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鐵帽子王曾格林僧打敗並殺之的黑旗軍的宋景詩,不能夠像李自成一樣成功?

蝦米689


當宋景詩之時,太平天國已經步入末後期。宋景詩加入捻軍,聽太平天國節制,但與太平天國軍隊並沒有真正聯手在戰場上並肩戰鬥過。其所領導的捻軍黑旗軍,一直處於流動作戰,可以說居無定所,人員也從來沒有達到過李自成軍隊的規模,也沒有建立起正規的軍事建制,戰場上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跑,跑不了就投降。至於其部下張皮綆在戰場上斬殺僧格林沁,可以說是個偶然,僧格林沁在山東曹州與捻軍作戰,戰敗突圍,負傷從馬上掉下來,落在麥田裡,距張皮綆很近,就被殺了。殺的當時並知道是僧格林沁,後來才知道。這件事並不能說明宋景詩黑旗軍足以強大到能在戰場上與清軍大隊正面接戰的程度,只能說局部戰場上,黑旗軍具備一定的實力。一個連山東州府都攻打不下的黑旗軍,不可與能攻下北京城的李自成相比。


二曲人



宋景詩的黑旗軍與李自成的農民軍從自身實力及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所以也就不可能像李自成那樣攻佔北京推翻大淸的江山。

從社會背景方面比較,明朝崇禎年間,自然災害不斷、流民起義綿延,吏治相當腐敗,中央權威大大削弱,以致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崇禎皇帝卻沒有看到勤王之師前來救駕。當時左良玉、吳三桂以及其他的大明軍隊尚有百萬之眾,眼看著君死國亡,按兵不動。可見國家機器已經鏽蝕不堪,大明王朝名存實亡。


再看宋景詩所處的歷史環境,雖然也是政治黑暗,民生凋敝,農民起義也是風起雲湧,但也是清不當滅,曾國藩、左宗棠以及李鴻章等一大批名臣勇將橫空出世,挽狂瀾於既倒,能征善戰的湘軍淮軍成為了大清帝國的依仗,還有滿蒙親王僧格林沁的八旗鐵騎,更是不容小覷。雖然這位親王死的很窩囊,但也不能說他不是一員悍將。


李自成攻佔北京,除了自身之外,也存在著一些運氣成分。明朝末期,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覬覦中原已久,積蓄力量用兵遼東,曾經於崇禎二年,繞過山海關、長驅直入兵圍北京城,朝野震動。為了對抗後金威脅,戊邊的精銳部隊消耗極大。李自成幾次被圍頻臨覆滅,卻因遼東戰事吃緊,明軍只好撤圍調往遼東。


而宋景詩呢?他的最大同盟軍太平天國因天京事變,已日暮西山,走向衰敗。捻軍隨後也在左宗棠和李鴻章率領的湘淮勁旋的打擊下,失去了靈活機動的優勢,敗象顯露,淸廷已逐步掌握戰爭主動權。而明朝末期呢?內憂外患掏空了皇權根基,文武百官敢死能戰者聊聊無幾,每個人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盤,哪裡還有什麼家國情懷。


回過頭看一下大清帝國,隨著太平天國的滅亡和一大批晚清名臣的崛起,本來已是苟延殘喘的滿清政府,甚至出現了被歷史學家稱為的“同治中興”,社會經濟出現了復甦跡象,軍事實力碾壓農民起義不在話下,以宋景詩區區數萬人馬的實力豈能與之抗衡。可以說時勢截然不同,他和李自成所面臨的挑戰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從對比中發現,宋景詩的黑旗軍自身實力和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實力懸殊,所面對的政治環境更是困難重重,太平天國和捻軍的先後覆亡,更是失去相互呼應的依靠,所以,宋景詩根本不可能像李自成一樣攻佔北京,去瀟灑地過一把皇帝癮的。


一縷清風會賓朋


農民起義屬謀反之罪,歷代法律列為“十惡”之首,後果很嚴重。《大清律例》規定:“凡謀反及大逆,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男年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給付功臣之家為奴,財產入官。”然而,朝廷對於起義軍的態度也並非一貫強硬,底氣不足的時候,也會顯出懷柔的姿態,唐宋時稱之為“招安”。然而招不招由你,安不安由我,正如李逵所言:“招安招安,招甚鳥安?”主動權不在朝廷手裡,總有點低聲下氣的感覺。

所以“招安”一詞,明清時候就用的就少了,代之以“撫”。同一件事,一字之差,主動權就易手了,長了朝廷的威風。與“撫”相對的是“剿”,就像《西遊記》裡太白金星和李天王對待孫悟空造反一樣,朝中大臣也分為兩派,一派主撫,一派主剿,互相較勁,誰得勢,政策就跟著變化。

宋景詩遭到清軍將領勝保的襲擊,為避免全軍覆沒,贏得喘息之機,於是詐降,用清廷的話說叫“就撫”。歷史上,許多起義軍明明已經到了窮途末路,都會有像勝保這樣的“救星”從天而降,讓他們“就撫”,從而贏得喘息之機,死灰復燃,可謂咄咄怪事。其中最令人扼腕的,莫過於崇禎七年(1634年)五省總督陳奇瑜在車箱峽的那次“招安”。其時“賊首”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羅汝才部誤走興安車箱峽,落入明軍圈套。車箱峽峽谷之中為古棧道,四面山勢險峻,易入難出,唯一出口為明軍所截,農民軍人困馬乏,陷入絕境。這絕對是改變歷史的時刻!此時明軍只要一鼓作氣,將流賊一網打盡,簡直易如反掌。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李自成先以重金賄賂陳奇瑜左右轉達降意,復自縛于軍前哀求饒命。陳奇瑜竟然被這種拙劣的把戲矇騙,決定“招安”。於是李自成、張獻忠及三萬六千多名農民軍被放虎歸山。陳奇瑜愚昧若此,還自鳴得意,他命令每賊百名,用一安撫官押送,甚至所過州縣,還要發給他們糧食。農民軍出峽離開明軍,差不多有數十里之遠,李自成突然暴起,刺殺安撫官,其他頭目也一同下手,把所有安撫官全部殺光。起義軍突圍後,沿途縱兵大掠,向西遁去,關中大震。陳奇瑜因此被交章彈劾,落得革職充軍的下場。

如果說陳奇瑜的“招撫”,是得意忘形、虛火上身的話(他畢竟在就任後四個月內打了二十多場勝仗),勝保的“招撫”,則是因為他軍事才能極差的緣故。無論與太平軍、捻軍還是回軍交戰,都是敗績累累,人稱“敗保”。開始時他還在通州八里橋和英法聯軍作戰,更是被打了個落花流水。然而此人臉皮很厚,喜歡諱敗為勝,既然通過招撫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對他而言,自然是上上策了。勝保在“招安”宋景詩之前,也通過同樣的伎倆“招安”了同為捻軍領袖的苗沛霖,而且通過苗釣到了一條大魚——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軍事將領,英王陳玉成。

在擒殺陳玉成後,勝保的仕途達到頂峰,被授予欽差大臣頭銜,督辦陝西軍務,更加不可一世。主剿的湘系人馬對他頗多微詞,胡林翼曾說過:勝保“滿腔忌克,其志欲統天下之人,而實不能統一人。在皖中,每戰必敗,敗必以捷聞。其人本不知兵,尤不曉事,自降於賊而美其名曰賊降。蓋其一生本領,以熊文燦為祖師,而昏懦剛愎又過之。”影片中勝保自述“招安”宋景詩的緣由,似有不得已之處,好像是因為自己報功報得太急,使朝廷產生宋景詩起義已被平定的錯覺,急調他入陝剿回,所以不得不放棄對農民軍的進攻,以免被拖死。從歷史事實上看,勝保對宋景詩部的招撫,確實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文宗崩於行在,穆宗嗣位,肅順、載垣、端華等輔政專擅,勝保昌言將入清君側,肅順等頗忌憚之。”與此相映成趣的是,《火燒圓明園》裡,劉大姑飾演的慈禧插嘴喊出一句“還有勝保的兩萬呢”,似乎也說明了二人之間的這層關係。可見,勝保引軍北返,很有可能是為了在政變中支持慈禧,以博得皇太后的寵信,撈取政治資本。相比之下,小小的宋景詩起義,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羅斯福說過:“任何人都不能靠撫摸來把老虎馴服成小貓。”黃巢曾經三次上表朝廷要求招安,崇禎時幾乎所有的流寇頭目都接受過招安,最後還不是無濟於事?太白金星招安孫悟空的圖謀,也因為大鬧蟠桃會而宣告破產,最終不得不大動干戈,出動十萬天兵,最後甚至靠西天“借師助剿”才得以徹底鎮壓。綏靖也好,招安也罷,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隨著宋景詩,苗沛霖降而復叛,清廷對勝保完全失去信任,下詔:“斥其貪汙欺罔,天下共知。苗沛霖已戕官城,宋景詩反覆背叛,皆其養癰貽患,不得謂無挾制朝廷之意,念其戰功足錄,從寬賜自盡。”綏靖政策的結果,大都如此。


鴻運易學


首先來說第一個問題,誰把誰殺死或者打敗這個問題。個人感覺,一個人或者一幫人打敗另一個人或者另一幫人並不能說明太多的問題。

歷史上,有很多名將被普通士兵殺死;也有很多帝王或者大臣被其他遠不如自己的力量殺死。這裡面有暗殺,有運氣、有內訌或者藉助其他外力的幫助等。舉幾個例子,陳勝被車伕殺害,不能說明陳勝沒有車伕實力強;李自成被吳三桂和清軍夾擊失敗,也不能說明李自成不如吳三桂。

第二個問題,從總體上來說,一個整體的單個國家敗於另外一個國家,在沒有外力參與的情況下。決定戰爭勝負的力量主要取決於雙方的實力對比。但戰場環境是複雜多樣的,有很多因素在影響戰爭的結果,並不僅僅取決於單一因素。雙方指揮官、地理位置、甚至季節天氣等都有可能影響戰爭的發展趨勢。

就本題而言,宋景詩長期都是以一種輔助人物出現的,主要是輔助太平天國或者捻軍。在這裡,他取得的功勞並不算是自己的,甚至宋景詩所起的作用並不是主要的。與太平天國或者李自成相比,宋景詩的實力要小得多。另外,決定戰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並且雙方的實力對比時刻都在發生著變化。自太平天國和捻軍兵敗後,宋景詩孤立無援、實力弱小,失敗也成為必然的了。


歷史的重量


毛筍應邀答題:僧格林沁(?一1865)蒙古科爾沁旗(今屬內蒙古)人。博爾濟吉特氏。嗣父索特納木多布齋系嘉慶帝額駙。1825年(道光五年)襲封郡王。1853年(咸豐三年)為參戰大臣,與勝保一起率騎兵擊潰太平軍悍將林風祥的北伐軍于山東。晉封親王(非世襲鐵帽子王)。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在大沽口炮臺督軍力戰,擊沉英.法炮艦多艘,擊傷英艦司令何伯。次年,失守大沽口、天津,繼敗於張家灣、八里橋。1860年,南下抵山東濟寧前線攻捻軍,三戰三敗。1862年(同治元年)鎮壓白蓮教起義軍。次年,在淮北擊敗張樂行所部捻軍,誅殺張樂行和蘇天福等首領。1864年,屢被東捻賴文光、張宗禹所敗。(東捻後被李鴻章所部劉銘傳、郭松霖擊敗,並活捉賴文光)次年5月,在山東曹州(今菏澤)高樓塞戰役中被捻軍殲滅,同時他也殉職。

宋景詩(1824一?)山東堂邑小劉貫莊人,曾為兵勇、小販、拳師和私鹽販子。1860年,(咸豐十年)在家鄉率眾抗糧,求減錢賦失敗。次年,參加白蓮教在堂邑、冠縣造反,以黑旗為幟,號"黑旗軍",擾亂地方。後接受欽差大臣勝保"招撫"降清。1862年(同治元年)參加在淮北攻捻和在陝西攻回的戰爭。勝保被清廷處死後,被多隆阿接收。他受到排濟,脫離多隆阿於1863年返回山東,重新造反,10月,被僧格林沁擊敗,乃離隊出去,竟不知所終。一說1871年(同治十年)為安徽巡撫英翰拿獲殺害。


毛筍56561098


僧格林沁是在和捻軍作戰中在高樓寨遇到捻軍重兵埋伏戰敗被殺的,殺死僧格林沁的是捻軍小戰士張皮綆。宋景詩殺死僧格林沁只是電影中的藝術表現,不是史實。宋景詩被拍成電影是因為攝製組在當地拍攝電影武訓傳時挖掘到的人物,宋是山東地區的民間反清武裝,曾經一度投降滿清大員勝保,勝保因驕橫跋扈被清廷賜死後,宋景詩再度帶領隊伍反清加入了當時中國北方縱橫的捻軍,隸屬於捻軍黑旗,又稱黑旗軍。而捻軍後來因為清廷的強勢鎮壓分為東西兩路捻軍,東捻軍先覆滅失敗,西捻軍最終在徒駭河被困全軍覆沒。


遠處吹來陣風


捻軍的黑旗大軍不可能有李自成的勢力大,陏殺了僧格林慶,,也難免最終失敗的結局,他們更向一群無頭的大雁,東飛西磕,慌慌而不可終日,,似喪家之犬,,奔走天崖,,無勢而亡,,,


94310417小云


餓的營養不良太嚴重,加上吸食鴉片,很難象李自成那樣成功,李自成那時沒人吸鴉片。


萬年老山參


首先指出標題中“鐵帽子王曾格林僧”在中國歷史上並無此人。只有清晚期叫僧格林沁的。請貴臺改正錯誤。


領略非洲風情


農民起義,官逼民反,於請有據。但農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不懂理政。只能是一轟而起,一鬨而散。洪秀全尚且如此,況宋景詩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