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雞養殖技術

學農技、找專家、問病害,關注“農百通”頭條號,學習種養殖技術,專家在線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經營問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生態雞養殖技術

生態雞是在林場、果園、草場等生態環境下,以土雞為飼養對象,舍飼和林地、果園等放養相結合,以自由採食昆蟲、雜草為主,人工補料為輔,生產出天然優質的商品雞,產無汙染的綠色;蛋。

一、場地選擇

生態雞要選擇在生態環境優越的天然林地、果園等適合放牧的場地飼養。一般天然次生林森林比針葉林、闊葉林、自然森林種植園好如有條件,可選擇針闊混交林。用於養雞的防護林儘量選擇在遠離交通要道、住宅區,遠離其他養雞場,環境安靜、水源清潔,選擇冠層較高、透光和通氣性較好,林地間雜草和昆蟲較豐富的林帶。

要求場舍周圍5公里範圍內沒有大的汙染源,其地面坡度以不超過15°為宜,且背風向陽、綠樹成蔭、水源充裕、取水方便。規模飼養還要求道路交通和電源有保障,便於飼料、產品運輸和加工。

二、雞場建設

雞場應處於整個放養防護林的中間位置,並嚴格執行生活區和生產區相分離。生產區包括放養區、雞舍(含育雛舍或放養區雞舍)、消毒室、隔離舍、獸醫室等,育雛舍應與放養區分開,並應有糞汙處理設施或固定場所。獸醫室、隔離舍和糞汙處理設施應設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口處,距離雞舍50m以上。雞舍和運動場的大小設計標準:育雛保溫舍按每1000只雞10平方米計算,運動場按每隻雞 1平方米計算,運動場周圍最好用籬笆和塑料網圍起來。

雞舍以鍍鋅管等為主要材料搭建易遷移的大棚作雞舍,通常棚寬6~8m,長度按需而定,中間高度2.5~3.0m,兩側高1.2m左右;雞舍兩側架設網床,沿雞舍縱向中間留1條通道,每側網床的寬度以2.5~3m為宜,通道寬度1.2~1.3m,網床的材料選擇網孔直徑為2cm的聚乙烯塑料網,床架的高度不能低於70cm。棚頂由內向外依次為覆蓋塑料膜、草簾和黑白膜;兩側和中間開設出、入氣口;棚舍兩邊簷下設排水溝,棚的主要支架用鋼絲固定。棚內外飼養用的食槽或料桶、飲水器、照明燈具等依據養殖數量和日齡合理佈置,保證每隻放養雞能及時採食和飲水。

三、飼料營養

用於生態雞人工補料的飼料必須是天然有機飼料。飼料、飼草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人工飼料,而另一部分是一種天然的飼料

1、人工飼料。若購買商品飼料必須選用正規飼料廠家生產的不含任何化學藥物、生長激素的全價飼料,在種植有機飼料,必須按照有機食品的要求.人工補充餵養動物飼料,也必須按照有機食品的生產標準,確保生態雞的質量

2、天然飼料。天然飼料的質量取決於自然環境,主要有天然飼草、成熟的籽實和各種天然昆蟲等。只有生態雞的天然飼料充足、營養全面,才能夠生產出高營養和滋補性強的優質雞。一般放牧前要求每天飼餵5~6次,同時保證充足清潔飲水。雞進入放養期並具有較強的自由捕食能力後,人工補料可逐漸減少為每天2~3次,並注意早晨少喂、晚上多喂。

四、飼養管理

飼養生態雞必須選擇合適的育雛季節,以利於生態雞的放牧飼養。在4月份氣溫達到20℃以後,至秋後霜凍前氣溫下降到15℃左右進行放養。在放養過程中,一定要搞好安全防範,預防天敵危害。

1、育雛季節。

最好選擇3~5月雞育雛。春季氣溫逐漸上升,陽光充足,對雛雞生長,育存活率很高。到中雞階段,由於氣溫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可得到充分的運動與鍛鍊,因而體質強健,對以後天然放牧採食、預防天敵非常有利。外面溫度是合適的,活動時間長,能夠充分鍛鍊和運動,因而體質強健 對以後天然放牧採食,預防天敵是非常有利的。春雛性成熟早,長時間的雞蛋生產,特別是在早春孵出小雞更好,所以多選擇在春天育雛。

2、放牧飼養。

雛雞在舍內飼養3周,體重達到130克,改為院內散養,訓練它聽聲音採食,經過一定時間訓練,雛雞聽到這種聲音就回來吃食。放牧飼養。雛雞在舍內飼養3周,重量130克,改為院內自由放養,訓練它聽聲音收集食物,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雛雞聽到這個聲音會回來吃食在院內分區種植牧草或用飼草訓練雛雞自由採食。雛雞在舍內飼養4周後,體重達到200克,即可轉到有草地、有圍欄的場地散養,有目的地訓練雞條件反射,經過4~6周訓練,雛雞就會形成條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大大提高。當雞個體重達到300克時,已具備了放養的基本條件,這時可以把它散放到林子裡、水庫邊、草甸裡。雛雞在廣闊的田野裡捕捉昆蟲,吃嫩草和草子,自由活動。

選擇天氣暖和的晴天放牧,開始幾天,每天放牧2-4小時,以後逐月增加放牧時間;放牧地點最初選在雞棚周圍進行,逐漸由近到遠,通過移動料桶、料槽來進行訓練;並建立餵食、回棚的條件反射信號。

150日齡內放養不超過80只/畝,後期放養穩定在80只/畝左右。這一時期長達15周,在補料上可由日喂5次逐漸減少到2次。日喂2次時早晨放出時少喂,晚上回來時多喂。供水一定要充足,雞棚周圍可以設置水槽,長期供水;雞群攝食的林地應定點設置飲水器,定點供水;水質要求符合規定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