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把家電手機等業務低價賣給高管層李東生,留下的面板卻處於熊市,這合理嗎?

付加苗子


TCL集團把家電手機等業務低價賣給高管層李東生,令投資者疑慮重重無法理解。孰是孰非只能有市場來裁決,普通投資者難以判斷其決策的對與錯。

TCL集團作為很早就上市的國內知名IT企業,涉足的業務很廣泛,早期還是品牌電腦的巨頭。但是由於其管理層缺乏遠見,沒有能做出靚麗的成績來;後來又改做液晶面板和智能家電手機等業務,但也沒有明顯的優勢可言,錯過了很多大好機會。

現在TCL又打包低價出售資產,改成進軍半導體業務,這樣的舉動大概率會讓這個上市公司未來股價長期處於低位。而資產接手方則是公司董事長及其高管團隊,這種關聯交易必然會被證監會嚴格審查,其中可能還有利益輸送問題。

本次TCL管理層資產整合風險較大,能否華麗轉身成就新的領域還有待觀察。雖然半導體行業乃國內短板,但TCL管理層剝離傳統業務,專注半導體行業純屬豪賭。

半導體行業不僅開發週期很長,而且還涉及到零部件的進口以及知識產權。

交流探討,歡迎指正。順祝本週工作愉快!


陸燕青


雖然不能說這是TCL管理團隊把好業務給了自己,把差業務留給上市公司。但是,如果不進行這樣的剝離,對TCL來說,也是會老鼠拖稱砣,越拖越重。這樣的剝離,看起來風險很大,但畢竟還有一線生機,能夠在做強主業上更加專心一點。

事實也是,華為因為專心主業,把企業做成了全球領先,國際競爭力極強。但是,TCL在重視傳統消費電子、家電等業務的同時,又通過生產半導體顯示業務,目的就是想通過新型業務的開拓,改變傳統消費電子、家電市場處於飽和,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薄的現狀。

雖然說半導體顯示業務目前也處於競爭比較激烈的狀態,但是,如果有良好的技術做支撐,還是能夠突破瓶頸,走出一條新路的。如果TCL能夠通過傳統消費電子、家電等業務的剝離,投入更多的精力用於半導體顯示業務的發展,加大技術投入,開發新的產品,還是能夠闖出一條新路來的。半導體顯示業務,未來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能夠取得的突破口也是比較多的。


譚浩俊


TCL集團關注一些時間了。實際上,與TCL集團類似的,還有京東方A、深天馬等,這些上市公司同樣深受面板價格的波動影響。從大週期來看,面板價格的波動與股票價格的波動趨同,而對於TCL集團的這一舉動,剝離業務,意在打造核心主業,但TCL品牌反而在上市公司身上的價值卻有所改變了。

本身通過多元化的組合,有利於集團的風險對沖,有效降低面板行業降溫所引發的利潤下滑風險。然而,當集團把業務分拆,進一步突出了主業發展,實際上更像是一場豪賭。於市場而言,行業預期向好,淨利潤與業績得到快速釋放,但行業發展欠佳,乃至步入漫漫熊途,因業務分拆,缺乏了風險對沖,反而一下子加大了投資風險,業績波動也會明顯加劇。

或許,在未來的時間內,TCL集團可能會改名為華星光電,而TCL消費電子、家電等終端業務從集團剝離,還是意在突出核心主業,中長期意在突出企業的核心價值,提升毛利率水平。不過,對於47.6億元的價格,實際上有明顯偏低的跡象,而TCL集團市值高達300餘億、營收更是高達逾千億元,而剝離其多項配套業務,實際上47.6億元的價格還是存在一定的爭議。至於華星光電,曾經被認為是TCL的現金奶牛,但更大程度上受到行業週期影響,市場更希望管理者可以給出更具體、更細化的解釋。

從過去多年二級市場投資者感受來看,反覆低價定增、高溢價回收的策略,確實讓人感覺看不懂。不過,從未來集團定位來看,把華星光電放到更核心的位置上,突出核心價值,而華星光電也許進一步藉助資本市場的平臺進行融資做大,結合地方的支持,讓華星光電在資本市場上做大做強。不過,在企業結構性調整、突出主業發展的大方向下,更需要兼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於投資者而言,自身權益會否遭到攤薄,長期實際投資回報率幾何,這才是投資者更關心的問題。


郭施亮


不破不立吧,TCL集團屬於傳統家電企業代表了,轉型心切可以理解,只不過這個舉動有點自廢武功,重頭再來的意思。

可以看到,此次交易剝離了包括TCL家電、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等在內年銷售額上百億元的產品線,留下了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產業作為核心主業,PS:現在這個行業投入大、風險高,短期內可能都無法扭轉盈利。

雖然近兩年國內家電市場情況其實並不樂觀,整體行業遇冷不說,競爭也愈加激烈,長期來看半導體顯示產業也更有可持續性,李東昇選擇轉型押寶新行業無可厚非,或許能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收益;

同時,短期內也必定會使TCL集團營收銳減,相關利益人受損失,所以此舉孰好孰壞,需要辯證來看了。



侃侃新聞


此舉可以實現資產出售,回收大量現金;轉嫁有息負債;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家電業務表現雖然良好,但從全球市場環境來看,家電業整體並不樂觀,這也可以看出TCL為何要加碼半導體顯示業務,進行風險對沖。在半導體顯示業務方面,國內企業與日韓企業存在差距,對於TCL集團而言,專注一事、輕裝上陣才更有超車的可能。如果將TCL集團作為新的融資平臺,剝離家電業務對於半導體顯示業務可能更好。

半導體面板勝算多大,短期內難以得出結論,畢竟該領域需要持續投入的過程。但無論從自身發展還是產業演進來看,TCL都需要走出這一步,獲得在產業上游更多的話語權。

從業務方向來看,無論歸屬到控股還是集團,TCL家電的發展都有自己的戰略邏輯,未來走向不會有太大變化。當然,家電和麵板業務有不同的產業邏輯,各自發展後可以更好地理順與上下游的關係


釘科技網


TCL的這次資產剝離明明是利好,有人卻當利空反作。這絕對是陰謀!華星產品完全由TCL的下游產品包銷,它比京東方和深天馬等同等產品具有先天優勢。看好這次資產剝離,主攻核心產品的戰略部局的大好遠景吧!


駑馬23


TCL近幾年的轉形陣痛之中,出售資產,孤注一擲豪賭華星光電我非常贊同。但低價出售資產給李東生等少數人,損害了我們大多數股東利益,我們堅決反對。


吃瓜群眾145796525


總之: 過程不重要,重點的是TCL最終是李東生的了!!


瘋人院院士


孰是孰非由市場裁決?不,還應該由法律來裁決,掏空上市公司,低價賣給自己,法律部門可以介入了


大帥121945956


TCL實業這個公司本就不應給註冊的,TCL這名稱應是全體股東,憑什麼他李東生幾個高管拿去私用,這個合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