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宁夏—苍茫寂静的古战场

银川西北方的黄河东岸不远处的有一闻名于世的景点:水洞沟。水洞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大自然造就了雅丹地貌;这里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被称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这里又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碰撞的古战场,汇集了: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地道等军事防御设施。 水洞沟--“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通过对遗址德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2007年对遗址的再次发掘中,又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品、动物碎骨,并发现了古人类用火的遗迹;更为重要的是还出土了近百枚精美的以鸵鸟蛋屁和骨片为原料的环状装饰品,这些装饰品小巧、规范,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同类遗物中制作最为精美的。为研究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行为模式和审美能力提供了重要信息。

水洞沟“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神奇宁夏—苍茫寂静的古战场

1923年法国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发掘遗址时居住的“张家小店”

神奇宁夏—苍茫寂静的古战场

水洞沟--建于明代的完备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水洞沟不仅是“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更是一个集: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地道于一体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由于常年干旱少雨,这里的长城为黄土夯筑而成。这段长城修建于明代,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明代古长城

神奇宁夏—苍茫寂静的古战场

长城脚下驼铃声声

神奇宁夏—苍茫寂静的古战场

白云的阴影罩在古长城和干涸的清水河河床之上,尽现古战场的肃杀。

神奇宁夏—苍茫寂静的古战场

红山堡因位于红山地区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古时在夕阳的照射下,这里的山峦一片鲜红,因而命名为“红山”。红山堡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16年(公元1503年)。最初设置红山堡主要有2个目的:一是加强长城线上的防守;二是“秋防”,即在秋收季节防止西北的游牧民族南侵,保护秋收。

从水洞沟至红山堡间有一条长约4公里的峡谷,峡谷是由河水和雨水长期共同冲刷作用的产物,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这条峡谷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到了明代,这里又变成为“深沟高垒”立体军事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雅丹地貌的黄土峡谷

神奇宁夏—苍茫寂静的古战场

斧劈般直立的峡壁

神奇宁夏—苍茫寂静的古战场

就在这斧劈般直立的峡壁里面暗藏着一条蜿蜒曲折的藏兵洞,藏兵洞总长约3公里,目前,仅保护性清理疏通约三分之一。洞内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分叉颇多、左盘右旋,有如迷宫一般,敌人即时攻入洞内也很难生还。从目前已清理疏通的部分看,藏兵洞的结构可分为10部分:

坑道:藏兵洞的主体,战时用于军队调运、通行、出击,平时可作为兵士休息住所。 会议大厅:用于开会商议军机,研究布署军事行动。 观察口:既可作为守望口,用以观察洞外的情况;又可向洞内通风透光;同时,在必要时作为军队的出击口。观察口有兵士守卫。 居室:坑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建有一狭小居室,供指挥官员居住,居室内还建有供官员危险情况下逃生的暗道。 储藏室:用于储藏粮食,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军队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于洞内坚守。 伙房:可以烧火做饭,伙房对外设有烟道,可将烧火时产生的烟气排向洞外。 兵器库:存放各类武器,以备战时之用。 炮台:明代时已不是单纯的冷兵器时代,火药已被用于战事。洞内设有炮台,冷热兵器配合使用,使军队战斗力大增。 水井:为洞内守军提供安全的饮水。 陷阱:洞内遍布机关陷阱,陷阱内多设竹签鹿角。因洞内只能容单人通行,一旦有敌进洞,也只能单线前进,再加上对洞内地形不熟,很容易落入陷阱,一旦落入陷阱非死即伤。 因藏兵洞修建时高出谷底10多米,即使遇夏季洪水爆发,也可以保证藏兵洞不被水淹,由此,可见500多年前人们对地道战的研究已经颇深。由于洞内不让拍摄,只能以文字展示。

芦花谷,3公里长的谷内芦苇丛生,谷底小道在芦苇丛中蜿蜒穿过,行走其间心境获得一份宁静。

沟内的碧波荡漾的红山湖。

神奇宁夏—苍茫寂静的古战场

蓝天、白云、长城、小桥倒映在静静的湖面,战火纷飞的古战场,如今以其宁静的美丽示人。

神奇宁夏—苍茫寂静的古战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