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關鍵詞,回顧網貸2018

2018年,對於網貸從業者來說,真可謂是一波三折。年初從業者意氣風發,積極開展備案工作;年中備案延期,突生變故;下半年柳暗花明,備案重啟。

2018年,對於網貸行業參與的各方可謂刻骨銘心。年中的雷潮波及投資者無數,踩雷的投資者的呼號聲聲刺耳,聞者莫不神傷。

臨近年末,我們通過3個關鍵詞,來簡單回顧下網貸的2018。

3大關鍵詞,回顧網貸2018

1、備案

備案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2017年12月8日,網貸網貸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做好網貸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為“57號文”)。

57號文件提出:

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轄內主要網貸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對於違規存量業務較多,難以及時完成處置的部分網貸機構,應當於2018年5月底之前完成相應業務的處置、剝離以及備案登記工作;對於難度極大、情況極其複雜的個別機構,最遲應當於2018年6月末之前完成相關工作。

該文件的發佈,設定了監管落地的最後期限,備案大幕就此拉開。

網貸備案元年,曾是從業者充滿希望的一年,也曾是備受投資者期待的一年。不曾想,我們猜對了開頭,卻不曾猜中這結尾。2018年年中,備案不斷延期,時間表久久未至,也為隨後的行業雷潮埋下了伏筆。

所幸,在行業經歷劇烈的波動後,監管層積極干預,明確了備案時間表及P2P合規檢查時間節點。

2、雷潮

六月天乾物燥,向來不太平。

6月伊始,隨著備案延期以及去槓桿政策的不斷落實,債務鏈條開始陸續崩塌。

其實,由於產品設計的缺陷、行業監管的缺位以及網貸行業自身的硬傷,網貸風險遲早需要出清。只不過,6月恰好是備案延期信號釋放的時間窗口,期間市場債務違約高發,儘早暴露了不合規網貸平臺的潛在風險。

在這一背景下,老賴的信心空前高漲,他們堅信能夠拖到平臺清盤的一天。投資者的信心空前低落,擔心部分平臺存在自融、資金池、虛假借款標的等違規業務風險。恐慌情緒傳導到其他平臺,促成整個行業的雷潮。網貸之家數據顯示,6月共有69家平臺暴雷。7月的這一數據激增到211家,8月的暴雷平臺數量為100家。

雷潮至今,上百家平臺被立案,多名涉案人員出逃。當前,全國各地警方佈下天羅地網,全力緝捕追逃網貸在逃人員。

3大關鍵詞,回顧網貸2018

為了最大限度地推進網貸平臺案件偵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投資群體的損失,警方開展的緝捕外逃人員、追贓挽損工作從未停歇。10月26日央視及新華社消息稱,自今年6月以來,公安機關已成功緝捕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外逃網貸平臺高管40多人。

所以,在逃人員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執迷不悟、一錯再錯,只有認清形勢、珍惜機會,儘早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才是唯一出路!

3、監管救市

行業回暖,P2P成交量大增。

6月來勢洶洶的雷潮,規模之大,波及範圍之廣,足以載入史冊。隨後7月,監管部門召開多個網貸相關會議、下發多份文件。

從內容上看,涉及到網貸行業的方方面面,打擊逃廢債、平臺退出指引、明確股東責任、108條網貸備案驗收細則、引入AMC協助化解網貸風險等等。

從數量上看,召開會議之頻繁、下發文件之密集,實乃罕見現象。

監管介入,不僅確保了合規備案順利推進,還有效遏制平臺暴雷帶來的負面影響,緩解市場緊張情緒,避免行業恐慌。

在監管層的積極干預之下,網貸行業在三季度逐步企穩回升。

網貸之家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P2P網貸行業的活躍投資人數、活躍借款人數分別為242.16萬人、274.68萬人,其中活躍投資人數環比上升6.50%,活躍借款人數環比上升4.44%。

另外,隨著網貸行業逐步走向規範,網貸行業成交量也終於結束了下滑趨勢,出現了小幅度的回暖。2018年11月P2P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1114.54億元,環比上升8.98%。

3大關鍵詞,回顧網貸2018

“網貸備案元年”即將行將遠,“網貸備案二年”漸行漸近,政策越發明朗,2019年的網貸行業必將走好!

2017年8月,蝴蝶銀上線了銀行存管系統,有效隔出借人資金。今年10月12日,蝴蝶銀正式向深圳前海管理局金融處和寶安區經濟促進局金融發展科提交了合規自查報告。未來,蝴蝶銀將繼續以合規為根本,走得更穩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