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自貿區成功推廣到全國,意味著全面深改重點任務完成

12月11日,在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辦的“上海2018參事國是論壇”上,國務院參事、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自貿區試點推廣到全國時,中國就會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這也意味著“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的完成。

林毅夫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平均每年增長9.5%,從最貧窮的國家發展成如今的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這樣的增長速度在人類經濟史上不曾有過。

他還提到,過去這40年中,中國是唯一沒有出現金融、經濟危機的國家,而同樣推行改革開放的東歐國家,卻遭遇了經濟崩潰、停滯,並且危機不斷。

林毅夫認為,這主要得益於中國是按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方式,推行了漸進、雙軌的改革,即“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

例如,在開放上,對符合自身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政府積極招商引資,但對違反自身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則是限制乃至禁止外國投資。

林毅夫說,過去40年間,雙軌制改革能夠在保證穩定的同時,取得快速發展,但同時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包括對市場的干預導致資源錯配,以及帶來尋租、腐敗和收入差距過大等問題。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貿易國,2017年人均GDP達到8640美元,絕大多數原來違反比較優勢的大型資本密集型產業,今天已經符合比較優勢。

他提出,在目前這種狀況下,改革應與時俱進。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

林毅夫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向來是先以試點方式展開,取得經驗以後才在全國推廣,沿著這個思路,2013年中央在上海設立了首個自貿區。他認為,在自貿區,投資領域由過去的“正面清單”變成了“負面清單”,資本賬戶和金融服務業的限制得以解除,這些改革的內涵即由計劃跟市場並存的雙軌制變成市場的單軌制。

“這樣講起來,自貿區試點成功推廣到全國,就能實現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講的全面深化改革。”林毅夫說,“中國就完成了雙軌制向完善市場經濟的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