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之间应该怎样沟通?

用户临江楼主


大部分病人通情达理、而且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

病人最想听医生讲一讲:

1、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为什么做这项检查?

3、为什么开这个药物?

这些知识考验医生的理论水平,需要从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诊断学、内外妇儿学、药理学等方面回答,有些医生甚至还需要学习经济学、医保学。医生从医学学习到考取医师资格证至少需要5年时间,如何把5年的知识缩短到3-5分钟讲出来很考验一个医生的水平,同样把3-5分钟的话一天重复说上几十遍也很考验医生的耐心。

医患之间,不能过分苛责患者,也不可以过分苛责医生。患者需要了解自身病情情况是自身的天性,医生冷漠自保也是医生这个行业的必要手段,大多数病人集中在大医院使医疗资源不平衡也是现实,一个病人看上一个小时会引起另一个等候病人不满很常见。这该怎么办呢?

1、科普。一个上午最多看50个病人、一篇科普文章可以服务数万人群;3-5分钟病情讲解讲上几十遍才能看完今天患者,3-5分钟的病情科普可以让多个患者提前直接翻阅。

2、分流。病情按需分配、分级诊疗,病情较轻、康复期患者回归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生有足够时间沟通病情;病情重、特殊病人集中在上层医学中心,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治病、有充足的科研平台研究病情。

……


》》关注赵一帆医生,获得更多健康知识!!!


赵一帆医生


作为一个医生,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作为一个医生,从医生的角度来说一下。医生,是一个工作节奏非常紧张,任务量很重,但是又必须谨慎小心的工作,每一个医嘱都伴随着风险,有时候又是门诊,又是夜班,又是科研,有时候还有教学,真的是苦不堪言。有时候看到门诊黑压压的一片,恰巧晚上又要上夜班,真的想回去好好睡觉,但是门诊的人络绎不绝,难免就会有时候不耐烦。还有就是很多时候,很多老人耳朵听力不是很好,说小了,听不见,说大了,说你嚷嚷,真的很委屈。

作为一个医生,我觉得想要搞好医患关系,最主要的是要能够从患者的角度去想。当一个人患病了,来向你求助的时候,医生就应该用仁慈的心胸,耐心的去解释,让患者了解这是怎么样的一个疾病,取得患者的配合治疗,这样也能够有最好的治疗效果。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的话,那就是要理解一下医生,毕竟医生不是神,不能做到包治好每一种病,当你看到医生吃饭或者休息的时候,不要以为是他们偷懒,很可能是他们忙了一天都没有吃饭,忙了一宿都没有睡觉。他们也是人,有家庭和孩子,有老人等着他们去赡养,人心都是肉张的,他们肯定也是想每一个患者着想,想让通过自己治疗的患者尽快的好起来。

想要彻底改善医患关系,很大程度上还是制度的问题。还有就是要相互理解。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牛牛说健康


人与人沟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人类比动物间的沟通更富有思维、情感、乃至对沟通动机、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假设。

医患沟通注重五要:

一、要校正位置:患者是抱病求医的需方,要懂的尊重帮我们解决疾苦的医生。医生对登门求助解除疾苦的供方,要有助人为乐、助人为责的爱心与主人意识。以医患互为尊重为本。

二、要以诚相待:诚心是沟通与交流的前提,诚意是打开心窗的匙。患方不能以“上帝”的身份“光临”医院,用花钱买服务”的心态“消费”医疗,甚至把医生疑似“商人”,拒绝各种必要的检查。医生更不能为完成“指标”,对患者“小病大治”,釆取“包圍疗法”,耗费不应有的资金与资源。彼此间要互为信任为责任。

三、要注重方法:医生要充分理解病人是带着痛苦、烦燥、不安、急切的心情求医的紧迫感、期份医生“特别关注”、“一针镇痛”、“一方见效”的期份心情,不能嫌弃病人啰苏、举止要耐心理解、言谈多关切宽慰。病人也要理解医生时间与精力有限,不能对每个病人“几十个为什么”,个个都做到“笑脸相迎”,不厌其烦解惑答疑。

四、要讲求效果:医患双方沟通的目的在于让病人达到理解与配合治疗的效果,因此医患之间询问病史、查房巡诊、术前谈话、解惑答疑都要注重“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让病人能感受到“医者仁心“的温暖,对“救命恩人”感恩。出院后留下好医生、好病友、好朋友的好印象。

五、良好的医患沟通是病人与医生心与心的碰撞,而不是采用“红包”去购心、用恶语去“伤心”,用冷漠与不负责任的言行让病人“痛心”、出拳伤人的“狠心”……。


陈恭5


随着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的发布,加之一些政策的变化,医生越来越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社会上大部分人对医生都持有不太友好的看法,然而人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在背后对医生嗤之以鼻,一方面又在成为患者之后十分依赖医生这个角色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医患沟通一直以来都是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的学医生涯中,老师们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度与患者的沟通,跟我们说要将通俗易懂的话,尽量不要说专业术语,说出来的话也要负责任,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为患者着想,给患者体格检查时要注意保护隐私,要有人文关怀,比如冷的时候给患者触诊时要把自己的手搓热了,要耐心听患者的诉求,等等。

以上都是我们曾学过的,并在自己的心里暗暗发过誓,一定要做这样的医生,德高医精。然而现实的实习往往有太多阻力,曾经发过的誓、想象的美好却未曾实现。除了自己的原因外,还有很多现实的因素。

住院患者、尤其是内科的住院患者,其实是可以做到比较良好的沟通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时间,时间充足了,就可以去听患者诉苦,细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所想,外科医师由于要上手术台,时间相对没那么充裕,所以患者的体验会稍微差一些,而体验最差的莫过于门诊的患者。

门诊患者数量庞大,流动性强,每天除了医院放出的号以外,还有不少患者由于挂不上号请求加号的,所以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时间有限,医生看病就会没那么闲工夫听患者讲太多与病情无关的话,而且可能也会对那些抓不住重点的患者不耐烦,工作时间内看不完的号自己加班也得看完。

每个患者都希望看病看久一点,而每个患者又不愿意多等,如此就有矛盾了,不愉快的体验就此开始了。

患者想听到啥呢,作为一个曾经患过病住过院的医生来说,我觉得她们特别希望医生问诊的时候问的详细一点,多聊聊病情的症状,跟我说说自己是患了什么病,对于患者而言,医生一句安慰的话可能胜过身边至亲的人的任何话。



夏日苏荷先生


医患之间只能用银子勾通,这是医疗产业化,中医被西化而灭亡,百年骗局的伪科学西医独占国内医疗市场和话语权,跨世纪消灭中医阴谋得逞后的恶果!这是崇洋媚外+数典忘祖+中医黑们,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全体黄种人的宿命。所以,凡是中国人,都不必幸灾乐祸,大伙都是待宰的羔羊,唯有民间中医可以自保,不在此劫中。


子祥677


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源不在医患,表现形式在医患,所以,医患沟通的再好,只是表面上的,只是掩盖矛盾而己,本质上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解决医患矛盾的焦点在医保,切入点在财政,把这二个部门游离于解决问题之外,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所有釆取的措施最终一定会失败!


XHEG


首先什么关系的沟通需要什么呀?我认为沟通需要理解信任,还需要对客观问题的大致了解,一个医学生走到临床需要最少八年时间,为啥?时间短知识不够啊,其二,还要有时间去沟通才行,如果一个医生沟通一个病人需要三小时,后面病人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据说美国医生看一个病人最少半小时,这个人急啊哈哈哈,急急急,等不及啊,换位思考,你觉得中国医生能做到吗?欢迎互动,评论🙏🙏🙏





格式化117694056


我今年没少去医院,也刚住的院。我觉得现在有的医生说话非常难听,好像她们高高在上,想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一点面子也不给你留,不管身边有没有人。有时还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多花钱。个人觉得现在看病没个熟人是真不行……怎样去沟通?望医者见谅。


岁月静好16527


先解决现有医疗模式问题,现在看病就是流水线,一天八小时480分钟50个号计算每个病人和医生见面不足十分钟,医生累死,病人急死已经没有所谓的沟通,绝大部份都已经依赖于机器了,x光、化验、CT等作为沟通方式了。


原点A健康


老师,我没行医,只是爱好。我认为除了危险病情外,都要把实情告知患者,比如对这病有几份把握,让患者选择留下还是另选(目前我好象沒见着这一种医生),,这第一印象就给了患者认可你的为人不是光为钱而治,有医德。在治疗期间多给患者好的开导和康复健议,因为心情开郎对患者的康复很重要。这样就是患者病没治好也是认可的,这就叫医德。请各位老师指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