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三剑客
日本明治维新一直被认为近代最成功的变革之一,从整体来看,当然利大于弊,毕竟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一跃成为了“列强”,但是既然是改变必然是伴随着“牺牲”,日本当初为了明治维新也是付出了一些代价。不过可能对于“代价”理解的方式会有些不同,
有人认为代价就是“人的牺牲”,也有人认为代价是“精神的失去”。而下文主要阐述的则是后者。(因为后者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更为严重)
日本“大和”思想
明治政府做的就是“和国际接轨”,采用了很多欧美的制度。据相传,日本明治维新是由田布施一族等向罗斯柴尔德家族借钱,用这笔资金来完成改革。江户时代日本处于封建时代,虽然当时藩主实际情况并不是很富裕,但是农民生活也算的上是安居乐业。日本的“大和王朝”能够延续数千年,天皇依然存在,除了和当时统治者相互利用以外,还有就是日本人并非十分的“好战”。确实古代有倭寇一说,但那也是通商等原因造成。
而明治政府打破了两千多年的平衡,全盘西化,从根本上否定了日本以前的传统。日本的镰仓和奈良许多文物古迹遭到了破坏,佛教遭到否定,失去了既定的信仰。在明治维新以后,出现了很多“贪污腐败”的例子,而这些在日本藩主统治的社会形态下是无法想象的。日本就此也卷入了世界经济市场,当时日本统治者发现最挣钱的是“战争财”,加入了列强,并且在国内主导“战前动员”。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日本人,经过明治政府花费一代人的培养,才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而就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成长的日本人,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坚力量,这说明了什么?日本人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但是思想却失去了“两千年”!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制造业“晚节末路”:真的只能沦为下游供应商?》
《雷克萨斯豪车随意换!丰田即将推行新业务,汽车界变革来临》
《年年亏钱,索尼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背后是老谋深算》
日本二三事
代价是有的。
明治維新(めいじいしん、英: Meiji Restoration, Meiji Revolution[1])是指明治时代初期日本进行的一系列大维新之改革。是指从以萨长土肥的四藩为中心进行的从对江户幕府的倒幕运动到明治政府的向天皇亲政体制的转变,以及与之相伴的一系列改革。其范围涉及日本中央官制、法制、宫廷、身份制、地方行政、金融、流通、产业、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宗教、思想政策等多个方面,明治维新包含到何种程度并不一定明确。只不过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对外侵略之路。
改革的经过
明治维新起源于象征黑船来航的欧美列强对经济、军事进军的抵抗运动(攘夷运动)。鸦片战争以后,在东亚,欧美帝国主义的瓜分浪潮日益增强,日本国内出现了极力维持多年国是的锁国体制,维持原有体制的思想。但是江户幕府以违背朝廷意向的形式选择了开国、通商路线,因此攘夷运动与尊王论相结合,在朝廷权威下,作为要求实行幕政改革和攘夷的尊王攘夷运动而被广泛开展。
另一方面,在承认开国、通商路线的诸藩中,也以所谓雄藩为中心,反对幕府独占对外贸易,或者为了对抗欧美列强,出现了主张旧有幕藩体制变革的势力。由于这些势力也试图通过奉献朝廷实现其要求,因此在幕府末期以京都为舞台,围绕着朝廷展开了复杂的政争。尊王攘夷运动是因在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中,让日本人重新认识到了与欧美列强的军事力量的差异,克服了观念上的攘夷论。以国内统一、体制改革(近代化)为优先,应该通过与外国的交易谋求富国强兵,增强对抗欧美力量的“大攘夷”论,此后作为尊王攘夷运动的盟主存在的长州藩也开始转向开国论。
幕府在与公武合体政策下的朝廷的攘夷要求妥协的同时,强烈要求以维持旧体制为目标,这逐渐导致了雄藩们的叛逆。另外,黑船来航以来威信的衰落也使国内的统合力显著下降,幕末农民起义多发。在这样的形势下,以诸侯联合政权为志向的土佐藩·越前藩等的主张(公议政体论),以及以更寡头的政权为志向的萨摩藩的主张等,废除幕府,出现在朝廷之下统一权力的国内改革构想。另外,它还必须伴随着旧的朝廷根本改革。结果,通过两者的合力进行王政复古,经过戊辰战争排除旧幕府势力而确立了新政府的权力,此后以萨摩、长州两藩出身的官僚阶层为中心,推进激进的现代化政策。
改革时期
关于开始时期有各种说法,狭义上是相当于明治改元的明治元年1868年10月23日。但一般来说,其前一年即庆应3年(1867年)的大政奉还,多指王政复古以后的改革(维新体制完备前的政治状况在幕末项中处理)。关于结束时期,废藩置县的断然实行(明治4年、1871年)、西南战争的终结(明治10年、1877年)、内阁制度的成立(明治18年、1885年)、立宪体制的确立(明治22年、到1889年为止)。
在这期间的政府(一般来说是庆应3年12月9日(1868年1月3日)的王政复古以后成立的政权,特别是明治政府、新政府、多称维新政府虽然也有被誉为“藩阀政府”的情况,但是即使是中级官僚以上,也有不少人被旧亲藩·旧幕臣等所采用,也不能一概说只有一部分雄藩主导过。当时人们主要指大政奉还和废藩置县,被称为御一新。
改革的理念
明治新政府接受江户幕府的大政奉还,由王政复古发起,其方针是以天皇亲政(旧来的幕府·摄关等废止)为基础,为赶上各国(主要指欧美列强国)而进行的改革。该方针将在第二年庆应4年(1868年)3月14日公布的五条誓文中具体明文。包括合议体制、官民一体形成国家、打破旧习、与世界列国并肩的实力修养等。另外,这个“五条誓文”的起草人兼监修者是“完全打破了旧有的习俗,以天地为公道基础”的总裁局顾问·木户孝允(长州藩)。
当时仍在戊辰战争之中,新政府有必要向内外呈示日本统一后的国是。因此,以诸大名、诸外国为意识,日本明治天皇率领文武百官以向皇祖神宣誓的形式下达了誓文。并且,对于国民,当日以天皇的名义,宣扬“亿万亿安抚国威的御谕”被宣布,因为天皇自己今后将要行政,以大显国威,所以国民被要求去掉所有旧有的陋习。这些内容在反映在新政府的内政和外交上被具体化的同时,在思想上被认为是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民权运动的理想。另外,作为达到这个目的的具体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也被频繁使用。
五条誓文
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盛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
四、破除旧有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业。
意思是:我国即将进行前所未有之变革,故朕躬身先众而行,向天地神明宣誓,定斯国是,立万民保全之道。盼众卿亦咸秉此念,同心戮力。
誓文正本由明治天皇的书道师范有栖宫帜仁亲王撰写,三条实美代表天皇宣读,之后文武百官一一于奉答书上签名。誓文及奉答书皆记载于太政官日志。
明治天皇亲率文武百官在京都御所的正殿紫宸殿向天地、人民宣誓,揭示国是方针,堂堂开启了明治维新的历史序幕。
五榜揭示
五榜揭示与五条誓文相对主要是针对日本国内的普通平民的规定,基本是沿袭江户幕府统治日本平民的方法。
五榜内容如下
- 第一札:遵守伦理道徳(主要宣扬对天皇的效忠)
- 第二札:禁止拉帮结派·聚众闹事·国外逃亡
- 第三札:严禁切支丹・邪宗等邪教
- 第四札:旅行万国公法
- 第五札:禁止擅自脱离乡村
颁布五条誓文的第二天,幕府的高牌被拆除,但临时沿用江户幕府的统治政策,建立了“五榜告示”。公布了继承儒教道德的遵守、禁止拉帮结派·聚众闹事、禁止基督教、禁止向国外逃亡等内容。这些条款在以后的政策中逐渐被废除,自然消失,甚至失去效力。
改革内容
1871年12月23日至1873年9月13日,明治维新政府任为了研究不平等条约修订及西方各项制度,派遣了以岩仓具视为正使,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为副使的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使节团虽然未能修改条约,但在研究和吸收西方各项制度上取得了成功,给以后维新的动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日本国内被称为“留守政府”的日本残留组织的西乡隆盛、井上馨、大隈重信、板垣退助、江藤新平、大木乔任等人的指挥下,改革一个接一个地进行下去。这样的改革积极地引进了西方文明的先进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被称为“雇佣外国人”的外国人,在技术指导、教育领域、在官制、军制整备等各个领域被雇佣,帮助建设近代国家。
1.被改革的制度
留守政府进行的主要改革有学制改革、地租修改、征兵令、太阳历的采用、司法制度的整顿、剪发令等。但是,由于这些改革急速进行,所以矛盾也不少,招致了士族和农民的不满,也与后来的征韩论联系起来了。由欧美使节回国的岩仓和大久保在明治六年的政变中撤销了征韩论,并且在大久保下设立了内务省,由此进行各种改革的整理。但是,留守政府进行的改革大部分在政变后仍然存在,成为明治维新的根本政策。
2.军队
引入征兵令,最先建立现代常备军的是大村益次郎,因为他被暗杀,所以被山县有朋继承下来。明治3年,制定了征兵规则,第二年明治4年,由于废藩,兵部省掌握了全国的军事力量,明治5年实行了征兵令,设置了陆军省和海军省。就这样创立了现代化的常备军。
3.身分制度
废除江户幕府下的武士、百姓、町人之别,歌颂“四民平等”。但是,根据明治4年制定的户籍法,第二年编纂的壬申户籍中,将旧武士阶级称为士族,除此以外都作为平民,使旧公家、大名、一部分僧侣等作为新的华族变成特权阶级,同时位于宫内省的统治之下。
华族和士族由政府给予家禄,一直发放到家禄制被废除的明治9年。同年,废刀令出台,由此士族的特权丧失,导致后来对此不满的士族叛乱(佐贺之乱、萩之乱、秋月之乱、神风连之乱等)。但是这些叛乱不久便被镇压,1877年维新元勋之一的西乡隆盛率领的最大士族叛乱---西南战争也被镇压。之后再无士族叛乱了。
4.经济产业
在推进维新时,最大的问题是确保税收。迄今为止的地租基本以收割量为基础的物缴,以及各藩领的税率不均衡,由此,提出了以土地为基础的新税制。1871年,田地永代买卖禁令被废止,土地的买卖成为可能,并且1874年地租修改条例被公布,土地成为私有的土地。土地所有者签发地票,对所拥有的土地征收土地租金。这使得土地所有权首次得到法律认可,从而简化了土地买卖和抵押。私有产权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口号下,以工部省为中心,开始了政府主导的产业培育。引进了以富冈制丝场为首的官营模范工厂等西洋式工业技术。但是由于西南战争后的财政困难,1880年制定了《官办工厂支付概略》,除了造币局、通讯、军事关系外,官营工厂和矿山被民间受理。由此民间工业发展壮大,从1890年左右开始进行产业革命,工业化不断发展。
金融制度也改变了旧幕府时代的货币制度,引入了“日元”作为货币单位(明治4年(1871年)。经国立银行(国家银行)后,作为独占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设立日本银行(明治15年,1882年)等等。也整顿了资本主义的金融制度。
在流通领域,1871年由前岛密创立了邮政制度,1872年从新桥站到横滨车站之间,日本首个铁路开通,经过电信网的整备和船舶运输(经过民间邮轮船三菱公司和国策公司的共同运输公司竞争之后的日本邮船公司)等也进行了整备。
5.思想
从幕府末期开始活跃起来的佐久间象山等“以伦理为核心的实学”转变为“以物理为核心的实学”。进行了从横井小楠的实学转向以物理为核心的福泽谕吉的文明论的思想史的转换。这与民间知识分子和新闻界联动,加快了文明开化的进程。
明治新政府也推进了国民生活和思想的近代化,具体来说,由福泽谕吉、森有礼、西周、西村茂树、加藤弘之等组成明六公司的“明六杂志”。福泽谕吉的《学问的推荐》和中村正直的《西国立志篇》《自由之理》发行,启蒙活动变得活跃起来。另外,与土佐藩自由民权运动的动向相结合,中江兆民、植木枝盛、马场辰猪等创新势力、佐佐木高行、元田永熙、井上毅、品川弥二郎这种和官吏保守势力的对立鲜明起来了。
在教育机关的整备中,最初以大学宿舍为原型的“学舍制”方案是玉松操、平田、矢野玄道、渡边重石丸等人的神道学者下令起草的。在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的意向下,从明治中期开始改变方针,开始整备现代化的教育机关,幕府末期以来的兰学塾和汉学塾,而且,作为幕府自己建造的西学教育机关的开成所和隶书调书所成为直接的诱因,开始明治时期的高等教育。
明治政府也着手开发到维新为止在松前藩统治下无法发展的北海道,1869年从以前的攘夷地改名为北海道,并与同一年设立了开拓使,进行了积极的开发,札幌农学校(现为北海道大学)、三田育种所等各种学校和研究所相继设立。这样,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整备。
6.宗教
宗教上来说,是恢复祭政一致的古代的改革,所以在庆应3年(1867年)农历正月17日制定的职制中,神祇被列入七科的首位,三月颁布了废除神佛习俗的神佛分离令。并且,由于感觉到受到当时的复古机运和作为特权阶级的寺院剥削的民众,将佛教也作为外来宗教,进行了激烈排斥的废佛毁释。
另外,基督教(耶稣教)被新政府继续严禁。将基督教的领袖总数140人,分为萩(66人)、津和野(28人)、福山(20人)三组强制移居。庆应4年4月21日,根据日本天皇的敕命在凑川神社祭祀楠木正成,以此为首,一直被视为贼军的新田义贞、菊池武时、名和长年,北畠亲房、北畠显家等南朝忠臣相继被供奉起来。
明治2年(1869年)12月7日,将基督教信徒约3,000人分散移居到金泽以下的10个藩。但是,明治4年(1871年)旧11月,岩仓具视特命全权大使一行历访欧美各国时,耶稣教禁止令,特别是以浦上四号崩塌为首的镇压,遭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尤利西斯·S·格兰特、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丹麦王基督九世等欧洲各国强烈的谴责。根据修改条约的谈判障碍的报告,明治5年(1872年)在大藏大辅一职的井上馨,因为在长崎府厅任职时有关系,在明治五年正月,提出了赦免教徒的建议。
7.法律
为实现法治,第一代法务大臣江藤新平推进的司法制度完善,早在1872年创立了证书人、代书人和代言人。明治初期的日本,也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目的,完善民法、刑法、商法等基本法典,作为近代国家的体制是当务之急。除积极推进以法学研究为目的的出国留学外,还起用法国法学家盖斯特夫·埃米尔·博亚索纳德作为所谓的聘用外国人。以法国法和德国法为基础,在考虑日本特有的习俗和国情的基础上,推进了法典的整备。刑法于1880年(明治13年)制定,2年后实施,民法于1896年(明治29年)制定,1898年(明治31年)施行。日本成为亚洲首次成功整顿近代法的国家,也实现了废除不平等条约。
8.文化
营造新时代“明治”的氛围,人力车、马车、铁路开通、丝帽、燕尾服、皮鞋、遮阳伞等洋装和千吉利头型。面包、牛奶、牛肉火锅、啤酒等西餐的流行,煤气灯的设置和砖瓦造的西洋建筑等已经普及了。
日本开国后,为了引进大量进入海外的东西和概念,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日式汉语。
自由民权运动逐渐活跃,德富苏峰倡导平民主义和欧化主义,民友社成立,创刊《国民之友》,对此,三宅雪岭倡导保存国粹主义成立政教社,创办了《日本人》,志贺重昂等也加入其中。陆逊南在日刊报纸《日本》中提倡国民主义,近代俳句的祖宗正冈子规等人担任记者。这种像“日本”的报纸,渐渐地由各种各样的人发行。民间报纸的开端是幕府末期创刊的滨田彦藏的《海外新闻》、沼间守一的《横滨每日新闻》、福地源一郎的《东京日日新闻》、栗本梧云的《邮便报知新闻》、末广重恭的《朝野新闻》等紧随其后。
9.教育
在那之前,各藩都有自己的教育制度,但是地域差别很大,被赋予的教育也不同。在之前的教育中,以身份等来区分,存在一部分学校教育的偏颇。到了明治时代,政府为了把日本变成一个强国,对像西方这样的普通国民都敞开了大门,认识到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是必要的,于是开始了义务教育。1872年(明治5年)颁布了学制,1886年(明治19年)颁布了小学令和帝国大学令,全国设立了寻常小学、高等小学、大学,渐渐地,普通民众也具备了接受高度教育的环境。
另外,到了明治时代,女性教育的必要性也开始被呼吁。特别是有出国经历,面对欧美女子教育的涩泽荣一和伊藤博文们深感其必要,因此他们设立了女子教育奖励会。同样对女子教育有理解的黑田清隆在欧美派遣了以10年为单位的长期留学生到海外的岩仓使节团中,也加入了女留学生。此时的留学生、永井诗香、津田梅(后来成为津田塾大学的有关人员),大山舍松将在日本的女子教育方面留下巨大的功绩。
1874年(明治7年)设立了女子师范学校。对女子的教育,无论男女老少,对学问的批评根深蒂固,所以与对男子的教育相比,其步伐迟缓。但是,随着对女性教育的必要性的广泛渗透,女性也开始接受义务教育、高等教育。
10.外交政策
对新政府来说,最大的目标是赶上欧美列强,因此旧幕府时代缔结的不平等条约的修改成为当务之急。上述岩仓使节团以调查西欧各项制度为目的,但也有为修改条约而作的准备,实际谈判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没有把日本看作近代国家的欧美各国没有理睬日本,被认为还为时过早。因此,虽然实行了欧化政策等,但是日本想要进行和西方对等的各种政策,还需要很多年,修改条约本身就需要长达半个世纪的不断进行。
日本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
日本走上强国之路,同时也走向扩张之路。
日本冲绳美之岛旅游
作为极度爱国的中国人,虽然心情很复杂,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明治维新可以说是亚洲国家打开国门、学习西方、弘扬本国传统文化的典范。这场改革,让岛国从闭关锁国的未开化的弱国,变成了能和西方列强并肩的现代化强过,在文化领域,实现了“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实现了西方科技、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或者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变种)的有机结合。清末明初,岛国也成为中国仁人志士学习的“圣地”,特别是反清的革命党人,似乎在那里找回了梦中的汉唐文明。
在明治维新初期,也出现过我们新文化运动的那种极端事件:
1.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维新统治者希望采用彻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 2.改革带来的不公平使本已存在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1881年,政府以不到投资额三十分之一的低价,将北海道官产出售给个人。这一事件使民众对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极度不满,几乎酿成暴动。
1878 年5 月 14 日早晨8点,掌握着明治政府实际权力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被刺杀,把改革的难题留给了继任者伊藤博文。民众的不满,让伊藤博文不得不仔细思考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的方式。伊藤博文执政时的日本,由改革引起的矛盾已经突现在社会的政治生活当中。在西风东进中睁眼看世界的民众开始主张自己的权利。一场大规模的、持久的自由民权运动在各阶层展开:
1.以自由民权运动为中心,对政府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正是由于自由民权运动的激化,使明治政府意识到必须制定宪法设立国会,否则政府本身很可能被推翻。惯于顺应大势的伊藤博文也意识到,日本国立宪,已是大势所趋。他开始起草日本的第一部宪法。
2.十多年来的改革经验告诉他,简单的拿来主义已经不能推动日本社会的进一步变革。此时,伊藤博文的朋友涩泽荣一已经在自己的商业王国里,对本国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融合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1889年2 月 11 日,由伊藤博文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使得日本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表面上的多党制,实际上的天皇制,由此决定了日本在崛起初期对外扩张、对内高压的军国主义走向。伊藤博文执政时期,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极端西化的做法被慢慢遏制,民族传统得到恢复。
1.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
2.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
3.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
4.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
5.空手道、柔道、剑道、钓道、围棋、书法等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行不悖。 同时,在扭转极端西化、保持传统的同时,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也保留下来,为后来军事扩张埋下了种子。 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已40年了,民族传统的现代化发掘和规范亟待解决。目前,中华文化缺乏政府层次的指导和规范。民间自发的又显得LOW,如婚丧嫁娶,我们政府是不是应该在挖掘传统礼仪(不是一味地提倡脱离传统文化土壤的新风尚)的基础上,在每个乡镇建立一种传统的场所,制定指导“意见”,而不是目前的吹锣打鼓、豪车炫富。
逍遥沧溟
没啥代价,日本本来就是个由三百个封建割据诸侯统治的地域,近代由于英美资本谋划稳定自己世界霸权的需要需要在潜在对手中国俄国旁边培植个战争代理人,扶持了给其打工的三藩政治贵族集团,其中就包括今天安倍所属的长州藩,副首相麻生所属萨摩藩,手把手教给其装备组织了现代军队,轻轻松松就镇压打垮几个主要不服的大的割据诸侯,完成统一,但日本文化当中有根深蒂固的武士道文化,各个藩主的家奴是绝对忠于自己家主的,并不接受三藩统治,于是把无实权的天皇抬出来,属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天皇虽然表面上被赋予绝对权威,实际上操盘日本的还是三藩贵族集团及其背后的财阀。
不久前日本出了一本书揭露了日本明治维新重要人物坂本龙马的背景,这个没落武士家庭出身的穷浪人其神秘活动经费高达五亿日元,在当时的日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谁给他的这笔钱,日本历史上一概不提,而当时推定能够提供这笔巨款的只有当时唯一在日本设立了分支机构的英国汇丰银行。
从黑船来袭,幕府投降,到明治维新间隔只有短短十五年,日本就完成了一个赤贫贫穷落后的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国家,很快完成统一战争,变成了一个以军事立国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只能是外部扶持顶层设计的结果。此后,日本先后打了用中国俄国的战争,很好的完成了其牵制中俄的代理人战争使命。
二战后,日本这个作用还在,于是已经被定为战犯的安倍的姥爷会被启用出山做日本首相,理解了这个逻辑就会理解日本的近代史逻辑了,教科书里写的都是糊弄大众的。
光华
不想说这个历史问题!因为日本侵略过我们,国怩不能忘!
14781488148
关你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