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實際出發,他創辦軟件公司年銷售額達400萬元

2001年鄭昌峰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他當時選擇了留在上海打拼。行走在國際大都市的街頭,鄭昌峰感覺到不應該安坐於辦公室,滿足那3000多元的薪資。於是在兩年後,他選擇去愛爾蘭留學。

从企业实际出发,他创办软件公司年销售额达400万元

2004年學成歸來的鄭昌峰,回到久違的家鄉,開始著手籌建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的開發與市場推廣的團隊。

當時的溫州人力資源軟件開發市場與外面的大市場相比,簡直是個“沙漠”。眼見著第一套軟件系統日漸成型,可市場銷路一直不佳,團隊難免灰心。

兩個合作伙伴的離開,並沒有消磨鄭昌峰的意志,既然選擇了就要做好。於是,鄭昌峰在重新調研了市場需求之後,對第一套軟件作了第一次創新:將軟件產品化、硬件化,如考勤機、智能一卡通等,讓企業先接受實實在在的硬件,再跟進後續的軟件服務。

早在2000年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就開始受到國內媒體的關注,但成功的投資人卻很少。“易天”在發展之初也吃了不少“閉門羹”。

“易天”的第一位客戶是一家擁有500名工人的機械設備廠。當鄭昌峰上門推銷“人力資源”系統時,他立即搖手拒絕。

鄭昌峰看到向老闆推銷未果,就開始琢磨著另尋他路,“攻”人力資源部門。過了不久,這家機械設備廠的一名女助理終於被說動,並向老闆建議購買軟件及配套的硬件設備。

後來,通過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優化,該廠調整績效考核和薪酬制度,企業發展逐漸規範起來了。

从企业实际出发,他创办软件公司年销售额达400万元

在多年的營銷過程中,鄭昌峰發現這樣的問題在不少傳統企業同樣存在:老闆總是認為企業盈利,首先是銷售部門的功勞,其次是生產部門。因此,當產品不被老闆接受時,另尋他路反而取得顯著成效。

一個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益,但是不同企業的差異很大,怎樣的軟件設計才能真正符合企業個性化發展的要求,成了當前“易天”發展的難題。

面對要求迥異的客戶企業,鄭昌峰和他的團隊開始也犯難了。經過一番思量,大家一致認為要先深入體驗企業在實際操作中的“癥結”,才能為企業量身打造個性化的管理軟件。

幾年間,鄭昌峰和他的團隊遇到無數個企業案例,無一不是事無鉅細地去了解和調研後,再根據同行業已有的經驗,調整軟件的設計思想,才設計出能切實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實用軟件,也最終虜獲了這些大企業的“芳心”。

从企业实际出发,他创办软件公司年销售额达400万元

如今,“易天”已擁有來自全國的客戶企業近300家,年銷售額達400餘萬元,並在杭州、上海等地發展有分公司及項目代理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