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说出好听的实话?


有时候,你对家人、对朋友,觉得有许多话不得不说,可是说了,反而把感情伤害了,反而把事情弄糟了。于是你就引用一句中国古话,替自己解释,说什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其实,有时候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也未必逆耳。把良药弄成苦口,以致病人怕吃,这是医学不发达的现象;把忠言弄得逆耳,以致别人不能接受,这是说话的人对口才不加研究的结果。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并不是不愿听别人的批评,也不是不能接受批评,有时,我们还真希望有人来指点指点,或者是请教别人。

我们做了事情,说了话,写了文章,自己不放心,不敢下判断,这时候我们何尝不希望有人出来告诉我们哪点好,哪点不好。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个人,他能够忠实地、大胆地指出我们的许多错误,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敬佩他、感激他,甚至永世不忘。

可是为什么也有些批评和惠告我们不爱听,我们听了就难受、就气愤,甚至感到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了损伤?我们还会感到受了委屈、诬蔑以及侮辱?

我们自己觉得我们并不是不欢迎批评、不接受批评的人,然而,我们又被人指责,说我们不欢迎批评、不接受批评。种苦味的药丸,外面裹着糖衣,使人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下肚子里去了。于是,药物进入胃,药性发生了效用,疾病就治好了。我们要对人说批评的话,在说以前,先给人家一番赞誉,使人先尝一点甜头,然后你再说批评的话,人家也就容易接受了。

有一天,某机关王主任对女打字员说:“你打字的速度真是越来越快了。”那位打字员突然听到主任对她这样夸奖,受宠若惊,脸孔都红起来了。于是王主任接下去又说道:“可是,我希望今后打字的时候,对标点符号应该注意一些才好。

王主任如果不这么说,而直接对打字员说,叫她对标点符号要特别注意,她心里就会觉得今天受了上司的责备,·并感到十分羞愧,她也许为此有好几天都不愉快。她也许还要为自己辩护,说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为原稿上有错误或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负这个错误的全部责任。这样一来,王主任的规劝不但未起到效果,说不定还会由此都来一些麻烦呢!

我们来回想一下,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批评我们,甚至是非常严厉地批评,我们就会点头接受,并且心悦诚服;面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即使碰我们一根毫毛,我们也会跳起来反驳。当你仔细分析和比较之后,你就会发现,在二者之间有一根本的不同点。这一根本的不同点,就是别人对我们的同情与了解的程度深刻与否。

我们始终欢迎的是那些了解我们,而又非常同情我们的人,欢迎他们对我们明白透彻而又充满温暖和热忱的批评。没有人会不愿意接受这种措辞良好的批评的。一般来说,在这点上别人也和我们一样。

苦口的良药和不苦口的良药放在一起,每一个人都会选择不苦口的良药的,逆耳的忠告和悦耳的忠告比较起来,悦耳的忠告也永远是占上风的。


看我说话


说话其实也是有技巧的,我们有时候会说“说话的艺术”,就是让我们在与别人沟通交流时能够很好的表达你想说的观点,还让别人不会排斥。俗话说忠言逆耳,有时候实话别人听了反而会不舒服,在不同情景下,我们需要利用不同说话方式。第一,交流时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说出实话,换位思考的讲出现实情况。第二,实话往往一针见血,所以需要委婉或者建议类的话语讲出实话。第三,根据你与聊天者的关系程度,修饰词语的说出好听的实话。例如,你认为朋友这件事情做错了,应该换一种方式会更好,你需要用一种平等的方式,告诉他你的看法,帮助他分析这件事情,最后可以说:这件事情的确很烦人,你觉得我们下次...这样做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完成... 。而不是批评的或者领导类的语气质疑朋友。


如初如故安然


“说话”也是一种艺术,有人不是说:话说三分好,也就是说,说话不要太多,说多了让人烦。一个正好发怒都人,你也能把他说笑,不要非针对问题“较真”,等人平和下来在说,最好把自己的坏脾气改掉,让自己的脾气柔和下来,这对家庭、朋友还有亲人,都有好处,还有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