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國如要202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知識產權是重要保證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說,國際研究機構的共識是到2025年左右,中國的人均GDP可以達到12700美元,達到高收入國家門檻。

6月22日,在第六屆“三江知識產權國際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林毅夫表示,2017年中國人均GDP達到8640美元,屬於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而要從中等收入國家成為高收入國家,中國需要推動以創新為主的發展,知識產權是這一發展能不能實現的重要保證。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林毅夫說,按照世界銀行的指標,1978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還不足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平均數(490美元)的三分之一。

當時,中國還有81%的人生活在農村,以農業為生;84%的人生活在1.25美元/天的貧困線之下;中國經濟相對封閉,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1%,進口占5.6%,兩項加起來只有9.7%。也就是說,當年中國90%以上的國民經濟跟國際是不接軌的,而且在出口的產品中,75%是農產品或農產品的加工品。

但在這樣的一個低的起點上,從1978年到2017年,中國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速達到9.5%,平均每年的貿易增速達到14.5%(按美元計算)。

林毅夫說,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的快速強勁增長確實讓中國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裡,發展依然是第一要務,要用發展來解決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而要發展,創新是關鍵,並且有賴於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善。

按照中等收入國家的產業和國際產業技術前沿的差距,林毅夫將產業分為5種類型——追趕型產業、領先型產業、失去比較優勢的轉進型產業、彎道超車型產業、戰略型產業。

對於追趕型的產業,林毅夫說,可以通過購買國外先進的機器設備;國外併購高技術、高質量的企業;設立研發中心;把國外技術的企業招募到中國來生產等方式實現創新。

對於領先型產業,中國要在這個產業繼續保持領先,就必須自己研發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領先技術。

對於轉進型產業,一部分需要進入微笑曲線兩端,通過創造品牌,進行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以及市場渠道的管理實現創新,一部分需要通過產業轉移實現創新。

對於彎道超車型產業,需要為有創新能力的人提供良好的環境。

對於戰略型產業,雖然還不是中國的比較優勢,但如果現在不進入的話,戰略制高點就被搶佔。因此可以通過政府採購等方式幫助企業進行研發。

對於領先型、彎道超車型或戰略型產業來說,林毅夫說,知識產權就是中國以創新為主的發展能不能實現的一個很重要的保證。因為這些產業要有新技術、新產品就必須有研發,但投入的風險非常高。

“ 如果我們能夠創造一個有力的環境,創新會不斷地湧現,就能夠保證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發展目標。”林毅夫說。

今年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於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中,也明確強調,提升投資保護水平,打造高標準投資環境,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江蘇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支蘇平說,目前江蘇正處在轉型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註重創新發展,都更加需要發揮知識產權作用,助推支撐和引領作用。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司司長雷筱雲表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嚴格知識產權保護,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6月5日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佈實施十週年。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7年,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由0.8件提高到9.8件,增長了11倍多;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由0.5萬件提高到4.7萬件,增長了8.4倍;商標註冊量由33萬件提高到257.7萬件,增長了6.8倍;著作權登記量由108.8萬件提高到274.7萬件,增長了1.5倍。

林毅夫:中国如要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知识产权是重要保证

近日發佈的《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顯示,在世界上40個科技資源投入和知識產權產出較大的國家中,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排名從2012年的第19位提升至2016年的第10位。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與知識產權強國差距進一步縮小,

雷筱雲說,我國知識產權的創造正在從由多到優,由大到強轉變。知識產權保護正在從不斷加強向全面從嚴轉變,知識產權運用正在從單一效益向綜合效益轉變。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雖然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伴隨中國經濟體量的明顯增長,在國際上也面臨愈加複雜的環境。

“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我們將加快制定新一輪知識產權強國戰略,推動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優化完善知識產權重大政策措施。”雷筱雲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