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孩子的坏习惯?

孩在闹我在笑


孩子咋成长的过程中会养成各种各样的习惯,而自然的,这些习惯也不全都是好习惯。

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饭,有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有的孩子做事情很难坚持下去......这些不好的习惯常常让家长感到头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那究竟要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改变孩子的坏习惯呢?

1、及时纠正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有两个,一个是10年前,另一个就是现在”

孩子的坏习惯绝非一日养成,如果家长能在孩子的不良行为刚刚出现时就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甚至有可能就不会养成。

而对孩子坏习惯的纵容,也是孩子坏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不能在坏习惯一开始时就及时纠正,之后再要改,一定会花费更大的精力。

2、树立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其实就是在说榜样的力量,很多父母对待孩子都称得上“虎爸虎妈”,然而却常常是“宽于待己,严以待孩”,在对孩子要求严格的同时对自己却是异常宽松。

常常有父母抱怨自己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手机控”、“电视控”,但却总是忽略自己一回到家就手机不离身的现状,有孩子这样说到“你们回到家就抱着手机不知道陪我,觉得我烦了就把手机扔给我,最后却怪我离不开手机,这是我的错吗?”

家长如果想要让孩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最好先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样不好的习惯呢?

3、拒绝打骂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打骂显然是最不好的那一种。

不仅起不到正向的作用,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表面上因为父母的强权而屈服,实际上却并不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最后反而更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

在改变孩子的坏习惯时父母也需要认识到,习惯的养成既然是需要时间的,习惯的改变自然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要寄希望于短时间内就可以改变孩子的坏习惯,多些耐心,或许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最后,孩子的成长总会经历一些挫折跟困难,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它。

撰文/京华合木中国幼教行业综合服务专家。

京华合木教育


孩子的坏习惯都是父母宠出来的。比如不好好吃饭,注意力不集中,东西玩具乱放,动不动就哭等等,这算不算坏习惯?

想改掉这些坏习惯,就得在开始时果断的拒绝。

1、不好好吃饭

宝贝刚开始学吃饭时,就要告诉她上桌吃饭,吃饭必须要在饭桌上吃,做好板凳,拿好碗筷。如果你开始就学喂她,她就会变懒了,就习惯你喂她了。和她一起吃饭,但不要喂她。

2、玩具乱放

自己的宝贝喜欢玩玩具,当她不玩了的时候就要对他说:“宝宝,玩具还在地上呢,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收拾好,不然下次玩具就不和你玩了。”这样她就会把玩具放好,放在固定的位置,她自己也能自己拿到。

3、注意了不集中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要打断他,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要递水,不要递吃的。

完成作业之后,才可以做别的。吃的喝的不差那一会。这样他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样注意力就集中了。

4、动不动就哭

孩子再选择玩具时,得让他做选择,你一个肯定不给买,她的小情绪就爆发了,肯定就会哭的。先讲好再来选择买还是不买。

学会听倾听孩子的声音,这样他就不会哭了。哭是在表达她的情绪,了解他到底为什么哭就好解决了。




毛老师的育儿宝典


  1. 孩子太调皮可以给孩子报一个兴趣班,让孩子把贪玩的劲放在这些兴趣上,这样既能免去家长的烦恼,还能让孩子多学点东西。

  2. 针对性地购买一些书籍。如果孩子的坏习惯经过劝说还不能改成,可以考虑买些针对性地书籍,让孩子自己去了解,有时孩子比较叛逆,父母的话根本听不进去,而他自己发现的却比较容易受到肯定,所以,父母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他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益智类的玩具和游戏,像模仿和拼图等,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大脑,还能免去孩子调皮带给家长的烦恼。

  3. 孩子调皮最让家长担心的就是孩子去玩一些危险的东西,比如用电设备等,可以告诉孩子这些危险的后果,让孩子知道害怕他们就会远离这些东西了。

  4. 不少孩子调皮贪玩是因为家长没时间陪他们,所以作为家长也应该反思,多抽空陪孩子出去玩玩。

  5. 孩子调皮有时候还是很危险的,所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惩罚还是有必要的,家长不能太过宠溺孩子,否则迟早会酿成后果。面对孩子哭闹态度要坚定,许多家长看见孩子一哭就不忍心继续管教孩子了,这一点在孩子的爷爷奶奶那尤其明显,其实每个家长都心疼孩子,但是他一哭就放弃管教,这其实是害了孩子,因为孩子会因此抓住家长的弱点,以后再想管就难了。

  6. 发挥榜样作用,孩子都喜欢模仿,其实孩子的很多习惯,不管好的、坏的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所以要想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不能仅限于学校,家长平时在家里也要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自然就会减少孩子贪玩的性格了。

    7.不能随意许诺孩子,见过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说你怎么怎么样就给你买什么什么,或者答应孩子某些要求,然而事后并不履行对孩子的承诺,家长这样做可能在短期对管教孩子或许会有帮助,但长此以往,家长的形象会在孩子心中大打折扣,家长的话也不再有分量。

余水110


我想你说的坏习惯应该是孩子有某些的不良生活习惯吧!比如说不爱吃早饭、不洗脸、做事不认真等等。其实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不难,难的是家长没有恒心,没有“狠心”。

首先,改变孩子要有“狠心”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父母长辈惯出来的。比如说孩子不愿意吃饭,家长就想办法哄着喂,甚至撵着孩子一口一口的喂,一顿饭有时要吃一个小时,时间长了,孩子就知道用不吃饭来威胁你,怎么办?下狠心,不吃就饿着,有几回就能让孩子转变过来,其他的事父母也这么做,渐渐的就好了。


第二,父母要言传身教。孩子的模仿力很强,很多不良习惯都是从父母那学的,比如父母说话好骂人,孩子说话也会这样,父母不讲究卫生,孩子也会变得很邋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吃东西,父母喜欢吃的东西孩子一定喜欢,就像东北人喜欢东北菜一样,大人小孩都喜欢,如果把东北的孩子从小就放在四川,让他在四川长大成人,那他一定喜欢川菜。所以要想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

第三,改变孩子要有恒心、耐心。孩子的不良习惯一旦形成,想改就得需要很长的时间,有句话叫做时间会改变一切。



第四,改变环境。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不适合孩子成长的场所不去,能自己教育孩子的千万不要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做,因为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


烛之光jy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我认为习惯的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和小学。习惯培养的关键人是父母,养成关键始于家庭。如果孩子一旦养成坏习惯,我们做家人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审视自己的问题,因为培养孩子我们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要想改变复印件,必须先改变原件,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所以,先看看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先改变自己,做好自己,我们想改变别人是不可能的,只有影响,我们变化了,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比如:我自己就是一个很随意的人,经常出门忘带钥匙等,给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后来我发现我家姑娘尽管学习很优秀,但是身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丢三落四,因为这个毛病我没少跟她闹,后来我发现自己比姑娘更过分,于是反思自己的行为,我觉得这就是我自身的问题给孩子带了的不好的影响,我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每次出门,我都精心准备,不拉掉任何一样东西,慢慢地,姑娘也变了,也变得细心了,变得周到了,所以我们改变更重要。

同时抓住孩子自身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体验“好习惯让自己尝到甜头,坏习惯使自己吃到苦头”;比如:我家孩子以前很自私,心中从无他人,我一再说教,他就是不听,一次我给他做了一份自己最喜欢的酸辣粉,路上碰到了一朋友,我们停下来说话,孩子主动上去问阿姨:“阿姨,你吃吧?”我顿时觉得机会来了,我对孩子大肆表扬,回到家又一次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就变得很大方,不再像以前那样吝啬了。

总之,想改变孩子的习惯,首先改变自己的习惯,用自己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同时强化孩子的好习惯,好习惯多了,坏习惯就会消失,相信“开满鲜花的花园是没有杂草的。”





了然教育


很多人应该都听到过二十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说法,孩子一般意志力薄弱,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长耐心帮忙,说说我家的情况

女宝,三岁半

1.每天睡前看绘本讲故事,不限时间,一般是四五本,一本一个故事那种,故事讲完会有个简单的小游戏,整体下来花大概一个小时,这就需要我们提前上床准备,时间一长养成了早上床的习惯,孩子自己都会提前准备绘本

2.益智游戏,我们主要是拼图,饭后或者周末我会跟女儿在客厅玩拼图,每次告诉她一个拼图的小窍门,从简单的九块拼图开始,慢慢增加难度,坚持一段时间她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三十块拼图

3.吃饭,我们采取鼓励方式,比赛方式,生病喝药也是一样,不强制,但是会跟她说好利弊,如果不吃就饿着,饿了也必须到点吃

4.早起,从出生起早睡早起,早上天亮她就睁开眼了,一定在她睡醒时候就给她穿戴好,如果继续躺着会让孩子有惰性,所以父母坚持早起,宝宝也就不会赖床


麦小兜讲故事


孩子磨蹭的坏习惯真是让人头痛不已,打不行,骂没用,甚至越骂越慢,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是真磨蹭吗?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慢”并不是磨蹭,而是我们大人忘记了他们只是孩子,对他们来说很多事情都是有技术难度的。所以在要求孩子快之前,家长也应该反思一下,这件事情你是否已经很耐心地教过他了,他是否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来快速完成。


改变孩子磨蹭的习惯,方法很简单:赞赏、耐心惩罚。

赞赏孩子每一点进步。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方面都是慢的,用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当他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时,及时表扬:你比昨天更快了,继续加油!比如有人做作业、吃饭都很磨蹭,但是跑步很快,就可以抓住这一点的快好好表扬。表扬完了再补上一句,如果你吃饭也这样那就更好了。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他吃饭速度慢慢变快了。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时时刻刻都来,不然说多了就不值钱了,孩子也烦了所以对于同一件事情不要经常用。

耐心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孩子很多的不良的学习习惯都是从生活习惯中带来的,要想改掉磨蹭的坏习惯,父母要好好把控好其他习惯。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做事要有规矩,做示范,讲效率,家长做事要起表率作用,要有耐心,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切不可求全责备。

惩罚但不谩骂.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孩子做事磨蹭,千万别总是骂他,骂多了,习惯了,他就会把磨蹭当作他生活的一种状态。不骂他慢,不代表放任他慢,要从行动上来惩罚他,用行动来干预他的“磨蹭”生活。比如让他走过来,他磨磨蹭蹭半天时,就直接过去,一把拽过来,把他从“慢”中拉出来,让他明白他之前的行为是不对的。比如时间到了就让他上床睡觉,让他为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担忧。

不管孩子有什么坏习惯,耐心纠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相信自己的孩子,都会改掉的。


用笔学珠算


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尊重

现如今不比从前,如果你还抱有我是老子你就得听我的,这种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们有他们人格和尊严,受国际、国家以及各个地方的法律法规所保护。父母更应该尊重孩子。只有被父母尊重,孩子才能获得自尊,并且学会尊重他人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

第二, 引导

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爱玩,但如果孩子玩的过分、完的沉迷,这就有害而无益了。好家长都要会善于引导孩子,把学习、观察、记忆当做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来做,在玩中学,使学习变的快乐。而不是一味的喋喋不休埋怨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第三, 肯定

教育孩往往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中。

因此,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第一点细微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及时给于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断进步。

第四, 杜绝打骂

朋友a家孩子上初中,总是因为写不完作业而叫家长,每见一次老师,回家他总是挨他爸的一顿凑,有一次中午挨留,老师要求家长送饭,他爸问他问什么不写作业,他告诉他爸,反正也是挨揍,比起写作业还是挨揍简单,看到了吧打孩子是最不值得推荐的做法。作为家长我们总是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对待孩子就像上级对待下级,处理问题永远都是从自己角度出发,其实家长要多站到孩子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眼睛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天下没有那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但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棍棍威胁可能会起一时的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持久。


一汪清泉的守护


首先要明确一点,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但是如果是一些不良习惯,那就要尽量去改变。那如何做呢?

我说一说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首先需要调整心态,如果真的有不良习惯,那就要从内心想明白要好好去做去改变,从心开始。

然后需要知道对应的什么习惯怎么做才是好习惯,自己要清楚,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做没有清晰的方向,那就和无头苍蝇一样,那样会更乱。

知道了自己怎么做才是对的,那就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也可以先人监督自己,这样才能有所改变。

最后,想要改变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直坚持对的,才能改变自己不良习惯。

希望我说的对读者有点用。


建友老师


首先我认为我们要了解孩子们生长发育的规律。比如孩子在十个月的时候他们会把各种东西放到嘴里,家长就会认为这不卫生,但其实这个孩子正处在口手敏感期,他们最初是通过口来探索世界的,如果在这个阶段内我们不满足孩子们探索的要求,那么他们成长后就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满足当时的缺陷,就像我们常见的吸烟,大部分原因就是口手敏感期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再比如幼儿园小班中班的孩子,有时候家长问他们“你今天吃了什么了?”孩子们如果说的是和他吃的不相符的东西家长就会认为他们在说谎,会怀疑并否认,自己的孩子,但实际上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才初步的发展,他们会把自己想要得到的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把希望发生的事情说成已经发生的,那么我们就不能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原来是这样一个人,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所以我们要了解孩子们生长发育的规律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指导,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其次家长要讲究教育的策略。我们心理学中学到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这样说的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由于自发做出了某种反应而使行为得到强化从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根据这一观点斯金纳提出了强化与惩罚的理论。比如孩子在这一次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想让孩子继续保持就要强化这一行为,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令他愉快的刺激如去游乐场玩或者撤销一个厌恶的刺激如不用写作业了;但孩子出现了错误的行为我们就该惩罚,通过惩罚减少他们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可以为他们呈现一个厌恶的刺激如多写一个小时的题或者撤销一个愉快的刺激如今晚不许看电视,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错误并得到修正。我们明白这些策略并在教育中实施就会促进孩子的良好发展。

最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要多进行交流沟通,听听孩子们心中真正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小的时候和他们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就会省心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