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手握1000万,却在杭州一无所有

在文章开始之前,我想说一句:1000万,在这座城市,再也不能称之为“富人”,尤其是房价飞涨的今天,那些手握1000万现金却没有买到房子的人。

虽然很无奈,但这就是部分现实: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的现实,也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人群的现状,还是真正手握1000万现金的部分人群的尴尬。

01

焦虑的不只是他们。

杭州真正的抢房大战,从2016年9月那场会议前就开始了。在宏大的国家叙事的背景之下,这座城市突然爆发的力量让无数的人激动万分。而所有的激动,所有细胞的沸腾,并不能快速转为在这座城市的工作、事业或爱情。

手握重金的人们,把国家对这座城市的宣扬,化为了千篇一律的买房。

终于,手握1000万,却在杭州一无所有

这种蜂拥而至的浪潮,就像2008年春节前的广州火车站,10万人聚集在那里,手握现金一如当时手握车票,只为了在最快的时间内登上那趟开往目的地的列车。

至于上车之后,列车是否还会晚点,车上是否真的如沐春风,是否真的能够平安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在10万人聚集的火车站,没有人关心。

群体意志往往没有意志,10万人的思想,其实只有只有1个愿望,那就是上车!

在没有高铁和动车的年代,自己要登上的,是特快、快车、绿皮火车还是临时列车,没有关心,只要能上车,怎么都行。买不到票?那就去找上面找关系。找不到,和售票员关系好也行啊。如果连售票员都不认识,还能找黄牛。对黄牛不放心,那就只能碰运气,看看有没有人转让。

虽然转让的票一般都要加钱,但是在你没有选择的时候,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于是我们看到,短短几个月,高企的库存变得紧张起来,100万以内的房子几乎绝迹,100-200万开始更加边缘化,300万左右已经成为主城区的门槛,500万左右再也买不到曾经的地段,而我们一度以为去化较慢的高端市场,比如总价1000万左右的房子,也几乎无房可售了。

02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可选的房源越来越少了。武林和钱江新城,1000万左右的房子几乎绝迹了。悲剧的是,有些为了解决限购、在武林和钱江新城买套好房子,已清空其他房子却又没有买到的人,瞬间变得一无所有。这段时间里,他们看似拥有一切,实际却已失去许多。尤其当他们的孩子面临上学,家人因为房子而争吵,许多现实问题带来的精神折磨,会比账上的1000万更真切。

其次,可买的户型越来越小了。仅仅只是一年半以前,1000万都还是大户型豪宅的代名词,而如今,钱江新城、华家池板块,一套140来方的房子,总价也要接近甚至超过1000万了。曾经可以买到让人羡慕的千万豪宅,如今却只配住进和刚需房一样逼仄的空间里去,1000万,在房子面前,瞬间脆弱无力。

还有,可买的地方,也越来越远了。心理落差,也是手握千万现金的人们,变成“穷人”和“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1000万,已无法留在武林广场,只能在钱江新城买个最小的户型,甚至抓不住华家池的尾巴。也许对这些人来说,离开了这三个区域,都是“将就”。可是,这些在他们看来是 “将就”的地方,楼面价也不断被刷新,早就突破3万甚至4万/㎡了。也许很快,当绿城塘北项目上市,一个新的千万级别的住宅板块又会成长起来。

是的,塘北,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它隔壁的协安•上郡,只要1万出头;在上一轮调控之中,它旁边的雅戈尔拿的地王后来退掉了;与它隔路相望的慧园,促销时期价格单价甚至不到2.5万/㎡,稍远一点的香槟国际,只要1.8万/㎡。

曾经的刚需或者初改集中营,如今却要三五倍的价格才能踏入,这中间,不过眨眼之间。一切恍如隔世。

03

1000万的购买力持续下降,除了以上所说的,可选的房源越来越少、能买的地段越来越远、能挑的户型越来小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拥有1000万的人变多了。

这一波手握千万现金的人,除了靠传统的实业积累财富的人群之外,还有:滨江、未来科技城等以阿里、网易、海康威视等为首的企业因快速发展兑现红利导致很多管理者、员工收入激增;上一波调控低估买进房源而坐享房价暴涨红利的人;围绕互联网、金融等可以快速赚取财富的行业而崛起的新兴阶层……

当然,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拆迁户。

更不可忽视的力量,是近几年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行业,比如做网游或手机终端游戏的,一些看起来很弱智的游戏,一天的流水可以做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一款皮肤可以卖上亿;比如网红,尤其网红集中的滨江区,有网红购买银杏汇等1000多万总价的房子,都是一次性付款;比如主播,许多屌丝省吃俭用为主播送黄瓜送鲜花送钻石送游艇,殊不知,有些主播已经成为了豪宅的业主……

一方面,是获取财富方式的多元化,拥有财富人群的扩大化,另一方面,是市场供应的稀缺,这必然导致市场供需失衡,甚至严重失衡。

于是,这个奇怪的市场上,一部分人因为房价的上涨买不起房而心生焦虑,另一部分手握现金却买不到房的人同样焦虑。买不起房的也许会是这个城市的过客,终究有一天有人会因为长期的漂泊无依而黯然离开;买不到房的人,也许同样在这座城市无家可归,手握1000万的无房户,不在少数。

而这些人的焦虑,除了担心财富的贬值,更害怕会有越来越多现在的“爱理不理”,变成将来的“高攀不起”,比如,还在持续发力的奥体。可是,奥体核心区的房子,是全杭州最难买到的房子,手握千万,只是比按揭客户稍微好一点而已,一样要去托关系,一样可能要去买号子……

何况在奥体,绝大部分的楼盘,也都以90-140方为主,投资、刚需、首改,才是这些楼盘的客户。尤其投资客扎堆,让这些楼盘更难买到。手握1000万,想要选个体面的大房子,算来算去,真的不好意思……

04

然而,扪心自问,手握1000万现金,真的算是“穷人”吗?真的是“弱势群体”吗?真的一无所有吗?

1000万,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依然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数字,毕竟杭州的人均工资,还没有超过8000元/月。也就是,对于年薪10万的人来说,1000万是他们100年不吃不喝的收入,是一辈子也无法积累的财富。

而1000万,只是我一个致力于炒房的朋友早卖一两个月的惋惜而已。他曾告诉我,他在前几年花1200万在临安买了3000方的房子,然后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到临安撤市建区前,陆续以均价七八千到一万出头出手了。没想到,建区之后,那些房子的价格可以到1.7万/㎡甚至更高。那少卖的单方1万/㎡的差价,就是3000万,就是年收入20万的白领们150年的收入。

少赚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3000万,他也只是惋惜了一下而已。

财富的差距拉大和阶层的越来越不可逾越,带来的是人们追逐的痛苦和疲惫。每个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 物质带来的精神满足总是让人马不停蹄。豪宅、名车、名表乃至昂贵的学区,都是许多人日夜不停的追逐。只是蓦然回首之间,这城市里似乎到处都是手握千万的人,到处都是住在千万“豪宅”里的“穷”人。

根据胡润最新发布的报告,因为房价上涨和人民币贬值,一线城市财富自由的门槛达到2.9亿,二线城市达到1.7亿。从1000万到1.7亿或者2.9亿,就像年薪10万和手握1000万的差距。不能实现自由,也无法像真正低收入者那样安于现状,夹缝中的1000万能够实现的欲望和带来的满足,实在太过局限了。

开发商普遍要求一次性付款的当下,仅仅只是一套房子,就可以让手握千万资金的人,“回到解放前”,回到和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做着没有太高收入的工作,用着大家都在用的苹果或华为手机,开车普通白领也在开着的代步汽车,穿着淘宝上买来不知道价格的衣服,吃着不好不坏的工作餐,偶尔挤着地铁,骑骑共享单车。不敢随意买包包,不敢随意换豪车,不敢说走就走去旅行,不敢顿顿吃香喝辣,甚至不敢失业,不敢生大病,甚至不敢让家人看到自己的疲惫和无奈。

这座城市,越来越多的“有钱”人,眼神变得无力,表情变得淡漠,身心变得疲惫,心智变得漫无目的。他们所有曾经渴望的美好与体面,都在现实面前狼狈不堪,原形毕现。

终于,手握1000万,却在杭州一无所有

05

然而,在理性变得乏力的今天,在恐慌和焦虑蔓延的今天,不管你手握1000万还是1000块,都是这座城市的组成部分。房价的快速上涨,对于投资客来说,是增值的;对于普通的有房一族来说,是幸运的;而对有些人来说,却无异于一场灾难,因为房子的需求背后,往往连着他们对家的渴望,连着他们生命中的时光,连着他们生活的苦乐与悲欣,连着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寄托。

可以说,买房的历程,是那些真正需要家的人的朝圣之路,哪怕风雨,哪怕沧桑。

这承受风雨和沧桑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是鲜活的案例,现实的标本。他们也许是我们的朋友、亲人、同事,也许是我们不认识的人,但是曾经一起坐过同一班地铁,看过同一场电影,在同一个餐厅吃过饭,都在西湖边、运河边散过步,都爬过北高峰或者走过十里琅珰,一起看过钱江新城的灯光秀,或者,都有过在孤独的夜里失眠。

不管最终的结果,是那些买不起房的人黯然离开,还是买不到房的人无家可归,只要在这座城市,一切,都那么近。

文章合为时而著,赋到沧桑句便工。我努力让自己的文字,记录下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和城市中,一群人的焦虑和无助,只是因为,不管手握1000万还是1000块现金,他们都是这个时代、这座城市的声音和表情。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体温,也是这座城市正在变得冷却的一部分。

我们都是这个时代,风雨兼程,赶路的人!

终于,手握1000万,却在杭州一无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