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消化不良?

健康我做主663


消化不良主要由:胃肠道蠕动减慢、胃肠道内各种消化酶(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液)的分泌不足、胃肠道的血供不足、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胃肠蠕动减慢、胃溃疡、幽门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精神心理因素、肠道内缺乏肠道益生菌、肠道菌群失调、食用腐败变质食物等因素所致。

腹痛是消化不良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很多患者在出现消化不良时,会伴随有腹痛的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腹泻,大多数腹泻都是间歇性的,偶尔也有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腹泻,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便秘,持续的消化不良还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从而导致身体营养物质不足或者是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足,甚至会引起体重下降,身体消瘦等临床表现。

此外某些患者由于消化不良会出现打嗝的症状,消化不良会持续性打嗝,同时还伴有胃胀,胃脘部灼热不适,恶心等,这些都是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当然这些症状并不会同时发生,只会发生其中的某一些症状。

对于消化不良,应根据病因的不同来治疗,如果有原发性疾病,可以先治疗原发性疾病,当原发疾病治愈后,消化不良症状亦会缓解,例如患者本身患有胆道疾病,由胆汁分泌不足所引起的消化不良,那就优先治疗胆道疾病,在胆道疾病治疗后,消化不良的症状亦会随之缓解,如果患者是由于胃肠道蠕动功能减慢,可以口服吗丁啉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

本期答主:刘佳佳,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杏花岛,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杏花岛


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以下只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较高,如不及时就诊,可发展成为较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餐后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厌食、烧灼感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经各项检查证实胃、肠、肝、胆等均无异常,即可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痞满”、“胃脘痛”、“积滞”范畴。

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迄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内伤外感、胃阴不足、寒热交错或虚火内盛等因素有关。诸多原因导致脾胃损伤,脾气虚弱,形成食积、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出现脘腹胀满、疼痛、嘈杂、嗳气等一系列症状。因此,本病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脏,其中脾虚气滞是中心病理环节。

根据《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消化不良证候分类标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

脾虚气滞主症: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疲乏无力。

肝胃不和主症:胃部胀痛、两胁胀满、心烦易怒。

脾胃湿热主症:脘腹痞满或疼痛、舌苔黄厚腻、口干口苦。

脾胃虚寒主症:胃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手足不温。

寒热错杂主症:胃脘痞满或疼痛舌淡苔黄、肢冷便溏。

脾虚气滞证。治法:健脾和胃、理气消胀。中成药:四君子丸、香砂枳术丸、气滞胃痛颗粒。

肝胃不和证。治法:理气解郁、和胃降逆。中成药:小柴胡颗粒、胃舒宁胶囊、金佛止痛丸。

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中成药:三九胃泰颗粒、枫蓼肠胃康颗粒、香连丸、克痢痧胶囊。

脾胃虚寒证。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中成药:理中丸、虚寒胃痛颗粒、香砂养胃丸、温胃舒胶囊、小建中颗粒。

寒热错杂证。治法:辛开苦降、和胃开痞。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乌梅丸。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逸仙药师


根据2000 年罗马Ⅱ诊断标准, 消化不良系指集中于上腹部的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不适。不适可包括多种症状, 如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胃肠疾病有关, 也可由胰、胆、肝脏疾病等引起。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 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器质性消化不良可由某些疾病、药物或其他因素引起,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肝胆胰疾病、胃癌是最常见的疾病;药物副反应、多种系统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等也可表现为消化不良,而且常以消化不良为首发症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患者主要或常出现( 1 周超过1 次) 烧心或酸反流症状, 则应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治疗的时候主要针对病因治疗,辅助补充消化酶或者改善胃动力来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只有在排除了以上这些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才能做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

相关检查, 包括胃镜检查、血生化学检查和超声检查等。建议将胃镜检查作为消化不良诊断的主要手段。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肝、肾功能以及血糖等生化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检测, 必要时行腹部CT 扫描。对经验性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FD 患者可行H. pylori检查。对症状严重或对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FD患者, 可行胃电图、胃排空、胃容纳功能和感知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OD 或FD) 予以相应处理。

FD的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主要有胃肠动力障碍、精神心理因素、胃肠激素的改变、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炎症相关、内脏高敏感性、特定基因型改变与遗传易感性、早期生活应激等观点。临床多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包括专科药物治疗,结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等。中医主要从肝脾胃进行论治,多用疏肝、和胃、行气、健脾等方法治疗。


药事健康


我是汕头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李医生,长期在一线从事临床工作,让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吧。喜欢的话,记得关注我哦!

我着重从西医的角度,给你讲解消化不良这一概念。

消化不良在医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说什么样的情况就属于消化不良。但从我的临床经验出发,我认为,消化不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胃酸及消化酶不足

也就是说,消化道、肝脏和胰腺这些消化外分泌器官分泌的消化酶不足,会导致进入胃肠道的食物难以被分解,大量食物积于胃肠道,就会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不适,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常见于:胃病、胰腺疾病、肝病、胆结石等胆道疾病和消化道肿瘤。

解决的方法有补充外源性的胰腺、益生菌、促进胆汁分泌等治疗。

2.胃肠道蠕动功能障碍

消化酶是负责把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结构,便于肠道吸收的。而通常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都是一块一块的,这就需要消化道的收缩、蠕动,来把食物进一步碾碎,以便于消化酶充分接触。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胃肠道蠕动功能障碍,都会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常见的疾病有:胃病、食管反流、肠道肿瘤、肠梗阻、电解质异常、习惯性便秘等等

解决的办法有:促进胃肠道动力、解除梗阻、益生菌、抗反流等等。

一般从这两方面原因入手治疗,多数消化不良的症状都能得到明显缓解,如果长期消化不良不能缓解,则需考虑是否存在严重的消化科疾病,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哦!

作者简介:汕头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李医生,男,长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擅长于对各种消化道疾病、肝病、胰腺疾病、胆囊疾病的诊治。

关注我可以领略新鲜的消化科医学知识哦,欢迎留言、评论、私信和互动哦!


消化内科李医生


消化不良是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胃肠道包括咽、食管、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相关症状,称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病程较长,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常因饮食、精神等因素诱发。有些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但没有任何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病变。


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有:1.胃动力障碍,包括胃排空延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2.内脏感觉过敏。3.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引起早饱症状。4.精神紧张、敏感、抑郁者多见。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要正确认识,乐观面对,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免食用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失眠、焦虑者适当服用镇静和抗焦虑药物。

药物治疗以对症、个体化治疗为主,腹痛、上腹灼热感为主者用拉唑类或替丁类;餐后饱胀、早饱为主者用莫沙必利5mg/次,一日三次,或依托比利50mg/次。适当应用消化酶制剂。以上药物治疗效果差且伴精神症状者加用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帕罗西汀等,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小克医学


消化不良症状可由器质性疾病或胃肠功能紊乱引起。

器质性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或胃癌等疾病)这一类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需要查清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而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

说到这里,有些患者可能会问,什么是餐后饱胀?

这类症状主要是指吃了正常量的食物后就觉得饱胀不舒服,而早饱则是指,觉得很饿,但没吃多少东西就觉得饱了。

像这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为主,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同时也有不少患者伴有精神类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类疾病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莫沙必利等药物促进胃肠动力,以及一些消化酶制剂改善与进餐相关的上腹胀、食欲差等症状,若伴随有精神类症状时,常需使用一些抗抑郁类药物。


为了家人学点医


消化不良实际上是一组胃肠道症状群的总称,多表现为饭后腹部胀痛或不适,或早饱,或打嗝,反酸水,甚至呕吐,便秘,腹泻,频繁放屁等。临床上常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器质性消化不良经过检查可明确认定是由某器官病变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肝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胃肿瘤等。这时候消化不良表现只是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治疗上当以治疗引起消化不良的这些器质性病变为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经过检查没有确切的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的消化不良,很压力,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因素,以及饮酒,饮食习惯等行为因素密切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胃痞,嘈杂等疾病的范畴。常常分虚实进行辨治,摘录新版的中医内科学教科书相关的辨证论治供大家参考。



正说中医药


消化不良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胃蠕动功能失常引起,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胃肠疾病。


消化不良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种:

1.上腹痛:上腹痛是消化不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上腹痛并无明显规律可循,部分患者与进食有关,常在进食后腹痛。

2.腹胀:腹胀也比较常见,常伴有嗳气,多发生于进餐后,很多患者会感觉进食比原来少,容易有饱腹感。

3.功能性消化不良:指的是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是有消化不良的症状的患者,这些患者可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发病原因主要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如情绪激动,失眠,焦虑抑郁等。



关于消化不良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治疗的手段,使用药物也是根据患者体质和医生经验因人而异。如果患者有胃溃疡、胃炎等其他疾病时,肯定是要首先注重原发病的治疗。对于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需要注意自己平常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于消化不良的改善有帮助。


忆途813


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



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器质性消化不良常见于消化系统的良恶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胃癌等。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硬皮病等以及某些药物如NSAID、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茶碱、口服抗生素和补钾剂等均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


在我国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05%、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流行病学调查的患病率是指未经检查的消化不良症状,经检查后发现器质性消化不良仅占消化不良患者的少数,多数患者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常见的症候群,占消化疾病病人的20%~40%。病人常主诉上腹不适,如隐痛、早饱、胀满、烧心、进食减少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应用胃镜、上胃肠钡餐造影、腹部B超和各项化验检查,除可能有轻度胃炎外,常无异常所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上胃肠道动力低下与上胃肠道感觉敏感或痛觉阈值下降两种假说可以较好地阐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虽然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无肉眼可见的器质性改变,但其微观病理生理基础仍是真实存在的。运用日益先进的试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在分子水平或基因水平来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包括神经递质、体液因子、神经肌肉细胞耦连等方面,能更加完整地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卫生与健康教育


什么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一一指的是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或缺陷,而致消化功能障碍引起的纳差、呕恶、便溏、贫血、消瘦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当饮食入胃后,由脾消化吸收,化精微为气、血、津液,然后运送供养全身;同时把代谢产生的水湿运行排泄到体外。如运化功能失常时,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如因水湿潴留时,可出现黄疸、水肿、臌胀和中焦停饮等现象。

消化不良,应以“健脾益气、和胃消食“为治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