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理財方式千萬不能碰?

鄧毅君


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但凡有些銷售人員給你推薦一些收益率奇高,而閉口不談風險,甚至宣稱風險極小的理財產品堅決不要碰。具體比如傳銷、一些信譽和規模排名靠後的P2P、分紅險等理財產品千萬不要碰。具體分析如下:

傳銷這種龐氏騙局式的理財產品想必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它的危害,但凡那種拉人頭,以新款補舊洞的營銷方式最終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數的逐漸增多而最終崩盤,很多人往往會抱著僥倖心理,認為只要自己不是最後接盤的那一波人,就可以獲得一波,而實際上也就是這種想法會害了你,遲早會中招血本無歸。

而P2P這種理財,今年7-8月份曾經爆了一波雷,導致很多規模排名靠後的P2P公司直接倒閉,而導致崩盤的直接原因就是上半年金融去槓桿,投資市場不景氣,導致很多P2P公司到期無法兌現此前產品的高收益承諾,最後導致老闆捲款潛逃的現象,很多投資者也是血本無歸。

而分紅險雖然不至於前面兩種這麼慘烈,但是投資時間週期長,表面上5年、10年到期絕對收益率較高,可實際上考慮到時間成本,收益率是明顯偏低的,而且投資週期長,相對也不夠靈活,如果提前支取,連本金都要損失一定的比例,想一想也是相當的不划算。


侯賢平


說到理財,只要是理財就有風險,只是風險的高低不同而已。那麼哪些理財產品風險高不適合大眾投資呢?

從去年以來,國家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特別是P2P,要求在今年4-6月,完成P2P備案。有相關數據顯示,從2018年6月1日至7月12日,42天之內全國共有108家P2P公司暴雷。



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嚴格的監管措施都是P2P公司暴雷的原因。坤鵬論覺得這是必然的,存在問題的平臺備不了案,自然就會集中爆雷。所以投資收益率特別高的P2P平臺就要考慮到風險問題了。

股票,屬於高風險理財產品。收益高,風險也高。都說股市七虧二平一贏,就可見想在股市上盈利是多麼困難的事。要有理財經驗,要有抗風險能力,還要有能控制住貪大欲望的能力,另外還要加上一點點運氣。



基金,也屬於中高風險的產品。基金對投資者要求也比較高,也要有一定的理財經驗,抗風險能力……想有好的收益前提是選對基金。選不對,別說收益連本金都會有損失。另外,在熊市的時候,各支基金都跌,對於看短線的投資者來說,怎麼都是賠錢,比如說今年的股票和基金形式都不好。

引用銀保監會郭樹清主席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的講話:“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所以投資不能單純追求高收益。


坤鵬論


現在理財也是熱議的話題,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接觸到理財,大家最直觀的金融機構就是銀行,去銀行辦業務除了定期存款,營業廳裡張貼的理財宣傳也會引起關注。所以,大家手裡有閒置資金的時候不免也會躍躍欲試的想去理財。確實,隨著理財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大家已經不滿足於銀行定期存款,而是想辦法把財富累積起來。那麼在眾多理財面前,我們如何做出選擇,如何能夠讓自己避免走進“雷區”,下面簡單列舉幾方面。

首先,缺乏金融知識,盲目跟風的理財方式不可取。很多人除了銀行定期存款對其他的理財瞭解甚少,也沒有基本的投資風險概念,往往是理財哪兒人多去哪兒,輕信來路不明的消息和對收益的保證,這樣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不僅收益沒有保障,連本金都會越理越少。

其次,一心想賺大錢,投機當投資的理財方式不可取。要知道投機和投資是有區別的,有些人抱著僥倖的心理,一味的追求高收益理財產品,忽略高收益產品的風險,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把控風險,抱著投機賭博的心態,沒有把本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與理財的初衷背道而馳。

最後,盲目自信,高槓杆配置理財的方式不可取。比如說炒股,股票本身就是高風險投資,一些人覺得自己經驗老道區別於普通投資者的身份,牛市來的時候失去理智,熊市來的時候不及時止損,最後落得隨波逐流的被收割,甚至賠上家產。

奉勸各位,理財是循序漸進的方式,一口也吃不成胖子,穩下腳步從多看多聽多瞭解開始,切不可急於求成。

(晴溪)


孫建波


所有指望暴富、發財、槓桿率奇高、賭性特別重的行為,對,包括中國股市的大部分行為,都跟所謂的理財毫無關係,當事人明明就是在賭場想獲得一個必須贏的結論,明顯不可能嘛。

收益超過10%都是很常見的行為了。還有人期待更高收益的,都是自己作死。還有人迷信自己不懂的投資,遙遠的根本無法接觸到的實體企業和一些基於借貸或者其他關係產生的高收益。

就一句話,有這麼高的收益,為什麼要你出錢?這個消息都應該是壟斷的不被你看到的。

所以,所有的收益比較高的理財基本都有坑,根本不用再分類。其實收益低也未必就沒事,很多產品收益低只不過是一個高風險的產品,利潤被中間商盤剝掉了。這種更黑。

普通人要想理財,要不委託真正不會出事的機構,要不自己艱辛學習掌握專業知識,除此之外基本都不靠譜。


程蟬


三土君認為,“哪些理財不要碰”這個問題稍顯籠統,因人而異,應區別對待。

第一,所有人最好都不要碰的理財:資質存疑、聲稱利息高(年化收益率8%以上)、無風險能保本的P2P產品。一方面,目前市場上能給到年化6%以上的理財產品少之又少,如果聲稱還能保本的,那必定是騙子了。前財政部長樓繼偉曾說:“收益超6%的理財都是騙子”不是不無道理。前幾年P2P跑路頻發,整治過後,目前好一點了,但是市場上還是有不少此類喜歡忽悠大媽大嬸的理財公司,請務必慎重。

第二,手裡有點閒錢、風險承受能力一般、金融投資經驗不足的人,期貨、外匯、私募理財等高風險產品不能碰。拿期貨舉例,保證金交易,放槓桿博弈,而且金額較大,一手原油期貨就要好幾萬。如果槓桿過大,碰到行情突變,分分鐘就讓你爆倉。此時的錢真的就是數字而已。股票倒是可以適當參與。因為股票有漲跌停限制,並且有幾千塊就可以入市了,初學者不妨可以嘗試。目前股市低迷,不失為抄底好時機。當然,一些指數基金、貨幣基金也可以初步嘗試。

第三,有點閒錢,但是怕這怕那、金融投資經驗缺乏的人。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債券基金這類收益較為固定的穩健型產品比較適合你。如果嫌收益少,三土君建議嘗試買指數基金,風險再高的產品就不行了。


三土君經濟觀察


隨著經濟不斷髮展,居民收入也是越來越多,特別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中國大媽。如今銀行的活期存款利息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發財夢想,如果想讓錢生錢,有一些理財方式千萬不能碰。



第一,民間借貸。

大家都知道,收益率高於36%的民間借貸不受法律保護。民間借貸多發生在農村,淳樸的老農民辛苦攢的血汗錢,本想著能通過民間借貸賺取高額利息,但是萬萬沒想到從當初把錢借出去以後就意味著本金額都收不回來。民間借貸壞賬率是最高的,作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有很難以一己之力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所以理財時民間借貸千萬不要碰。

2018年前銀保監會郭樹清主席在陸家嘴論壇上發言時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所以不管是理財還是投資不能為了高收益而不考慮高風險。



第二,高風險投資產品;

一般我們所謂的高風險投資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股票、基金、房產、黃金、信託等等,每一種投資產品都伴隨著高風險。玩股票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七虧二平一贏”可見股市投資能賺錢的真是鳳毛麟角。當自己認為自己能承擔投資的高風險,如果投資的本金輸贏無所謂了,要是有這個心態去投資還有希望賺到。

最後我們說一說理財,所謂的理財就是理財本金相對安全,也有一定的風險,只不過是風險係數比較低。相對投資產品來說,理財產品收益比較穩定,一般長期理財產品收益可以持續增長。



我們比較熟悉的債券,中期性儲蓄,理財保障型商業保險等等。

其實對於新手來說,不管是最安全的理財產品也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我們要不斷的試水才能總結出理財和投資的小竅門。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個人主張是不要想一夜暴富,因為天上不會掉餡餅,即使掉餡餅也不能砸在我的頭上,所以投資和理財都有風險,應該小心謹慎。


社保先知


哪些理財方式千萬不能碰?

理財有風險,千萬要慎之又慎,利息

高的,是陷阱,股票,金融,炒股,

等等風險很大

現在有的銀行委託個人辦理理財,

總之理財一定看準眼光在出手,多

觀查,理財就是一輩子的心血壓在

理財上,就怕血本無歸,所以理財有

風險,慎之,金融,股票絕不能碰,

有風險,因為咱不懂股票,跌了,拋

了,又是買了,這裡有很大學問的,

要慎之理財,要做到萬無一失才行

祝朋友理財賺金盆玉滿,財源滾滾





黎明小志7696


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首先不合法的理財產品是絕對不能碰的,其次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也絕對不要碰。

不合法的理財產品不要碰

簡單點說,就是一些非法集資,這類產品往往以高息為噱頭,用拉人頭的方式去營銷,非常具有誘惑力,也往往容易被熟人利用,所以這類產品不僅不能碰,而且偽裝度最高 ,需要小心分辨。

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不要碰

比如你是一個理財小白,沒有任何的投資經驗,那麼權益類投資和投機性的投資就堅決不要碰,權益類投資像股票、外匯、期貨這些需要專業知識才有可能獲利,投機性的投資,像收藏品、玉石之類的要求就更高了,不精通的話錢投進去可能是石沉大海,血本無歸。

處於行業監管整頓期的理財方式不要碰

這裡說的就是P2P,2018年P2P暴雷的平臺有上百家,有籍籍無名的小平臺,也有聲名顯赫的頭部平臺,在P2P這個行業裡,魚龍混雜,P2P主要牽涉的資金池、自融等問題,作為我們一個普通的投資者根本無法分辨,因為這些信息披露是非常不完整的,即便披露出來我們也分辨不出來真假,建議暫時觀望,不要碰,不要有僥倖心理,一時沒事不代表一直沒事。

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在你缺乏理財相關知識的時候交給專業的機構去做,選擇銀行也好,選擇券商也好,起碼可以做到信息透明。在你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的時候,你就可以適當的拓寬投資範圍,去追求一下高收益。


不立而立


理財方式實在太多,理財的種類可以讓人眼花繚亂,再加上理財銷售人員的強大的推廣能力,很容易讓一些人錯誤購買理財,結果就是不僅僅可能損失了收益,可能連本金也拿不回來。那麼哪些理財千萬不能碰呢?

P2P

在理財市場裡面,P2P一定不要碰,P2P在監管和運作方面存在巨大的問題,容易引發P2P暴雷,給理財者帶來巨大的資金損失,比如上一次的P2P暴雷潮流導致了眾多理財者的本金無法迴歸,至今依然無法找到合適合理的解決賠償方案,而排在P2P前幾個平臺依然存在巨大的風險,故不要投入P2P理財。


銀行員工推銷的保險

在銀行買定期理財產品,銀行員工可能出於對於工資收入的考慮會推薦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不要選擇保險,而是繼續選擇銀行定期存款,保證資金的安全和收益穩定是最好的。

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主要投入股市,而股市風雲變幻,變化多端,在加上股市行情不好,想在股市裡面盈利基本上很難,眾多的股票型基金都是在股市裡面虧損慘重,不建議選擇這樣的高風險基金。



打字不易,點個贊吧,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吧,歡迎關注小車說理財,更多理財內容等著你。


小車說理財


理財前需關注的三點問題

作為銀行理財規劃師,當我為一位客戶推薦一款理財產品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考慮:第一,這款產品風險性如何,與客戶風險承受能力是否匹配;第二,這款產品收益率如何,是否符合客戶預期;第三,這款產品流動性如何,與客戶理財的預計期限是否一致。

什麼樣的理財產品不能碰?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了理財前需關注的三點問題,簡單概括來說就是:風險性、收益性以及流動性。收益性和流動性只能說是次要因素,因為歸根結底這兩個因素所蘊藏的風險不大,收益性無非就是收益高或者低的問題、流動性無非就是理財期限長或者短的問題。

但風險性不同,風險係數高的理財產品有可能讓我們血本無歸、風險係數低的理財產品最起碼能夠讓我們的本金得到保障,所以說,有可能導致我們本息都拿不回來的理財產品是我們千萬不能碰的。

基金、股票、P2P

具體來說,基金、股票與P2P是目前最不能碰的三類理財方式,因為現在的大形勢已經不允許我們無腦理財了,你可以投資這三類理財方式,但是你必須足夠專業、足夠堅韌、足夠理智,我相信90%以上的投資者是不可以碰的。

先說P2P,自2018年以來,每月暴雷跑路的平臺數量不計其數,可以說監管備案的到來讓“假P2P”們無所遁形,帶來的直接不利影響就是很多投資者存在P2P平臺裡面的錢一分都拿不回來,只能欲哭無淚,極端的客戶甚至選擇了跳樓等輕生的方式!

再說股票和基金,2018年是公認的A股大熊市,而且目前依然未見探底,股指每每再創新低,大家每天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又虧了多少?”以前好歹有問“大家是賺還是賠的?”現在只能問“你是賠的多還是賠的少?”最可笑的是,當自己今天賠的少感覺就跟賺錢了一樣開心,這何嘗不是一種病態心理?



綜上所述,為了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著想,請自問沒有多少理財專業素養的客戶自覺遠離P2P、基金以及股票等投資方式,銀行或者支付寶等金融平臺也有很多好的理財產品可以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