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萬畢業生再創歷史新高 他們的期望薪資8431元……

近期,有研究院發佈了關於應屆生畢業期望薪資的一組數據,數顯顯示本屆畢業生期望薪資為8431元,而企業願意支付的實際薪資為7915元。從數據分析應屆生期望薪資與企業實際支付薪資差額僅有500多元,是畢業生對自己認識足夠深刻?還是企業更願意花錢?

首先,按照這組數據來看,大學生期望薪資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南京,平均期望薪資分別為12992元/月、12070元/月、9771元/月。企業支付薪資排名前三的城市為北京11463元/月、上海10689元/月、南京8743元/月。也就是說北京願意支付的薪資水平最高。

今年7月份的時候,一線城市租金上漲引發了一波逃離北上深的大討論。隨即中國薪酬網公佈了一份2018年畢業生薪酬榜單TOP200,這份榜單對國內一流的近百所大學做了一個調研,從榜單結果顯示,2017屆清華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酬最高為9065元,其次為北大為9042元。

843萬畢業生再創歷史新高 他們的期望薪資8431元……

顯然,這兩份榜單在數據上有一定的差異。究竟是這屆畢業生畢業環境更好了?還是企業更願意花錢了?其實都不是,現實是這屆畢業生可能面臨的就業環境更復雜。據教育部消息,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834萬人,再創新高。

近期,網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這屆年輕人真敢窮!人均負債已經超過了12萬!》其中有一組數顯顯示,2018年應屆生的平均薪資為5429元。而今年年初清華大學發佈《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在我國,29歲以下的年輕人正在成為中國信貸消費的主體,大數據表明其中大部分人月收入都低於5000元。11月商務部的統計數字也顯示,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當天全國網絡零售成交額突破3000億元,其中80後、90後年輕消費群體佔比超過70%,成為消費主力軍。

難怪有人調侃道,按照目前最新畢業生薪資計算,第一批95後剛走出校門就平攤上了10萬元的債務,而已經出校門好幾年的90後更慘,人均負債已經超過了12萬。

今年年初的時候,一波大白馬拉出了股市的希望,然而希望沒多久就換來了失望,最後失望變成了絕望。今年股市是一個單邊下行的年份,一波的下跌,有些大股東質押比例過高的企業、或者信託較多的企業今年是收到了絕對的暴擊,動輒5個一字跌停板伺候。有些股民還沒來得及反應,短短一個月內資產縮水的幅度就超過了50%。

843萬畢業生再創歷史新高 他們的期望薪資8431元……

年中的時候,一波上漲的涪陵榨菜和康師傅牛肉麵引發了人們對消費的大討論。從直觀印象中,正因為消費水平的降低才引發了榨菜和泡麵的漲價。但是從數據上這一概念很快被證偽了,這幾年人們已經很少從新聞上聽說中國人去海外不看價格的掃貨,也很難看哪位“煤老闆”動輒就是一棟樓的掃樓。從行為上,人們變得更加理性消費。從結果上來看,正因為人們的理性,消費正在進一步升級。

2018年這一年是比較艱難的。美股今年走出了歷史上最長的牛市,還沒在喜悅中走多遠,股市緊跟著就掉頭向下,不少分析師一面盯著納斯達克的K線,一邊喊著特朗普景氣終於終結了。於是特朗普一通火撒向了美聯儲,認為是美聯儲加息導致美股下行,可是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美股漲出來的風險。

其實讓特朗普更加憂心的並不是所謂的美股下行,而是一波接一波的裁員。11月底,通用汽車宣佈將在2019年關閉5家北美工廠,裁員15%北美全職員工,涉及人員超過1.5萬,緊跟著福特也宣佈了裁員計劃。就連國內一大代工基地富士康也宣佈裁員10%非技術工人,預計裁員人數達到3.4萬以上。

843萬畢業生再創歷史新高 他們的期望薪資8431元……

對於我們來說,其實也沒那麼樂觀。2018年是真的比較難過。券商在股市一輪又一輪的下行中,縮減了相應的崗位,久違的考勤計劃提上了日程。時不時就有研究員跑滴滴補貼家用、分析師跑去送外賣的消息傳出!

其實今天看到95後求職的要求之後,我還是有一點觸動的,在95後的就業觀裡,工作環境和薪資缺一不可,尤其是工作環境必須足夠拉風炫酷才能打動他們,看到平均期望8400元的工資和未來可能面臨的實際就業環境,我不知道多少人能夠拿到期望的這個薪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