無物可擋,使敵耳鳴、頭暈、目眩不能自控。

18.“抱虎歸山”、“打虎勢”、“退步跨虎”、“彎弓射虎”,這些拳式無不隱含著古代英雄壯士不為虎兇虎威,以英勇無畏之氣魄去“打虎”、“鬥虎”、“滅虎”。如退步跨虎中“跨虎”典故:“順陽南鄉楊豐,與息名香于田獲粟,因為虎所噬。香年十四,手無寸刃,直扼虎頸。豐遂得免。”抱虎歸山,一手攬虎頸,一手壓虎頭,作攬回至虎於死地之勢。無論是抱虎、跨虎、射虎還是打虎這些含有威猛勇武含義的制虎動作名稱,均體現出動作排山倒海的氣勢和堅韌不拔的氣概。

19.“野馬分鬃”拳勢,有歌日:“野馬分鬃奔向前,連環套跌夾叉飛。”其一,說明此勢兩手的一採一挒,猶如野馬奔騰中迎風分鬃,左右披瀉分挒,發力在腰,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腰力運用得當,才能使發出的勁均衡完整,專注一方。其二,說明野馬分鬃所用的弓步是進身套步,即把我的前腳套在對方前腳的外側(進步宜深),但雙方必須形成“順步”(即用我左腳套彼右腳,或以我右腳套彼左腳),才能合勢。弓腿進身必須在採挒手與弓出腿之間形成夾叉之勢。

20.“玉女穿梭”這一拳式是極具女性柔美、小巧、玲瓏等特徵的動作。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中的玉女穿梭共有四個,分別穿打四個隅角,每個穿梭,兩手都有一次呈十字交叉的“封”的過程,防護側面攻擊,變被動為主動。太極拳愛好者習練玉女穿梭,在每個轉身或上步時要保持身體正直、重心平穩,變換輕盈靈活、飄忽連貫、虛實有致、防中欲攻、攻中有防、剛柔相濟,猶如一位美麗瀟灑的俠女在群敵中輕靈連綿地左右穿梭。

21.“下勢”拳式,這是楊氏太極拳唯一的僕步架勢動作。意如湧動的大海波濤,從波峰整體下沉,內中積蓄能量,及至波谷能量已蓄飽滿,繼而整體湧起,力整意長,演示了陰陽消長轉換的規律。該式氣勢磅礴,集中表現出了太極拳獨有的氣勢和的勁力。設想我向下采對方,敵若掙抗我順勢掤起將人摔出。

22.“金雞獨立”拳式原指雞單腳站立的一種習慣性姿勢,後來人們將人類模仿雞或其它的禽類單腳站立的姿勢也稱為“金雞獨立”。雞的這種獨立現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可以見到,它們神經靈敏、平衡協調能力強,單腳站立時穩如泰山。太極拳習練者在練習“金雞獨立”這一式時,假設敵人用手來攻擊,習練單側手、腿同時提起,手可以隨意牽制敵人的左右手,與此同時,在敵人無暇顧及之時用腳尖向敵人腹部踢去,擊倒敵人;若敵人復來,習練者就順勢下沉,沉穩靈活地變換到另一側“金雞獨立”,與另側用法相同。

23.“白蛇吐信”拳式,是模仿蛇吐芯的習慣活動命名的。太極拳習練者想象以自己的手背為蛇身,手掌為蛇頭蛇芯,進擊敵人之胸部、面部,動作之靈敏迅速,猶如白蛇吐芯。習練者要學會纏繞,學會鑽,學會末梢勁。習練者鑽進時,只要敵方阻攔一節,就要像蛇一樣機敏地用其它節纏住敵方,用“蛇芯”襲擊敵方。

24.“上步七星捶”拳式,上步七星勢,上步後兩拳交錯,下肢成右虛步,從側面看,其頭、肩、肘、手、胯、膝、腳七個出擊點的位置,其形勢布排恰似北斗七星,故名。上步七星的主要作用和十字手類同,都是以封掤防禦為主、攻防結合的式子。所有手法都由十字手衍變而來。“七星”除了頭不可亂動亂用外,肩可以靠,肘可以頂,手可以擊,胯可以靠,膝可以撞,腳可以踢。所以凡交手,必須眼顧“七星",對敵之“七星”嚴加防範,以免為敵所乘。不僅在運動終點形如“七”字,而且動作本身所具有的含義也與北斗七星的象徵意義相同。

25.“指襠捶”拳式亦稱“摟膝指襠捶”,

右拳直擊對方襠部,故名指襠捶。設想對方用右腳踢我,我用左手摟開,右拳趁勢直擊其襠。

楊氏太極各式意象

26.“轉身擺蓮腳”拳式,360度大轉身後,以腳背緣擺踢敵人,柔腰百折若無骨,撒去滿身都是手,腳過似疾風擺盪蓮葉,故名“轉身擺蓮”。又名“擺蓮腳或“擺蓮腿”,簡稱“擺蓮”。

27.“彎弓射虎”拳式,

其勢兩臂圓撐,兩手握拳,左手握正拳,右手握反拳,呈反手開弓狀,酷似獵手彎弓射虎,故名。《全體大用訣》說的“彎弓射虎挑打胸”,說明了該勢的用法,如敵以右手攻擊,我用左臂將其挑起,同時進步以右拳直擊之。

往期回顧

武式太極拳

鍾振山,武式太極拳第五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傳承人,武術八段,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式太極拳傳承人

楊氏太極各式意象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與文字來源於山西太楊氏太極拳協會供稿,旨在宣傳推廣太極拳,著作權屬於原作者。如原作者有異議,煩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聯繫郵箱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