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农村实施禁止放烟花爆竹规定,是好是坏呢?对民俗活动有何影响?

田晓农村论谈


农村实施禁止然放烟花爆竹,这个规定肯定是不好的。



烟花爆竹,农民是在过年或者办大喜事的时候才放的。本来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一个喜庆,一个美好的祝福,这也是中国传承百年的传统文化习俗。如果没了烟花爆竹的燃放,一切喜庆的节日必将暗然失色。


农村为什么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无非就是有些专家认为污染环境。其实,工业污染、建筑扬尘、煤电砖窑才是污染的真正源头,每天24小时排放的污水、毒气、黑烟和废渣,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非农村过年过节放一下的烟花爆竹。

禁止农村燃放烟花爆竹,必然破坏农村传承百年的传统风俗,不应实行。


水果二哥


农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我觉得农村一些人是不会接受的,理解不了,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传承,每逢佳节,都会燃放烟花爆竹热闹一番,放烟花已经成为一种习俗,爆竹声声辞旧岁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春节的记忆,燃放烟花炮竹是几千来留下来的风俗,也是很多小伙伴们最开心的事,特别是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各家各户为了给自己迎个好彩头,把自己家里的霉运都赶出去,都是必须放鞭炮的,放鞭炮和过年一样都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是没有办法从我们思想上抹去的,就好比过年放鞭炮和过年吃饺子一样重要,一些农村的老人也会经常说,过年连个放炮的都没有,真是没有一点年味。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过年过节大量的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雾霾加重,对人的健康有影响。如果能有什么办法两者平衡一下就好了!





乡村李子木


中国人对于节庆日子都讲究热闹,燃放烟花爆竹早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融入了千家万户,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更是每家每户都要点放烟花爆竹。但现如今心因为城市的发展需要,城里已经很少燃放烟花爆竹了,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燃放烟花爆竹仍然是大面积存在。

如果说要在农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在当前来讲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首先是农村人口众多,虽然现如今我国城市发展的非常快,但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农村,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关于过年过节要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已经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并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所以要在农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阻力可想而知。

其次就是我们国家在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中央政府也会燃放烟花爆竹,国家宣传机构也会用燃放烟花爆竹的场面来烘托喜庆、盛大的活动场面,比如2008年奥运会,又比如每年中央电视台过年的时候都会播放燃放烟花爆竹的盛况。国家行为尚且如此,民间又为何不能效仿呢?

但不得不说,如果不对燃放烟花爆竹进行管控,放任自由,那么将可能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譬如重大火灾、炸伤人群、炸毁建筑等,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肆意燃放烟花爆竹很有可能引发山火、森林火灾,在广大农村,在过年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因祭祀祖先时燃放烟花爆竹以及烧纸钱而引发山火,大面积的山林遭到破坏。

所以说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得不到民众支持的,但可以通过适当的管控和引导教育,实现文明燃放烟花爆竹。更何况燃放烟花爆竹早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体现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体现。


1423647965


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老百姓由来已久的一种习惯,不单单是农村,在城市也一样。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那都不用说了,烟花爆竹是少不了的。公司开业,企业年会,商场庆典,那都会燃放鞭炮,代表喜庆热闹。

虽然烟花一燃,爆竹一点,热热闹闹的,大家也喜笑颜开。可由此带来的弊端也着实不少。

首当其冲的就是环境污染。

最明显的就是春节期间,我国自古就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讲究,燃放鞭炮代表着辞旧迎新,代表着年节的热闹和喜庆,所以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烟花。

在那几天里,爆竹声是此起彼伏,这里还没停,那边又响起来了。整个村子上空都飘着一层烟雾,仿佛置身于云里雾里。这些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等有害气体,弥散在家里和空气中,人们吸入体内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

而且,农村燃放完烟花爆竹之后,地面的碎屑一时半会儿不会扫除,如果适逢一场大雨,将这些碎屑冲到江河中,就会造成河水污染。

其次就是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燃放烟花爆竹,本来是件喜事,但因为一些人缺乏安全意识,或者购买了不合格产品,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导致房屋被烧,人员被炸事件是时有发生。轻者破财,重则致残甚至丧命都不在少数。再者就是铺张浪费。

有些农村攀比之风盛行,农民之间好比排场,讲面子。年节里放起烟花爆竹来,是你家放,他家也放,谁也不比谁落后。而且还好争个时间长短,一放就没完没了,看谁家放的时间长,谁家就赢了面子,有些人家一放能放上几十分钟。

现在的烟花爆竹都是挺贵的,动不动就是几百元。就拿那种最常见的一盘盘的鞭炮来说,一盘就得上百元。那些攀比的人家,谁家不是几盘几盘的买,都在比着谁家的响数多。这一声声的爆竹声里,可不都在烧钱吗?

早在前几年,各地城市就已经陆续开始禁止燃放鞭炮了。之后,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也开始在农村实行了。

也有农民说燃放烟花爆竹是自古就有的传统,也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也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如果直接彻底给禁止了,实在是可惜。而且,没了爆竹声声的春节,那还有什么年味呀!

理确实是这么个理!但是弊端也确确实实不能忽视!所以,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折中的办法,比如规定年节里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以及数量。又或者用一些环保的替代产品诸如电子鞭炮之类的来代替传统的烟花爆竹。对于农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朋友们,您怎么看?


陌上花开且缓归


如果农村禁放烟花爆竹,肯定是好事!我相信大部分村民也会拍手叫好,因为烟花爆竹害人不浅。

一,烟花爆竹利少弊多。烟花爆竹主要在节日及婚丧嫁娶中集中燃放。主要作用只有烘托节庆热闹气氛。可是,其危害不小,使节庆期间噪声振天,烟雾缭绕,拉圾遍地,而且很容易酿成安全事故等等。每年因烟花爆竹燃放酿成安全事故不绝于耳,新闻不断。造成空气污染和环境卫生的破坏尽人皆知,使得节庆气氛蒙上一层阴影。因爆放烟花爆竹致伤致残的事故时有发生,抱憾终生。勿容置疑其利少弊多!



二,禁放烟花爆竹是文明的体现。禁放烟花爆竹这股文明之风从一线城市开始,吹遍大江南北,事实证明,干净整洁的城市文明使节庆气氛更加祥和美丽。同时,也受到城市居民的坚决支持和响应。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纷纷响应政府号召,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三,农村不是法外之地。农村是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占社会人口的绝大部分。十八大以来,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政策扶持使得农村脏乱差的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社会文明不断在向乡村延伸,乡村法治建设也在进一步加强,陈规陋俗也要进一步革除。燃放烟花爆竹在新形势下被城市文明所抛弃,乡村也不例外,是社会变革之必然。



四,乡村移风易俗势在必行。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明令世界瞩目,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步得到加强,人们对传统观念的看法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对爆放烟花爆竹也有新的认识,为绝大多数人摒弃,节庆气氛的营造形式多样,大多数人很自然地走进了禁放烟花爆竹的行列。所以,乡村也不例外,也应移风易俗。有数据证明,全国很多乡村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支持禁放烟花爆竹,为建设富裕,美丽,安全,和谐的新农村作出了榜样。在农村重现绿水青山,重现美丽蓝天。所以,在农村禁放烟花爆竹不仅可行,而且势在必行!



五,禁放烟花爆竹并不影响民俗。在中国广大农村很多民俗值得传承并发扬光大。只要有利于乡村文化建设,只要有利于乡村发展,只要有利于乡村和谐文明的民俗就应该坚持和传扬,否则就应该摒弃。爆放烟花爆竹除了营造气氛,热闹以外,便是制造噪音,制造污染,制造安全事故,制造垃圾等这些与文明格格不入的弊端外,别无用处。因此,这个所谓的民俗就应该被淘汰。就应该被现代文明的多种形式所取代。


快乐的段子手ytm888


农村红白喜事,逢年过节都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营造节日喜庆、欢乐、祥和的氛围。农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恐怕不现实,也不能“一刀切”地去禁止。从环境保护和身体健康上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当然是好事!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我们当地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烧草纸冥币,可村里人,依旧在除夕之夜和春节燃放鞭炮,只不过分贝不高,最大的鞭炮也只有5000响。小孩子们把挂鞭拆散着燃放。不燃放鞭炮确实春节冷静许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农村无法完全禁止。农民一年忙到头,也就春节期间才能闲下来,放松一下,热闹一下,无论如何农民也要买几挂鞭炮燃放一下,否则没年味。

春节、红白喜事燃放鞭炮是中国人传统文化习俗,年味就是年俗文化,没有了传统文化内涵,也就没有年味。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过年没年味了,有的人也不知道过年习俗了,认为过年就是吃好、玩好,甚至抛下父母跑外面旅游过年。在农村不喝“腊八粥”,不杀年猪,不打豆腐,不腌制腊肉、腊鱼,不扫扬尘,如果再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更没有年味了。

燃放烟花爆竹确实对环境有破坏,每年除夕我们当地农村笼罩在雾霾中,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硫磺味呛死人了,我关紧门窗,躲在室内不敢出门,半夜被刺耳鞭炮声吵醒,难以入眠。我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支持的,但也应该考虑一下农村风俗习惯、乡土文化。我认为还是限时段燃放比较好,零点至次日6点禁止燃放,早上8点至11点禁止燃放,下午13点至17点禁止燃放比较合适。


长江老农


不放烟花是利国利民有利后代的好事,庆祝的方法还有很多,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有人说这是民俗,不该改,请问,三寸金莲裹脚也是民俗,你们怎么不传承?穿汉服也是民俗,你们怎么不传承?清朝留了几百年的辫子也是民俗,你们怎么不传承?老祖宗传承了几千年的毛笔字还有几人能写好?飞鸽传书八百里加急这是传承了几千年,你们为啥还用手机?………………不再一一列举,想抬杠的来,自打分家单过我反正一个鞭炮没放过,活的也挺好!还有给鬼烧纸绝对也是百害无利!污染的是赖以生存的空气,带来的是火灾和噪音!





我本万能


一个政策的制定,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并且遵循社会治理规律,疏堵结合。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根植于不少人们的观念意识和生活形态之中,农村一刀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但需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还会不被广大有燃放需求的人民群众所理解。执行方面,城市容易执行,但由于农村地域分散广大,不可能荒郊野外也时时处处有人看守,燃放一个鞭炮烟花是几秒钟的事,在野外放了就跑根本不可能查到!就以我所在的二线城市为例,市里宣布禁了二十年,现在时而都还能闻炮声!城市都禁不绝,农村禁岂不天方夜谈?!



肖尔布拉克


在我们大连乡村,老百姓家不管是结婚,还是有人故去,都要大放烟花爆竹。尤其在为去世人举行“接旌“仪式时,道路两侧,排列摆放礼炮,大鞭。在“接旌“的往返途中,沿路鞭炮齐鸣 ,喇乐高奏,致使道路交通不畅,行人和车辆,纷纷避让 ,, ,待“接旌“仪式结束后,满地的鞭炮纸肖,礼炮简,环卫人员集中力量,予以清理,,,红白喜事燃放烟花爆竹,是乡村的老传统。一旦政府出台禁燃规定,老百姓一下子,并不会接受。早己形成的燃放习贯,似忽“习己成俗“,即便出台了禁燃规定,相信实际效果,并不会太理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倒不如停止生产烟花爆竹,大家如果想燃放,也放不成。这样不仅节约了资金 ,也对移风移俗,有绝定的意义。


迟金燕1


好与坏,看怎么分!

好处是降低春节那几天的污染。

坏处是没有鞭炮的声响,春节少了更多的年味。年味不是电视播的片子,年味是妈妈把饺子下锅了,会跟孩子说,去拉挂鞭,全家吃年夜饭。也许有人会说,没有鞭炮也可以一起吃年夜饭,你说的很对,但是年味似乎就少了一些。这几年看中国人的年味少了很多,是咱们生活好了?还是我们的心态变了呢?我记得书中写到什么是“年”,为何过年才放鞭炮。

目前不管燃放鞭炮好与坏,对于春节回家过年是游子及家人们应当应分的事。

我喜欢年,因为这是一家人可以团聚的日子,我喜欢年,因为我喜欢放鞭炮得日子,特别是和邻居怼二踢脚的乐趣。

再有就是农村会有红白喜事,鞭炮燃放当然也是必不可少了。如果不叫放,你可以试试,老百姓答应不!!!

个人观点,不喜来喷,我们天天吸雾霾,不在乎春节那两天多吸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