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為何被稱為儒學“第一完人”?

oO灰機Oo


完人是以三不朽為評判標準的,三不朽是古代儒家聖賢追求的最高標準,而自古以來王陽明是全面達到三不朽的第一人,亦稱第一完人。

先說說什麼是三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從此聖人之道便以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為標準。立言即是寫出足可傳世,啟發於人的言論書籍,這一項諸子百家的思想家以及哲學家,文人騷客都可以達到;立功即是做出對當代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比如統一天下,平定叛亂等等,這一項卻非一般文人可以做到到,非君王將帥不可企及;因此要達成這兩項標準就註定是不世出的大才了。然而,這還不是最難的,三不朽的第一標準是太上有立德,那麼什麼才算是立德呢?唐人孔穎達有一個解釋,“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不僅要求個人的德行操守為當世英傑、萬世楷模,更要求濟眾,個人理解就是要開課講學,將德行知識廣泛傳播,並得到廣泛認可

因此,自三不朽被提出以來,幾千年來幾乎無人達成,儒家孔子孟子朱子等聖人離這個標準最近,雖有立言也可算立德,卻未有立功;而立功的帝王將相立功倒是很大,卻未有立德立言,直到王守仁出現,文有傳習錄,武曾平朱宸濠及兩廣叛亂,心學陽明書院更是立德後世,堪稱聖賢中的戰鬥機。

或曰,古之聖人兩個半,孔子王陽明以及曾國藩半個聖人。然而,孔子稍遜立功,曾子略輸文采,因此王陽明成了古人中唯一的全聖,亦稱完人。

王陽明的三不朽:

立德:王陽明是心學體系創始人,畢生理念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陽明早年信奉朱熹格物致知的學說,在院子裡格自己家的竹子,幾天幾夜不休息,然而並沒有得到什麼結果反而生病,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後來,王守仁宦海沉浮,被貶貴州龍場,在那裡教化百姓,傳播王化並在哲學造詣上得到了質的提升,創立心學,後世稱為龍場悟道。嘉靖初年,王陽明守父制期間,廣收門徒,創立陽明書院,傳播心學理念,晚年更是醉心於此。後世弟子如王艮,徐階,何心隱在朝在野都有很大影響力。

立功:王陽明早年曾遊歷塞外,喜愛兵學,積累下了軍事功底。正德年間平定騷擾江西十多年的流民匪患,得時任兵部尚書王瓊看中,巡撫南贛,正值寧王朱宸濠叛亂,王守仁一面從附近徵召軍隊,一面以疑兵之計穩住朱宸濠不敢向南京進發,後在伍文定等的協助下,直搗朱宸濠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兩軍在鄱陽湖決戰,大勝。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便平定朱宸濠叛亂。晚年又兩次深入不毛,平定兩廣叛亂,並死於回家路上。王陽明用兵素有狡詐之名,並因軍功封世襲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諡文成公。

立言:王守仁畢生所學,被他的弟子編為《傳習錄》一書。傳習錄代表了心學的核心思想,致良知,知行合一,對後世影響很大。傳習二字來源於論語:傳不習乎?

王陽明的一生頗具傳奇,文武兼修,均有大成,千年不遇,古來聖賢均未達到。因此被稱為三不朽第一完人。





大明朱子彧


因為王陽明是真知真知。到了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





黃天才書畫


王陽明是證悟者。真正達到了聖人境界。就如《金剛經》所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王陽明從心至理都親證了悟了宇宙萬物及人生的法則。體驗到了超道德的超自然的存在。即無為法或出世間的境界。所以,驗證了知行合一,天人合一,身心靈合一的心物一元體性。故此才發自內心嘆道:

無善無噁心之體。(開悟成聖)

有善有惡意之動。(覺知覺照)

知善知惡是良知。(正知正見)

為善去惡是格物。(修行明心)

王陽明以禪宗證悟,以明儒家正統。提出心理一元論。即心即理。心外無理,理外無心。這與朱熹的事之有理。理外有事的心體是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可見,王陽明是真傳孔孟之道的聖人。


凡轉如是


很多人把王陽明歸類到理學去,這是錯誤的,其實他是屬於心學。

不敢說去誹謗歷史上的理學家,但是確實存在不少的光說不幹事盡添亂的人才。

歷史上的幾次變法也是栽在這些人的手裡。

而為何說王陽明是完美的儒學完美第一人,因為他不當當能說也能幹,看看他的履歷就知道了


仙邑紫葉


沒有,王陽明殺的老百姓還不算太多。後來曾國藩已經遠遠超越了他。曾國藩才是歷史上儒家第一完人。。


丫頭他爹爹


儒學說了他嗎?誰說的了代表儒學說的?


52699072259


能把佛道儒的長處都融合到一起的,成就了一套獨立,實用的獨特思想與實踐的體系,好像也就是王陽明瞭。


眾妙大學


這就扯淡了,看看孔廟裡面的排位就明白了。孔子,四聖,十二哲哪有王陽明得罪位置。心學只是儒學的一個分支,有正確的因素,也有誇大的方面。


宋朝六先生


是被無知的人瞎鼓吹的。王陽明的心學違反理性認識,歷來被儒家正統批判。比如曾國藩就狠批過。


木子哲學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陽明先生皆完成之,可稱之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